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的疗效判定标准RECIST指南:消化道癌
不同恶性肿瘤的化疗目的是有差异的.因伴有远隔转移的消化道癌几乎不可能治愈,因而其化疗的主要目的是延长生存时间和缓解症状.化疗是否有效,评价方法较多,以延长生存期间为目的的病例,终用生存期来评价.
-
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胃肠道同质瘤合并消化道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挑选5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纳入研究并给予光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有13例表现为消化道癌病理特征现象以及免疫组化现象.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共有13例,发生率为26.00%(13/50),以男性患者为主;间质瘤多位于胃部(12例,占92.31%),多在手术后进行常规检查时发现(10例,占76.92%),胃肠道间质瘤平均直径3.00±0.15)cm,胃肠道间质瘤肿瘤细胞多表现为梭形细胞(12例,占92.31%).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发生率高,临床医生应加强重视早期诊断鉴别胃肠道间质瘤.
-
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临床病理探讨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05月之间收治的14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22例患者合并消化道癌,分析其病理特点。结果:合并消化道癌的患者占胃肠道间质瘤的19.13%。22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5例,差异结果显著(O<0.05);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人数多于50岁以下的患者,差异结果显著(O<0.05);其中有20例患者发生与胃部,2例患者发生于食管,差异结果显著(O<0.05);其中极低危险度患者19例、低危险度患者3例(O<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在老年男性中较为多发,危险度分级较低,应做好术中探查及术后随访,预防转移。
-
对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光镜检查后发现,有26例患者具有消化道癌的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的现象。结果:在这10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有26例患者合并消化道癌,占患者总数的26.0%。在这26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的胃肠道间质瘤位于胃部,有2例患者的胃肠道间质瘤位于食管;有6例患者在进行消化道癌手术时发现瘤体,有20例患者在术后常规检查时发现瘤体。这26例患者胃肠道间质瘤的直径均在1.3~7.0cm之间,平均直径为3.2cm。其中,有24例患者胃肠道间质瘤的肿瘤细胞属于梭形细胞,其危险程度为极低或低。结论:在临床上,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发生消化道癌的几率较高,其中,以食管癌与胃癌较为常见。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早期诊断,以便尽早发现其出现的癌灶转移的情况。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消化道癌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消化道癌的疗效,总结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消化道癌患者56例,应用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均存在一定的骨髓抑制,21例有神经毒性反应,9例有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均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缓解.结论:采用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消化道癌,疗效显著,配合精心的护理,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12例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12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合并消化道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116例GIST,用光镜观察其中12例合并发生消化道癌的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的表达情况.结果:GIST合并发生消化道癌的病例占所有收集GIST病例的10.34%,免疫表型CD117阳性表达10例、DOG1 阳性表达11例、CD34阳性表达8例、SMA阳性表达6例,肿瘤TNM分期0期1例,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4例.结论:本病好发于老年男性,其中GIST多发生于胃且生物学危险度低,合并的消化道癌多为胃癌和食管癌,DOG1能帮助鉴别诊断其他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
-
消化道癌病人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进展
肿瘤表达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方式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胃癌细胞表达广谱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内脏激素,这些介质作为自分泌和/或旁分泌调节物起作用及在癌细胞与基质细胞间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
-
直肠癌结肠造瘘病人的心理状态探讨与心理护理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占消化道癌中的第二位,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适用于直肠癌位置低,距肛门7cm以内,在切除癌肿同时切除肛管和肛门周围皮肤约5cm直径以及全部肛管括约肌,乙状结肠近端在左下腹壁做永久性人工肛门[1].除了给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带来不便,还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2],如病人对接受手术及手术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结肠造口带来的自我形象紊乱和生理机能改变的恐惧、焦虑程度都承受着压力.本研究使用Zung焦虑自评定,评价了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对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从而为病人早日康复提供理论指导.
-
双侧髂内动脉化疗并结扎在直肠癌手术中应用(附45例报告)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我们1990-03~1995-06对直肠癌手术中应用双侧髂内动脉化疗并结扎方法进行治疗,减少局部出血及预防局部复发收到较为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
21例心包疾病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心包疾病误诊病因及其发病机理.方法 搜集误诊的患者均经心包穿刺证实为心包积液.结果 其中,4例心前区痛误为心绞痛;5例肝大伴浮肿误为肝硬化;5例发热、心慌误为病毒性心肌炎;3例肺癌转移心包误为肺心病加重;2例消化道癌破入心包误为癌痛;1例脓毒血症忽视心包化脓;1例预激伴室上速漏诊心包积液.结论 预激综合征伴室上速药物未能控制者,应作超声检查,以防漏诊.
