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骨不连和骨缺损

    作者:谷长跃;高忠礼;赵建武;刘宝安

    四肢长管状骨开放性骨折,尤其是小腿的开放性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清创后用钢板、髓内针内固定或石膏等外固定,这些治疗方法存在着感染、钢板外露、骨不连及关节僵硬等弊端[1].自1994年8月至1996年12月,我们在部分病人中使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开放骨折以及骨折后形成的骨不连、骨缺损共166例,效果良好.

  • 不同位置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合并症的临床评价

    作者:林木南;林松庆;符臣学;刘献祥

    笔者从1993~1997年间运用中立位或轻度桡背伸位治疗Colles骨折170例,运用掌屈尺偏位治疗Colles骨折156例,并对其合并症做对照,现报告如下.

  • 手法整复肱骨髁上骨折失败原因及处理

    作者:王金铸;吕永明;徐山;翟栋;安永胜

    我院自1990年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无神经血管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400例,总结下.

  •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

    作者:胡觉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如治疗不当,很易引起关节功能障碍和创伤性关节炎.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采用手法闭合复位,"U"形石膏外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本病53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保守治疗旋前或旋后固定后肘内翻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卢敏;陈益;陈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法复位后旋前或旋后位石膏固定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发生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急诊骨科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经筛选排除后共64例.按手法复位后固定位置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手法复位并旋前位石膏固定,B组采用手法复位并旋后位石膏固定.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5±3.5)岁;B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平均年龄(7.0±2.6)岁.比较两组组间及组内的肘内翻发生率及提携角减小角度.结果:A组出现13例肘内翻,B组出现1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9,P=0.765).A组提携角减小角度(8±4)°,B组提携角减小角度(9±5)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4,P=0.564).A组组内桡偏型与尺偏型的肘内翻发生率与提携角减小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160,P=0.013;t=-2.409,P=0.035);B组组内桡偏型与尺偏型的肘内翻发生率与提携角减小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20,P=0.024;t=-2.250,P=0.041).两组肘关节功能Flynn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前位固定和旋后位固定肘内翻发生率和提携角减小角度均无明显差异.而尺偏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前位固定有利于降低肘内翻率及其程度;桡偏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后位固定有利于降低肘内翻率及其程度.

  • 手法复位后小夹板与石膏托联合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马绪巍;赵英焕;史景超;刘征役;钱列民;李铭;池慧珍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后小夹板与石膏托联合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与石膏托联合固定的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122例,男43例,女79例;年龄60~86岁,平均74岁;交通事故伤13例,滑倒摔伤109例;伤后到就诊时间30 min~7 d.均为闭合性骨折.随访内容包括:X线表现,腕关节的疼痛程度、功能状况、活动范围、握力.采用Cooney等修订的Green-O'Brien腕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15.4个月.8例骨折再次移位(桡侧移位4例,背侧移位3例,掌侧移位1例),再次复位4例,转为手术治疗2例,拒绝再次复位或手术2例.中后期发现桡骨短缩13例.所有患者骨性愈合.按上述标准评定,优46例,良65例,中6例,差5例.结论:采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与石膏托联合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能较好地克服桡骨远端骨折的再次移位,恢复腕关节功能,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 膝痛宁膏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作者:吴健雄;黄崇侠;林静吟;唐志宁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以膝关节疼痛、肿胀、微热或发热为主诉,临床上以温通的麝香、桂枝为君药的贴剂往往效果不满意,为此本院开发以马前子、大黄、石膏为君药,远红外超细陶瓷粉为基质的具有清热祛湿止痛功效的膝痛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进行1年多的临床观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石膏与夹板配合应用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赵金升;陈国治;张峥嵘;童万强

    目的:探讨石膏与夹板结合外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6年5月治疗的24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12岁,平均6.6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对患儿先施行手法复位,以能维持肱骨长度,不强求解剖复位,石膏外固定5~7d,肿胀消退后根据复位情况进行再次手法复位娇正,改用夹板外固定4~5周直至骨折愈合.结果:24例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2年,平均1.2年.所有病例无神经血管损伤、骨化性肌炎、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与Volkmann挛缩等并发症.按照朱小庭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8例,可3例,差1例.结论:应用石膏与夹板配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以避免反复整复而加重骨折断端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动态矫正骨折端,获得满意的复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肘关节功能.

