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蛋白多糖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增殖的关系

    作者:石宏;王洁;董福生;王旭;李荷香

    目的 探讨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合成的阻抑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人木糖基转移酶-Ⅰ(xylosyltransferase-Ⅰ,XT-Ⅰ)基因的短发卡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shRNA-WJ3,转染人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株ACC-M细胞,通过G418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shRNA-WJ3的基因沉默效果;检测各组细胞蛋白多糖合成分泌水平的变化.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改变.结果 shRNA-WJ3转染ACC-M细胞后,细胞中XT-I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3.70%和79.60%;稳定转染shRNA-WJ3的ACC-M-WJ3细胞蛋白多糖分泌显著降低(P<0.01),抑制率为49.71%~54.59%.MTT法检测结果表明:蛋白多糖合成阻抑后,ACC-M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ACC-M-WJ3细胞与对照组细胞相比:S期细胞数目减少;G_1~G_0期细胞数目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蛋白多糖合成分泌的阻抑能有效抑制ACC-M细胞的增殖.

  •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中DNA甲基化研究

    作者:张春叶;周晓健;张志愿;李江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细胞系中抑癌基因甲基化状况及其与mRNA、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ACC细胞系ACC-2、ACC-3、ACC-M中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E-cad)、p16、RASSF1A、DAPK、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况.应用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p16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3个ACC细胞系中均检测到E-cad、p16基因的甲基化,而没有RASSF1A、DAPK、MGMT基因的甲基化;mRNA和蛋白水平均未检测到E-cad的表达,均检测到p16的表达.结论 ACC细胞系中,E-cad、p16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是常见事件,甲基化可能是E-cad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之一.

  • 核因子кB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微血管密度、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佳莉;彭彬;陈新明

    目的检测涎腺腺样囊性癌(ACCs)中核因子кB (NF-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二者与ACCs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ACCs中NF-кB p65的表达,并以正常涎腺组织作对照;用CD34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MVD,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NF-кB p65的表达与肿瘤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NF-кB p65和肿瘤MVD与ACCs的大小、TNM分期、组织学类型、侵犯血管和神经、复发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NF-кB p65的表达、肿瘤MVD、肿瘤组织学类型及侵犯神经是影响ACCs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ACCs中NF-кB p65的异常高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且二者可视为影响ACCs预后的重要因素.

  • 涎腺透明细胞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胡宇华;李江

    目的分析涎腺透明细胞癌(C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科在1985年1月至2004年5月期间诊断为涎腺肿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确诊了10例CCC,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随访.结果 10例CCC部位:7例腭部、1例舌根、1例磨牙后区、1例口底,男、女性各5例,平均年龄为55岁.光镜下肿瘤主要由排列成小梁状、带状、巢状、团块状的透明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细胞组成,细胞周围常有玻璃样变物包绕.免疫组化:10例肿瘤细胞EMA、CK8呈阳性表达, 5例CK18呈阳性表达,2例CKHMW呈阳性表达,CK10/13、S-100、SMA、Calponin均呈阴性表达.8例随访患者术后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CCC是一种独立的、低度恶性的涎腺肿瘤,好发于小涎腺,肿瘤可能来源于闰管储备细胞.

  • 野生型p53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突变基因的修复

    作者:王旭;王洁;董福生;董玉英;侯亚丽

    目的 检测涎腺多形性腺瘤基因突变方式及野生型p53对突变基因的修复.方法 留取4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新鲜标本,进行原代细胞培养.采用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培养细胞,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后的基因表达.提取转染后各例细胞DNA及对应的肿瘤组织DNA,分别进行PCR反应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核酸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显示,3例出现异常电泳带.核酸序列测定结果显示,第6外显子的第203号密码子点突变;第8外显子的第272至290号密码子之间出现碱基缺失和碱基插入.野生型p53转染后的细胞DNA序列分析显示,p53第6和第8外显子的5个突变位点均恢复正常.结论 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过程中具有较高频率的p53基因突变,突变方式多样,涉及多个密码子;外源性野生型p53可有效地修复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中突变的p53基因位点.

