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视胸腔镜在食管外科的应用12例分析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外科(VATS)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0月~2001年9月12例VATS食管手术.12例病人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34~63岁.恶性病变10例,其中鳞状细胞癌9例,腺样囊性癌1例;TNM分期1期5例,2期5例.良性病变2例,分别为食管平滑肌瘤及食管囊肿.对7例食管恶性肿瘤在VATS下行右胸食管游离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3例经右胸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右胸内吻合;对2例食管良性疾病经左胸行平滑肌瘤及囊肿摘除术.其中3例中转开胸.结果本组没有死亡;胸腔镜下游离食管时间平均70min,总手术时间平均252min.共摘除纵隔淋巴结7枚.术后引流量平均 180ml/24h.拔管时间平均2天.分别于术后9~13天出院.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颈部切口感染各1例.结论 VATS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疾病是有效、可行的;VATS手术胸部以外的并发症与常规开胸手术相近;VATS对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尚有争议,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
电视胸腔镜在胸外科的应用
分析资料完整的204例电视胸腔镜外科(VATS)手术,根据疾病类型、麻醉及手术方式、并发症、结果等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评价近期结果.本组经VATS进行诊断、治疗均取得满意结果,没有手术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手术时间平均为110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平均2天拔管,平均住院9天;病人术后恢复均顺利.作者认为,VATS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在多种胸外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安全、并发症少;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VATS已成为胸外科手术的标准术式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VATS对胸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尚有争议,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观察.
-
三种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比较
目的 比较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2007年5月-2012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3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4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行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共完成40例;B组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共完成280例;C组为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共完成54例.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手术时间(180.4±43.5min)长于B组和C组(分别为153.2±28.6、162.5±32.3min,P<0.05),B、C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拔管、出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结果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种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结果无明显差异.术者可根据自身的手术熟练程度及手术难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附374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3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4例患者包括恶性肿瘤304例,良性病变47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18例,出血1例,另有4例患者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样小结节,术后病理未能检出病变.手术方式包括右肺上叶切除81例,右肺中叶切除40例,右肺下叶切除73例,左肺上叶切除64例,左肺下叶切除89例,复合肺叶切除27例.手术时间158.4±33.5min,术中出血量136.3±55.3ml,19例患者接受输血.术后4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患者死亡.术后拔管时间4.3±1.9d,术后住院时间7.5±2.9d.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多种肺部疾病的外科治疗.
-
肺癌胸腔镜手术淋巴结清扫策略分析(附264例报告)
目的 探讨肺癌胸腔镜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和操作要点.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264例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其中右肺手术144例,术中清扫第2、3、4R、7、8、9、10、11组淋巴结,左肺手术120例,术中清扫第5、6、7、8、9、10、11组淋巴结.纵隔淋巴结按解剖区域行en bloc淋巴结清扫.对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2.4±35.8min,术中出血量129.3±46.3ml.3例患者术后出现乳糜胸,经保守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1例于术后2个月恢复,1例未恢复.右肺手术清扫N1淋巴结8.7±1.2个,N2淋巴结10.6±1.4个;左肺手术清扫N1淋巴结8.2±1.4个,N2淋巴结9.2±1.3个.按解剖区域划分,共清扫右上纵隔淋巴结(含第2、3、4R组)4.2±0.9个,左上纵隔淋巴结(含第5、6组)2.8±1.0个,第7组淋巴结3.3±1.8个,下纵隔淋巴结(含第8、9组)2.1±0.7个.64例(24%)患者有N1淋巴结转移,21例(8%)患者有N2淋巴结转移,其中3例仅有N2淋巴结转移,无N1淋巴结转移.结论 肺癌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时可同时完成淋巴结清扫.按解剖分区行en bloc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
616例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体会
探讨并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某些胸部疾病的体会.1993年12月~2001年12月开展胸腔镜手术616例,手术644次.23例因为胸腔粘连或肿瘤外侵改为开胸手术,593例经胸腔镜完成手术,其中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276例,肺气肿肺大疱切除44例,纵隔肿瘤和囊肿切除55例,食管疾病手术78例,肺良恶性疾病手术75例,其他手术65例.麻醉采用双腔管气管插管576例,单腔管气管插管双肺通气34例、单肺通气6例.术后并发症24例,占4.0%,其中肺泡漏带引流管超过7天者15例,术后出血3例,自发性气胸Ⅱ型呼衰病人1例,其他并发症5例.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的276例获随访,其中4例复发.结果表明,某些胸部疾病胸腔镜治疗比传统开胸手术有更多优点,胸外科医生应逐渐改变传统剖胸手术观念,循序渐进地开展胸腔镜手术.
