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互联网过度使用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

    作者:杜亚松;黄莉莉;江文庆

    目的 研究网络过度使用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方法 用Beard修订的互联网过度使用筛查标准鉴别2602名上海市中学生,筛选出网络过度使用学生,用长处和困难问卷评估其心理特征.结果 ①网络过度使用学生共65人,其中女生16人.②网络过度使用学生与网络正常使用学生在情绪症状、行为问题、过度活动、同伴问题、总的困难及亲社会行为6方面均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③网络过度使用学生仅在过度活动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④初中、高中及职校三类学校的网络过度使用学生之间的心理特征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在校的网络过度使用学生的心理问题未达到十分异常程度,但仍比网络正常使用学生严重,其心理特征是在情绪症状、行为问题、活动过度、同伴关系方面存在问题以及相对缺乏亲社会行为.

  • 网络过度使用倾向中学生的人格特征

    作者:金宇;苏林雁;曹枫林;范方;高雪屏;肖汉仕;王恬;王玉凤

    目的:探讨网络过度使用(internet overuse, IOU)倾向中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Beard修订的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修订版对262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IOU倾向组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总分及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正常组(t=2.28~5.42, P均《0.05,如,总分:138.5±25.3/148.6±25.7),精神质和神经质量表的得分高于正常组(49.4±10.5/45.0±9.7,55.7±11.2/47.2±12.0,P=0.000),掩饰性得分低于正常组(41.7±9.9/47.4±8.9,P=0.000);两组内外倾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t=0.77,P=0.441).IOU倾向组学生中男生掩饰性得分高于女生(42.5±10.5/39.7±8.0,P=0.024),神经质得分低于女生(54.8±11.8/58.0±9.2, P=0.015).结论: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倾向者具有时间管理差、精神质倾向、神经质倾向及纯朴性的人格特征,并有性别差异.

  • 保定市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者的情绪分析

    作者:徐涛;张云淑;崔利军;栗克清;刘卉兰;杜波;吴素焕

    网络过度使用(Internet overuse,IOU)在青少年中正逐年增加,对青少年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危害,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此,我们于2009年初,对保定市几所中学进行了网络过度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本文对网络过度使用者进行心理情绪分析.

  •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伟波;朱益;蔡军

    互联网作为信息科学技术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应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各行各业收集信息、人际社交和娱乐等的重要工具.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美国青少年中有95%使用网络, 93%拥有电脑[1].西班牙10~15岁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用网络的比例为91.2%[2].澳大利亚从学前教育已经使用计算机网络教育模式,92%的5~14岁儿童青少年使用在线教育[3].韩国6~19岁青少年的网络使用率为97.3%,42.7%的青少年上网主要用于游戏娱乐,36.2%用来收集信息,5.2%则是用于网络聊天[4].中国台湾地区12~14岁青少年的网络使用率高达99.72%,上网主要目的是网络社交, 40.22%的青少年有10~50名的网友,52.30%的青少年每天上网聊天的时间超过2 h[5].

  • 上海市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者心理特征的调查

    作者:范娟;杜亚松;王立伟;江文庆

    目的 调查网络过度使用(internet overuse,IOU)在上海市中学生中的发生率,并研究IOU者的心理卫生问题和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系统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10所中学的3068名学生进行互联网过度使用的筛查,并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进行评估.结果 网络过度使用在上海市中学生中的发生率为2.62%,男生IOU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P<0.05);男生中IOU组EPQ中的L量表分高于对照组,E量表分低于对照组(P<0.05);女生中IOU组EPQ中的L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IOU组SDQ中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4个因子均高于对照者,社会行为因子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网络过度使用者与对照组相比更多地受情绪和行为问题、同伴交往等问题的心理困扰;网络过度使用者存在特定的人格特征,需要给予社会心理干预.

  • 医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作者:高金霞;李秀元;范兴君;牛莹莹;李淼晶

    目的:调查医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现状及影响网络过度使用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牡丹江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中进行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相关因素.结果:影响医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因素包括年级、家庭收入、父母离异、家人帮助.结论:年级、家庭收入、父母离异是网络过度使用危险因素,家人帮助是网络过度使用的保护因素.

