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枢椎经椎板螺钉联合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维虎;刘观燚;徐荣明;孙韶华;赵刘军;胡勇;蒋伟宇;顾勇杰

    目的 探讨后路经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此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34~73岁,平均42.5岁.Anderson Ⅱ型和Ⅲ型齿突骨折14例,寰椎横韧带断裂1例,先天性游离齿突并寰枢椎不稳2例.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枢椎经椎板螺钉固定技术以棘突和椎板的交界处椎板头尾方向的中点为进钉点,为避免钉道的相互干扰,第1枚螺钉的进钉点通常选择枢椎椎板的偏头侧,另1枚螺钉的进钉点偏尾侧,用高速磨钻在进钉点磨去少许皮质骨开窗后,用手钻向枢椎对侧椎板钻孔,螺钉方向在直视下与椎板平面并行,并稍向枢椎椎板背侧倾斜,以确保螺钉不穿破椎板腹侧皮质侵犯椎管,宁可穿破枢椎椎板背侧皮质骨.内固定系统均使用颈椎后路Vertex钉棒系统同定.结果 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有2例患者在剥离寰椎后弓下缘时,损伤静脉丛,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成功.术后CT示枢椎椎板螺钉位置良好,未见侵犯枢椎椎管和脊髓.随访术后X线片未见明显颈椎不稳、内固定失败及螺钉松动退出.结论 枢椎后路经椎板螺钉技术固定牢固,操作简单,相对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

  • 经口咽入路寰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

    作者:马维虎;许楠健;徐荣明;胡勇;孙韶华;刘观燚;赵刘军;蒋伟宇;顾勇杰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3月至2010年5月,采用经口咽入路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3~68岁,平均(47.7±13.9)岁.4例为寰椎前1/2 Jefferson骨折;8例为半环Jefferson骨折;8例为前3/4 Jefferson骨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为4~8分,平均(6.0±1.3)分.20例患者均选择行经口咽入路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随访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81个月,平均(48.5±20.0)个月.术中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钢板移位,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20例患者共放置钢板20块,置入寰椎侧块螺钉40枚.术后CT显示有2枚螺钉过于靠近椎动脉沟,但是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VAS评分为0~3分,平均(1.3±1.0)分.静态和动态的影像学资料显示,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寰枢关节旋转功能良好.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内植物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能获得坚固的骨性愈合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寰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技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郝定均;贺宝荣;许正伟;郭华;刘团江;王晓东

    目的 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对60例寰枢椎失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椎弓根螺钉组(32例)均采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侧块螺钉组(28例)均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通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颈枕区疼痛缓解[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术后植骨融合情况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46.6个月.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螺钉断裂,寰枢椎再移位及失稳现象.椎弓根螺钉组术前JOA评分为(7.1±2.8)分,VAS评分(3.0±1.2)分,末次随访时分别改善至(13.3±2.1)分和(1.8±0.9)分;侧块螺钉组术前JOA评分为(7.3±2.4)分,VAS评分(3.2±1.0)分,末次随访时分别改善至(13.0±2.6)分和(1.9±1.O)分;两组患者在JOA评分、颈枕区疼痛缓解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弓根螺钉组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侧块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弓根螺钉组中2例出现寰椎后弓骨折.侧块螺钉组中有3例术后出现颈枕区疼痛加重,且伴有麻木.结论 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显露范围小,简化了操作程序,减少了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在设计手术方案时,应优先考虑椎弓根螺钉技术,而侧块螺钉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补充.

  • 计算机辅助设计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精确置钉

    作者:尹庆水;万磊;夏虹;艾福志;马向阳;王建华

    目的 提高寰枢椎后路经椎弓根手术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 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及寰枢椎不稳13例,人院即行螺旋CT薄层扫描,取患者Dicom图像经计算机三维重建后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入路安全三维通道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椎弓根置钉导向管与三维互补模板.在激光快速成型机上按CAD设计图以聚苯乙烯为原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制作相应患者个体化的骨骼模型实物和手术辅助导板,外涂树脂固化剂,经高压消毒带进手术室,利用手术导向模板辅助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结果 13例患者手术顺利,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及寰枢椎不稳均解剖复位,固定良好.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位置准确,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平均50~100 ml,手术时间平均2.0~2.5 h,平均随访12个月,5例患儿的骨融合情况仍在随访中.结论 术中在数字化椎弓根内固定导向模板引导下置钉,提高了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寰椎后弓侧块螺钉进钉角度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陈其昕;杨迪;李方财;徐侃;沈金明

