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女性生殖道鳞状上皮病变的HPV原位杂交检测

    作者:郭东辉;庞淑洁

    目的观察女性生殖道鳞状上皮病变的HPV表达与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186例女性生殖道鳞状上皮病变组织进行HPV6/11、HPV16/18和HPV31/33定型检测.结果尖锐湿疣HPV6/11的阳性表达占96.4%,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CIN1)中HPV6/11与HPV16/18阳性表达分别为47.6%和50%,HPV检测多项阳性病例占17.1%.结论CIN1中存在高危型HPV感染病例,混合性HPV感染在CIN中不少见.

  • 牛痘样水疱病样皮肤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蔚;陈晓东;杨慧兰;彭大云

    目的 总结1例牛痘样水疱病样皮肤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并行免疫组化和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患儿女性,7岁.2年内面部、四肢及躯干部反复出现红斑、水疱,疱破后结痂,遗留痘疮样瘢痕,伴长期间断发热.皮肤活检:表皮内见多房水疱,水疱内、真皮层及皮下脂肪组织可见中等大小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部分围绕皮肤附属器及血管呈小叶状分布,伴血管中心性浸润和坏死.肿瘤细胞间穿插分布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CD45 RO、CD8、TIA-1、穿孔素、粒酶B和LMP-1(+),而CD56(-);原位杂交EBER(+).结论 牛痘样水疱病样皮肤淋巴瘤是好发于儿童的罕见皮肤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皮疹特点、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综合分析.

  • 胎盘生长因子与脑膜瘤血管新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樊华;宋福林;杨原;杨明;张旭

    目的 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脑膜瘤中的作用机制,以进一步明确脑膜瘤预后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对105例不同类型脑膜瘤的病理组织、免疫表型及基因水平表达特点进行系统地观察、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lGF在各型脑膜瘤中均有表达,其在间变型脑膜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5).相关分析发现,在间变型脑膜瘤中PlGF表达与MVD值呈明显正相关(r=0.392, P<0.01);且VEGF与PlGF亦存在正相关(r=0.486,P<0.05).原位杂交检测结果,PlGF mRNA杂交反应产物在三型脑膜瘤中均存在,但其三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PlGF在三型不同性质脑膜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VEGF与PlGF在间变型脑膜瘤血管生成中发挥协同作用,对于今后进一步应用抗血管新生药物治疗脑膜瘤、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TTV感染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病毒DNA原位检测

    作者:任星峰;葛娅;胡泰洪;杨群;江晓静

    目的观察单-TTV(transfusion trsnsmitted virus)急性感染患者肝组织病理损害特点及病毒DNA的表达.方法对某职业学校TTV感染流行期间,18例血清TTV阳性住院患者的肝活检组织进行HE、浸银Gomori染色检查,以及地高辛标记TTV DNA(Dig-TTV DNA)探针原位杂交.结果 18例肝穿刺标本中出现汇管区炎14例(77.8%),胆小管损害6例(33.4%),肝小叶内灶状坏死7例(38.9%),微脂滴3例(16.7%),汇管区纤维化2例(11.1%).原位杂交阳性8例(44.4%).TTV阳性表达细胞散在分布于肝小叶内,坏死区及汇管区旁较密集.结论单一TTV急性感染可致患者肝组织轻度炎性病变,其特征是汇管区炎及胆小管损害.TTV可能是一种嗜肝病毒.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肾组织内HBV mRNA原位杂交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静;于艳;王汉民;陈威;洪柳;郭双平;刘彦仿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mRNA原位杂交检查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HBV感染在HBV-GN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原位杂交方法对40例HBV-GN肾组织的石蜡标本进行HBV mRNA检测,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BV mRNA的表达与HBV-GN患者性别、年龄、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中HBV-DNA载量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HBV mRNA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部分肾小球上皮、内皮、系膜细胞胞质内也有分布,其阳性率分别为95%(38/40)和20%(8/40),肾小管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肾小球(P<0.01).HBV mRNA表达在HBV-GN患者性别、年龄、血肌酐等临床特征中无明显差异(P>0.05);在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差异极显著(P<0.01);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HBV-GN肾组织(尤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存在HBV mRNA,提示HBV可能通过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转录、复制,导致肾损害,引发或加重蛋白尿.利用HBV mRNA原位杂交检测可以准确地诊断HBV-GN.

