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寰椎后路单或双层皮质骨螺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马向阳;赵卫东;尹庆水;夏虹;吴增晖;李凭跃;刘景发;钟世镇

    目的:测量单层皮质骨和双层皮质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与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强度,为临床选择寰椎后路螺钉固定的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12例新鲜的寰椎和第三颈椎标本,进行单层皮质骨和双层皮质骨的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测试并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结果:双层皮质骨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拔出力大,为1757.0±318.7N;单层皮质骨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192.5±172.6N)与双层皮质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1243.8±350.0N)及单层皮质骨C3椎弓根螺钉固定(1121.6±224.6N)的拔出力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时宜选用双层皮质骨螺钉固定,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选用单层皮质骨螺钉即可.

  • 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CT测量

    作者:谭明生;王慧敏;张光铂;移平;梁立;韦宏宇;杨峰;李子荣

    目的:提供国人寰椎CT测量的数据,探讨寰椎经后弓侧块行螺钉置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50具寰椎骨标本,对经寰椎后弓侧块的螺钉固定通道进行多个切面的CT断层扫描并测量.结果:将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的矢状面与后弓下缘上方2mm处的水平面的交线在后弓后方的投影点确定为进钉点;进钉方向保持与冠状面垂直,在矢状面上钉尖向头侧倾斜约5°,是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较理想的置钉通道.结论:寰椎具备行经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条件.

  • 寰枢关节脱位的综合分型及临床应用

    作者:尹庆水;昌耘冰;夏虹;吴增晖;艾福志;权日;马向阳;章凯;曹正霖;王建华

    目的 探讨寰枢关节脱位的综合分型及治疗策略.方法 在病因分型的基础上结合Fielding影像学分型和临床分型拟定和采用了寰枢关节脱位的综合分型,简称PIR分型.根据此综合分型系统对93例寰枢关节脱位患者进行分型和治疗.结果 9例齿突Ⅱ型骨折采用中空螺钉直接固定,术后3个月愈合,颈椎功能轻度受限;1例仍有Fielding Ⅰ度移位.34例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术(TARP),其中32例术后3个月关节复位融合良好,2例螺钉松动再脱位,经翻修手术愈合.4例行前和(或)后路减压术后神经症状改善,但未能复位,其中1例发生颅内感染.结论 PIR分型表达了寰枢关节脱位病因、影像学和力学稳定性三个方面的因素和特征,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TARP手术和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杆固定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脱位 分类法
  • 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经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

    作者:倪斌;陈华江;郭翔;陶春生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是稳定上颈椎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固定方法包括钢丝捆扎技术(Gallie技术和Brooks技术)、椎板夹技术、经C1~C2关节螺钉技术(Magrel技术)、C1~C2椎弓根螺钉技术等.研究表明,上述每项单一技术均有其不足和缺陷[1,2].2004年2月至2004年12月,我们采用一种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经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及自体骼骨植骨治疗了1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现将初步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 中上颈椎侧块与寰椎椎弓根位置关系的解剖研究

    作者:马向阳;尹庆水;吴增晖;夏虹;钟世镇;刘景发;徐达传

    目的研究中上颈椎侧块与寰椎椎弓根的位置关系,建立以中上颈椎侧块为解剖标志的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定位技术. 方法 20具尸体标本,分别测量寰椎椎弓根和中上颈椎侧块的内缘、中点、外缘与正中矢状面的垂直距离,通过分析测量值间的关系,建立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定位技术.结果 C2-4侧块的内缘分别在寰椎椎弓根内缘外侧0.37 mm、0.27 mm、0.24 mm处;C2-4侧块的中点分别在寰椎椎弓根中点外侧1.18 mm、1.41 mm、1.74 mm处;C2-4侧块的外缘分别在寰椎椎弓根外缘外侧1.96 mm、2.54 mm、3.24 mm处. 结论中上颈椎侧块与寰椎椎弓根间存在较恒定的解剖位置关系,C3和C4侧块与枢椎侧块一样,可作为术中确定寰椎后弓显露范围和判断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标志.

