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抑制CD4+CD25-T细胞向CD4+CD25+调节性T细胞转化

    作者:李凯;白晓峰;冯梅;石华;王元林;孙兆林;徐述雄

    目的 探讨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对CD4+ CD25-T细胞向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CD4+ CD25-T细胞按1×106/孔培养于平底96孔板,依据是否加入AOPP分为3组:对照组(加入人血清白蛋白200 μg/ml);AOPP组(加入AOPP 200μg/ml);抗氧化组(DPI 100 μmol/L预处理1h后再加入AOPP 200 μg/ml).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表型变化和DHE荧光强度,3 H-TdR掺入法检测Tregs对效应T细胞(Teff)的免疫抑制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p-STAT5)的变化.结果 AOPP组中CD4+ CD25+T细胞占(28.6±4.5)%、胞内因子Foxp3在CD4+ CD25+T细胞中的表达率为(10.7±1.7)%,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的相应值(73.8±10.7)%、(64.3±9.4)% (P =0.003,0.001);抗氧化组细胞表型分别为(41.3±6.4)%、(22.3±3.0)%,转化较AOPP组多(P =0.049,0.004),低于对照组(P=0.011,0.002).在Tregs∶ Teff为1∶1的情况下,AOPP组Teff的每分钟脉冲数值(CPM)为17 521.0±1 70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932.3±1 142.9(P =0.003);抗氧化组的Teff的CPM为15 709.7±1 272.9,高于对照组(P=0.004),但与AOP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AOPP组DHE荧光强度为(163.0±11.5)%,较对照组(51.1±4.0)%高(P=0.000);而抗氧化组DHE荧光强度(113.4±7.8)%较AOPP组低(P=0.003),高于对照组(P=0.000).AOPP组p-STAT5表达较对照组低(P=0.006);而抗氧化组p-STAT5表达较AOPP组显著性上调(P=0.008),但仍低于对照组(P =0.043).结论 AOPP抑制CD4+ CD25-T细胞向Tregs转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下调p-STAT5的表达.

  • 白细胞介素-15及树突状细胞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姜雪明;赖朝辉;赵娜;何向辉;朱理玮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5(IL-15)和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免疫表型及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C57BL/6小鼠脾脏单核细胞,利用干扰素-γ(IFN-γ)、IL-2和CD3抗体刺激诱导CIK细胞,采集小鼠骨髓单核细胞,诱导产生DC.在CIK诱导过程中分别予以IL-15、DC或两者共同刺激,获得CIK、IL-15-CIK、DC-CIK、DC/IL-15-CIK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FCM)鉴定各组CIK细胞中CD3+ CD8+和CD3+ NK1.1+表达,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其对肝癌Hepal-6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 体外刺激前C57BL/6小鼠脾脏单核细胞中CD3+ CD8+和CD3+ NK1.1+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2.3±2.1)%和(1.1±0.5)%.体外培养14d后,CIK、IL-15-CIK、DC-CIK和DC/IL-15-CIK组的CD3+ CD8+细胞比例分别为(18.8±2.4)%、(22.1±2.0)%、(28.2±2.6)%和(34.7±2.3)%;CD3+ NK1.1+细胞比例分别为(17.1±2.6)%、(18.9±3.4)%、(22.5.±1.5)%和(25.9±1.8)%.其中DC处理组和IL-15联合DC处理组与单纯CIK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2.5∶1.0~ 20.0∶1.0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和DC/IL-15-CI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对照组(P<0.01),在效靶比为20.0∶1.0时,DC-CIK和DC/IL-15-CIK细胞对Hepa1-6肝癌细胞杀伤率分别为(54.9±3.1)%和(58.8±4.3)%.结论 IL-15和骨髓源性DC均可增加CIK细胞中CD3+ CD8+和CD3+ NK1.1+阳性细胞比例,且两者具有明显的叠加效应.DC刺激增加CIK细胞抗肿瘤细胞的活性,IL-15作用下DC-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进一步增强.

