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犬利什曼病的流行与诊断研究进展
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是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病原体为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大约88个国家的1 200万人口受到该病的感染.犬是人内脏和皮肤利什曼病的主要保虫宿主之一,尤其是无症状感染犬在白蛉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对犬利什曼病(Canine leishmaniasis)的流行与诊断研究对于控制人的利什曼病致关重要.现将犬利什曼病的流行与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利什曼病疫苗研究进展
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不同虫种的感染导致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内脏利什曼病是致死性疾病,皮肤及皮肤粘膜利什曼病则可能造成广泛而严重的皮肤损害甚至留下疤痕.虽然从古代开始人们就想获得有效的疫苗,但直至体外前鞭毛体的培养成功后才揭开了抗利什曼病疫苗研究的序幕,而绝大多数的科学试验是立足于抗皮肤利什曼病.
-
局部注射锑剂治愈皮肤利什曼病一例
患者男,25岁.因右肩部丘疹、斑块7个月,渗出伴结痂3个月就诊.发病前曾于尼日利亚工作,有蚊虫叮咬史.按皮肤利什曼病给予局部清创并口服甲硝唑、氟康唑治疗2个月无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浅中层弥漫性组织细胞浸润,部分细胞内外见利杜小体,伴浆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过碘酸-雪夫染色(PAS)阳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子测序显示为硕大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major),明确皮肤利什曼病诊断.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口服、外用盐酸特比萘芬治疗1个月无效,随后使用葡萄糖酸锑钠治疗,3个月后皮损痊愈.
-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的研究
采用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病原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对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皮肤利什曼病(CL)进行研究,首次证实当地有CL流行,1992~1994年的患病率在1.0%~1.6%之间;由非流行区移居当地不足2年的人群,其患病率远较移居当地2年以上和当地出生的人群为高.
-
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十四)抗寄生虫病药物(三)
抗阿米巴虫病药1 甲硝唑1.1 适应证用于阴道滴虫病、各种类型的阿米巴病.治疗贾第虫病的疗效可达100%.本药还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对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假膜性肠炎、克隆病、麦地那龙线虫感染等也有良效.此外,本药尚可用于治疗微丝蚴感染、小袋虫病和皮肤利什曼病.
-
利什曼原虫与艾滋病病毒的合并感染:利什曼病防治上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由于艾滋病(AIDS)和内脏/皮肤利什曼病(VL/CL)在农村和城镇地区流行的扩展,VL/CL和AIDS合并感染的病例日益多见.合并感染极大地增加了利什曼病的传播机会,使患者的症状更趋严重、治疗更加困难.介绍了多年来对合并感染的研究进展,供我国尚有VL/CL流行的省、自治区发现和防治合并感染作参考.
-
微培养一种敏感的皮肤利什曼病诊断方法
-
双盲和随机分组法评价巴龙霉素软膏对皮肤利什曼病的疗效
-
炎症皮肤趋化因子在皮肤利什曼病中的差异表达
-
局部和弥散性皮肤利什曼病B细胞浸润及细胞因子生成细胞频率之间的差异
-
皮肤利什曼病皮损内大量IL-10mRNA表达提示常规治疗无效
-
177艾滋病相关美洲皮肤利什曼病患者对巴西利什曼原虫的细胞免疫应答
-
185用于PCR诊断皮肤利什曼病的存档吉氏染色涂片中利什曼原虫DNA的提取与扩增
-
152利什曼原虫抗原诊断美洲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的活动性病变和陈旧性疤痕
-
071 从巴西南部圣卡塔里纳州土著皮肤利什曼病患者分离的利什曼原虫特性鉴定
-
新疆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SSU rRNA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分析新疆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SSU rRNA基因序列,为该病原体种株鉴定分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利什曼原虫特异引物R222及R333,PCR扩增SSU rRNA基因多变区的片段,克隆于T-Easy vector,并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序列测定,用DNASIS软件和GenBank微机联网检索分析所测XJCLP、L.infantum及L.tropica SSU rRNA基因序列.