  • 上颈段伤患再次手术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曹正霖;尹庆水;刘景发;夏虹;吴增晖;黄华杨

    目的分析13例上颈段伤患再次手术的原因,探讨其防治对策. 方法回顾性研究近年来所进行的13例上颈段再次手术病例,对其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减少上颈段伤患手术并发症和不良后果,避免再次手术的措施. 结果导致再次手术的原因有:术后寰枢椎不稳或再次脱位9例次,残留脊髓压迫10例次,齿状突螺钉置入位置错误1例次,手术邻近节段退变1例次,枕颈植骨融合失败1例次,术中脊髓损伤1例次,后方植骨块滑入椎管1例次,症状加重病人要求取出内固定1例次. 结论引起上颈段伤患再次手术的常见原因为术后寰枢椎不稳或再次脱位和残留脊髓压迫;减少手术操作失误,经口前路齿状突切除减压术时加行后路融合术,对陈旧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坚强内固定,对寰枢椎脱位较明显或较固定的病人行前后路联合减压术等是减少上颈段伤患再次手术率的有效措施.

  • 经皮显微脊柱内窥镜下松解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

    作者:池永龙;徐华梓;林焱;黄其杉;毛方敏;王向阳;倪文飞

    目的 探讨经皮显微脊柱内窥镜(MED)下松解、复位和寰枢椎(C1、2)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C1、2关节脱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8例患者中齿突发育不良3例,陈旧性齿突骨折2例,先天性齿突缺如、颅底凹陷症和齿突不连各1例.按Symon和Lavender临床标准评定中型4例,重型3例,特重型1例,施行经皮MED下C1、2前间隙松解、复位、侧块螺钉固定和植骨融合术.结果 8例难复性寰枢椎关节脱位7例完全复位,1例部分复位.全部采用经皮前路C1、2侧块螺钉固定,位置良好,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90~150 min),出血量150 ml(100~250ml).随访8~16个月,总有效率100%,显效率51.25%;椎管减压平均改善率76.5%.无内固定断裂与松脱,骨性愈合,颈部旋转受限30.~40..结论 MED下C1、2前间隙松解、复位、侧块螺钉固定和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关节脱位,达到传统开放手术要求,此技术安全有效.

  • 寰椎椎动脉沟后结节的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蔡小军;何斌;韩建华;李代君;董革辉;骆旭东

    椎动脉沟是寰椎椎弓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报道将其形态分为深沟形、浅沟形、全环形、半环形、无沟形等,其中浅沟形和深沟形为常见[1-2].常见的椎动脉沟后外上方有一骨棘,通过标本观察发现该骨棘位置相对恒定,故将其称之为寰椎椎动脉沟后结节.本研究通过对干骨标本的观测,分析寰椎椎动脉沟后结节与寰椎椎弓根中点的对应解剖关系.

  • 阿特拉斯与第一颈椎

    作者:高旭光

    寰椎是第一颈椎,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组成.寰椎的上方为颅骨,通过寰椎的连接,整个脊椎像一根擎天柱撑起人体的"苍穹"--头颅.

  • 原始三叉动脉与脑血管病

    作者:苏正;李铁林;杨绮帆

    脑血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些原始的颈动脉-基底动脉吻合血管,随着脑血管发育成熟而闭塞消失,使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供血系统.少数原始血管未闭,常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临床表现及治疗相关.这类血管主要有原始三叉动脉、原始舌下动脉、原始耳动脉和寰椎前节间动脉.其中原始三叉动脉未闭出现率高,约占85%,且可发生多种变异,与临床关系较为密切[1].现对原始三叉动脉(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PTA)的结构特点及与脑血管病尤其是动脉瘤的关系综述如下.