  • 白细胞介素-15对小鼠胃癌的治疗作用

    作者:许翼麟;何向辉;喻志革;逯宁;邱宇杰;赵娜;朱理玮

    目的 建立小鼠胃癌模型,检测荷瘤状态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影响,同时给予白细胞介素-15(IL-15)免疫基因治疗,以检测IL-15对胃癌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多因素联合攻击法诱导小鼠胃癌,同时采用IL-15表达质粒载体进行免疫基因治疗.20周后取胃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并取血及脾细胞检测T细胞亚群及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同时进行自然杀伤(NK)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 多因素联合攻击法诱导胃癌发生率为37.5%.诱癌组小鼠血清IL-15水平(9.20±2.92) ng/L明显降低(P<0.05),且其脾NK细胞杀伤活性(216.91±117.80) U/L明显降低(P<0.05).诱癌组小鼠外周血Treg水平(8.07±6.62)%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小鼠脾细胞Treg水平(4.40±3.34)%明显降低(P<0.05).各组小鼠之间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癌组小鼠脾细胞CD3+T细胞水平(78.31±29.79)%明显升高(P<0.05),而CD4+T细胞(19.98±5.77)%及CD8+T细胞水平(10.15±1.72)%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多因素联合攻击法为小鼠胃癌模型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小鼠荷瘤状态下免疫功能下降,通过IL-15免疫基因治疗可提高机免疫功能,起到抗肿瘤的效果.

  • 癌胚抗原启动子正调控白细胞介素-15表达质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靶向表达

    作者:李卫东;何向辉;赵娜;邱宇杰;朱理玮

    目的 构建癌胚抗原(CEA)启动子正调控人白细胞介素-15(IL-15)真核表达质粒载体,观察其在肿瘤细胞内的靶向性表达.方法 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正调控质粒pHi2-IL-15-CMV-TAT和CEA启动子正调控质粒pHi2-IL-15-CEA-TAT;再以IL-2信号肽(SP)置换IL-15SP构建质粒pHi2-IL-2SP-IL-15-CMV-TAT和pHi2-IL-2SP-IL-15-CEA-TAT;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体外转染CEA阳性结肠癌SW480细胞和CEA阴性乳腺癌MCF-7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转染后48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5表达.结果 质粒均成功构建.ELISA检测结果:(1)以IL-2SP置换IL-15SP可提高转染细胞的IL-15表达4.8~5.9倍(P<0.01);(2)转染SW480细胞后,CEA启动子正调控的两质粒(pHi2-IL-15-CEA-TAT和pHi2-IL-2SP-IL-15-CEA-TAT)与相对应的CMV启动子正调控质粒(pHi2-IL-15-CMV-TAT和pHi2-IL-2SP-IL-15-CMV-TAT)之间的IL-15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效应等同于CMV启动子正调控质粒;(3)转染MCF-7细胞后,CEA启动子正调控的两质粒IL-15表达显著低于CMV启动子正调控质粒(P<0.01).结论 CEA启动子正调控IL-15质粒,尤其是质粒pHi2-IL-2SP-IL-15-CEA-TAT在CEA阳性细胞中高表达IL-15,CEA阴性细胞中低表达IL-15,实现了IL-15基因高效、靶向性表达.

  • 白细胞介素-15对放射线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华;余忠华;张万清;庞伟君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15对放射线照射的T淋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从30例正常人的骨髓分离淋巴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加入100μg/L的IL-15,两组分别放射线照射,流式细胞术和细胞核形态检测等方法观察照射前后T细胞亚群、bcl-XL、bax和bcl-2蛋白水平变化和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放射线照射后淋巴细胞出现大量凋亡;实验组的淋巴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细胞亚群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cl-XL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调,bax表达则较对照组下调(P<0.01).结论IL-15能抑制放射线引起的淋巴细胞凋亡,改善急性放射病引起的免疫损伤.

  • 小鼠白细胞介素-15基因联合RM-1前列腺癌细胞裂解产物上清共同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制备

    作者:田子农;温端改;何小舟;徐仁芳;许贤林;侯建全

    目的 探讨制备小鼠白细胞介素-15(mTL-15)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联合RM-1前列腺癌细胞裂解产物上清共同修饰的树突状细胞(mTL-15/lysate-DC)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mIL-1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联合RM-1前列腺癌细胞裂解产物上清共同修饰树突状细胞(DC).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效率及DC表型.结果 mIL-15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有效感染DC,感染效率达(77.43±1.96)%;流式细胞术结果证实mTL-1 5/lysate-DC组与对照组比较,其CD40[(52.50 ±2.36)%]、CD80[(46.53±0.91)%]、CD86[(47.10±2.59)%]、CD11c[(32.07±1.72)%]和MHC-Ⅱ[(53.57±2.72)%]等表面标志显著提高,具有更强的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 成功制备mIL-15/lysate-DC疫苗.