  • 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移位肱骨髁上骨折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谭平先;叶淦湖;任绍东;侯之启;周国新;屠永刚;谭颖;周植森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应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3~12岁,平均6.4岁.骨折均为伸直型,GartlandⅡ型21例,Ⅲ型12例.分析术前、术后X线片,对时关节功能进行Flynn肱骨髁上骨折分级评定,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3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8个月.33例均手法复位成功,14例有时关节周围不同程度的张力性水疱,9例由于张力性水疱影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发生骨折再次移位,5例择期静脉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4例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治疗.患儿后一次随访时Flynn肱骨髁上骨折评定分级:优11例,良16例,一般4例,差2例.结论: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仍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重要方法,肘关节过度屈曲位固定虽然可以提供骨折断端较稳定的固定,但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运及时关节周围皮肤情况,及时调整治疗策略预防并发症.

  • 配伍剂量变化对麻杏石甘汤解热作用的影响

    作者:崔艳茹;屈飞;徐镜;徐国良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配伍对其解热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混料均匀设计,以麻黄(X1)、苦杏仁(X2)、炙甘草(X3)和石膏(X4)4个组分设计4因素12水平的麻杏石甘汤配比实验.将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5组,分别为麻杏石甘汤配比N1 ~ N12组、临床常用方组、模型组、空白组.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造模,造模后每0.5h记录1次体温,计算体温反应指数(TRI);测定造模后6.0h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对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各配伍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LPS诱导的大鼠发热,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经麻杏石甘汤干预后,血浆PGE2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麻杏石甘汤干预后,TRI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TRI的因素为石膏>麻黄>苦杏仁与炙甘草的交互作用.麻黄与体温反应指数为负相关.结论:4因素12水平的混料均匀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疗热,方中石膏为君药,佳配比剂量为麻黄0.6g,苦杏仁7.5g,甘草7.5g,石膏26.4 g.

  • 石膏剂量变化对麻杏石甘汤解热效应的量效关系研究

    作者:崔艳茹;屈飞;徐镜;徐国良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中石膏剂量与解热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以麻杏石甘汤原方用量为基础,维持方中麻黄、苦杏仁和炙甘草药量不变,仅改变方中石膏用量,另设麻杏石甘汤去石膏方.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造模,造模后每0.5h记录1次体温,统计结果并计算出体温反应指数(TRI);测定造模后6.0h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石膏用量变化的麻杏石甘汤及其去石膏方均能够降低LPS致热大鼠体温,同时降低血浆PGE2水平.与无石膏方比较,石膏加入方中后,各组在降低大鼠体温、降低血浆PGE2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P<0.01).半数有效量EC502.785 g·kg-1;治疗窗为[D]20~[D]802.218 ~3.497 g·kg-1;阈剂量2.218 g·kg-1.结论:麻杏石甘汤去石膏方具有弱的解热作用可能与汤剂中含有的甘草甜素、苦杏仁苷及麻黄的作用有关.当石膏加入方中,解热效应迅速增强,并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达到大效应,即使再增大石膏用量,解热效应持续维持在大效应.

  • ICP-AES法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白虎汤中钙离子溶出规律

    作者:马强;苏琨;盛振华;吴君金;卢林;葛尔宁;苏燕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钙离子溶出量变化,探讨白虎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白虎汤中各单味药及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Ca2+溶出量.结果:各单味药物中均含钙,其中石膏含钙量高,其次为知母和甘草,粳米含钙量低.石膏与甘草配伍能增加药液中Ca2+溶出量,石膏与粳米配伍对药液中Ca2+溶出量影响不大,石膏与知母配伍可降低药液中Ca2+溶出量,全方配伍条件下药液中Ca2+溶出量增加.结论:这充分的体现了中医方剂组方原则,石膏为君药、知母为臣药发挥解热作用,甘草为佐药,抑制了部分知母对石膏中Ca2+溶出的负面作用,加强了君臣药的解热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中药配伍有其规律性和合理性,这对进一步研究中药矿物药物在复方中药理作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6种硫酸盐类矿物药中红外鉴别

