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p53蛋白过表达对大肠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p53抑癌基因在散发性大肠瘤"腺瘤-癌"多阶段发生模式中起着重要作用[1].野生型p53蛋白是细胞增殖、分化、修复、衰老及凋亡等机制中的关键调节因子[2-4].p53基因发生错义突变,将产生变异蛋白,抑制细胞凋亡[5,6],促进细胞增殖转化而发挥促癌作用.
-
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中约5%为家族遗传性,其中多数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Lynch综合征)相关,故称之为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从发生学角度,这些肿瘤很难完全归入子宫内膜癌二元发生模式中的Ⅰ型(激素依赖性)或Ⅱ型(非激素依赖性)之中,往往被临床或病理医师忽视.正确认识该病并识别此类人群对降低患者及其家族的致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检测手段进行综述,并讨论其早期筛查手段和临床意义.
-
乳腺癌遗传易感性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乳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手段已有飞速发展,但在女性仍然是与肿瘤相关的首位死亡因素.一个世纪以前人们已注意到乳腺癌的家族聚集现象,家族因素是目前流行病学为肯定的风险因素.多数情况下家族性乳腺癌发生模式与常染色体遗传模式相一致,单个突变等位基因足以促使乳腺癌的发生,其遗传给子代的风险为50%[1].约5%~10%乳腺癌与遗传易感性有关,但易感基因的数量和分布目前尚不清楚.现将近年乳腺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已有不少直接和间接证据证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公认的Hp感染后肠型胃癌的发生模式是1995年Correa提出的"Hp感染-慢性胃炎-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分化型腺癌"模式.在这一过程中,Hp起到启动因子作用,但是Hp确切的致癌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
维生素与胃癌的预防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肿瘤,2002年全球因胃癌而死亡的患者超过700,000例,居各种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1].目前已经普遍接受的胃癌发生模式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出现症状而就医时,肿瘤往往已侵润至肌层,手术和化疗效果欠佳.
-
生物活性食物成分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大肠癌是欧美国家很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也有逐年升高之趋势.因确诊时多属中晚期,治疗效果欠佳.饮食结构对大肠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人群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徙的过程中,肿瘤的发生模式发生了改变.有研究显示,我国居民在向香港、洛杉矶、夏威夷等地区的迁移过程中,大肠癌发病率升高了2倍[1].有学者认为,90%的大肠癌可通过合理的饮食加以预防和控制[2].
-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上)(2006,上海)
自2000年在江西召开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以来,国际上有关慢性胃炎的病理分级与分期标准(国际性学术团体"萎缩俱乐部2000"2005年提出)、幽门螺杆菌与萎缩性胃炎演变成胃癌的关系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胃癌发生模式中存在一转折点(the point of no return)]、环境因素对萎缩性胃炎发生与发展的影响及生物活性食物成分对胃癌的化学预防等方面均有不少进展.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及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全国慢性胃炎诊治共识会议于2006年9月14-16日在上海召开.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及防治对策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H.pylori感染被认为与饮食、环境、遗传等因素,交织形成炎症相关的癌发生模式(inflammation-related carcinogenesis).目前有关H.pylori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胃炎-癌前病变-癌变的癌发生模式的组织形态学、癌变形成分子机制的生物化学及H.pylori诱发癌变的动物模型等几个方面.
-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年,上海)
2000年在江西召开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以来,国际上有关慢性胃炎的病理分级与分期标准(国际性学术团体"萎缩联谊会2000"2005年提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萎缩性胃炎演变成胃癌的关系及根除Hp的作用[胃癌发生模式中存在一转折点(point of no return)]、环境因素对萎缩性胃炎发生与发展的影响及生物活性食物成分(bioactive food components)对胃癌的化学预防等方面均有不少进展.
-
胃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胃癌的发生很少直接从正常胃黏膜上皮产生,在癌变之前多数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即由正常胃黏膜转变成胃癌前病变,部分再发展成胃癌.目前较为认可的人胃癌的发生模式是1988年Correa提出的:"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重度)-胃癌(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