-
成人漏斗胸微创矫治后胸廓骨重塑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成人漏斗胸微创矫形后胸廓骨的重塑变化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漏斗胸患者82例,男67例,女15例,年龄18~57(23.5±6.1)岁,对称型(I型)37例,非对称型(Ⅱ型)45例,漏斗胸指数(HI)3.2 ~ 11.8(3.98±2.96).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两侧腋中线切口,胸腔镜监视下将制备好的支撑杆置入胸骨后(1根60例,2根22例).术前和术后1周行胸部CT扫描三维重建胸廓影像,在矢状位上以胸椎体中心线为切线位,测量胸骨与胸椎体前缘之间的距离,并观察心脏移位情况.结果 使用l根矫形杆矫形后胸骨体中部及下端分别前移8.69、15.69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胸骨体上端及胸骨柄上、下端分别前移2.39、-2.38、1.44m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2根矫形杆矫形后胸骨柄下端及胸骨体上端、中部、下端分别前移10.8、12.45、17.61、20.62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胸骨柄上端前移2.34m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扫描显示矫形后心脏恢复正常位置.使用2根矫形杆者胸廓外观优于使用1根者.结论 微创矫治成人漏斗胸时矫形杆的支撑力可使胸骨重塑成形;使用1根或2根矫形杆时胸骨的重塑变化规律及力学作用不同.
-
电视胸腔镜下室缺修补术的体外循环方法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室间隔缺损患者2例。病例1男性,18岁,体重66kg,体表面积1.8m2,术前血细胞比容36.7%,心功能Ⅲ级;病例2女性,22岁,体重46.5kg,体表面积1.4m2,术前血细胞比容30.2%,心功能Ⅱ级。术前B超检查确诊为膜部室间隔缺损,缺损大小分别为4.0mm2和3.5mm2。1.2 麻醉方法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在行胸腔内和心内操作时用左肺通气,右肺减压萎缩。如果单肺通气期间血氧饱和度偏低,可以在左肺通气时,右肺采用高频通气的方法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100%。上、下腔静脉阻断时停止肺通气。
-
电视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的治疗经验,探讨其在心血管外科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5例均采用单肺通气,经股动脉和股静脉建立周围体外循环.胸壁打孔,在胸腔镜的辅助下,心脏不停跳完成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 结果术后过程顺利,随访6~14个月,全部心功能NYHAⅠ级,2例成人能参加重体力劳动. 结论胸腔镜辅助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具有不开胸骨的微创伤美观切口、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和安全可靠的优点,可用于多种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
不同压力的PEEP和CPAP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下行单肺通气时对氧合作用及分流的影响
目的评价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行单肺通气麻醉时对患者血氧合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在VATS下行肺叶切除的单纯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手术开始后15 min(A1)、单肺通气后15 min(A2)、术肺0 CPAP健肺5 cm H2O PEEP后15 min(A3)、术肺5 cm H2O CPAP健肺0 PEEP后15 min(A4)、术肺5 cm H2O CPAP健肺5 cm H2O PEEP后15 min(A5)分别监测平均肺动脉压(PA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和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并计算分流(Qs/Qt)值.B组用10 cm H2O PEEP和10 cm H2O CPAP重复上述过程.结果A组间PAP、MAP、HR、PvO2、SaO2以及SvO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2(PaO2:119.5±28.7,Qs/Qt:35.7±6.3)时相比,A3时的PaO2(200.8±30.6)显著增加,Qs/Qt值(23.8土6.5)显著降低;A4时的PaO2(221.4±16.6)显著增加,Qs/Qt值(24.8±5.9)显著降低;A5时的PaO2(240.2±46.3)显著增加,Qs/Qt值(23.5±6.4)显著降低(P<0.05),A3,A4,A5间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间PAP、MAP、HR、PvO2、SaO2以及SvO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2相比,B3、B4、B5 PaO2显著增加、Qs/Qt值显著降低(P<0.05).但与A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VATS行单肺通气麻醉时,健肺使用PEEP、患肺使用CPAP或联合使用PEEP和CPAP能提高患者手术中的氧合作用,降低Qs/Qt值;与5 cm H2O PEEP和CPAP比较,10 cm H2O PEEP和CPAP不能进一步改善PaO2和Qs/Qt.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85例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围术期护理特点.方法 掌握术前宣教、指导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加强手术前后肺保护、胸腔引流管的护理、注意饮食护理等,对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结果 通过对85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结论 针对患者围手术期要注意和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施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肿瘤位于左上肺叶7例,左下肺叶10例,右上肺叶9例,右中肺叶4例,右下肺叶12例.术前cTNM分期Ⅰ~Ⅱ期(T1N0M0~T2N1M0),肿瘤直径均<5cm,无明显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或胸膜肥厚.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2例因淋巴结与血管粘连致密,无法在镜下分离而中转辅助小切口手术.3例因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胸止血.1例因胸膜广泛粘连而中转小切口手术.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清扫淋巴结数目(9.5±3.2)枚.手术中清扫N2淋巴结均超过3组,平均3.3组.手术时间100 ~ 400(220± 37) min,术中失血量120~700 (150±63) 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 12(4.5±2.1)d,术后住院时间9~ 31(12.2±5.0)d.结论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但要把握好手术适应证.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用于肺癌根治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35例肺癌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行常规开胸手术的40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淋巴结数、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淋巴结数、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8±1.5) cm、( 146.5±26.4) min、(7.8±0.6)枚、(257.5±79.5)ml、(3.2±0.6)d、(2.0±0.4)d、(9.5±2.6)d,对照组分别为(28.7±3.1)cm、(142.3±28.6) min、(8.2±0.7)枚、(495.3±97.6) ml、(5.7±1.0)d、(3.6±0.8)d、(16.3±2.7)d.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根治术中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的特点,并且可以在与常规开胸手术相仿的手术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并推广.