  • 甲胎蛋白抗原肽修饰的白细胞介素-15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姜若愚;孙龙昊;李永元;何向辉;朱理玮

    目的 构建甲胎蛋白(AFP)抗原肽修饰的白细胞介素-15(IL-15)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慢病毒,体外感染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BJAB)细胞,使之能够高效地表达甲胎蛋白抗原肽AFP158-166及IL-15,为体外大量扩增特异性T淋巴细胞建立实验基础.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获得IL-15基因片段,定点突变方法在过渡质粒信号肽序列中插入AFP158-166表达基因,双酶切后克隆到第3代慢病毒载体pEZ-Lv201,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命名为CCS-afpIL15-Lv201.重组质粒与辅助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慢病毒,体外感染BJAB细胞,ELISA检测IL-15的表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AFP抗原肽表达.结果 酶切、测序显示CCS-afpIL15-Lv201载体序列正确,制备成慢病毒感染BJAB细胞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5的表达,24、48 h表达量分别为892.7 ng/L和1 232.6 ng/L.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到AFP抗原肽表达,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 204.65.结论 成功构建协同表达AFP、IL-15的慢病毒载体,并制备了具有感染性的慢病毒,实现了其在肿瘤细胞的高效表达.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ⅠCs分子异常表达及其机制

    作者:王惠明;杨玓;倪兵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链相关分子(MⅠCs)、IL-15表达水平变化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收集20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及血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MⅠCs及mIL-15的表达,EILIS法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INF-γ)、干扰素-a(INF-α)浓度,并对单核细胞表面MⅠCs表达水平与血清INF γ浓度作相关性分析.进一步以SLE患者血清与健康志愿者单核细胞体外孵育,在有或无抗INF-γR存在的情况下,检测单核细胞表面MⅠCs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SLE患者血清IFN γ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中IFN-γ在SLE患者为(429.7±145.0)pg/ml[健康对照为(73.8±18.9) pg/ml],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核细胞MⅠCs及mIL-15的阳性率分别为(37.0±18.1)%和(36.0±7.3)%,而健康志愿者单核细胞MⅠCs及mIL-15的阳性率为(7.2±2.4)%和(7.6±2.5)%.SLE患者MⅠCs及mIL-15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SLE患者单核细胞MⅠCs分子表达水平与血清INF γ浓度呈正相关;SLE患者血清中高浓度的IFN-γ可以刺激正常人单核细胞表达高水平的MⅠCs及mIL-15.结论:SLE患者血清INFγ浓度异常升高,导致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MⅠCs及IL-15异常高表达.

  • 乙肝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喜马拉雅旱獭IL-15分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朱彬;朱珍妮;李安意;杨雪晟;陶元清;夏幼辰;黄顺梅;宋志韬;王忠东;王宝菊;陆蒙吉;杨东亮

    目的:对新近建立的乙肝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喜马拉雅旱獭的白细胞介素-15(IL-15)分子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抽提喜马拉雅旱獭脾脏总 RNA ,RT-PCR扩增旱獭IL-15 cDNA序列,克隆至pMD18-T载体,制备重组质粒酶切、基因测序鉴定。利用软件分析旱獭IL-15与其他哺乳动物IL-15的同源性、种系亲缘关系,并预测蛋白结构。结果 RT-PCR扩增获得大小为489 bp的序列,编码162个氨基酸。旱獭IL-15和土拨鼠IL-15同源性高,和大鼠同源性低。种系进化树结果提示旱獭IL-15与土拨鼠IL-15亲缘关系近。旱獭IL-15蛋白构象与土拨鼠IL-15空间构象非常相似。结论克隆了喜马拉雅旱獭IL-15完整编码序列,为更好地利用新型乙肝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喜马拉雅旱獭奠定了基础。