  • 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研究EB病毒在鼻咽癌变中的作用

    作者:徐丽娜;范松青;李美蓉;蒋谊;梁青春;李朵

    目的 探讨EB病毒感染、突变型p53和bcl-2蛋白表达在鼻咽癌(NP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检测EBER-1和免疫组化检测p53和bcl-2蛋白在鼻咽癌变过程中不同病理形态组织的表达.结果 ①NPC组织中EBER-1阳性杂交信号、突变型p53蛋白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增生鼻咽上皮、正常鼻咽上皮和异型增生鼻咽上皮(P<0.01);后者又显著高于前两者(P<0.01);异型增生鼻咽上皮和增生鼻咽上皮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也显著高于正常鼻咽上皮(P<0.05).②临床Ⅲ、Ⅳ期NPC组织中p53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临床Ⅰ、Ⅱ期(P=0.005,P=0.023).NPC组织中EBER-1、p53和bcl-2蛋白表达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p53与EBER-1联合应用区分NPC与非癌鼻咽组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优于其他组合.结论 鼻咽癌变的早期p53基因异常表达,随后继发EB病毒感染和bcl-2基因的激活,导致鼻咽上皮凋亡受阻、持续过度增殖,这在终发展为NPC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EBER-1和p53蛋白联合应用是区别NPC与非癌病变的较好分子标记.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病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媛媛;沈金辉;王少洪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病(LIM)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LIM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EBV感染情况及免疫表型.结果 临床特点:患者均为青少年(平均年龄19岁),起病急,病程短(平均病程18天),发热,淋巴结肿大,短期自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EBV抗体阳性.镜检:淋巴结基本结构不同程度破坏,斑驳状,无包膜增厚及间质纤维增生.免疫组化:CD30并且CD20(+)的免疫母细胞散在分布,强弱不等.4例标本原位杂交EBER均(+).结论 LIM是EBV感染引起的青少年自限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诊断时需综合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EBV感染及免疫表型多方面因素,以免过诊断.

  • L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c-erbB-2和激素受体的关系

    作者:陈建华;范钦和;陈淼

    目的 探讨Livin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c-erbB-2基因和激素受体之间的表达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Livin mRNA和其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增生性病变、乳腺非浸润性癌和乳腺浸润性癌中表达及ER/PR和c-erbB-2的表达.结果 Livin蛋白和mRNA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增生性病变、乳腺非浸润性癌和乳腺浸润性癌的表达阳性率之间差异显著(P<0.01),Livin蛋白与mRNA表达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ivin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年龄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Livin蛋白与c-erbB-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Livin表达阳性的乳腺癌ER标记指数(32.25±34.90)%明显低于Livin表达阴性的乳腺癌(59.29±34.04)%(P<0.01),而PR的标记指数在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Livin基因及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提示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有效、敏感的肿瘤标记物,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新分子标记物和乳腺癌诱导凋亡治疗的新靶点.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与EB病毒的关系

    作者:杜俊;王征;杨丽;孙肇武;刘冬戈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EB病毒(EBV)的关系.方法对6例PCNSL进行临床病理观察,采用ABC法行LCA、CD20、CD79a、CD45RO、CD3免疫组化标记,并以生物素标记的EBER-1寡核苷酸为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6例均无HIV感染病史,其中5例为B细胞来源淋巴瘤,1例为T细胞来源淋巴瘤,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均为(-).结论PCNSL多数为B细胞性淋巴瘤,少数为T细胞性淋巴瘤,非HIV感染的PCNSL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感染关系不密切.

  • 涎腺良、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EB病毒的关系

    作者:龙秀荣;石群立;孟奎;周晓军;陆珍凤;谢海龙;陈琴;周敏;盛春宁

    目的了解涎腺良、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EB病毒的关系.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4例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MLEL)和5例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进行观察,同时复习临床相关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涎腺MLEL好发于腮腺、颌下腺,以女性为主,平均年龄47岁.组织学:大量增生的淋巴组织中见成簇或条索状分布的肿瘤细胞,瘤细胞界限不清,呈合体状,胞质嗜酸或淡染,核呈空泡状,核仁大而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K;EBV阳性检出率92.9%,BLEL仅1例阳性.原位杂交:4例MLEL检出EBV EBERs;2例BLEL均为阴性.PCR:4例MLEL检出EBV/IR3,1例BLEL未检出.结论涎腺MLEL是一类较少见、好发于腮腺、女性多见的未分化癌,组织学类似于鼻咽部的淋巴上皮癌.肿瘤的发生与EBV感染密切相关.

