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导管淋巴液引流术联合药物治疗哮喘的护理

    作者:韩艳梅;王希水

    对100例住院哮喘患者行胸导管淋巴液引流术(TDD)联合药物治疗,配合术前、术后精心护理,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均安全出院.TDD联合药物治疗哮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

  • 非解剖性胸导管整块结扎切断在复发性乳糜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祖育昆;张霓;付向宁

    目的 探讨非解剖性胸导管整块结扎切断在复发性乳糜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胸导管结扎术后复发性乳糜胸患者22例,总结22例患者手术方式、原手术径路、乳糜胸复发部位和再次术后并发症,分析其乳糜胸复发的可能原因并在常规胸导管整块结扎术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改进,采用将除食管、降主动脉以外的后纵隔组织非解剖性整块结扎切断的方式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 22例复发性乳糜胸患者再次手术后乳糜胸均缓解,除1例患者术后并发呼吸衰竭外,其余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无乳糜胸复发.结论 采用非解剖性胸导管整块结扎切断手术方式通过消除乳糜胸复发的解剖学基础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复发性乳糜胸.

  • 医源性乳糜胸的外科治疗

    作者:方震宇;夏军;彭涛;罗彬;黄杰;康敢军;程邦昌

    目的 探讨医源性乳糜胸的佳手术时机、径路和术式.方法 分析46例胸内脏器近期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的临床资料,含食管中上段癌36例,肺癌6例,纵隔肿瘤3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症1例.术后6~41d,经再次开胸行胸导管主干结扎或漏口缝扎;另有3例行第三次开胸手术.结果 治愈44例(95.6%),发生并发症20例,并发症率43.5%,死亡2例(4.4%).随访获40例,随访时间1~3年,均未有乳糜胸复发.结论 胸内脏器近期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经保守治疗,24h胸液引流量>1500ml连续3d,且无减少趋势,宜再手术;手术首选右胸径路(80%),可清楚显露胸导管主干,对极个别再次手术失败的病例,经左胸游离套索带牵开胸主动脉,显露主动脉椎体夹沟内被遗漏的胸导管予以缝扎.术式以膈肌上胸导管结扎或大块组织缝扎为主,同时争取发现和缝扎乳糜漏口.

  • 胸部手术后乳糜胸的诊断及处理

    作者:戚悠飞;徐铁峥;周珉

    目的 总结胸部手术后乳糜胸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29例胸部手术后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引流量<1000ml/d者先行保守治疗,引流量>1000ml/d 或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则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29例均获治愈.7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手术治疗22例.全组患者,随访期间乳糜胸未见复发.结论 涉及胸导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行程的胸部手术,术中分离时要妥善处理好远端组织,必要时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

  • 胸导管损伤17例治疗体会

    作者:詹波涛;范国华

    外伤性或食管癌术中损伤胸导管可引起大量乳糜液漏入胸腔,形成乳糜胸.其中食管癌手术引起者发生率在国内为0.4%~2.6%[1],主要发生在中上段食管癌术后,一旦发生将对患者生命造成很大威胁.我们1975年1月至2005年8月间共收治17例胸导管损伤患者,报告如下.

    关键词: 损伤 胸导管 乳糜胸
  • 不同方法结扎胸导管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

    作者:傅俊惠;郑海波;杨逸峰

    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0.4%~2.6%[1].术中是否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各家意见不一致[2].我科自 1977年6月~2003年9月切除食管癌2 943例,发生乳糜胸28例(0.95%).不结扎胸导管1 102例,术后发生乳糜胸21例(1.9%);术中预防性结扎胸导管1 841例,术后发生乳糜胸7例(0.38%).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就本组结果分析如下.

  • 大鼠颈部胸导管淋巴瘘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冬;李勇;范立侨;赵群;刘羽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颈部胸导管淋巴瘘模型.方法 将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n=20):颈部胸导管直接组、颈部胸导管间接组、腹部胸导管组.各组分别在颈部胸导管、左颈干、腹部胸导管行胸导管结扎穿刺,制成胸导管淋巴瘘模型.对比各组操作成功率及淋巴引流量.结果 3种方法引流的淋巴液无明显性状差异;颈部胸导管直接组较另外两组操作成功率低(P<0.05),颈部胸导管间接组与腹部胸导管组操作成功率无明显差异;腹部胸导管组在引流量方面明显多于颈部胸导管直接组、颈部胸导管间接组(P<0.05).结论 大鼠颈部胸导管间接造瘘法可稳定引流淋巴液,且不骚扰腹腔,是稳定、可靠胸导管淋巴瘘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具有更广的应用空间.

