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孕试纸法检测HCG出现带现象的观察
早孕试纸检测HCG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但操作中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当出现钩状效应,即后带现象的情况时有发生.现笔者根据工作中以早孕试纸法检测HCG出现的假阴性现象作一分析,以引起同行的注意.
-
ELISA一步法HBeAg、HBcAb阳性与HBsAg阴性标本的分析
目前国内检测HBsAg大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该试剂操作方法为双抗体夹心双位点一步法,用这个方法检测HBsAg时,如果标本中HBsAg浓度过高,会因钩状效应(HOOK)出现假阴性而造成HBsAg漏检,这样势必增加医疗风险,存在医疗隐患,严重威胁医疗安全.
-
酶联免疫一步法HBeAg阳性HBsAg阴性分析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实验一步法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HBV-M)时出现e抗原(HBeAg)阳性而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原因.方法:用ELISA二步法检测一步法测定时出现上述现象标本中的HBsAg,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一步法检出的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的标本共9例,二步法检测这9例标本的HBsAg均为阳性.结论:钩状效应易造成临床漏检,是一步法检测HBV-M时出现HBeAg阳性而HBsAg阴性的原因.
-
三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乙类传染病,也是目前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健康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一般为10%~15%[1],目前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方法主要有金标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电化学发光法(ECLIA)等.金标法因其操作简便快捷,广泛应用于单份急查标本的初筛检测;ELISA开展广泛,应用较早,其灵敏度和准确度与金标法相比均有很大提高,且重复性好,但受钩状效应等因素影响,HBsAg有漏检现象,主要用于大批标本的HBsAg初筛检测;ECLIA作为新一代免疫标记测定技术,具有自动、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弥补了ELISA受钩状效应影响的缺陷,正逐步应用于临床检验.现对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其差异性.
-
恰当设定7180生化仪的“Prozone Limit”参数
免疫比浊测定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后产生浊度的变化来检测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方法,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免疫测定的范围遍及医学检验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自动生化分析领域应用更广泛,任何物质只要能获得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即可采用免疫比浊法,利用生化仪的高精密特性进行准确测定。抗原抗体反应是按一定的分子比例结合,当二者比例适中,或抗原稍微过量时,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多;当抗原或抗体过量时,免疫反应都将减弱,甚至完全消失[1],这就是所谓的钩状效应(hook effect)。因此,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能否及时判断抗原抗体反应体系中抗原与抗体的比例状态,识别钩状效应是否存在,直接关系到物质测定的准确性。本研究以C反应蛋白(CRP)为例,在Hitachi 7180生化仪上,探讨利用剂量反应曲线及时间反应进程曲线正确设置“HE限额值”的方法,以自动识别钩状效应。
-
免疫浊度分析中钩状效应防范浅探
目的:探讨免疫浊度分析中钩状效应的防范.方法:采用稀释样本使免疫浊度反应的抗原抗体比例适当,从而使测定在线性范围内.结果:通过统计学处理,人工稀释样本和仪器自动稀释样本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别(P>0.05);超过一定极限值的样本稀释前后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免疫浊度分析反应中,对于超过测定极限值的样本,必须将样本进行稀释后再测定才能消除钩状效应.
-
钩状效应对化学发光法测定甲胎蛋白的影响与解决方案探讨
目的:探讨钩状效应对化学发光法测定甲胎蛋白(AFP)的影响与解决方案.方法:将所有AFP仪器测定结果>2 000 ng/ml标本都进行稀释重测.结果:39 484份标本中发现3例由于钩状效应而导致的错误结果.结论:当前的仪器和试剂无法对超高浓度AFP标本进行正确的测定或提示,必须对化学发光法测定AFP时可能存在钩状效应而导致错误结果的现象引起重视.