    目的 探讨寰椎后弓侧块螺钉置钉安全角度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名寰枢椎形态正常者行颈椎侧位X线摄片和寰枢椎轴位CT扫描,在影像学图像上对寰椎后弓小高度、矢状面大进钉倾斜角、大进钉内倾角等参数进行测量.应用影像学观测的进钉角度对21例上颈椎不稳定患者行后路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术中观察后弓侧块螺钉置入后对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影响,术后观察有无神经症状加重.其中13例行手术前后CT检查,并测量螺钉置入前后的相关参数,评估置钉的安全性.结果 (1)寰椎后弓侧块矢状面进钉倾斜角大头倾10°、大尾倾6°,大倾斜角随寰椎后弓小高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2)当进钉点由内侧改为外侧时,置钉内倾角需作0°~30°的相应调整;(3)手术实际进钉角度与术前预测有一定的差异,但均在预测范围内;(4)临床病例均置钉成功,影像学显示在常用的进钉区域内置钉无螺钉伤及椎动脉、脊髓等周围组织的现象.结论 寰椎后弓侧块置钉在矢状面和轴平面上均有一定的安全角度范围,依据此范围置钉可增加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 血管造影CT在椎动脉-寰椎复合体解剖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王爽;王欢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造影CT(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椎动脉-寰椎复合体进行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Mimics软件对225例患者的CTA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将椎动脉V3段与寰椎后弓峡部区域重建为椎动脉-寰椎复合体,根据二者关系进行分型.A型为常规型,椎动脉V3段位于寰椎后弓峡部之上,其中椎-寰上间距大于1.8 mm为A1型、0.6~1.8 mm为A2型、小于0.6mm为A3型;B型为椎动脉变异型,其中B1为远离型、B2为后弓下走行型;C型为骨结构变异型,其中骨环结构闭合为C1型,骨环结构不闭合为C2型.测量A1、A2型的椎-寰上间隙.结果 225例患者450个椎动脉-寰椎复合体可分为:A1型57个(12.7%,57/450),A2型115个(25.6%,115/450),A3型194个(43.1%,194/450);B1型20个(4.4%,20/450),B2型9个(2.0%,9/450);C1型34个(7.6%,34/450),C2型21个(4.7%,21/450).50.2%的患者双侧分型不同.结论 在寰椎固定术前常规行CTA检查并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椎动脉V3段与寰椎后弓峡部的解剖关系并进行分型,根据不同分型的解剖特点选择置钉方案可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 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关系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作者:马向阳;尹庆水;吴增晖;夏虹;钟世镇;刘景发;徐达传

    目的研究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的位置关系,建立以枢椎侧块为解剖标志的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定位技术,并通过临床应用评价其可靠性.方法取50套干燥寰枢椎标本,测量寰椎椎弓根和枢椎侧块的内缘、中点(内、外缘中点)、外缘与正中矢状线的垂直距离,计算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的内缘间距、中点间距和外缘间距,建立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定位技术.临床应用该定位技术进行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41岁.其中游离齿突1例,齿突发育不良3例,齿突陈旧性骨折2例.结果寰椎椎弓根的内缘、中点、外缘分别在枢椎侧块的内缘、中点、外缘的内侧(1.37±0.51)mm、(1.60±0.61)mm、(2.15±0.60)mm处.确定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为:经枢椎侧块内、外缘的中点作纵垂线,与寰椎后弓上缘交点的正下方3.Omm处.6例患者共放置寰椎椎弓根螺钉12枚,术中无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术后X线及CT扫描显示螺钉位置均良好.结论枢椎侧块与寰椎椎弓根间存在较恒定的解剖位置关系,枢椎侧块可作为术中确定寰椎后弓显露范围和判断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标志,可简化术中繁琐的定位操作.

  • 双分寰椎一例报告

    作者:李云飞;高生;席平昌

    患者男,28岁,因车祸致头创伤就诊.查体:神志清,头顶部有一 3 cm左右的裂伤,颈软,下颈段后部轻压痛,四肢活动自如,肌力正常,躯体和四肢感觉未见异常.Babinski征阴性.

  • 不伴神经功能损伤的齿突骨折合并V度寰椎后脱位一例报告

    作者:杜俊杰;孟浩;李沫;刘浩;何其臻;罗卓荆

    寰枢椎脱位是指在外伤或其他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寰椎和枢椎解剖关系异常。外伤性寰枢椎骨折脱位是上颈椎损伤中较常见的一种,常累及延髓生命中枢与椎-基底动脉,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死亡。本文报告1例齿突骨折合并V度寰椎后脱位不伴神经功能损伤的少见病例。

  • 寰椎横韧带骨化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文宝;蒋飞;赵合元;董荣华;周静;贾占华;胡永成

    寰椎横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transverse atlantal ligament,OTAL)发病率非常低.1978年,Wackenheim[1 ]首先报告了2例OTAL患者,目前英文文献共报告9例[1-5],国内仅报告1例[6].其发病机制及确切的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我们自2002年9月~2003年10月共收治OTAL患者4例.