  •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合并乳糜胸的治疗

    作者:李晓峰;李仲智;郭志和;陆进;高国庆

    乳糜胸是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的一种少见合并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手术直接损伤胸导管或其分支.胸导管及其分支在解剖上常有较大的变异,而且婴幼儿胸导管纤细,一旦损伤不易发现.所以.术中发现有乳白色液体渗出,应高度警惕是否有胸导管或其分支损伤.尤其是在主动脉置带时,由于游离面较大容易造成损伤.

  • 胸导管造影术二例分析

    作者:王耀鹏;戴洪海;胡国强

    胸导管造影术是一种简捷而特异的检查方法,可以详细的了解胸导管的走行和形态,对胸导管的破裂口作出准确的定位,为乳糜胸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直接的影像学资料.本文描述2例胸导管造影术的过程和结果,现报道如下.

  • 纵隔良性囊性肿物的CT诊断

    作者:李琳;罗斗强;石木兰

    1 概述纵隔是连接胸腔、颈、腹腔之间的重要通道,深藏于骨性胸廓及两肺之间.纵隔囊性肿物指发生在纵隔内边界清楚、内含液体的肿块.约占纵隔肿物的18%~20%,大部分为先天性或良性病变,包括前肠囊肿(支气管囊肿、肠源性囊肿、神经肠源性囊肿)、心包囊肿、胸腺囊肿、淋巴管瘤、胸导管囊肿及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等.

  • 肝总动脉起始行程异位1例

    作者:周红

    笔者在教学实验中遇到肝总动脉起始异位1例,现报道如下.成年人女尸,年龄在59岁左右,身长158cm.腹部无手术疤痕.在清理尸体腹腔血管时发现肝总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不是发自腹腔干.肝总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下方2.5cm处发出,并在幽门上8cm处横行绕过胸导管、奇静脉、上腔静脉,距肝门1.5cm处分出肝左右动脉,分别进入肝左右叶.肝右动脉分出胆囊动脉.

  •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黎杨浩;李春光

    目的 总结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9例食管癌术后乳糜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中剖胸再次手术8例,均治愈,保守治疗的1例后死亡.结论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胸水量综合考虑,一旦确诊且引流量大于1000ml/d,须尽早剖胸手术.

  • 小儿乳糜胸的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林珍斌;潘征夏

    乳糜胸(chylothorax)系不同原因导致胸导管破裂或阻塞,使乳糜液溢入胸腔所致.乳糜胸于1633年Bartolet首次报告.随着胸腔手术及胸水穿刺的增加,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病男性多于女性.世界上心胸外科术后乳糜胸的发病率为0.2%~1%,死亡率约为10%.乳糜胸如治疗不当时,可导致人体代谢功能紊乱,出现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死亡[1].治疗乳糜胸的方法很多,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因人而异,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对预后影响极大,故争议较多,现就乳糜胸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 1例小儿肝移植术后腹腔乳糜漏的护理体会

    作者:戴燕红

    乳糜腹是由胸导管、腹腔淋巴管及其分支的损伤、破裂或阻塞所致的淋巴液溢入腹腔而形成[1].上腹部或腹膜后区手术较易伤及淋巴输出管造成术后淋巴漏,多发生于胃癌根治术、肾移植术等术后,而肝移植术后淋巴漏较为少见.在中国婴幼儿肝移植开展时间短,婴幼儿肝移植因其自身解剖、生理及免疫系统的特殊性,手术技术难度较高,而且肝移植术后存在免疫抑制、营养不良等因素,淋巴漏不仅不易愈合并且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应引起重视[2].婴幼儿肝移植术后早期管理有别于成年人及大龄儿童,具有其特殊性.我院于2012年 8月收治一名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于8月26日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后第 6天出现乳糜样腹水,经精心治疗与护理下,患儿住院第 51 天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一次性输液管代替胸导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

    作者:刘如安;肖金华;刘艳宾;曾礼华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98例气胸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粗管组(B组)、细管组(C组).A组使用一次性输液管代替胸导管作闭式引流,B组使用传统的粗导管作闭式引流, C组使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作闭式引流,观察治愈率、置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管周疼痛、感染、皮下气肿、堵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愈率93.9%,B组治愈率97.0%,C组治愈率75.0%,前两组治愈率与置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优于C组(P<0.05);A组并发症较B组少,且伤口易愈合(P<0.05),A组堵管机会少,优于C组(P<0.05).[结论]一次性输液管作胸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胸腔引流手段,值得推广.