  • 椎动脉与寰枢椎之间的解剖学关系

    作者:高攀;孙涛;刘诤;张震;李子标;王峰

    目的 了解椎动脉与寰枢椎之间的解剖学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方法 10例(20侧)防腐固定成人尸体标本,均行彩色硅胶血管灌注,测量椎动脉到C2脊神经节、中线及其他手术相关标记的距离,观察椎动脉与椎体之间的关系.结果 椎动脉V2段至C2脊神经节外侧端平均距离为7.7 mm,至硬膜的平均距离为15.6 mm.双侧椎动脉粗细可见明显差异.V1~3段椎动脉并未完全占据横突孔,可在横突孔内相对活动.结论 椎动脉在寰枢椎区域连续弯曲走行,使得在此区域的手术极易损伤椎动脉,详细了解此区域解剖学特点有助于减少椎动脉损伤.

  • 颅颈交界区后路螺钉内固定

    作者:菅凤增;陈赞;叶明;王亚冰;苏春海;凌锋

    目的 报告C2椎弓根螺钉结合C1侧块或枕骨螺钉用于颅颈交界区后路内固定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颈标本4个,根据解剖标志分别植入C2椎弓根及C1侧块螺钉,然后行CT扫描及重建,观察螺钉位置.2004年5月至2007年1月,利用C2椎弓根一C1侧块/枕骨螺钉内同定9例病人,男4例,女5例,年龄12~68岁,平均38岁;各种原因引起的C1~C2半脱位6例,因颅底凹陷经口腔齿状突切除后1例,斜坡脊索瘤经口腔切除手术前2例;采用C2椎弓根-C1侧块螺钉技术4例,C2椎弓根一枕骨螺钉技术5例,手术后均行CT扫描观察螺钉位置.结果 手术中直接显露C2椎弓根内上缘,并以此确立进钉方向,在椎弓根峡部后缘确定进钉点,可保证C2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植入;直接显露C1侧块后正中确立进钉点,可避免螺钉植入过程中的椎动脉损伤.9例病人中,手术后CT复查有2例病人两颗螺钉穿破骨皮质,但末造成血管及神经的压迫,其余螺钉位置均较好;随访4-32个月,1例临床症状较术前无变化,其余8例均改善.结论 C2椎弓根-C1侧块/枕骨螺钉技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颅颈交界区内固定.

  • Goel技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

    作者:乔广宇;张远征;余新光;佟怀宇;周定标;许百男

    目的 探讨应用Goel技术(即应用C1侧块-C2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器械行C1~2侧块关节复位、固定和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间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手术的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1例,女77例;年龄7~65岁,平均37.3岁.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或下关节突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行C1~2侧块关节复位固定,于髂后上嵴取松质骨颗粒植骨融合.结果 138例中136例获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根据出院前颈椎3D-CT结果评判,54例完全复位,83例部分复位.87例得到3个月以上时间随访,未出现断钉、断棒现象,其中85例内固定稳固,植骨愈合,2例随访时发现内固定松动做了翻修手术,重新植骨融合.87例随访患者功能评价(Odom评级):优35例,良50例,可2例,差0例.结论 应用Goel内固定技术对寰枢椎侧块关节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畸形寰枢椎脱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 齿状突游离所致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赞;吴浩;王兴文;胡鹏;菅凤增

    目的 总结齿状突游离小骨导致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0年3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0例齿状突游离小骨所致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经验。采用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或枕颈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3h,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8例患者症状改善,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术前与术后3个月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复查寰枢椎均达到复位和骨性融合。结论 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或枕颈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齿状突小骨可以有效地进行寰枢椎之间的融合,改善齿状突小骨导致的神经功能症状。

  • 寰椎前结节前突误诊为咽部肿物1例

    作者:张健梅;孙河太

    患者男性,10岁.主诉发现口咽部肿物6个月,伴反复发热2个月,于2001年7月27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因咽痛、发热,对镜发现咽后壁有黄豆大小肿物隆起.经"抗炎"输液治疗,发热、咽痛缓解,但咽后壁肿物未消退.半年来发现肿物渐增大,伴咽部堵塞感和异物感渐加重.近2个月患儿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皮肤潮红、发热,可自然消退,发热时间不定.