  • 前路经皮三钉固定治疗老年寰枢椎联合骨折

    作者:王向阳;徐华梓;池永龙;林焱;黄其杉;倪文飞;王胜;徐晖

    目的 探讨经皮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共7例老年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64~84岁,平均72.4岁.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2例,前弓骨折2例,前后弓两处骨折2例,前后弓骨折+侧块骨折1例.枢椎齿状突骨折:AndersonⅡ型骨折6例,浅Ⅲ型骨折1例.颅脑损伤5例,均合并不同程度意识朦胧、谵妄或昏迷.对所有患者均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行经皮前路枢椎齿状突和两侧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36~78 min,平均56 min.同时行植骨术的患者出血20~50 ml,未行植骨术者无明显出血.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螺钉位置正确.无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0.7个月,无脱钉、弯钉及断钉发生,枢椎齿状突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寰枢关节不稳.结论 对于老年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经皮前路三钉固定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对患者临床护理和早期功能训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Halo支架成功治疗Ⅲ型齿状突骨折并寰椎半脱位

    作者:李志和;陈茂水;唐上德

    Ⅲ型齿状突骨折并寰椎半脱位临床较为少见,且伤情复杂.我院2002年收治1例,采用保守治疗Halo支架外固定获愈.现总结治疗体会如下.

  • 寰枢椎侧方结构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泉;孔祥玉;杨印智;崔智超

    目的:为寰枢椎区病损机制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50例寰枢椎干燥骨标本的侧方结构进行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寰椎横突孔外倾角为15.4°±4.8°,横突孔后倾角为17.2°±5.4°;枢椎横突孔外倾角为48.4°±11.2°,横突孔后倾角为32.2°±10.5°.寰枢椎侧方骨质切除的大宽度为25mm~30mm.结论:寰枢椎侧方结构的解剖学形态与其损伤机制及手术方法密切相关.

  • 儿童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6例经验总结

    作者:赵晓勇;刘淑琴;郑淑慧;苏江宁;王树茂

    儿童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是引起儿童斜颈的常见原因,2000年我院共收治此病患儿6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脱位 儿童
  • 寰椎上关节面的解剖观测

    作者:赵志新;米立国

    寰枕关节是寰椎两侧块的上关节面与相应的枕髁构成的椭圆关节,属联动关节,可使头作俯仰、侧屈和环转运动.寰枕关节的损伤是颅颈交界的严重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故维持寰椎关节的稳定很重要.寰枕关节失稳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临床以创伤性多见[1],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非创伤性寰枕关节失稳的检出率逐渐提高,寰椎上关节突后部较平坦是其病因之一[2].寰椎上关节面是维持颅颈交界区稳定的重要骨性结构,故对上关节面的观察和测量对研究寰枕关节十分必要.国内外对寰椎上关节面的解剖观察已有报道[3-7],但测量工具多为游标卡尺,加之寰椎上关节面的大小和形状变异很大,即使同一寰椎的左右上关节面也不相同.为此,我们采用拓印方法对131例干燥成人寰椎上关节面的形状、面积等进行观测,旨在为临床寰枕关节疾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解剖形态学基础.

  • 经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12例

    作者:贾卫斗;郑铁钢;许英杰;云得才;孙华

    寰枢椎融合的方法较多,每一种手术方法均有严格的适应证.自2002年6月~2004年9月,我们对12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 寰枢椎失稳的应用解剖及治疗进展

    作者:贾卫斗

    寰枢椎失稳足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多发和疑难伤病,随着交通伤、建筑伤不断增多及疾患检出率的提高,寰枢椎失稳的发生率逐年升高.造成寰枢椎失稳的常见病因有先天性、外伤性和病理性三大类.由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理功能的重要性,上颈椎失稳的手术治疗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脊椎外科的高难度、高风险领域[1].其手术方法包括颈椎前路、后路内固定术,经口及咽后壁入路内同定术,微创内固定术等[2].本文就寰枢椎失稳的应用解剖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建华;付金利;裴铎;孙贺;李哲;刘正蓬;张义龙

    目的:通过对寰椎标本进行解剖测量,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进钉方向,为寰椎椎弓根螺钉准确置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0具健康完整的寰椎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选定准确的进钉点,找到恒定的进钉参考系,并测量螺钉钉道与所选参考系的角度关系,从而确定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及置钉角度的相关参数.结果:寰椎椎动脉沟底部后弓薄处的宽度和高度.寰椎进钉点与后结节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1.2±3.5)mm.寰椎钉道全长(AB)为(26.1±4.4)mm.寰椎侧块背侧下方内外缘之间的距离S2为(11.1±1.1)mm.寰椎置钉的横向角(X)为(10.9±5.2)度;纵向角(Y)为(4.1±0.7)度.结论:取寰椎侧块下方内外缘的中点在后弓上的投影距椎动脉沟底部后弓薄处的垂直距离2mm处为置入螺钉的进钉点;置钉取横向角6度~16度、纵向角3度~5度;选择直径为3.5mm,长度为21.7mm~30.5mm的螺钉安全、客观、可靠.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 螺钉 解剖
  • 寰枢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后寰枢椎不稳

    作者:何玉权;范少勇;陈伟高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侧块螺钉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施行经寰枢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经10~22个月的随访,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 经寰枢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 远外侧枕下入路行畸形齿状突切除的手术配合

    作者:付秀荣;郭子筠

    寰枕区包括枕骨大孔、寰椎和枢椎,在其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可导致多种畸形并存[1].

417 条记录 7/21 页 « 12...45678910...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