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中心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543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学增;易蔚;李华;石广勇;陈亚武;乔娜;陈敏;金振晓;赵荣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16年3月连续2543例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资料.男性957例,女性1586例,年龄0.5~66.0岁,平均年龄(21±18)岁,体重6~118 kg,平均(49±30)kg.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确诊为无法行经皮介入治疗的复合或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畸形.采用胸壁3孔人路,建立外周心肺转流,阻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搏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完成心脏手术.选择技术成熟阶段(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787例全胸腔镜手术患者(腔镜组)与同期710例在同一医院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开放组),分别采用t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总体手术病死率为0.35%(9/254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8%(58/2543).存活患者中252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90个月,平均(75±34)个月,无残余分流和明显瓣膜关闭不全,心功能明显好转.腔镜组与开放组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手术病死率相似(P>0.05),而心肺转流时间[(31±20)min比(40±17)min,t'=9.407,P=0.001]、手术时间[(91±27)min比(102±64)min,t'=4.251,P=0.000]和住院天数[(5.3±2.2)d比(13.0±4.0)d,t'=45.463,P=0.000]明显缩短,术后胸腔引流量[M(QR):33(17)ml比121(53)ml,T=2.632,P=0.000]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7/787比23/710,x2=10.49,P=0.001),术后无胸骨畸形发生(0比192/710,x2=244.10,P=0.000),但住院费用略高[(2.4±0.4)万元比(2.0±0.4)万元,t=19.320,P=0.000].结论 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可靠,较常规开胸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具有较好的中远期效果.

  •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部疾病的早期结果

    作者:蒲强;梅建东;廖虎;马林;朱云柯;张小龙;林一丹;刘伦旭

    目的 探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部疾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7月共对20例患者施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其中男性3例,女性17例;年龄32~ 81岁,平均53岁.病变包括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12例,肺良性疾病7例,肺转移瘤1例.切除部位包括:右上肺后段3例、右上肺尖段4例、右上肺前段1例、右下肺背段2例,左上肺舌段5例、左上肺三段切除3例、左下肺背段2例.3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同时行肺叶切除,1例左上肺舌段肺腺癌患者同时行胸腺切除术.原发性肺癌术后病理分期(UICC,2009年)Ⅰa期10例,Ⅰb期2例.结果 全组手术时间120~235 min,中位数155 min;术中出血量10~600 ml,中位数50 ml;术后住院时间3~9 d,中位数6d;术后胸腔引流时间1~6d,中位数3d.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1例,出血600 m1,胸腔镜下完成止血,未输血;术后咯血痰2例,口服止血药好转;持续漏气(胸腔引流时间≥5 d)1例,给予50%葡萄糖溶液胸腔灌注后愈合;皮下气肿1例,未作特殊处理好转.结论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部良性疾病及早期肺癌技术上可行,手术时间可以接受,术中失血少,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

  • 腹腔镜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张逊;韩兴鹏;徐医军

    随着电视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微型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生产出高清晰度的现代腹腔镜,首先应用于胆囊、阑尾等切除术,进而应用于部分食管手术. 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和病人恢复快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心肺不佳的病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电视辅助腹腔镜与胸腔镜相结合,其应用范围几乎含盖了食管疾病的各种外科治疗[1].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腹腔镜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尚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人们对这项现代技术认识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腹腔镜技术将在我国的食管外科中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 电视辅助胸腔镜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逊;韩兴鹏;王扩建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出现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被认为是自体外循环问世以来胸外科领域的又一重大技术革命.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和病人恢复快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心肺功能差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电视辅助胸腔镜与腹腔镜相结合,其应用范围几乎涵盖了食管疾病的各种外科治疗[1].

  • 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在中国的发展

    作者:李辉

    自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VATS)开展以来,其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已经涉及了胸外科的许多方面.但目前国际上的报道绝大多数是英文文献,缺乏我国的资料.自1993年VATS在我国开展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对我国1993年~1997年的中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VATS的发展现状.

