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有限元法计算机数值模拟的研究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简称RK(Radial keratotomy)手术,是通过对人眼角膜进行放射状切开手术,来恢复视力的一种矫正近视的方法.这种手术的近视矫正机理怎样,人眼角膜在被部分切开后的变形状况如何,依从什么变形规律,术后角膜的受力情况怎样,每个手术参数对手术效果各自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专业医生和相关科技人员共同进一步深入探寻.本文试图通过对角膜几何模型的构造,运用已知角膜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特性,以有限元法为基本计算方法,以ANSYS软件为直接工具,对这一手术的结果进行模拟,研究了刀口数目,刀口深度,眼压大小,中央视区的大小等手术参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角膜术后的变形规律,找出角膜术后应力集中的区域,初步探究了手术的机理.
-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脑卒中样发作综合征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一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30岁,曾于2004年7月癫NFDA1发作1次,此后出现一过性视物不清反复发作.2006年11月于近视矫正手术后第4天出现视物模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侧枕叶大面积脑梗死,血同型半胱氨酸(Hcy) 20.30 μmol/L,余化验正常.2008年1月因"发作性视物模糊2年半,视力下降1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血清化验检查均正常(包括血乳酸、丙酮酸).肌肉活体组织检查:Gomori三色染色可见不整红边纤维;电镜下见横纹肌部分肌膜下线粒体轻度增多.
-
超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中瓣破损的Ⅰ期手术处理
目的 观察在超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中角膜瓣破损时Ⅰ期手术处理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行超薄瓣LASIK手术中发生角膜瓣破损的7例(7眼),术中先掀开破损角膜瓣,暴露基质床,然后将位于激光切削区内板层刀未切到的残留的角膜组织的上皮刮除,同时行激光治疗.结果 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瓣移位,上皮植入等并发症,术后1~3个月视力基本稳定,无1例矫正视力下降,术后3个月时有3例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均为0.5级.结论 超薄瓣LASIK手术出现角膜瓣破损时Ⅰ期手术安全有效.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超薄角膜瓣 并发症 近视矫正 -
飞秒激光微切口透镜取出术与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飞秒激光微切口透镜取出术( SMILE)与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SBK)矫正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共计544例(1080只眼),SMILE手术258例(510只眼),SBK手术286例(570只眼),术后检查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角膜后表面顶点高度、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 HOA)、泪膜破裂时间( BUT)及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Ⅰ试验)。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视力: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后表面顶点平均高度: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源性高阶像差:角膜前表面总高阶像差、慧差、三叶草差及球差,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泪膜破裂时间:术后1个月,SMILE组和SBK组分别为(7.22±2.43)s和(5.87±1.3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chirmerⅠ试验:术后1个月,SMILE组和SBK组分别为(8.71±2.56)mm和(8.24±2.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MILE和SBK矫正近视同样安全有效,SMILE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较好。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十年外伤性角膜瓣移位一例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作为矫正眼屈光不正的一种方法,因其术后视力恢复快、痛苦小、矫正效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近视矫正的主要方法.LASIK首先要在角膜上制作一厚度约150 μm.左右的角膜瓣,然后在角膜基质床上激光切削一定厚度的角膜组织,再将角膜瓣复位.由于存在一个角膜瓣,因而LAISK术眼在遇到外力时,有产生角膜瓣移位的风险.本文报道一例LASIK术后10年眼拳击伤导致的角膜瓣移位.
-
主动眼球跟踪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光学切削区偏中心的临床研究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激光光学切削区中心与瞳孔中心的吻合程度,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术后光学切削区中心偏离瞳孔中心越远,近视矫正效果越差,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单眼复视、眩光、光晕等症状.主动眼球跟踪系统的问世,为提高术中激光束定位切削的精确性创造了条件,本研究借助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分析主动眼球跟踪近视LASIK术后光学切削区偏中心程度,评价这一系统的精确性.
-
突破眼病防治4个误区
无论是近视眼还是老花眼,人们追求清晰视野的愿望一刻都没有停止.不过,一些错误的思维定势常常会挡住我们追赶的脚步.准分子激光手术不挑对象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采用准分子激光手术来进行近视矫正,准分子激光手术也挑对象.建议患者在决定手术前先经过一系列的初诊和复诊,以便为手术全过程保驾护航.
-
巧用棉签配戴OK镜
OK镜是应用太空膜的材料特性及眼科专家应用电脑专门为每位病人设计制做的 ORTHOK近视矫正隐形镜片(简称OK镜).OK镜视力矫正使用安全,适用于7岁~25岁的青少年.