-
TP-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钩状现象研究
目的 通过探讨钩状效应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的影响,评价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稀释法,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和振荡法分别检测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血清标本8例;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梅毒抗体临床科研血清盘一套.结果 8例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检测结果为阴性,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患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二步法进行检测时,结果均转为阳性;进行1:2,1:10,1:50和1:100倍稀释后,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进行检测,分别有7例,8例,8例和5例结果转为阳性;将反应板在孵育过程中同时进行振荡,有5例转为弱阳性;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梅毒抗体临床科研血清盘,除3例弱阳性结果不符外,其它结果均一致.结论 建立敏感度高的ELISA两步法或采用现有ELISA一步法试剂同时对标本进行原倍和一定倍数稀释后检测,可以既克服钩状效应,又保证检测的敏感度.
-
高含量HBsAg致ELISA一步法假阴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含量过高致ELISA一步法钩状效应(hook effect)的产生及对策.方法:HBeAg阳性HBsAg阴性标本15例,倍比稀释标本后分别应用ELISA二步法和一步法检测HBsAg,观察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及不同稀释比与吸光度的变化.结果:检测15份标本原血清结果,一步法HBsAg均为阴性,二步法均为阳性;一步法,大部分标本从原血清至1:8均为阴性,吸光度值OD为0.075,1:16稀释后OD值逐渐升高,从1:128至1:1 024吸光度变化不大(OD:3.30±0.15),1:2 048后OD值逐渐下降;二步法从原血清到1:256吸光度变化不大(OD:3.20±0.18)),1:512后OD值逐渐下降.结论:ELISA二步法可避免HBsAg浓度过高致钩状效应所引起的HBsAg检测结果假阴性.
-
IgA钩状效应结合果糖胺联合诊断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
为研究血清果糖胺(fructosamine,FMN)水平在IgA钩状效应识别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沧州市3家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IgA型组)64例、IgG型MM患者(IgG型组)75例、IgM型MM患者(IgM型组)8例和IgA增高的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CLD)患者(CLD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FMN水平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FMN与IgA的相关性;选取高浓度IgA血清样本1份,通过倍比稀释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样本17份,绘制剂量-反应曲线,找出IgA的平衡点浓度.所有入选病例均排除糖尿病.结果显示,IgA型组FMN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型组、IgM型组和CL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FMN与IgA型组IgA呈明显正相关(r=0.822,P<0.05),与CLD组IgA无明显相关性(r=0.143,P> 0.05);剂量反应曲线平衡点浓度约为7.0 g/L,达到该点后,反应的吸光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上结果说明,IgA存在钩状效应,而高浓度IgA的钩状效应可通过FMN有效识别,低浓度IgA则不行.
-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出现钩状效应一例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是自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发展的新一代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结合了电化学发光与免疫测定的优势.由于检测全过程在一个全封闭的反应体系中全自动进行,反应时间较短,具备快速、精确、重现性好及试剂安全无毒等特点,一直受到临床应用者的好评[1].但只要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就有可能出现"钩状效应".当被检测标本抗原含量过高时,不易形成免疫夹心复合物,从而导致测定结果低于实际含量或假阴性的情况.现将用ECLIA检测甲胎蛋白(AFP)出现钩状效应导致结果低于实际含量的情况报告如下.
-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中的钩状效应及对策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妊娠早期即可见升高,一般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定性检测尿液HCG作为诊断妊娠的依据之一.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孕周较大的受检者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呈阴性结果.为此,我们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性能作了分析.
-
HBsAg阴性、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表现模式的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已形成了较完善的血清学表现模式,但近年来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可见一些特殊模式的实验结果,在检测了18 260例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标本中,出现95例HBV表面抗原(HBsAg)阴性、HBV e抗原(HBeAg)阳性的血清学表现模式,现报告其结果并对其原因作一分析.