  •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及生活事件的关系

    作者:宋海东;孙晓花;骆名进;滕建荣;章继红;金翠梅;郑美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开始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青少年人群由于自制力有限,对于网络这一新生事物的吸引力更是难以抗拒,如果他们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和心理损害则构成了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

  • 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作者:管婷;周生江;闫娟丽;周浩;姚敏

    目的 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网络过度使用和人格之间的关系,为有效降低网络过度使用发生率及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大学175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得分在性别(t=5.47,P<0.05)、年级方面(F=6.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络过度使用率为19.92%;网络过度使用组学生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世故性、自律性6维度得分均低于正常使用组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6.01,P<0.05),而恃强性、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4维度得分却高于正常使用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2.61,P<0.05);网络过度使用组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正常使用组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8,P<0.05).网络过度使用总分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成负相关(P<0.05),与人格的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呈正相关(P<0.05),与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之间呈负相关(P<0.05);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与人格的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成正相关(P<0.05),与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之间成负相关(P<0.05);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网络过度使用和人格的忧虑性、有恒性、紧张性、稳定性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分别为30.8%、16.7%、14.5%、37.3%.结论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网络过度使用、人格特质之间关系密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和人格特质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 网络病态使用和过度使用的区别及其对学校教育对策的启示

    作者:陈蓉蓉;林雷

    网络病态使用与过度使用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冲动控制障碍.前者主要是由认知偏差和个性发展不良引起,后者主要是由个体社会化不足和网络技术带来的时空观错乱引起.学校教育工作应该转变思路,区别对待青少年网络病态使用和过度使用,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策略.

  • 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后果及与幸福感的关系

    作者:刘文俐;周世杰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情况及其后果,并对网络过度使用大学生的综合幸福感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后果量表(ICONS)、综合幸福问卷(MHQ-50)对长沙某高校5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网络过度使用组、网络过度使用倾向组与正常组在行为后果、生理后果、消极经济后果、心理-社会后果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在幸福感除正性情感、人格成长两因子外的其他七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结果与MHQ-50各因子均存在显著相关.ICONS行为后果、心理-社会后果因子进入幸福感总分回归方程.结论:网络过度使用大学生比正常大学生表现出更消极的生理后果、行为后果、经济后果、心理-社会后果,对生活更不满意、更容易感受消极情感,其幸福感更低.

  • 冲动性在负性情绪与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徐远超;杨裕萍;吴大兴

    目的:探讨冲动性在负性情绪与网络过度使用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成瘾测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BIS-11冲动量表对10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检出率为6.7%;②网络过度使用阳性组具有更高的冲动性,更多的负性情绪;③相关分析发现,网络过度使用诊断问卷得分、网络过度使用测验得分与抑郁-焦虑-压力量表总分及因子分、B IS-11冲动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④回归分析发现,压力因子及无计划因子对网络过度使用诊断问卷得分具有预测作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总分及BIS-11冲动量表总分对网络过度使用测验得分具有预测作用;⑤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冲动性在负性情绪与网络过度使用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43.57%、52.91%.结论:冲动性在负性情绪和网络过度使用测验间中介效应显著.

  • 网络过度使用青少年的网络相关心理行为特点分析

    作者:刘军;黄广文;张燕;高雪屏;郑会蓉;张丽;刘智昱;李凌江

    目的:探讨网络过度使用青少年心理行为特征.方法:采用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测验鉴别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自编青少年基本情况调查及自评抑郁量表(SDS)评估其心理特征.结果:IOT青少年上网目的"聊天交友"及"听歌看电影"显著高于IOU(χ2=6.287~6.754,P<0.05).网络过度使用青少年存在显著的躯体症状,"恐惧感"、"自责感"、"被控制感"、"思维局限感"及抑郁严重程度指数较高.结论:对网络过度使用青少年应注重心理干预.

  • 对互联网过度使用青少年的团体干预过程的研究

    作者:杜亚松;黄莉莉;江文庆;王玉凤

    目的:通过分析干预者的观点和实施行为及被干预者的感受对干预过程进行研究.方法:进入6个干预学校按照拟定的访谈提纲随机访谈干预者23人、被干预者23人;问卷调查主要干预者13人.结果:评估工具可靠性的认同度并不乐观;干预手册认同度尚可;干预者认为干预的效果主要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网络的客观认识、能帮助优化家庭理念、改善亲子沟通等;被干预者认为自身有变化,会应用干预中接受的技术,也体验到来自干预者的支持感;督导的设置有助于统筹把握干预过程.结论:在学校层面,以两大人员、三类问题性质为干预对象及多背景干预者的团体干预形式是可行的.

  • 初中生网络使用与情绪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常宪鲁;王华云;张燕

    目的 了解初中生网络使用与情绪状态的相互关系,了解网络过度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自评量表、网络使用自评量表对镇江市城乡4所初一至初三82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检出网络过度使用者44人,检出率为5.33%;其中男生32人(3.88%),女生12人(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9,P=0.002).网络过度使用与非过度使用之间存在明显情绪差异,网络过度使用组焦虑、抑郁情绪高于网络非过度使用组(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网络使用总分与焦虑、抑郁情绪、年级、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等密切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学校恐怖、抑郁、父亲文化、性别等是网络过度使用的危险因素.结论 初中生网络过度使用问题应引起重视,网络过度使用与情绪障碍明显相关,情绪障碍、父亲文化低、男生等是网络过度使用的危险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