  • 小鼠颌下腺中Bmi-1基因作用的研究

    作者:苗芬;沈铭;吕仙辉;戴秀亮;严全全;陈宁

    目的 观察Bmi-1基因对小鼠颌下腺形态与功能的影响,以期研究Bmi-1基因对小鼠颌下腺的增殖与衰老的作用.方法 利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法比较分析4周龄12只雄性野生型小鼠(WT)和12只雄性Bmi-1基因敲除小鼠(Bmi-1-/-)颌下腺的重量、唾液分泌、形态、衰老与增殖能力等方面的表型差异.结果 颌下腺重量/体质量比WT小鼠[(1.89±0.15)μg]与Bmi-1-/-[(1.34±0.07) μ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位体质量静态唾液总流率WT[(0.21±0.02) μg/rnin]及Bmi-1-/-[(0.10±0.02) μg/min]比较,Bmi-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mi-1-/-颌下腺导管增多、颗粒曲管较明显、管径细、分支少;衰老相关的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WT:0.00,Bmi-1-/-:0.18 ±0.02);此外,细胞增殖相关指标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降低(WT:0.40 ~0.47,Bmi-1-/-:0.18 ~0.20)(P=0.000);蛋白质印迹法显示细胞周期蛋白p16(WT:1.00±0.12,Bmi-1-/-:0.00 ±0.00)(P =0.003)、蛋白质印迹方法p19(WT:0.97 ±0.09,Bmi-1-/-:5.09±0.21)(P=0.004)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Bmi-1基因缺失可导致小鼠颌下腺呈衰老表型,功能异常.

    关键词: 颌下腺 基因 涎腺
  • 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病变唇腺的显微拉曼光谱特征及诊断价值

    作者:薛丽丽;欧东晨;陈培琼;陈梅卿;孙佩

    目的 研究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Sjǒgren's syndrome,SS)病变唇腺的显微拉曼光谱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原发性SS病变唇腺及正常唇腺各30例,应用785 nm激光作为激发光,对唇腺样本进行拉曼光谱检测.应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分类模型.结果 病变唇腺光谱在蛋白质、核酸物质、脂类物质等谱峰存在差异.通过SVM对训练集样本分类,其灵敏度为92.0% (92/100),特异性为92.0%(92/100),总体准确率为92.0% (184/200).对测试集样本分类灵敏度为69.2%(37/53),特异性为100.0%(37/37),准确率为82.0%(73/89).结论 原发性SS病变唇腺与正常唇腺拉曼光谱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应用SVM建立的诊断分类模型可以确诊.

  • 美国国立牙颌颅研究所涎腺研究现状

    作者:杜娟

    美国国立牙颌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Dental and Craniofacial Research,NIDCR)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下属的27个研究所之一,其使命是通过研究、培训、推广健康知识提高口腔、牙及颅面健康.

  • RD抗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转移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李凤和;俞光岩;李盛琳;武登诚;傅嘉;彭师奇

    目的研究精氨酸-天冬氨酸(RD)抗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转移的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RD对SACC-LM与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粘连的影响,用改良Boyden chamber方法观察RD对SACC细胞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以及趋化运动能力的作用.结果 RD在5 mg/L时能抑制SACC-LM与细胞及纤维粘连蛋白的粘附,而对SACC-LM与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的粘附无明显作用.RD在1、5、25 mg/L时能明显抑制SACC-LM对人工基底膜的侵袭.RD在25 mg/L时能抑制SACC-LM的趋化运动.结论体外实验表明RD有抗SACC转移的作用.

  •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

    口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化系统的起端,主要由唇、颊、舌、腭、涎腺、牙和颌骨等所组成,具有咀嚼、吞咽、语言和感觉等功能,并维持着颌面部的正常形态.人的一生中有两副牙齿,一副是乳牙,有20颗,一副是恒牙,为28~32颗.

  • 微小RNA-181a抑制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增殖能力的研究

    作者:何倩婷;陈丹;赵婷婷;刘中华;王安训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181a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增殖能力的体内外作用影响.方法 通过过表达或沉默miR-181a在SACC-LM和SACC-83细胞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SACC细胞株中miR-181a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miR-181a对SACC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生长因子因子表达的改变.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miR-181a对SACC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示,转染后SACC-LM细胞中miR-181a表达升高(t=-9.198,P=0.012),而SACC-83细胞中miR-181a表达降低(t=-7.241,P=0.019);SACC-LM细胞增殖能力降低(t =-4.58,P=0.045),而SACC-83细胞增殖能力提高(t=3.016,P=0.03);SACC-LM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均下调,而SACC-83细胞中TGF-β2、NGF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升高.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结果显示,miR-181a mimics组移植瘤瘤体明显小于mimics NC组(t=-4.692,P=0.043).结论 miR-181a能抑制SACC细胞体内体外的增殖能力.

