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后路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作者:顾少光;杜心如;王爱辉;刘志强;孙广志;崔志超;张伟

    目的:探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寰椎侧块螺钉14枚,枢椎椎弓根螺钉20枚及连接板或棒稳定上颈椎1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手术设计和并发症的预防.结果:进钉点显露过程中出现静脉丛出血3例,两例两处寰椎后弓下壁破裂,改为经寰椎后弓下置钉,无椎动脉损伤、感染、脑脊液漏,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3 a,平均1.4 a,无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结论: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板或棒固定技术稳定上颈椎具有肯定的三维固定效果,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只要正确掌握适应症,术前以三维CT为基础进行科学设计,术中仔细操作,大多数并发症可避免,安全可靠.

  • 上颈椎钛缆固定术的应用解剖与引导器设计

    作者:徐瑞生;吴洁石;王刊石;沈爱东;包聚良

    目的 观察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后设计出相应的引导器,以更为安全、方便地开展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方法 观察100套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针对其形态学特征设计了引导钛缆穿绕的引导器并应用于上颈椎的手术操作.结果 寰椎后弓横截面呈扇形,内侧面从后上方向内下方倾斜;枢椎椎板较粗大,上窄下宽,内侧面基本垂直,内侧面下缘多形成一骨嵴.寰椎后弓的引导器设计成头端折弯的弧形,枢椎椎板引导器则头端为圆钝的弧形,以适应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应用于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手术损伤.结论 根据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设计专用的钛缆引导器后可以使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的操作更为安全、方便.

  • 寰椎不对称性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付小勇;梅凌;张英琦;李义凯

    目的:研究成人寰椎不对称性的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应用带有纵横坐标系的测量板,对100例成人十燥寰椎骨骼标本双侧横突、寰椎后弓的左右半、前后结节和椎孔的不对称性进行观测.结果:100例寰椎标本左右横突在横轴上偏歪者15例(15%)、前后结节在纵轴上不对称者5例(5%)、左右后弓不对称者10例(10%)、椎孔不对称者11例(11%).结论:寰椎不对称者占有相当的比例,临床触诊时不应将此正常的解剖学变异视为异常,更不能将此作为某些疾病的征象及确诊依据.

  • 乳腺癌骨转移误诊寰枢关节半脱位1例分析

    作者:王刚;毕胜;王军

    寰枢关节半脱位引起的眩晕是本科并不罕见的病症,患者常以头颈部疼痛及颈椎活动受限为主诉就诊,临床常用的方法为牵引及手法复位.但也有其他原因引起该病误诊.本文报道1例乳腺癌寰椎转移引起头痛被误诊为颈源性又痛的病例.

  • 手法复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系统评价

    作者:任凯;余雪梅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齿状突构成的关节在一定的诱发因素作用下,导致解剖位置的异常改变,且不能自行复位者.它是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常因外伤、劳累、感觉风寒、咽炎或生活中不良的头颈姿势而诱发,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特别多见于小儿~([1]).目前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主要以手法复位和牵引复位治疗为主;很多研究尤其是我国的研究提示,手法复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效果良好~([2-6]).

  • 探讨寰枢椎新型环抱钩棒内固定系统与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疗效

    作者:黄克敏;刘社庭;熊波

    目的:观察和分析比较寰椎新型环抱钩棒内固定系统与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因寰枢椎不稳行颈椎后路寰枢关节环抱钩棒内固定与钉棒内固定系统手术方式的患者进行比较。分为寰枢椎新型环抱钩棒内固定系统(A组)与钉棒内固定系统(B组),两组各2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或人工骨植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JOA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回访3个月、6个月、1年的JOA评分与植骨融合率、寰枢椎关节稳定性[测量寰齿前间隙(ADI)]情况。结果无1例患者因手术操作致椎动脉和脊髓损伤。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部、泌尿系、伤口感染,顺利出院。44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全部患者植骨融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术后JOA评分、寰枢椎关节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寰枢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相比,本术式操作安全简便,患者身体恢复较快;生物力学稳定性及植骨融合率较钉棒系统无明显差异;对寰椎后弓采用钩的固定,降低了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故该术式在寰枢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暹罗鳄的枕后肌和硬脊膜间的连接

