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肠血管瘤6例报道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小肠血管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运用光镜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6例小肠血管瘤,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小肠血管瘤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1岁.消化道出血2例,腹痛2例,腹部包块1例,肠梗阻1例;术前仅有1例拟诊血管瘤,误诊5例;6例手术治疗,均痊愈,其中毛细血管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混合型2例.免疫组化示CD34、Ⅷ因子、actin、SMA和Vim(+),CK(-).结论小肠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小肠良性肿瘤,容易误诊,但若能确诊,手术治疗预后很好.
-
小肠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小肠占75%的胃肠道表面积,但小肠原发肿瘤仅占胃肠道肿瘤的6%,在所有年龄组中都相对较少[1,2],其中,良性小肠肿瘤约占60%~70%.1839年Philips首先报道良性血管肿瘤致胃肠道出血的病例,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应用和方法学的不断更新,如选择性血管造影、核素显像等,小肠血管源性病变的报道日见增多.小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类型的血管病变,以良性血管病变为主[1],约占所有小肠良性病变的5%~16%[2-4],仅次于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由于良性小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和(或)梗阻,加之其解剖部位隐蔽及诊断手段的局限性等,临床误诊率较高.本文就小肠良性血管病变的命名、分类、临床病理表现、相关综合征及其诊断、治疗等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
脑囊虫病误诊1例/婴儿淋病误诊1例/小肠血管瘤并肠套叠误诊1例
-
小肠血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小肠血管瘤临床较为罕见,因其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目前尚没有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临床较易误诊。近年来,随着血管造影、核素显像及胶囊内镜等技术的应用,有关小肠血管瘤的报道逐渐增多。我科近期收治小肠血管瘤患者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道如下。
-
小肠血管瘤一例
患儿男,12岁,以"间断黑便,面色苍白8年余"为主诉入院.8年前患儿发热(体温37.3~37.4℃)后出现黑便,伴脐周阵发性疼痛,之后出现面色苍白,至外院诊断为"消化道出血"原因未明,间断服用"奥美拉唑、云南白药"治疗,效果差,后到多家医院就诊,行胃镜、肠镜、腹部CT等检查,均未确诊,近1个月患儿再次出现黑便、面色苍白,来院就诊.入院查体T 36.9℃,神志清,精神欠佳,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00次/min,律齐,心前区可闻及收缩期Ⅱ/6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7×109/L,RBC 1.81×1012/L,HB 28g/L,PLT 363×109/L,凝血功能正常,大便潜血试验(+ +).
-
小肠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总结小肠血管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11例小肠血管瘤患者的病变小肠组织做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海绵状血管瘤7例,毛细血管瘤1例,混合型3例。空肠段4例,回肠段7例。10例单发,1例多发。11例均有慢性消化道出血史。术前7例拟诊血管瘤,误诊4例;11例患者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小肠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小肠良性肿瘤,其诊断非常困难并且容易误诊,手术切除病灶为佳治疗方法。
-
术中肠管造瘘胃镜导引切除小儿小肠血管瘤30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小肠血管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反复的消化道出血患儿剖腹探查,肠管造瘘,胃镜引导,诊断和治疗小儿小肠血管瘤.结果:本组患儿病灶位于空肠15例、回肠10例,广泛血管瘤(空肠、回肠、结肠)5例,29例患儿治愈出院,1例术后消化道再次出血而行手术治疗.结论:小儿小肠血管瘤术前诊断困难,常规肉眼剖腹探查手术,易盲目切除肠管,用肠管造瘘胃镜引导与肉眼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疗效满意.
-
小肠血管瘤1例及文献复习
小肠血管瘤为临床罕见疾病,其发生率为小肠良性肿瘤的7%~10%,胃肠肿瘤的0.2%左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或)梗阴,但由于其解剖部位隐蔽及诊断手段的局限性等,临床误诊率较高.本文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小肠血管瘤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就小肠血管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有关问题进行复习,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
小肠血管瘤引起消化道出血1例
1病历摘要患者,女,42岁.住院号462239.4年来反复消化道出血9次.患者近4年来反复出现解黑便(由成形黑便→柏油样便)9次.每次出血期5天~7天,从不伴有呕血及腹痛现象.每次黑便前无饮食不当、过度疲劳等诱因,但均在春秋二季.血止后元返酸、腹痛等症状.前7次均为成形黑便,在门诊治疗.病程末期两次(1998年3月、1998年9月)为解柏油样便,伴头晕、乏力.1998年9月一次血红蛋白降至5g%,输血2200ml.在2次出血期做急诊胃镜均未见溃疡及胃、十二指肠粘膜活动性出血灶,在一次出血期做胃管持续吸引未见血性胃液.结肠双重造影及小肠钡透均未见异常.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显示:肠系膜动脉主干及其近端主要分枝(空肠动脉)均扩张,部分呈束状,边缘不光整,但未见静脉显染.考虑大动脉炎部分有动脉瘤形成.