  • 涎腺放射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作者:霍文艳;颜兴;韩培彦

    目前随着头颈部恶性肿瘤不断增加,放射治疗的应用也日益增加.放射治疗在减少局部复发、控制远处转移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放射治疗后常造成涎腺尤其是腮腺的损伤,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并引起口腔干燥症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涎腺放射损伤的机制与治疗一直都是困扰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医生的难题,本文就涎腺放射性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老年人常见涎腺肿瘤及类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

    作者:步荣发

    老年人常见的涎腺肿瘤和类肿瘤病变为Warthin瘤,嗜酸细胞腺瘤,涎腺良性肥大,坏死性涎腺化生,良性淋巴上皮病,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腺癌,导管癌等.在诊断方面,除了99m锝对Warthin Tumor具有特殊意义外,绝大多数依据病理诊断.坏死性涎腺化生、硬化性颌下腺炎易误诊为肿瘤.治疗除一些炎性病变外,则是以手术为主.

  • 正常涎腺组织中E-cadherin,p16,RASSF1 A,DAPK和MGMT基因甲基化检测

    作者:张春叶;邓旭霞;周美娟;余宏男;李蕾;傅涵冰;李江

    目的:检测组织学正常的涎腺组织中5个抑癌基因的甲基化情况,为进行涎腺肿瘤的甲基化研究提供参照。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 ( 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MSP)法分析60例组织学正常的涎腺组织中E-钙黏蛋白(cadherin), p16, RASSF1A,DAPK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并与前期研究中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甲基化水平相比较,同时分析正常涎腺组织中E-cadherin(E-cad), p16, RASSF1A,DAPK和MGMT基因的甲基化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吸烟之间的关系。结果13%(8/60)涎腺组织中发现存在甲基化,包括7%(4/60)E-cad,4%(2/60)p16,4%(2/60)RASSF1A,4%(2/60)DAPK,2%(1/60)MGMT。与之前腺样囊性癌中的结果比较,E-cad(P<0.01), p16(P<0.01), RASSF1A(P<0.01),DAPK(P<0.01)基因的甲基化在肿瘤组织及腺体组织中有明显差异。但涎腺组织中E-cad, p16, RASSF1A,DAPK和MGMT基因的甲基化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吸烟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正常的涎腺组织中E-cad, p16, RASSF1A,DAPK 和 MGMT基因的甲基化均为少发事件。

  • 涎腺腺样囊性癌早期肺转移1例

    作者:杜予

    1 病例报告患者男,72岁.2004年10月体检时胸片见右肺上叶中野有一直径约12 mm 实性结节,无发热、咳嗽、咳痰及胸痛症状.

  •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304例

    作者:马红新;顾晓明;封兴华;王新木;宋玫

    腮腺多形性腺瘤,又称腮腺混合瘤,是口腔涎腺中发生率高的肿瘤,其特点为:(1)肿瘤组织没有完整包膜,与邻近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界限;(2)呈膨胀性生长,可侵犯包膜和向包膜外生长;(3)肿瘤为多中心来源,特别是复发性肿瘤,常见到多中心性或多结节状生长.以手术治疗为首选.1983~1998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收治腮腺多形性腺瘤304例.现对该组资料进行分析.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原发性眼眶恶性淋巴瘤二例

    作者:胡巧洪;张萍;胡红杰;金梅;范小明;金重午

    淋巴类肿瘤通常发生于淋巴结,但结外受累的情况并不少见,如头颈部、涎腺、口腔等,而发生在眼眶的则比较少见.现报道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眼眶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腭部小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李威;张云亭;许强;王琦

    目的探讨腭部小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腭部小涎腺多形性腺瘤的CT、MRI表现.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19~54岁,平均36.3岁.结果 6例中,5例位于一侧硬腭,1例位于软腭;平均大径2.3 cm;4例为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边界均清楚.肿瘤多呈软组织密度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少数病变中心可出现更低密度或明显长T1、长T2信号的囊变区.MR增强检查可呈轻至中度均一强化.结论腭部小涎腺多形性腺瘤是腭部常见的良性肿瘤,结合病史及典型CT、MRI表现可作出定性诊断.

516 条记录 5/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