    作者:闫蔚;曾柏淋;王淑美;孟江;梁生旺

    目的:对不同硫酸盐类矿物药进行中红外鉴别,为规范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仪测定《中国药典》收录的6种硫酸盐类矿物药(石膏、芒硝、白矾、玄明粉、煅石膏、枯矾),在400~4 000 cm-1内进行红外图谱扫描,比较分析6种硫酸盐类矿物药的中红外图谱异同点;测定玄明粉和无水硫酸钠的红外图谱,比较差异性.结果:在400~4000 cm-1,由于同属于硫酸盐类矿物药,其中红外图谱具有共性,同时也因为其形成原理和阳离子的差异,峰形、峰数及透过率存在区别,红外可以用来鉴别不同类型的硫酸盐矿物药.玄明粉和无水硫酸钠的红外导数光谱具有差异性.结论:该方法简单、便捷,对矿物药乃至中药材的市场监控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 不同配伍条件下麻杏石甘汤中钙离子溶出规律

    作者:马强;李晓晶;丁海东;韩墨;盛振华;葛尔宁;苏燕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钙离子(Ca(2+))溶出量变化,探讨麻杏石甘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各单味药物、不同配伍条件下和不同浸泡和煎煮时间药液中Ca(2+)溶出量.结果:除杏仁外各单味药水煎药液中均含钙,其中石膏Ca(2+)溶出量高,其次为麻黄,甘草Ca(2+)溶出量低.石膏与其他药物配伍合煎,使药液中Ca(2+)溶出量降低.石膏单煎药液中Ca(2+)溶出量高,其次为石膏、甘草配伍组,石膏、麻黄配伍组和石膏、杏仁配伍组,石膏、麻黄、甘草配伍组低,复方配伍组药液中Ca(2+)溶出量仅高于石膏、麻黄、甘草配伍组.石膏和复方药液中Ca(2+)溶出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煎煮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但复方实测药组液中Ca(2+)溶出量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较为缓慢,石膏组和复方理论组药液中Ca(2+)溶出量下降迅速.结论:石膏与麻黄、杏仁、甘草2味药、3味药和复方配伍均可降低药液中Ca(2+)溶出量.增加浸泡时间可使药液中Ca(2+)溶出量增高,增加煎煮时间并不能使药液中Ca(2+)溶出量持续升高,反而在达到峰值后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石膏与麻黄、杏仁、甘草复方配伍意义在于使药液中Ca(2+)溶出量保持在一个较高几稳定的范围内.

  • ICP-OES法与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含石膏方剂中钙离子含量研究

    作者:李晓晶;马强;盛振华;葛尔宁;苏燕

    目的:通过对比EDTA直接滴定法和ICP-OES法测定钙标准液、单煎石膏药液、白虎汤、麻杏石甘汤和竹叶石膏汤同一样品中Ca2+溶出量差异,探讨复方汤剂中有机基底等因素对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复方药液中Ca2+溶出量的影响程度并建立一种可信的测定方剂中Ca2+溶出量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比EDTA直接滴定法和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钙标准液、单煎石膏药液、白虎汤、麻杏石甘汤和竹叶石膏汤同一样品中Ca2+溶出量.结果:EDTA直接滴定法与ICP-OES法测定钙标准液结果间无显著差异,两方法测定结果相同.两方法测定单煎石膏、白虎汤、麻杏石甘汤和竹叶石膏汤样品中Ca2+溶出量结果间差异显著(P<0.01),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结果较ICP-OES法偏大.结论: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样品中Ca2+溶出量受样品基底复杂程度影响,影响因素对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影响均匀且呈线性关系.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复方中Ca2+溶出量偏大,较不适合用于测定中药复方中Ca2+溶出量.