-
电视胸腔镜在脊柱胸段中的应用
1910年Jacobaeus报道使用胸腔镜分离结核性黏连,至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由于图像传导的问题,该项技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Lewis等[1]于1991年首次报道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g,VATS)之后,该项技术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Mack等[2]于1993年首次报道了利用VATS技术治疗脊柱疾病及损伤.人们经过尸体及动物实验研究积累了早期应用胸腔镜技术的经验[3,4].随着人们对该项技术的了解及兴趣的增加,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也不断拓宽.
-
胸腔镜的应用及现状
一、定义胸腔镜手术全称为电视辅助胸腔手术(VATS),它是一种微创手术,借助胸腔镜及电视影像的辅助,只需要切开数个微小切口即可完成过去需大切口才能完成的手术.
-
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131例分析
目的 评价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方法、安全性、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 重症肌无力患者131例中,Ⅰ型31例,Ⅱa型43例,Ⅱb型42例,Ⅲ型14例,Ⅳ型1例,在全身麻醉下经右胸入路行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术中打开前上纵隔胸膜,暴露胸腺组织,用锐性和钝性方法游离完整切除胸腺左右叶及心包前脂肪,评估术后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270 min,平均(89±31) min;术中出血量20 ~400 ml,平均(53 ±21)ml;术后住院时间为4~12d,平均(7.3±2.3)d.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11例(8.4%),并发肺炎19例(14.5%),无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单纯胸腺增生99例,合并胸腺瘤31例,恶性胸腺瘤1例.术后随访109例,随访时间12 ~ 72个月,平均(38±20)个月,失访12例(9.2%).完全缓解51例(46.8%)、部分缓解47例(43.1%)、稳定8例(7.3%)、恶化3例(2.8%),总缓解率89.9%.结论 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术式,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胸腺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回顾比较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行胸腔镜(24例)和经胸正中切口(19例)行胸腺瘤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液引流时间及引流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腔镜组总并发症发生率4%(1/24),少于开胸组(4/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组中合并重症肌无力者总有效缓解比例为7/9,与开胸组(6/8)相当(P>0.05);腔镜组随访23例,无复发或转移,生存率100%(23/23),开胸组随访17例,复发或转移1例、死亡1例,生存比例16/17 (P >0.05).提示胸腔镜行胸腺瘤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具有和开胸手术相似的近期疗效,是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的微创术式.
-
胸腔镜辅助矫形钢板置入胸骨抬举术治疗青少年漏斗胸七例分析
回顾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采用胸腔镜辅助矫形钢板置入胸骨抬举术(Nuss手术)行漏斗胸矫治治疗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14岁(6~19岁).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40~55 min,平均48 min.术后住院4~7 d,平均5 d.无手术并发症.平均随访15.7个月(1~24个月),胸廓外观维持良好.提示Nuss手术矫治青少年漏斗胸安全、有效,具有微创、塑形美观等优点.
-
俯卧位电视胸腔镜下游离食管治疗食管癌41例临床分析
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行俯卧位胸腔镜下游离食管食管癌切除术共41例,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T3N1M0以下分期,手术采用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纵隔 淋巴结,开腹游离胃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结果提示,临床分期在T3N1M0以下食管癌患者采取俯卧位时能够更好地显露食管和周围组织,利于食管切除和淋巴结的清扫.
-
应用胆道镜观察胸膜外入路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临床分析
应用胆道镜观察胸膜外入路行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6岁.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失血量5~20 ml.矫形效果10例"优秀",1例"良好".提示,用胆道镜观察胸膜外入路Nuss手术具有便于观察、微创、符合生理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漏斗胸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