  • 针型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

    作者:魏翔;潘铁成;李军;汤应雄;胡敏;陈涛;刘立刚;徐利军;OMO Alfred

    目的探讨针型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3月-2005年4月,采用2 mm针型胸腔镜和器械治疗手汗症患者6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9例,年龄12~53岁,平均23岁.16例患者为手掌中度出汗,46例为重度出汗;8例合并明显腋下出汗.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依次完成双侧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对单纯手汗症,仅将位于第2和第3肋骨头表面的交感神经干切断;对合并腋下多汗者,同时切断第4肋骨头表面的交感神经干,术中通过手掌温度和血流量监测判断疗效.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术毕患者手掌多汗的症状即消失,术中监测交感神经干切断前后手掌温度平均升高2.4℃,手掌血流量明显增加.术后平均住院1.2 d.54例(87%)患者1周内恢复正常的学习、工作或生活.随访1~13个月,平均6.3个月,手汗症状无一例复发,足底多汗和腋下出汗均有明显好转,26例(42%)患者出现代偿性多汗,均能耐受.结论针型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安全、有效,较常规胸腔镜手术更为微创.

  • 手辅助电视胸腔镜行食管癌切除术

    作者:杜贾军;孟龙;陈景寒;彭忠民;王磊;张林;王晓航

    目的探讨手辅助电视胸腔镜行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对45例术前判断分期T3N1MO以下食管癌患者行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研究组),同期施行常规开胸手术4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效果满意.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清扫的食管旁淋巴结分别为(3.6±1.0)和(3.3±1.5)个,贲门旁淋巴结分别为(1.3±1.1)和(1.6±1.1)个,胃左动脉周围淋巴结分别为(4.3±1.4)和(4.7±2.1)个,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隆突下淋巴结分别为(6.6±3.7)和(3.8±2.5)个,研究组好于对照组(χ2=2.95,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9±5)和(60±6)min,胸部失血量分别为(93±19)和(145±35)ml,术后第1天引流量分别为(201±45)和(295±5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69,6.13,6.08,P均<0.001).结论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能够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的切除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107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会平;李剑锋;吴怡成;谢明儒;刘永恒;姜冠潮;刘军;王俊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5年6月至2004年6月,台湾长庚纪念医院胸外科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根据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查诊断证实为单纯重症肌无力,行电视胸腔镜胸腺完整切除及前纵隔脂肪组织廓清术治疗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98个月,完全缓解34例,改善55例,全组完全缓解及改善率为83%,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电视胸腔镜下手术切除胸腺及前纵隔脂肪组织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效果良好,安全,创伤较小.

  • 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胸部淋巴结清扫

    作者:朱成楚;陈仕林;叶敏华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胸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5例食管癌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病灶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胸腔镜组),以同期22例行常规开胸手术者为对照(常规开胸组),对两组间胸部淋巴结清扫及围手术期情况进行比较.患者平均年龄55岁(34~73岁),肿瘤分期为T1~T3期,经右胸颈腹切口途径切除胸段食管,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结果胸腔镜组和常规开胸组的胸部淋巴结平均切除数分别为(7.8±1.7)和(7.5±1.3)个/例,其中食管旁为(3.16±1.86)和(3.61±0.26)个/例,气管旁为(1.08±0.25)和(1.84±1.43)个/例,支气管旁为(1.21±0.87)和(1.03±0.89)个/例,隆突下为(2.04±1.02)和(1.39±0.76)个/例,下肺静脉旁为(2.47±1.65)和(1.97±1.47)个/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部失血量分别为(130±83)和(350±135) ml,术后1 d引流量分别为(280±132)和(350±149) ml,术后住院(10.9±2.5)和(14.6±1.7) d,平均费用(12 386±1 353)和(12 526±1 432)元/例,两组术中胸部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5.87,P均<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可达到常规三切口开胸手术相同的效果,且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 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手术中单侧肺循环阻断术的应用