    作者:张晶辉;唐炜;张兆曦;栾炳一;于胜波;隋鸿锦

    1995年Hack 等人首次提出肌硬膜桥的概念,此结构是位于枕下区深层肌和硬脊膜之间相连接的结缔组织桥。目前关于肌硬膜桥的形态学和功能学研究已成为热点,并有研究提出肌硬膜桥与慢性颈源性头痛有关,表明肌硬膜桥可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作为重要结构,肌硬膜桥是否具有高度保守性,尚未见报道。本文以暹罗鳄为代表,对爬行类动物的枕下区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暹罗鳄的前寰椎浅面覆盖3块肌,内侧近中线位置为头背小直肌,其外侧为头背大直肌,外侧为头半棘肌。这3块肌深面有致密的结缔组织与其深面的结构(前寰椎、寰椎以及二者之间的膜性结构)相连,即暹罗鳄的枕后肌直接或间接的连接至前寰椎、寰椎及其间膜上。在前寰椎、寰椎及其间膜的腹侧(椎管侧)存在小梁样结构与硬脊膜背侧连结。小梁分布均匀且密集,呈头侧宽尾侧窄的“倒三角形”,并向尾侧直至C2椎弓板的前缘。在枢椎尾侧,椎管后壁与硬脊膜间存在“Y”字形的潜在性腔隙,潜在性腔隙沿“倒三角形”小梁区域的两侧延续并到达寰椎和枕骨之间的间隙。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暹罗鳄的枕下区,枕后肌可以通过前寰椎和寰椎以及其下的小梁结构与硬脊膜形成联系。这一联系可能发挥肌硬膜桥类似的功能。

  • 寰椎椎动脉沟桥DR分型及特征

    作者:万平华;高代平;费西平;张福康;王本星;廖余胜

    寰椎椎动脉沟桥(以下简称沟桥)是一种较为细微的颈椎结构解剖学变异,对其报道较少,临床常被漏诊.本文结合文献分析DR表现及分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7月1日-2013年8月9日3874例患者在本院接受颈椎DR成像,共诊断沟桥196例,其中男、女各98例,年龄8~90岁,1例<10岁,5例10~20岁,26例21~30岁,43例31~40岁,60例41~50岁,27例51~60岁,17例61~70岁,13例71~80岁,4例81~90岁,平均(45.8±15.3)岁.

    关键词: 寰椎 椎动脉 沟桥 X线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寰枢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泽铃;卓仕旺;徐雀莺

    寰枢椎解剖结构特殊而复杂,X线平片难以显示寰枢椎全貌,S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能清楚再现寰枢椎损伤的病理解剖关系.笔者搜集了我院1999年1月~2005年3月间收治的23例寰枢椎损伤病人的X线平片和SCT薄层扫描资料,就S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许蕊凤

    目的:探讨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例病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进行呼吸功能练习和口腔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采取特殊方法进行口腔护理,注意预防肺部并发症.结果:6例病人均获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经口咽入路行寰枢椎松解及后路内固定术手术复杂,风险极大,而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上颈椎不稳的临床应用

    作者:常志强;张沛;刘斌;吴一民;贺永雄;于宝龙;王旭光

    目的 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所组成的钉棒固定系统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31例寰枢不稳患者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男19例,女12例,年龄17~64岁,齿状突骨折22例(AndersonⅡ型16例、Ⅲ型6例),新鲜骨折15例,陈旧性7例;寰椎横韧带损伤2例,枢椎椎体血管瘤并寰枢不稳1例,Hangman骨折6例(Ⅱ型4例,Ⅱa型2例),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同定,寰椎后弓、枢椎椎板植骨.结果31例124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6个月X线片复查内固定位置良好,寰枢植骨融合,未发生螺钉松动、断钉现象,2例患者枢椎齿状突骨折给予C1~2椎弓根固定,未植骨融合,未加压,6~8个月取出内同定,保留旋转功能.结论 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可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可使寰枢椎即刻得到坚强固定,操作技术要求较高,要谨慎操作.

  • 术前通过Mimics软件测量辅助Ⅱ型齿状突骨折徒手置入空心拉力螺钉的应用

    作者:许永秋;覃重航;肖增明

    齿状突骨折通常是因头颈部受暴力屈曲作用下所致的一种特殊类型上颈椎骨折,Gerstenko等[1]报道约占成人颈椎骨折10%~15%.齿状突骨折后主要靠寰椎的横韧带、翼状韧带及寰椎前弓后壁维持稳定[2],如处理不当,可导致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损伤颈脊髓造成瘫痪,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我科对9例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在术前采用Mimics软件重建颈椎模型,设计并测量相关参数,为行颈前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提供技术支持.