-
大肠癌发病概况与新的早期诊断技术
大肠癌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我国为第4~6位,近年更有上升趋势.10年前,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普查资料显示,大肠癌患病率为24.31/105,少数大城市高达30/105,已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发病水平[1].根据欧美和日本等国数十年来消化道癌谱的变化规律,以及我国各地区近20余年癌症发病率的动态变化,可以预见大肠癌有可能成为21世纪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就诊病人中2/3已为中晚期癌,因而多年来大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始终徘徊于50%左右.为此,尽快提高大肠癌早诊率和改善大肠癌病人预后是当前大肠癌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
结肠癌的病理特点——主要和胃癌比较
同样是消化道癌,结肠癌和胃癌由于组织学、癌发生的背景粘膜和腔内环境不同,癌的肉眼形态变化和组织学表现亦有其自身特点.试和胃癌作一比较,归纳结肠癌,特别是早期癌的病理特点与临床联系.一、早期结肠癌隆起型多迄今为止的资料显示早期结肠癌隆起型比凹陷型癌多;而早期胃癌凹陷型多,占2/3以上.这是因为:①结肠癌大多经"腺瘤-腺癌"途经(adenomaadenocarcinoma sequence)发生,结肠腺瘤大部分呈高隆起,部分为扁平隆起;加上结肠粘膜层和粘膜肌很薄,肠蠕动易使腺瘤向腔内突出性生长.而胃癌大多发生于萎缩和/或肠化粘膜,很少由腺瘤发展而来;由于胃腔内存在胃酸,小癌灶易发生糜烂和表面脱落,形成Ⅱc灶,故凹陷灶多;②客观上对Ⅱc型早期结肠癌的注意和研究比胃癌至少晚10年以上,报道病例数相对较少;虽然今后随着对凹陷型和扁平型癌认识的增加,Ⅱc型早期结肠癌比例会上升,但因上述原因仍可能比胃癌少.
-
消化道上皮性肿瘤新国际分类(维也纳分类)
欧美和日本诊断消化道(食管、胃和大肠)腺瘤/异型增生和癌的病理标准有很大差别,这给欧美评价日本消化道癌(特别是早期癌)带来了不少麻烦,也引起了一定的混乱.1998年9月5~6日,在维也纳召开了消化道早期肿瘤组织学诊断会议,共有12个国家的31名(日本11名)病理医师参加.会议前几个月,全体参加者先用各自的诊断标准对76张切片(胃病变20例35张切片,大肠病变20例20张切片,食管病变5例21张切片)预先读片作出诊断.结果持欧美观点的病理医师诊断为“癌疑”或“肯定癌”(suspected or definite carcinoma)的百分率分别为胃17%~66%,大肠5%~41%,食管10%~50%;持日本观点的分别为胃77%~95%,大肠45%~75%,食管80%~100%.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被发现,淋巴结转移风险低的早期癌可通过内镜下切除,其效果等同于外科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优势在于可以整块切除较大病变.本研究采用ESD治疗符合内镜切除原则的早期消化道癌、癌前病变以及胃肠道类癌,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红色果蔬营养好
科学研究表明,红色的果蔬中舍有丰富的植物化学成分,包括抗细胞因子、抗氧化剂和番茄红素.这些成分能够预防癌症,特别是肺癌、前列腺癌和消化道癌.红色果蔬还可以延缓衰老,并且有利于防止黄斑变性,黄斑变性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诱因.
-
FFL方案时辰治疗的临床研究及护理探讨
时辰节律治疗是根据生物体内的时辰节律,在特定时间用药,使体内达到充分的药效学效应.在欧洲奥沙利铂(L-OHP)联合5-氟脲嘧啶(5-FU)、醛氢叶酸钙(FA)方案(FFL)时辰治疗主要用于大肠癌的化疗[1-3], 近年来发现FFL方案对晚期消化道癌同样有效.
-
2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心电图分析
消化道癌(PG)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并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有关PG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报道较少,现报告200例于后.
-
胃肠道间质肿瘤伴发消化道癌
目的探讨8例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伴发消化道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收集70例GIST中,8例伴发消化道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标记CD117、CD34、Vimentin等.结果伴发消化道癌的8例GIST(4例良性,3例交界性,1例恶性)中,胃腺癌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例,结肠腺癌1例.2种病变位于同一器官者4例,位于消化道不同部位4例;2种肿瘤均不相连,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腺癌6例,鳞状细胞癌2例,且临床及组织学均未能同时诊断出2种肿瘤.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Vimentin、CD34均为阳性8例;CD117阳性7例,阴性1例;S-100灶性阳性2例;SMA、Desmin只有1例小灶阳性表达.结论GIST与消化道上皮性肿瘤同时发生者并不少见,临床应重视对本病的诊断,内镜活检结合术中探查、术后病检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提高其检出率.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大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大肠癌、大肠肿瘤性息肉及非肿瘤性息肉的发现诊断,是结肠镜检查的主要目的.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突出优势在于既能对消化道黏膜表面的细微形态清晰显示,又可使一些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病灶突显出来,有助于提高消化道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1]).本研究旨在探讨NBI对大肠癌及大肠腺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
重视三早,防治消化道癌
消化道癌是严重危害世界人民和我国人民健康及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据国际癌症研究所报告,全世界每年有7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其中消化道癌占35%;中国的情况也相类似,男性前5位肿瘤死因中胃癌占第一位,其次为食管、肝、肺和结直肠癌,女性的状况也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