    作者:张治;许林;黄建峰;蒋峰;尹荣;冯冬杰;张帅;武雅琴;胡静雯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应用单侧肺循环阻断术的方法、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1年6月,6例患者应用此法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65 ~ 72岁.结果 6例患者肺动脉和肺静脉平均阻断时间分别为(42.0±8.6) min和(39.3±8.2)min.4例患者行肺动脉成形术的平均肺动脉修补时间为(21.25 ±9.91) min.全组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及重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切缘阴性.术后随访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 在胸腔镜下应用单侧肺循环阻断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的风险及中转开胸可能,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安全,拓展了胸腔镜手术的手术适应证.

  • 肺癌主支气管癌的全胸腔镜支气管成形术

    作者:尹荣;许林;邱宁雷;杨欣;蒋峰;黄建峰;张治;张楼乾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支气管成形术的可行性,详细介绍支气管新缝合技术“弯针直缝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为7例支气管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和1例左主支气管癌患者行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及支气管成形术治疗.男5例,女3例;年龄48~73岁,平均(63.33 ±7.14)岁.5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支气管楔形切除术,2例支气管袖状切除,1例左主支气管袖状切除±次级隆凸成形术.均采用王氏手术切口,在切除肿瘤及清扫纵隔淋巴结后,将传统缝合技术与“弯针直缝”新缝合技术相结合,完成8例全胸腔镜支气管成形术.结果 全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未发生术中严重并发症、中转开胸情况.手术平均(2.53±1.92)h,出血量平均(110±80) ml,术后平均住院(11.3±1.4)天.远期随访均未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36个月,均恢复满意.结论 有丰富经验的胸腔镜外科医师行全胸腔镜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主支气管癌是安全、可行的.“弯针直缝法”成功消灭了胸腔镜下复杂支气管吻合的缝合死角,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确实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可靠的胸部微创缝合新方法.

  • 经左胸入路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术

    作者:李运;杨帆;刘彦国;卜梁;周足力;刘军;李剑锋;姜冠潮;赵辉;王俊

    目的 探讨经左胸入路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的可行性、适应证和操作要点.方法 2004年2月至2009年2月,经左胸入路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手术23例中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47.7±15.3)岁.病变大径(6.1±2.0) mm.6例伴肌无力症状.结果 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纯胸腺切除术17例,胸腺扩大切除术6例.病变均匀增生1例,位于胸腺左上极3例,胸腺左下极19例.术后病理证实胸腺瘤14例,胸腺囊肿3例,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各2例,胸腺增生、胸腺畸胎瘤各1例.手术(115.3±21.2)min,术中出血(86.7±68.3)ml,无术中或术后输血病例.因肿瘤侵犯周围器官中转开胸4例.术后轻微并发症2例.随访(22.7±21.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6例肌无力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 经左胸入路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手术安全、可行,是右胸手术的很好补充.

  • 全胸腔镜与正中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阿布都乃比;阿布都外里;李俊红;木拉提;徐学增

    目的 比较采用全胸腔镜下和常规正中开胸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3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全胸腔镜组(58例)和开胸组(7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入院时两组患者性别、体质量、年龄、右心房大小、心功能、肺动脉大小和肺动脉压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胸组相比,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3.6±1.0)h对(2.6±0.6)h]和体外循环时间[(98.3 ±35.8)min对(32.3±16.1)min]长于正中开胸组,P <0.05,两组在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ASD修补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但创伤小,切口美观、无骨骼结构破坏.疗效与常规开胸手术相似.

  • 钟表盘综合定位法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内结节的应用

    作者:李文涛;瞿冀琛;徐志飞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术中胸腔镜下肺内小结节的定位法.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316例肺内结节患者应用钟表盘综合定位法在胸腔镜下实施了亚肺叶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男160例(50.7%),女156例(49.3%);平均年龄58.4岁,其中8例大于80岁.结果 通过钟表盘综合定位法判断准确度达99.0%(313/316).296例实施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其中胸腔镜肺段切除141例,胸腔镜肺局部切除155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0例,其中17例为多结节病变,分布于同一肺叶的不同肺段,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3例肺内小结节在应用此法的早期缺乏校正而定位有误,补做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肺癌194例,肺部转移性肿瘤37例,良性病变85例.结论 钟表盘综合定位法对胸腔镜下肺内结节的定位是简单、有效、实用的.