-
免疫透射比浊法自建检测系统钩状效应性能确认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免疫透射比浊法自建检测系统钩状效应性能的确认方法.方法 采用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选取3种非配套免疫透射比浊法IgG试剂盒(试剂A、试剂B、试剂C),通过对不同浓度IgG样本进行检测,绘制Heidel-berger曲线,确定平衡点及安全范围.比较不同IgG试剂从抗原适量到过量的过程中,快速反应期内吸光度(A)值变化速率、达到峰值时间及上升幅度的差异,确认3种非配套IgG试剂钩状效应的识别参数.结果 3种非配套IgG试剂(试剂A、试剂B、试剂C)的Heidel-berger曲线平衡点浓度分别为49.0、42.0、105.0 g/L;安全范围分别为35.0~90.0、20.0~75.0、33.0~120.0 g/L.试剂A、试剂B、试剂C钩状效应报警的浓度范围分别为49~350、28~70、42~350 g/L.结论 免疫透射比浊法自建检测系统可通过钩状效应性能确认方法建立相关识别参数,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HBsAg和抗-HBs的比较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检测HBsAg和抗-HBs采用ELISA法.该法虽操作简单、价格便宜,但灵敏度较低、重复性差.检测HBsAg时,当标本中的HBsAg浓度过高时会因钩状效应(hook effect)而出现假阴性.而ECLIA法作为近年来标记免疫学发展的新产物,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等优点.现就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报道如下.
-
IRM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克服ELISA法的钩状效应
目前国内医院大多采用ELISA一步法检测HBsAg.用该法检测HBsAg时,当标本中HBsAg浓度高时会出现"钩状效应"(Hook)现象[1],出现假阴性,而造成漏检.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时,大多数都表现为HBsAg阳性,但极个别出现HBsAg阴性.为此,我们将HBsAg阴性,而HBeAg和抗-HBc阳性标本,用免疫放射分析(IRM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联检,探讨ELISA一步法检测HBsAg的钩状效应.
-
ELISA振动式孵育用于脂浊血清样本HBsAg检测
脂浊血清样本由于血清粘度加大及乳糜微粒的屏蔽效应,使ELISA检测时抗原抗体的结合几率下降,从而造成对样本检测的负干扰,对低浓度样本可致阴阳性改变.振动式孵育有利于抗原抗体的结合,提高试剂检测灵敏度及阳性检出率,抑制钩状效应等特性[1,2],但其用于脂浊血清样本检测尚未见有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
血液检测中钩状效应探讨
目的 探讨ELISA双抗夹心一步法检测中的钩状效应.方法 HBsAg初检用一步法,复检用二步法,对初检阴性而复检阳性血液标本先做中和确证试验.阳性者用一步法同厂家的二步法试剂检测,对检出阳性血液标本进行倍比稀释后用一步法和一步法同厂家的二步法试剂检测.直至一步法检出阳性.梅毒初检用一步法,复检用TRUST法,对初检阴性而复检阳性血液标本用TPPA法做确证试验,阳性者进行倍比稀释后用初检一步法检测,直至一步法检出阳性.结果 初复检5 968份血液标本,共检出HBsAg阳性3份,于稀释度1 : 2、1 : 2、1 : 4时分别检出;梅毒阳性2份.在稀释度1:2、1: 4时分别检出.结论 ELISA双抗夹心一步法检测献血者高浓度血液标本确有钩状效应,双抗夹心二步法无钩状效应,提高了血液安全质量.
-
钩状效应影响结核抗体测定1例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斑点免疫金渗滤测定结核抗体以其快速、简单、灵敏度高(70%)、特异性强(97%)等优点,成为目前世界上快捷的结核病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但假阴性的存在往往可导致漏诊或误诊,其影响因素除方法学、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外,钩状效应(hook effect)的干扰亦是原因之一,在日常实验中我们发现1例肺结核病人,同一血清标本以两种方法同时检测结核抗体,结果ELISA法TB-Ab阳性(3+);斑点免疫金渗滤法(TB-DOT)阴性(一).我们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处理,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金标法与 CLEIA 联合应用提高 HBsAg检测的准确性
目的:观察金标法与化学发光酶免分析( CLEIA)一步法联合应用,消除CLEIA检测HBsAg假低值结果。方法 CLEIA检测出HBsAg阳性的标本用金标法筛选出质控线明显低于检测线的10例标本,再用纯水做稀释剂稀释原标本血清,用CLEIA法检测稀释后的结果乘以稀释倍数作为终HBsAg结果。结果经筛选的10例标本经稀释后结果明显高于原倍检测结果。结论金标法能够筛选CLEIA法中钩状效应的标本,用纯水作为稀释剂稀释原标本能很好的消除钩状效应带来的假低值,提高科美Chemclin 600检测HBsAg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