  • 加味四逆散对肝郁脾虚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和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彭汉光;邱明义;张茂林;崔天盆;刘玉茂;邱荣元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郁脾虚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和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改良噻唑蓝法对60例肝郁脾虚者血清sICAM-1和白细胞介素-15(IL-15)及单核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ADCC)进行检测.结果肝郁脾虚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IL-15分泌减少,ADCC功能下降,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经加味四逆散治疗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加味四逆散健脾舒肝,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血浆白细胞介素-15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纪丽莉;杨建春;王翠玲;江忠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血浆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25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对61例HSP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浆IL-15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不同临床类型间急性期血浆IL-15水平进行比较.血浆IL-15水平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 ①HSP组急性期血浆IL-15水平为(17.5±10.2)ng/L,显著高于HSP组缓解期[(5.7±4.3)ng/L]和正常对照组[(4.2±3.5)ng/L],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HSP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急性期有、无肾损害者血浆IL-15水平分别为(29.1±16.5)ng/L和(10.5±7.4)ng/L,均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急性期有肾损害组血浆IL-15水平极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P<0.01).结论 IL-15在HSP的发病机制特别是紫癜性肾炎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白细胞介素-1 5对嗜中性粒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闻平;陈蕾;黄锡全;张建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5对嗜中性粒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IL-15预处理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然后检测其各噬能力、杀菌活性的变化,同时检测其受LPS刺激的产生活性氧、合成分泌NO及IL-8的情况.结果:IL-15可明显提高PMN的吞噬、杀菌活性,并调高PMN受LPS刺激后NO和IL-8的产量(P<0.05);但活性氧的产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IL-15可增强PMN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免疫作用分子.

  • 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5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云涛;胡斌;简磊;李建伟;洪林;李英

    目的 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变化,观察其与血糖、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性、瘦素、脂联素(APN)以及血脂等的关系.方法 87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和85例正常糖耐量(NGT)者,按体质量指数又各自分为正常体质量(NW)与肥胖(OB)亚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5水平,RIA法测定瘦素、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血脂.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①T2DM组血清IL-15水平高于NGT组[(5.76±3.74) vs (4.24±3.61),P<0.05)1;②NGT-OB组IL-15低于NGT-NW组[(3.96±3.45) vs (4.44±3.73),P<0.05)],T2DM-OB组IL-15低于T2DM-NW组[(5.22±3.52) vs (6.28±3.97),P<0.05)];③血清IL-15水平与FPG、HBA1C、HOMA-IR、BMI、TG、TNF-α呈正相关(r=0.627,0.598,0.511,0.503,0.515,0.502,P<0.05或0.01),与APN、leptin负相关(r=-0.534,-0.59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FPG、BMI是IL-15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IL-15可能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和T2DM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SA/hIL-15融合蛋白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作者:苏华;陈艳丽;陈素云;余宏盛;文波;胡志明;高基民

    目的 制备链亲和素(SA)/人白细胞介素-15 (hIL-15)融合蛋白SA-hIL15和hIL-15-SA,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4a-6His-SA-hIL-15和pET32a-hIL-15-SA-6His,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镍金属螯合(Ni-NTA)层析柱进行纯化,并对其进行复性.CCK-8检测融合蛋白PHA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融合蛋白对生物素化的B16.F10细胞锚定修饰率.结果 成功构建了两种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实现了高效表达,目标蛋白的表达约占细菌总蛋白的20%.经纯化、复性的SA/hIL-15融合蛋白具有双重活性,即:能促进PHA激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hIL-15活性,和SA介导的高效结合至表面已生物素化的B16.F10肿瘤细胞的功能(表面锚定修饰效率大于95%).SA-hIL-15双功能融合蛋白促进PHA激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高于hIL-15-SA双功能融合蛋白.结论 SA/hIL-15双功能融合蛋白的制备为hIL-15表面锚定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15、IL-18和TNF-α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志华;吕世静;邵燕丽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8(IL-18)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21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和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中IL-15、IL-18和TNF-α的含量,分析它们之间含量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血清SAP组和对照组的IL-15、IL-18和TNF-α的含量分别为(57.13±5.03)、(68.41±6.14)、(36.13±3.87)ng/L和(53.05±5.12)、(64.71±6.01)、(35.5±3.02)ng/L,均明显高于MAP组[(5.69±1.61)、 (27.91±3.13)、(7.71±1.7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 (P>0.05).血清IL-15、IL-18在MAP和SAP组中均呈正相关: r分别为0.95、0.91,均P<0.01.结论 血清IL-15、IL-18和TNF-α等细胞因子均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过程,显示这3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对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及治疗均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血清IL-15、IL-17测定在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中的作用

    作者:邵亚望;张维;周金玲;沈开慧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15、IL-17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MPP患儿26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MPP组228例,重症MPP(SMPP)组37例,以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IL-15、IL-17水平.结果:MPP组和SMPP组急性期血清IL-15、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MPP组恢复期血清IL-1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MPP组急性期血清IL-15、IL-17水平均高于MPP组(均P<0.05);SMPP组恢复期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PP严重程度与血清IL-15、IL-17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4,0.27,P<0.05).结论:MPP患儿血清IL-15、IL-17水平高于正常儿童,并随着病情加重而增高.