  • 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作者:张宇;李运;隋锡朝;王俊

    目的 利用电视胸腔镜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探讨该技术的操作特点.方法 2001年5月至2011年6月利用电视胸腔镜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58例中男36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7岁.实体瘤平均大径为4.9 cm.术前合并神经系统或肺部症状16例,无症状体检发现42例.病变位于左侧24例,右侧33例,双侧1例.手术通过3个切口完成,多采用包膜内剥除的方法,较大之滋养血管采用钛夹或Hem-o-lock夹闭;肿瘤来源神经者分别在瘤体两端正常神经束部位钛夹夹闭后剪断.如肿瘤巨大、粘连严重或出血时,延长前胸壁切口长约6 ~10 cm,转为开胸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27.2 min,术中出血206.4ml,术中术后输血3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2.72天,住院5.19天.53例在全腔镜下完成手术,中转开胸5例.术后并发症7例,其中Homer综合征4例.术后病理亦神经鞘瘤25例,神经纤维瘤23例,神经节细胞瘤8例,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术后随访44.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利用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并熟练掌握胸腔镜手术技巧.包膜内肿瘤切除是保障手术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肿瘤直径超过6 cm时手术风险明显增加.胸膜顶肿瘤也是该类手术的难点之一.

  • 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

    作者:扬帆;刘彦国;杨劼;李晓;刘军;李剑锋;姜冠潮;赵辉;李运;王俊

    目的 探讨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在原发性手汗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80例原发性手汗症病人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27.1岁(17~55岁).采用电视胸腔镜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全身麻醉,交感神经链切断选择在第4肋骨表面水平单一位置,同时切断旁路传导纤维.结果 全组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术后出现少量气胸2例,皮下气肿6例.随访6~29个月,平均16.5个月.全组有效率100%.30例术后手掌完全干燥;46例在天气过热等情况下掌心稍有潮湿,类似于健康人状态,不影响正常生活,4例手掌出汗部分改善.31例术后有躯体出汗增多,其中29例症状轻微,对情绪及生活无影响,2例感到不适,但可耐受.1例手掌过于干燥.全组"非常满意"或"满意"76例,"基本满意"4例."非常满意"率在术后手掌偶有潮湿者中为73.9%(34/46例),显著高于术后手掌完全干燥者(10/30例,33.3%),P<0.01.结论 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操作简单、副作用小、病人满意度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学习曲线

    作者:赵辉;王俊;刘军;李剑锋;姜冠潮;杨帆;李运;刘彦国;卜梁;周足力

    目的 通过评估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由同一手术组连续完成的60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病例资料.按手术先后依次分为4组(A、B、C、D),每组1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及个数、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 各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期以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228.0±55.6)min明显长于C组(155.0±33.6)min或D组(152.7±27.4)min(P<0.001),B组手术时间(200.3±67.1)min亦明显长于C组或D组(P<0.05),而C、D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6);在术中出血量方面,A组(283.3±111.2)ml明显多于C组(156.7±86.3)ml或D组(143.3±67.8)ml(P<0.01),B组(286.7±188.4)ml亦明显多于C组或D组(P<0.01),C、D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7);各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30例.