[结果]XJCLP、L.infantum及L.tropica SSU rRNA基因插入片段长度均为394bp.XJCLP与L.tropica SSU rRNA基因394 bp序列存在3个点突变,两者有391个碱基相同,相似性为99.2%.XJCLP与L.infantum SSU rRNA基因序列存在3个点突变及1个移码突变,两者有390个碱基相同,类似性为99.0%.L.infantum与L.tropica的SSU rRNA基因序列存在1个移码突变,相似性为99.7%.XJCLP、L.infantum及L.tropica SSU rRNA基因序列一级结构与RNA二级结构均不同.经用GenBank检索本次所测XJCLP、L.infantum及L.tropica SSU rRNA基因序列,该GenBank内尚无同类394 bp的SSU rRNA基因序列.[结论]XJCLP、L.infantum及L.tropica的SSU rRNA基因394 bp序列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存在差异.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ssu rRNA基因 克隆 序列 -
河南省1例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的诊断与分析
患者,男,2017年6月到乌兹别克斯坦务工,7月2日发现左胸臂部有2个小红疹,回国后于10月15日前后发现红疹变大,有少量脓液.用利什曼病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患者血清利什曼原虫抗体结果为阴性.取皮损处组织镜检未查见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取皮损处组织置NNN培养基培养,培养至第8天镜检查见大量前鞭毛体.提取前鞭毛体DNA,用利什曼原虫属特异性引物K13A/K13B和L5.8S/LITSR分别扩增出120和350 bp的片段,片段序列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相应序列(GenBank登录号:EU370906.1和FN677342.1)的同源性分别为90%和98%.确诊患者为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为硕大利什曼原虫. 患者经过葡萄糖酸锑钠注射液治疗2个疗程(总剂量7.2 g,每个疗程6d,两个疗程间隔1周),病情得到控制,现已康复.
-
一例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的鉴定
对广州一例未知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患者血样进行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确定其病原体.取静脉血,用Leish rK39 dipstick金标试纸检测利什曼原虫抗体情况.取皮损处组织,75%乙醇同定后,提取基因组DNA.用两对利什曼原虫种特异性引物LITSR-L5.8S和NAGTL1-NAGTL4分别PCR扩增利什曼原虫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1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转移酶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序列分析.LeishrK39 dipstick金标试纸检测结果呈弱阳性.PCR结果显示,引物LITSR-L5.8S和NAGTL1-NAGTL4分别扩增出约404 bp和1 405 bp的片段,两片段序列与硕大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major)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均为99.7%.其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U975160和KX 150476.确诊该皮肤病患者为输人性皮肤利什曼病病例,病原体为硕大利什曼原虫.
-
利什曼病及其防治
利什曼病是一种古老的寄生虫病,按临床表现可区分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和皮肤黏膜利什曼病3种. 利什曼病广泛分布于亚、非、欧以及中南美洲的广大地带,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短期内颇难解决.中国的利什曼病有内脏利什曼病和皮肤利什曼病2种.原流行于中、东部7省平原地带的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至1983年已告消除,但在新疆南部的一些古老绿洲平原地带则仍有该病发生. 西部的山丘和荒漠地带的内脏利什曼病为动物源型,防治难度大,为目前该病的主要流行区.20世纪80年代在新疆克拉玛依发现了皮肤利什曼病,该病在国内的分布区域尚待调查.近年来在四川、安徽、新疆和河南等省(自治区)发现国外输入的皮肤利什曼病,该病能否在我国西部传播,尚待观察.艾滋病(AIDS)的流行,人群中HIV感染人数的增加,使利什曼原虫/HIV共感染的机会增多,这对我国利什曼病的流行态势将产生何种影响,值得重视.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皮肤利什曼病 皮肤黏膜利什曼病 利什曼原虫/HIV共感染 防治 -
从委内瑞拉输入的美州皮肤利什曼病一例
患者,男性,32岁,南美洲委内瑞拉人,2001年2月初来沪,因腿及臀部溃疡在本市某医院用青霉素和灭滴灵治疗3 wk未愈,该院外籍医师怀疑其为皮肤利什曼病而建议来本所就诊.患者原籍委内瑞拉,居住在农村,来沪后在某娱乐场所工作,至2月中旬,患者发现左腿外侧距膝关节约5 cm处出现1个斑块,逐渐增大并形成溃疡,4月上旬又在右臀部发现一相似的皮肤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