  • 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申龙树;肖君;王耀辉;王洁;高丽丽;章宜芬

    目的 探讨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病变组织标本,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基因重排及原位杂交等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分析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内镜下见胃窦和胃体多发性孤立或融合息肉样丘状隆起,表面光滑.送检胃窦及胃体ESD标本光镜下见黏膜固有层弥漫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局部浸润到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形态小到中等大,形态单一,细胞核轻度异型;免疫组化示CD2、CD3、CD5、CD7、CD8、TIA(+),CD4、GrB、CD56(-),Ki-67约5%(+);原位杂交EBER(-);基因重排检出T淋巴细胞受体TCR基因发生克隆性基因重排.肠镜检查肠道黏膜未见特殊.结合复习相关文献,诊断为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对症治疗并随访9个月,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结论 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具有惰性临床过程,正确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甲状腺呈胸腺样分化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铜兵;吴丽莉;朱炎;朱明华

    目的 探讨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甲状腺CASTLE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随访、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CASTLE均为女性,分别为27岁和40岁,肿块位于甲状腺下极.巨检:肿瘤灰白色,实性.镜检: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或鳞状上皮样,具有空泡状核,核仁清楚,排列成片块状、巢状或条索状,常见丰富的小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组织间质. 例1肿瘤侵犯至甲状腺外软组织.肿瘤细胞CD5、HCK和CD117(+),部分CEA(+),TTF-1、TG、CT和CD21(-);间质淋巴细胞TdT(-).原位杂交EBV(-).分别于术后4个月、9个月对2例进行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CASTLE是发生于甲状腺或颈部软组织的一种少见肿瘤,多数病例预后良好.需要与转移性鼻咽癌或淋巴上皮样癌、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和间变性癌、异位胸腺瘤、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等相鉴别,免疫组化检测CD5、CD117、EMA和CD21有助于鉴别诊断.

  • 人脑星形细胞瘤EGF、TGFα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

    作者:徐庆中;王大亮;卢德宏;秦进喜;孙燕妮;杨虹

    目的讨论EGF、TGFα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从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25例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的EGFmRNA和TGFαmRNA基因表达,同时检测55例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的EGF、TGFα和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25例星形细胞瘤原位杂交中EGFmRNA阳性率为80%,TGFαmRNA阳性率为76%,两者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55例星形细胞瘤的免疫组化染色中,ihEGF、ihTGFα及ihEGFR的阳性率分别为85.4%、94.5%、98.1%,三者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差异显著.EGFmRNA与ihEGF表达及TGFαmRNA与ihTGFα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EGF、TGFα及EGFR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三者均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度的客观指标.

  • 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热休克蛋白70mRNA的表达

    作者:胡沛臻;杨守京;马福成;刘彦仿

    目的检测热休克蛋白70mRNA在人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热休克蛋白70在原发性肝癌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用地高辛标记的热休克蛋白70cDNA探针检测41例人原发性肝癌组织及20例肝硬变组织.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41例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21例热休克蛋白70mPNA阳性(51.2%),0例肝硬变组织有11例阳性(55.0%),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热休克蛋白70mRNA在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及肝硬变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提示热休克蛋白70参与了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对其生物学特性作进一步研究,可能为肝癌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26例Kikuchi病的临床病理分析及EB病毒检测

    作者:陈琳;李文生;雷建园;张巍;马钰;李真真;孙亚丽

    目的 分析Kikuchi病(KD)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进一步探讨EB病毒在KD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11-2017-08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6例K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EB病毒表达状况.结果 Kikuchi病主要病理学特征为淋巴结内有不规则的片状坏死,核碎常见,可见大量组织细胞增生.坏死区增生的组织细胞CD68、CD163、MPO常(+),坏死区周围浆样树突细胞CD123(+),这是KD的免疫组化特点.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阳性率为11.5%.结论 KD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活检.但其病理特征复杂,有较高的误诊率,免疫组化检查可协助诊断.本组26例中,通过原位杂交检测,仅发现3例EBV(+).且复习文献多为个案报道,结论尚不一致,因此,并不能得出EBV是KD发病的直接原因.

  • 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周全;韩一丁;毛美玲;昌红;高颖;刘红刚

    目的 探讨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2例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 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3岁和56岁.肿物大径分别为4.4 cm和4 cm.2例肿瘤均由梭形细胞组成,细胞片状排列,局部略呈车辐状、束状、旋涡状,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vimentin、CD21和CD23均(+),CK(-);例1 EMA(+),CD35(-),EB病毒(+);例2 CD35(+),EMA(-),EBV(-).例1放弃治疗,随访2个月,目前带瘤生存;例2接受了肿物扩大切除,术后25个月复发,拒绝再次手术,目前带瘤生存32个月.结论 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非常罕见,明确诊断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表型及EB病毒检测.