  • 胸腔镜手术治疗叶内型肺隔离症

    作者:林宗武;蒋伟;王群;葛棣;谭黎杰;徐松涛;范虹;卢春来

    目的 分析胸腔镜手术治疗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切除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1年9月17例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叶内型肺隔症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14~61岁,平均40.3岁.术前通过增强CT确诊9例,未确诊8例.选择3孔切口,在下肺韧带内找到异常动脉后,使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切断,然后根据情况选择肺楔形切除或者肺叶切除.结果 17例胸腔镜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胸,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例患者选择行肺楔形切除,4例顺利完成,1例转肺叶切除;12例直接行肺叶切除.手术80 ~ 170 min,平均128 min;出血量5~ 200 ml,平均80ml.术后胸管引流2~6天,平均4.0天;术后住院4~11天,平均7.6天.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叶内型肺隔离症.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叶内型肺隔离症安全可行,情况允许时,可以优先选择肺楔形切除或者肺段切除.

  • 支气管扩张症的开胸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

    作者:周足力;赵辉;李运;李剑锋;姜冠潮;杨帆;刘彦国;王俊

    目的 比较开胸肺叶切除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探讨全胸腔镜手术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1年6月至2010年10月完成60例以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为主要术式的支气管扩张症手术.分为开胸手术组与全胸腔镜(cVATS)手术组.cVATS组不牵开肋骨,以切割缝合器分别处理肺血管和支气管.如遇严重粘连或出血等则中转开胸手术.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并发症以及预后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切除右肺上叶5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6例,左肺上叶3例,左肺下叶26例,左肺下叶+左肺上叶舌段10例,左全肺切除4例,左肺下叶+右肺中叶切除1例,右肺中下叶切除1例和右肺中叶+下叶部分切除1例.开胸手术组25例;cVATS组35例,其中2例(5.7%)中转开胸手术.开胸组手术95~ 420 min,平均(207.6±88.5)min;出血量100 ~ 2500 ml,平均(522.0±644.2)ml;术后带管0~21天,平均(5.4±4.4)天;术后住院4~23天,平均(10.2±4.7)天.cVATS组手术80~ 280 min,平均(168.7±55.9) min;出血量50~1300 ml,平均(210.1±213.1)ml;术后带管2~ 19天,平均(6.3±3.4)天;术后住院4~22天,平均(8.5±3.5)天.cVATS组与开胸组相比手术时间(P=0.041)和出血量(P =0.00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围手术期死亡.开胸组发生术后并发症9例(25.7%),cVATS组并发症6例(17.1%),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3).开胸组随访18~ 123个月,平均82.2个月.13例术后咳痰或咯血症状完全消失,10例痰量明显减少,但仍间断有咳痰或咯血等症状.2例咯血量或痰量较前无明显变化.cVATS组随访11~53个月,平均29.7个月.22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1例症状好转,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Ⅰ期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与肺腺癌外科治疗

    作者:卜梁;刘军;李运;赵辉;王俊

    目的 比较外科手术治疗的Ⅰ期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与同分期肺腺癌在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疗效以及复发转移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取“肺叶切除手术病例登记统计系统”数据库收集的2006年9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完成的全部Ⅰ期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手术病例,与同期同手术方法完成的Ⅰ期肺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排除病理诊断中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与腺癌混杂病例,研究共纳入337例,其中支气管肺泡细胞癌39例,肺腺癌298例.两组比较前者女性多见(69.2%对52.0%,P=0.042),年龄年轻(57.4岁对61.8岁,P=0.014),吸烟者比例较低(12.8%对29.9%,P=0.026);胸部CT上表现为磨玻璃样病变者多(35.9%对9.7%,P<0.001),肿瘤直径小(1.4 cm对2.3 cm,P<0.001);但在手术方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92.3%对95.0%,P=0.752)、手术时间(182.8 min对182.4 min,P=0.973)、术中出血量(188.2 ml对177.1 ml,P=0.700)和并发症发生率(2.6%对14.1%,P=0.076)方面两组无差异;3年无瘤生存率(100%对76.1%,P=0.030)和总生存率(100%对86.1%,P=0.04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患者均优于肺腺癌患者.结论 Ⅰ期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与同分期肺腺癌相比在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复发转移方式方面均具有特殊性,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系统淋巴结清扫是其首选合理手术方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206 条记录 3/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