-
青少年近视的健康教育
近视眼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眼疾,青少年极易罹患.据统计,我院屈光门诊2005年1月-2005年10月就诊的886例近视眼病人中,10岁~25岁的青少年就高达771例,占总数的87%,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青少年近视的健康教育是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现将在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报告如下.病人,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
近视患者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视功能的改变
近视已经成为人类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据报道,我国儿童近视发病率达到73.1%[1],由于学业繁重以及电子产品普及造成的户外活动减少,我国学生的近视发病率已位居世界第二[2]。对近视的矫正手段常见的为配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及激光手术。在上世纪的80年代,国外有学者将准分子激光技术应于近视矫正[3],而在90年代,Pallika等提出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4,5]来治疗近视,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安全与可靠[6]。我国在上世纪的90年代中期开展了这种术式,这也是目前激光矫正近视眼的主流方法。应用LASIK技术来矫正近视,在提高裸眼视力的同时,也会引起屈光系统的光学上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会对视觉质量产生影响[7,8]。人们逐渐意识到,LASIK手术效果不应当仅以裸眼视力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其术后的视觉质量、阅读与工作时的舒适感等都应当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去。国内外的大量文献都报道过LASIK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术后裸眼视力的变化,但是患者在术后的视功能则提及较少[9-11]。远、近距离隐斜、调节功能、对比敏感度、远近立体视等都是视功能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本文就LASIK术后近视患者的视功能改变做一简单综述。
-
近视矫正前后主导眼变化的临床观察
主导眼又称优势眼,1953年由Porta提出,在两眼同时视时,两眼同时接受外界信息向大脑视中枢传递到双眼视网膜重新整合成一体,但不能识别视网膜象,在重合领域局部抑制另一图象,尽管这种抑制不是很稳定,在竞争中一眼传递的图象具有优势,此眼即为主导眼.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采用拇指方位法判断主导眼.在现代医学化验光主导眼的测定已被广泛采用,为此我们对2005年2月份在门诊验光室随机检测60名患有屈光不正的近视患者采用拇指法进行主导眼检测,从而分析近视矫正前后主导眼变化的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要视力,更要视觉质量
近来,借英国某刊物载有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有10%的并发症的信息,告戒慎用这种手术之际,我国的一些媒体也借用某专家谈话,认为英国手术仅为我国上世纪90年代水平,不必为此担忧.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是否需要慎用?我国的水平究竟如何?我的回答是"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切不可滥用,要视力,更要视觉质量."
-
飞秒激光透镜切除术中透镜定位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透镜切除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手术中,角膜透镜定位对手术疗效的影响,评估手术的安全性与可预测性.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近视及近视散光病例共计115例(229眼).术前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2.25~-9.75 D,平均(5.13+2.11)D;散光0~4.25 D,平均(1.12±0.68)D.应用全飞秒激光完成角膜基质层间透镜切除,依据术中透镜中心偏离预期定位中心的大小程度依次分为A组(<80μm)、B组(80~150 μm)及C组(>150 μm).术后检查裸眼视力、像差及残余散光.数据采用方差分析、K-WH检验、卡方检验的连续校正公式进行分析.结果 各组病例术中及术后无意外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眼的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后1d、3个月,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0.713,F=19.011,P<0.01).3组术后1d及3个月术眼残余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8.272、34.721,P<0.01).各组术后角膜前表面彗差(C7、C8)及球差均有增加.其中C组术后彗差增加为明显,B组次之,A组小,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533、49.804,P<0.05);而各组间球差改变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94,P>0.05).结论 加强术中透镜定位的准确性可提高飞秒激光透镜切除手术疗效,降低手术眼残余散光及彗差.
-
LASIK术中不完全瓣的临床处理
目的 观察LASEK处理LASIK术中的并发症--不完全瓣的术后效果.方法 对LASIK术中出现的6例(6眼)不完全瓣的患眼和对侧健康眼2眼施行LASEK.结果 6例不完全瓣患者术中成功制作完整的角膜上皮瓣,术后第1 d患者主诉无疼痛稍有眼部异物感,裸眼视力1~3个月已基本稳定,在1.0~1.2之间.全部8眼3个月时角膜haze 0级5眼,0.5级3眼.结论 LASIK术中出现不完全瓣时用LASEK矫正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并发症 不完全瓣 近视矫正 -
角膜基质营养不良接受PRK治疗2例报告
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组与遗传有关的独立的原发性进行性角膜病变,一生中可表现为相对静止或缓慢进行状态,对视力有明显影响.我们遇到一家系父女2例角膜颗粒状营养不良同时患有近视,在施行PRK近视矫正术后,角膜的灰白色变性浑浊和近视均达到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ReLEx?飞秒激光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或近视散光术后屈光情况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ReLEx?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 SMILE)治疗近视或近视散光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像差及干眼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600眼接受全面眼科检查,包括矫正远视力、对比敏感度、像差和干眼的评估。 SMILE 采用VisuMax 全飞秒激光系统。术后1,15d及3mo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术前和术后3 mo内的裸眼视力、矫正远视力、像差、干眼和对比敏感度。数据分析采用SPSS (美国,版本17.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Yate卡方检验统计。 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包含305例(600眼)患者。其中,10位患者由于屈光参差仅单眼接受SMILE。术后3mo,98.83%眼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20/20。所有患者矫正远视力无下降并且有37眼(6.17%)提高了一行。术后产生的彗差和球面像差小。术后早期对比敏感度减少(P<0.01),但3mo后增加,特别是低频尤为明显(P=0.43、0.47、0.46)。结论:结果表明,ReLEx? SMILE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精确安全,与其他屈光手术一样,术后干眼和像差有所增加,但低频对比敏感度的下降不明显。
关键词: ReLEx?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 飞秒激光 近视矫正 屈光结果 -
影响青少年近视矫正视力低下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对影响青少年近视矫正视力低下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共有80例患有近视的青少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6—12岁之间,矫正视力均在1.0以下.对患者进行调节灵敏度测量、正相对调剂、负相对调节并进行记录和观察.使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验光,治疗为6个月进行一次,对验光记录进行记录分析.此外,要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后对影响青少年近视矫正视力低下相关因素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导致青少年出现近视矫正视力低下的因素有很多,通常来说屈光度越大,眼睛对于模糊对象的灵敏度越低.在本次研究中共有80例患者130例眼睛,当中30例(23.1%)的眼睛调节滞后,29(22.3%)的眼睛调节超前,79例(60.1%)的眼睛调节正常,通过正确的眼睛佩戴、对症训练以后,有(63.7%)的患者均达到了正常视力1.0,还有(36.3%)的患者视力情况得到了有效恢复.结论:近视青少年视力低于正常范围,不仅与屈光度之间有关,同时也与患者的自身调节能力等方面有关,在矫正过程中还需要尽早的佩戴正确的眼镜,并加以训练,从而帮助青少年恢复正常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