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发热与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面广、病死率高,在WHO带领下,各国科学家奋力攻关,在病原确定、基因测序、蛋白质组、重症治疗、早期诊断实验技术、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均有了喜人的突破,但对新传染病的病原学特性尚未完全认识,免疫预防还没有疫苗,诸多的流行规律需要时间去摸索和研究,在SARS特异性抗原抗体系列诊断技术形成之前,探讨分析发热与SARS的关系很有必要.
-
巨细胞病毒感染致成人急性肝炎一例
患者男性,34岁,山东单县人,工人,因"间断发热、乏力、纳差、肝功异常3月余"于2005年2月24日入院,患者2004年11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38~39℃,伴有畏寒、寒战.2004年11月11日出现高体温40℃,伴左侧头痛及眼睛痛,在当地医院查肝功异常,ALT/AST 349/245 U/L,白细胞偏低(3.4×109/L),检查乙肝抗原抗体系列:抗-HBs阳性,余嗜肝病毒检查均阴性,B超提示脾大,行肺CT、结核菌素、肥达、外裴试验,排除结核、伤寒、出血热等,后考虑诊断非嗜肝病毒性肝炎,保肝等治疗后,效果欠佳,肝功反复波动异常(ALT 96~500 U/L),体温波动于37.0~37.5℃.大小便正常,无皮肤瘙痒,无黑便及陶土样便.体重无明显下降.
-
免疫抑制剂联合雄激素、促红素治疗胸腺瘤切除后无效的纯红再障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7岁,退休工人,因面色苍白、周身乏力2个月于1999年5月2日第1次入院. 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周身乏力,无发热及皮肤出血点,经铁剂、叶酸等治疗无效,症状进行性加重而入院.体格检查:重度贫血外貌,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象:WBC 6.5×109/L,Hb 60 g/L,PLT 127×10 9/L,Ret 0.001;Coombs'试验(-),Ham's试验(-),蛇毒溶血试验(-);多肽自身抗体系列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3、C4均正常:CD4/CD8=1.0;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各期均有,以中晚期粒细胞为主,嗜酸细胞多见,红系受抑,浆细胞多见, 红系为0;CT示:胸腺瘤,故诊断为纯红细胞性再障伴胸腺瘤.遂行胸腺瘤切除术,病理示B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混合型胸腺瘤.术后Hb未见明显上升.
-
Dubin-Johnson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37岁,因"眼黄、尿黄伴间断乏力、肝区疼痛近30年以"黄疸原因待查"入院.患者8岁时因眼黄、尿黄诊断为"黄疸型肝炎",于当地住院治疗好转,后一直存在残留黄疸.间断复查肝功能,TBIL波动在40~50 μmol/L,转氨酶正常.每次劳累及饮酒后可出现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2003年9月曾在北京协和医院详细检查,甲、戊、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乙型肝炎系列:抗-HBs、抗-HBc阳性,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A、G、M均无异常,自身抗体系列均为阴性.
-
毓麟清抗汤治疗免疫性不孕78例临床总结
目的:观察毓麟清抗汤对自身免疫抗体系列及不孕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8例免疫性不孕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毓麟清抗汤煎剂口服,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口服,均为1月1疗程,连续观察3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9例,好转24例,总有效53例,受孕20例,总有效率67.94%;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10例,总有效23例,受孕7例,总有效率38.33%.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方对肾虚血瘀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的抗体系列有肯定疗效.
-
"芬美琳"致药物相关性狼疮1例
患者女,26岁,因面部红斑半年、加重2天,于2002年6月27日以亚急性皮肤播散型狼疮(SCLE)由外地转入我院.患者于半年前出现面颊红斑,右手食指、无名指及左手中指、食指近端指间关节轻度胀痛,外院检查发现:抗核抗体1:100(+)、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系列抗Sm/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cI-70抗体(-)、抗Jo-1抗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7g/d,诊为亚急性皮肤播散型红斑狼疮,给予羟氯喹治疗后转院.
-
肝、肾移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领域的发展,如何克服排斥反应和感染这两大障碍,一直是器官移植工作中日益受到重视的难题,也是提高器官移植后能否存活的关键[1].我们自1993年起应用卫生部武汉生物所研制的武汉(WU)单克隆抗体系列,对27例肾移植患者及3例肝移植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观察其在应用环孢素A(CSA)前后及在排斥反应时的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
精神因素导致舌部炎细胞异常浸润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9岁,因舌部肿痛1月,伴糜烂1周而就诊.患者自诉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舌背部肿胀、疼痛并出现两处肿块,渐肿大.1周前肿块表面糜烂,说话及进食时疼痛,无自发性疼痛.服用“消炎药”及“含漱剂”效果不佳.有“地图舌”,伴“裂纹”多年,平时无症状.3年前曾患“心包积液”,现已痊愈.1 年前与丈夫离婚,单位效益差,工作很不顺利,致近一年来情绪低落.常感疲乏无力,睡眠差,月经量少、周期基本正常.检查:舌背丝状乳头片状萎缩呈地图状,并有多个纵形沟纹,有3 道较深的裂纹,裂纹间舌体组织隆起,触之中度硬度,硬块表面出现两处糜烂面.全身系统检查:心、肺、腹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在正常范围内,PLT 210×109/L,血沉78 mm/h,自身抗体系列全为阴性,免疫复合物2 U(≤8 U),OKT3 54%(71.5±6.2)%,OKT4 42%(45.7±5.3)%,OKT8 25%(27.9±5.0)%,IgG 37.4 g/L(6~16 g/L)、IgA 2 388.7 mg/L(700~3 300 mg/L)、IgM 1 819.2 mg/L(500~2 200 mg/L).初诊时因患者不愿做活检,在给患者做好心理开导的同时暂给予:①雷公藤多甙10 mg,3次/d,口服;②复方丹参片,3次/d,口服;③肌苷片0.2 3次/d,口服;④维生素B1、B6、B12 肌注,1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