  • 益肺汤对实验性肺气虚证小鼠的影响

    作者:寇琼;白音夫;常亮;红梅;李德良;牛兴东

    益肺汤为由金银花、麦冬、川芎、黄芪、板蓝根、桔梗、石膏、甘草等按3:2:2:2:2:2:2:1组成的临床验方,具有清热化痰养阴益肺作用,临床用于改善因肺气虚证引起的咳嗽、呼吸短促、气息促喘等症.本文研究对"肺气虚证"小鼠免疫器官及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谷胱甘肽的影响.

  • 含石膏固体制剂中水分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吴明侠;梁生旺;杨庆胜;靳敏;张京健

    目的:对半月清散剂中石膏的水分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方法:分别采用烘干法和甲苯法对其中水分进行测定.结果:按烘干法测定100℃含水量为8.82%,105℃含水量为11.04%,甲苯法测定含水量为11.17%.结论:对石膏中水分测定以甲苯法较为适宜.

  • 基于历代中医方剂文献探索石膏在汤剂中的常用剂量

    作者:李明;周强;杨丽娜;朱邦贤

    目的:研究石膏在中医汤剂中的临床常用剂量,为临床合理使用石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历代中医方剂文献中含有石膏的方剂,采用SQL Server 2008构建石膏方数据库.利用Excel 2013筛选出水煎内服的石膏方,采用SPSS 19.0统计众数、频数、均数、中值、四分位间距等参数.结果:共采集到3 546首含石膏的方剂,筛选出含有剂量的石膏内服汤剂672首.历代内服汤剂的石膏方中,<15 g的石膏方占总数的47.92%;<41.5 g占总数的75.6%;41.5 ~60 g占总数的4.32%.结论:含石膏的汤剂中主要使用生石膏,临床常用剂量以7.5~41.5 g为宜,超常规剂量以55 ~ 110 g为宜.经分析历代方剂文献发现,宋代及以前,石膏在相关汤剂中的常用剂量相对较大.

  • 直接滴定法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麻杏石甘汤中钙离子溶出规律

    作者:马强;王玉路;吴君金;卢林;李晓晶;葛尔宁;苏燕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钙离子(Ca2+)溶出量变化,探讨麻杏石甘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各单味药物、不同配伍条件下和不同浸泡和煎煮时间药液中Ca2+含量.结果:各单味药物中均含钙,其中石膏含钙量高,其次为麻黄和甘草,杏仁含钙量低.当石膏与其它药物配伍合煎后,药液中Ca2+溶出量除石膏与甘草配伍略微增高外,其余各组均降低.各单味药和复方药液中Ca2+含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煎煮时间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但复方实测药组液中C a2+含量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较为缓慢,石膏和复方理论组药液中Ca2+含量下降迅速.结论:除石膏与甘草配伍能增加其Ca2+溶出量外,其余双味药味药、三味药和复方配伍均可降低石膏Ca2+溶出量.增加浸泡时间可使药液中Ca2+溶出量增高,增加煎煮时间并不能使药液中Ca2+含量持续升高,反而在达到峰值后随煎煮时间延长而降低.石膏与麻黄、杏仁、甘草复方配伍意义并不在于增加药液中Ca2+含量,而是可使药液中Ca2+含量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

  • 张锡纯应用石膏撷菁

    作者:李丽;李成文;郭凤鹏

    张锡纯溯源《神农本草经》,根据临床应用石膏的丰富经验,质疑石膏药性非大寒而为微寒,并亲自在家人身上进行试验,认为石膏具有凉而能散、透表解肌功效.扩大其主治范围与适应症,治疗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多达72种,灵活应用含有石膏经方,并根据临床病情创制许多石膏新方,重视石膏配伍,拓展给药方法;尤其是喜欢大剂重用,每日用量多达1两-12两之间,其中治疗温热火毒病证每日用6两者较为多见.详细记录石膏治验医案,以案证论,理论结合临床,值得后辈效仿.

846 条记录 4/43 页 « 12345678...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