  • 永存寰前节间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一例

    作者:黄艾华;张雄伟;王佳楠

    永存寰前节间动脉(proatlantal intersegmengtal artery,PIA)属罕见的胚胎遗留血管,发生率为0.023%(1/4400).PIA按起源部位不同分为Ⅰ型与Ⅱ型,Ⅰ型起源于C2~C3椎体水平的颈内动脉背侧,向上后外侧走行,上升至寰前间隙而不进入任何颈椎的横突孔,与椎动脉V3段汇合后,经枕骨大孔入颅;Ⅱ型PIA起源于颈外动脉,向后上方走行,在C1椎体下方水平与椎动脉汇合,后向背侧弯曲通过寰椎横突孔进入颅内,Ⅰ型发生率与Ⅱ型接近.现报道1例经颈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筛查发现并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PIAⅡ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及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11例

    作者:黄开;杨金华;王筱林;杨宗华

    目的 总结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11例上颈椎不稳患者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复位.术中寰枢椎椎弓根的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 mm、后弓上缘下4mm交点处,矢状面上螺钉向头侧倾斜约5°,与矢状面夹角10°;枢椎进钉点为枢椎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为20~25°,与横断面夹角30~35°.椎弓根钉直径3.5 mm,寰椎、枢椎椎弓根钉长22~28mm.结果 随访5~34个月,11例均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JOA评分:优7例,良2例,可2例.结论 采用寰枢椎多轴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具有固定牢固、固定节段短和三维固定的优点.

  • C1、2椎弓根置钉方法的改进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晓耘;周琼芳;向东;查华荣

    目的 探讨C1、2椎弓根置钉方法改进后的安全性.方法 对8例C1、2不稳置人32枚椎弓根螺钉,按术前CT测定值确定棘突距进钉点的距离和角度(个体化设计),以准确判断C1、2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及进钉方向.结果 本组置钉正确率为100%,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随访3~24个月,X线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 C1、2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改进后,置入技术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枕颈后路棒与钢板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寰椎暴裂骨折(附七例临床报告)

    作者:王学文;蔡程;孙亢

    目的 探讨枕颈后路棒与钢板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寰椎暴裂骨折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7例寰椎暴裂骨折行枕颈后路棒与钢板系统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C2置入椎弓根螺钉,C3置入侧块螺钉后套入上述系统,将枕颈部置于中立位后再将钢板固定于枕骨上.结果 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除头颈旋转功能受限外无其他不适.复查X片示内固定物位置佳.结论 枕颈后路棒与钢板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寰椎暴裂骨折具有安全、有效及疗效好的优点.

    关键词: 寰椎 骨折 枕颈融合
  • 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

    作者:韩新立;宋洁富;胡伟;常峰;秦德安

    目的 探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 应用Cervifix内固定术治疗15例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患者.观察术后近期疗效、植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术中和术后无神经、椎动脉损伤表现.平均随访21.2个月.7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神经系统症状加重者.15例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并发症.手术前后ASIA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vfix内固定系统坚固可靠,提高了骨融合率,可预防上颈椎潜在不稳导致的脊髓损伤.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

    作者:单记春;邹鸿星;邵银初;李浩;双峰;胡炜

    目的 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8-2014-08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20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12~60个月,平均48个月.18例Ⅱ型骨折植骨均骨性融合.2例Ⅲ型齿状突骨折术中未进行植骨融合,2年后骨折愈合,拆除内固定装置,末次随访时CT显示植骨处均骨性融合,无神经症状加重、椎动脉损伤及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失稳能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同时复位效果良好.

  • 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

    作者:李松巍;张明;陈斌辉

    目的评估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应用于上颈椎损伤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3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进行后路经寰后弓侧块行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重建上颈椎的稳定性.结果13例获2~18个月随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头部前曲、后伸活动好,左右旋转活动有受限,未见螺钉松动及钉棒断裂现象.结论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可使固定节获得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同时保留枕颈间的运动功能,并发症少,适用于上颈椎损伤需重建稳定性的治疗.

  •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作者:马向阳;尹庆水;吴增晖;夏虹;章凯;刘景发

    目的 评价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5例枢椎椎弓根细小的寰枢椎脱位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了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枢椎椎板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棘突两侧椎板交界处,交叉置人对侧椎板内;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枢椎侧块中线上,距寰椎后弓上缘少3 mm,内斜10°,上斜5°.螺钉直径3.5 mm,枢椎椎板螺钉长26~32 mm,寰椎椎弓根螺钉长28~32 mm,结合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患者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7.5个月.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效果满意,是又一可供选择的寰枢椎后路固定术式.

417 条记录 2/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