-
小肠血管瘤发生肠套叠致肠坏死1例
小肠血管瘤是临床上非常少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约占胃肠道肿瘤的0.2%左右,我科收治该病1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报道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复习和分析.
-
小肠血管瘤性出血一例
小肠出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而小肠血管瘤性疾病出血是小肠出血中不多见的病因,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患者,女性,19岁,有卵巢囊肿切除病史,因乏力10 d伴大量便血入院.无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使用病史,无消化性溃疡病史和肝病史.体检:皮肤表面无皮损,入院时血压60/37.5 mm Hg,心率110 次/分,Hb=40 g/L,入院后36 h内输注6个单位红细胞悬液后生命体征仍不稳定.2次胃镜检查正常,结肠镜检查至回肠末端,肠腔内见大量血液潴留,未见局灶性病变.
-
小肠血管瘤6例报告
本文对本院1981年~2001年收治的6例小肠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小24岁,大47岁.其中5例有慢性消化道出血,及反复黑便史,2例伴突发大出血,慢性出血5例均有贫血、乏力、头晕之症状,其中2例大出血急诊手术病人术前边抢救边行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术,找到出血部位急诊手术,1例大出血因病情危急,未经检查,剖腹探查,术中找到病灶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诊断.另4例慢性出血病人2例经锝99mTC体外标记红细胞后注入静脉内找到腹腔出血位置,另2例行血管造影确诊.
-
小肠血管瘤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小肠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小肠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有反复黑便史,并发肠套叠1例,缺铁性贫血1例;小肠镜确诊1例,CT仿真肠镜发现病变2例;均行手术治疗;组织病理诊断为回肠单发海绵状血管瘤2例,空肠单发混合性血管瘤1例.结论 小肠血管瘤以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并发肠套叠;病变好发于空肠、回肠;术前诊断困难,小肠镜和CT仿真肠镜易于发现病变;手术切除病灶为佳治疗方法.
-
小肠血管瘤诊治体会
小肠血管瘤临床上较少见[1~2],首诊多误诊而延误正确治疗.本文收集1980年1月~2003年1月治疗的6例病人,经多方保守治疗无效,被迫剖腹探查而得以确诊,现予报道.
-
小肠血管瘤诊治体会
对我院1981~2001年收治的6例小肠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
-
术中肠管造瘘胃镜导引切除小儿小肠血管瘤30例分析
小儿小肠血管瘤在临床上多见,仅占胃肠道出血原因的3-5%,常见的症状是反复的消化道出血,无其他特征性症状体征,术前诊断困难,常规肉眼剖腹探查手术,易盲目切除肠管,用肠管造瘘胃镜导引与肉眼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手术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并分析如下.
-
小肠血管瘤的螺旋CT诊断
小肠血管瘤临床罕见,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以便血或贫血为主,术前诊断非常困难[1].国内文献报道一组47例小肠血管瘤,术前仅5例(10.6%)确诊[2].我们收治了1例小肠血管瘤患者,结合其手术所见,对其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总结.
-
胃镜导视下手术治疗小儿小肠血管瘤
我院1992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小儿小肠血管瘤30例,全部术中在胃镜导视下手术切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小肠血管瘤反复出血长期误诊1例
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起源于粘膜下血管丛和淋巴组织,小肠血管瘤罕见,现报道1例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1岁,因反复黑便伴心悸、乏力15年,腹痛2周入院。15年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黑便,为成形便,每日1~2次,伴心悸及乏力,无腹痛、腹泻、烧心及反酸,当地医院多次查粪隐血(++)~(++++),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口服西咪替丁、硫酸亚铁治疗后,大便转黄。此后反复黑便,血红蛋白波动在30~60 g/L,多次输血治疗,长期口服硫酸亚铁。1月前停服硫酸亚铁,2周前再次出现黑便,伴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纳差,腹痛为阵发性,以剑下为著,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血红蛋白30 g/L。输血800 ml,用强痛定、安痛定镇痛治疗,腹痛不能缓解,体重减轻5 kg,到我院诊治。查体:BP 100/60 mmHg,腹软,肝肋下2.5 cm,脾未触及,下腹偏右可触及一包块,5 cm×5 cm,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质中等硬,轻压痛。实验室检查示RBC 2.65×1012/L,Hb 64 g/L,WBC 7.6×109/L,Plt 264×109/L,MCV 77.8f,粪隐血(-),铁蛋白18.9 ng/ml,叶酸和维生素B12正常。入院后仍反复腹部绞痛,肌注654-2等解痉药可短时缓解。
-
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 (218)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陷假象中--1例小肠血管瘤破裂出血延误诊治的教训患者,女,16岁,因反复黑便3年,加重10日以消化道出血收入院.患者于3年前因感冒自服复方阿司匹林、感冒胶囊等药物,3日后出现柏油样大便,成形,每日总量约50g,无呕血、腹痛,无发热、反酸.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胃黏膜病变致上消化道出血.经止血,制酸等治疗,治愈.此后常因服药,学习紧张等引起黑便,均经上述治疗,好转.曾多次做胃镜检查,结果均为慢性浅表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