  • 外伤致乳糜池损伤一期修复成功1例报道

    作者:陈健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5岁,因左上腹被刀刺伤1 h急诊入院.查体:血压80/50 mmHg,脉搏110次/min,呼吸急促,左上腹直肌可见人字形伤口,用棉签试探与腹腔相通,并有鲜血涌出.迅速完善相关检查后,立即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有鲜血约1 500 ml,沿凝血块找到出血处为肠系膜上静脉根部左侧壁有0.7 cm大小裂口,全部小肠呈暗紫色.

    关键词: 胸导管 腹部外伤
  • 创伤引起胸段胸导管横断继发乳糜胸1例报告

    作者:薄敬申;杨医通

    患者,男,25岁,因乘摩托车摔伤而入院,着地部位不详.入院时,P 80次/分,BP 16/12 kPa,意识清,瞳孔正圆等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叩清音,肺肝浊音界右侧锁骨中线第5肋间.两肺呼吸音清晰.心脏检查未发现异常.腹平坦,平脐出现外伤性截瘫,痛、温、触觉及各种反射消失,肌肉呈弛缓性瘫痪,膀胱无张力.胸椎X线片报告:无外伤性骨折、错位、畸形.

  • 阻断肠道淋巴通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

    作者:周新泽;毛勤生;倪耀辉;于秀;陈瑞新

    目的 从细菌易位途径的角度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道细菌易位作用的机理.方法 采用胰管内注入5%牛磺胆酸钠溶液诱发大鼠SAP模型,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和SAP+乳糜管结扎组.每组各12只,于术后16 h剖腹分别抽取下腔静脉血、门静脉血及乳糜管中收集淋巴液,检测其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并对肠系膜淋巴结、肺组织、胰腺组织行细菌培养,对肺组织、胰腺组织及末端小肠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诱发SAP 16 h,外周静脉血、淋巴液及门静脉血中内毒素含量均明显升高.同时外周静脉血浆TNF-α、IL-6含量、肠系膜淋巴结、肺组织及胰腺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亦明显升高,肺损伤及胰腺病理损害严重;乳糜管结扎阻断肠道淋巴通道虽不能阻止SAP所致的肠黏膜病理损害、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率及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但可显著降低外周血内毒素、TNF-α、IL-6含量.明显减轻肺、胰细菌易位率及其病理损害程度.结论 阻断肠道淋巴通道可减轻SAP时肠道细菌易位所致的高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因子的过表达,改善肺损伤及胰腺病理损害程度.

  • 食管手术中胸导管损伤的发现方法及处理

    作者:高松;纪波;张强;郑勇;张哲

      在397例食管癌手术中出现9例胸导管损伤,术中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  本组患者共9例,其中男7例,女性2例,年龄47~69岁,平均57岁。肿瘤病变位于胸中段6例,位于中下段交界处3例。肿瘤短4.5cm,长6.5cm,平均5.76cm。8例患者行经左胸全胸段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1例行经左胸中下段食管切除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手术中游离肿瘤均较困难。游离完肿瘤后,仔细观察,该9例患者均可见食管床内不断有淡血性液体渗出,彻底解除渗血后,即可见食管床内持续有澄清透明或微黄液体渗出,此征象即提示有胸导管损伤存在。由于液体均由主动脉弓后流出,故寻找损伤部位困难。不再寻找胸导管损伤的部位,2例患者在膈肌角上方降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解剖找到胸导管,结扎2道,7例患者未做纵隔内解剖寻找胸导管,于膈肌角上方胸腔低位,将奇静脉与主动脉间椎体前方的全部软组织用10号丝线集束缝扎2道,注意进针、出针要紧贴奇静脉及主动脉,深度一定要达椎体表面,以免结扎的组织中遗漏胸导管。如不能确定奇静脉边缘,可将右侧纵隔胸膜剪开,这样即可显示奇静脉的走行。  2 结果  结扎后,食管床内的持续渗液即可消失。术后引液量较正常增多,术后第1个24h平均引流量不超过650ml,且逐日减少,术后6~7d即可达到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的指标。

  • 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胸腔导管作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33例

    作者:李绍修;项秀雯;陈绍奉;安维哨

    以往自发性气胸常需手术置入较硬的胸腔导管作闭式引流,由于管径较粗,组织相容性差,并发症多,常导致病人的不适.导管过细,如中心静脉导管,由于引流量不足且管腔容易堵塞,往往收不到治疗效果.为此,我们选择管径适中的一次性吸痰管作为胸导管作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217 条记录 8/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