  • 新城疫病毒疫苗和IL-15治疗3AO裸鼠移植瘤实验研究

    作者:侯萍;刘培淑;季晓峰;刘波

    目的 探讨新城疫病毒疫苗(ATV-NDV)和白细胞介素-15(IL-15)对3AO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3AO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Ⅰ组注射ATV-NDV 0.2ml;Ⅱ组注射IL-15100μg/kg;Ⅲ组注射IL--15 100μg/kg加ATV-NDV0.2ml;Ⅳ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TV-NDV右侧下肢皮下注射,IL-15腹腔注射,按每只裸鼠0.2ml配制);观察各组裸鼠成瘤率、生存期和生存延长率及肿瘤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FCM)观察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双标记NK细胞群计数;测定裸鼠脾脏重量;移植瘤瘤体及各组裸鼠肝、脾、肾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联合治疗组与单独治疗组之间相比:荷瘤裸鼠生存延长率.移植瘤细胞凋亡率,NK细胞群计数,裸鼠脾脏重量具有明显差异.病理学检查各治疗组中均可见肿瘤坏死,凋亡细胞.肿瘤细胞周围及肿瘤内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ATV-NDV治疗组脾脏有增生,肥大.IL-15治疗组脾脏有充血增生,肝脏有肝细胞水肿,嗜酸性变性,周围有浊肿.时照组裸鼠肝、脾、肾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结论 ATV-NDV、IL-15时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IL-15对ATV-NDV有协同作用.其机制与ATV-NDV直接、特异地对肿瘤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提高了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IL-15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诱导NK细胞及细胞因子产生有关.

  • 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IL-1β、IFN-γ、IL-15的影响

    作者:包喜文;李振英;吴霞;刘玮

    目的 观察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炎症的缓解作用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5(IL-15)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和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组,每组10只,对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建立CIA模型,于初次免疫后10 d开始,给各组大鼠进行相应药物灌胃处理以延缓炎症进展,并每隔7 d评定一次各组大鼠的关节炎指数(AI),给药21 d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1β、IFN-γ和IL-15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组大鼠关节正常,而模型组关节红肿较为明显,AI指数评分较高(P<0.001),雷公藤多苷片组和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组大鼠AI均较模型组有所缓解(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FN-γ、IL-15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雷公藤多苷片组及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组大鼠IL-1β、IFN-γ、IL-15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 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IA大鼠促炎因子分泌,缓解关节炎症,可作为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辅助用药.

  • 重组腺病毒rAd-mIL-15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谭榜云;李莉;刘志武

    目的 构建并制备鼠白细胞介素-15(mIL-15)重组腺病毒(rAd-mIL-15),感染HEK293细胞,为肝细胞肝癌的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mIL-15,将扩增产物连接到穿梭载体pDC316上,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6-mIL-15.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介导下将腺病毒骨架载体pBHGlox△E1,3 Cre和穿梭质粒pDC316-mIL-15共转染入HEK293细胞,进行同源重组,得到腺病毒重组质粒pAd-mIL-15.随后在HEK293细胞中包装扩增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采用PCR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结果 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CR鉴定,证实含有mIL-15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病毒滴度达1.25×1010 PFU/mL.结论 采用细胞内同源重组方法可成功构建含mIL-1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可获得高滴度病毒,其能高效感染HEK293细胞,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15、IL-18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军芳;夏永祥;张瑞生

    目的 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15、IL-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RA患者,以20例骨关节炎(OA)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5、IL-18的水平,并测定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结果 RA患者的血清IL-15、IL-18的含量明显高于OA组及健康体检组,RA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的含量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5、IL-18在RA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阻断IL-15、IL-18的生物活性,为靶向治疗RA患者提供了新思路.

63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