  • 淋巴结转移性鼻咽癌针吸检查中细胞块样本的应用

    作者:张燕林;曹敏;余小蒙;杨艳;陈书媛;滕孝静

    目的 探讨细针吸取(FNA)涂片联合细胞块(CB)切片、免疫组化标记(IHC)和EBER原位杂交在淋巴结转移性鼻咽癌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友谊式细针穿刺器和21G注射针对31例鼻咽癌头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获取样本制片,观察其细胞形态学及CB组织形态学特征、IHC和EBER原位杂交表达.比较分析单纯细胞涂片、细胞涂片联合CB切片、细胞涂片联合CB切片及IHC和EBER原位杂交3种不同方式对鼻咽癌头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①所有病例的细胞涂片及CB切片均显示为非角化性癌的形态学特征.②CB切片IHC和EBER原位杂交显示:肿瘤细胞CK5/6、p63、Ki-47及EBER均为(+);LCA和CK7均呈(-).③3种不同方式对鼻咽癌头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显示:单纯细胞涂片诊断的敏感度(90.3%,28/31)及确诊率(74.2%,23/31)低;细胞涂片联合CB切片诊断的敏感度(93.5%,29/31)及确诊率(77.4%,24/31)居中;细胞涂片联合CB切片及IHC和EBER原位杂交诊断的敏感度(96.8%,30/31)及确诊率(96.8%,30/31)高.结论 FNA细胞涂片联合CB切片、IHC及EBER原位杂交的方式,对头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寻找原发灶、治疗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卵巢分化型上皮肿瘤端粒酶Htrt基因、p53、C-erb-B2蛋白检测与比较

    作者:卫建平;张波;沈容;李圣爱;侯琳

    目的探讨检测hTRT基因表达在卵巢分化型上皮源肿瘤中的价值.方法用原位杂交检测75例卵巢良性(43例)、低度恶性(8例)、恶性上皮源肿瘤(24例)hTRT基因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检测p53,G-erb-B2蛋白表达.结果 75例肿瘤中,hTRT基因:良性肿瘤12%(5/43);低度恶性肿瘤38%(3/8);恶性肿瘤96%(23/24),三者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100%(2/2).P53阳性分布:良性肿瘤0%(0/43);低度恶性肿瘤25%(2/8);恶性肿瘤42%(10/24),三者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50%(1/2).C-erb-B2阳性分布:良性肿瘤9%(4/43);低度恶性肿瘤25%(2/8);恶性肿瘤46%(11/34).良性与恶性肿瘤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而良性与低度恶性间无差异(P>0.05).hTRT与p53,C-erb-B2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端粒酶hTRT基因在恶性卵巢分化型上皮源肿瘤中有显著性改变,其基因的表达较p53,C-erb-B2蛋白改变更为普遍,提示检测hTRT表达可作为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诊断的指标.

  •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与p100/p5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韩雯;巴图;叶宏伟;孙振柱;张晓军;朱君玲

    目的 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EB病毒与p100/p52蛋白的表达,进一步了解EBV阳性的DLBCL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意义,探讨DLBCL中EBV与p100/p5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检测EBV编码mRNA(EBER-1)的表达;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MP1及p100/p52蛋白的表达.结果 190例DLBCL中EBV(+)24例(12.6%),发病年龄>40岁,平均70.04岁.其中,汉族发病高峰年龄>70岁,维族>60岁,汉族患者发病年龄略高于维族.DLBCL中EBV阳性与阴性组进行对比,IPI和LDH差异显著(P<0.05).24例EBV(+)中22例p100/p52蛋白(+),p100/p52蛋白与EB病毒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100/p52蛋白在EBV阳性DLBCL中高表达,参与DLBCL的发生、发展并促进肿瘤的生长;因存在相关性,则抑制剂可作为选择性治疗方式.NF-KB过表达是不良的预后标记,p100/p52也许能用于预测预后并在治疗性干预措施中成为一个潜在靶点.

  • HPV、EBV、p63、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钟辉;刘锦钰;龙璐雯;马静

    宫颈癌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且有年轻化倾向.2000年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全球每年有49.3万新发病例,死亡27.4万例,其中54%为亚洲女性.自2008年始,我科与妇科密切配合对宫颈癌前病变进行了筛查,现将有关资料予以总结.

2682 条记录 7/135 页 « 12...45678910...1341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