  • 56例飞行员寰椎椎动脉沟环的X线表现及分型

    作者:李小丘;邓方明;王青青;曹为民;程春

    本文分析了56例飞行员寰椎椎动脉沟环的X线表现,根据X线形态,将其分为三型:Ⅰ型为完整形沟环,32例,可为单侧完全型或双侧完全型,也可为一侧完全型而另一侧为不完全型;Ⅱ型为不完整型或半环型,18例,分Ⅱa和Ⅱb两型,Ⅱa型4例,也称前半环型,Ⅱb型14例,称后半环型;Ⅲ型为断环型,6例.认为寰椎椎动脉沟环为颈椎解剖结构变异,与颈性眩晕有一定关系,在选拔飞行学员时应注意该变异的存在.

  •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固定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和抗拔出力研究

    作者:艾福志;尹庆水;夏虹;吴增晖;赵卫东;黄文华;刘景发

    目的评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的生物力学性能,包括三维运动范围和螺钉大拔出力. 方法共12例C0~C3新鲜标本.6例用于三维运动测试,分7组:(1)完整标本(对照);(2)损伤(去除C1前弓、C2齿突,破坏关节囊和横韧带等);(3)TARP;(4)后路Brooks钢丝;(5)后路Magerl经关节螺钉;(6)Magerl+Brooks;(7)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分别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另6例(双侧n=12)分解为单个椎体后用于螺钉拔出力测试,分3组:(1)寰椎;(2)枢椎;(3)C3(对照),分别测定大拔出力. 结果 TARP和Magerl+Brooks组在各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抗屈伸、侧屈和旋转性能均强于其他3种内固定方法(P<0.05).C1、C2、C3的大拔出力分别为491.58±67.92、396.73±60.99、385.53±96.77N, C1与C2、C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ARP与目前临床应用坚固的后路Magerl+Brooks固定等效,较其他3种固定方法具有更坚强的固定作用;TARP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其寰椎和枢椎螺钉固定牢靠.

  • 经口咽前入路寰枢椎手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艾福志;尹庆水;王智运;夏虹;吴增晖

    目的为经口咽前入路处理寰枢椎腹侧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对10例新鲜的成人头颈部标本经口咽前入路进行逐层的显微外科解剖,观察咽后壁的层次、椎动脉的走行、寰枢椎的解剖毗邻关系和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等. 结果咽后壁分两层(黏膜层、椎前筋膜层)和两个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经口咽前入路可显露从枕骨大孔前缘至C3椎体的范围;椎动脉距寰椎和枢椎中线的距离分别为25.2±2.3mm(20.4~29.7mm)和18.4±2.6mm(13.1~23.0mm);寰椎和枢椎可显露宽度分别为39.4±2.2mm(36.2~42.7mm)和39.0±2.1mm(35.8~42.3mm),寰椎进钉点(侧块中点)间距(a)为31.4±3.3mm(25.4~36.6mm),寰椎进钉点连线与枢椎进钉点(椎体中线旁开3~4mm)连线的垂直间距(b)为18.7±2.7mm(14.9~23.2mm),a/b比值为1.5~1.7.结论经口咽前入路寰枢椎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合做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钢板的设计应以上述测量数据为依据.

  • 经口咽前路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进展

    作者:尹庆水;艾福志

    寰枢椎脱位伴高位脊髓压迫症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治疗较为棘手.经口咽前入路手术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笔者就近年来经口咽前入路的各种减压及内固定手术及其相关治疗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述.认为经口咽前入路手术虽开展不广泛,但随着对颅颈交界区生理和病理解剖的深入了解、显微外科技术的积极应用、新技术的开展以及并发症的积极预防,经口咽前入路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伴脊髓压迫症已日趋成熟,将显著提高疗效.

  • 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上颈椎不稳28例

    作者:郑铁钢;贾卫斗;许英杰;云得才;孙华

    2002年6月~2006年10月,我们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上颈椎不稳28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417 条记录 5/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