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剂量消心痛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致惠;王静;徐康年

    目的:探讨消心痛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已确诊的AMI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消心痛(Isoket)20、40、60mg/d静脉间歇(每天间歇6~8h的无药期)或持续(24h持续)滴注5~7d,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血清酶学的改变及死亡率.结果:疗效与上述药物剂量及用药方式(间歇或持续)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为了预防硝酸酯类的耐药性及病人依赖性的发生,同时节省药费开支,以20~40mgd且间歇静滴为宜.

  • 巨幼细胞贫血的血清酶及总胆汁酸改变

    作者:周建中

    目的 分析巨幼细胞贫血(MA)的血清酶及总胆汁酸(TBA)变化.方法 44例未经治疗的初诊MA患者,41例无贫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记录其肝功能.结果 9例MA患者ALT≥40 U/L,大值93.0 U/L;21例MA患者AST≥38 U/L,大值120.3 U/L;39例MA患者AST/ALT≥1.0;9例MA患者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2.0;21例MA患者TBA≥10.0 μmol/L,大值为93.9 μmol/L;18例MA患者胆碱酯酶(ChE)<4 500 U/L,小值2 238 U/L;MA患者GGT及ALP中位数稍低于对照组(P=0.062 9、0.000 1).结论 近1/5的MA患者ALT升高及APRI≥2.0;近1/2的MA患者AST及TBA升高;近9/10的MA患者AST/ALT≥1.0;近2/5的MA患者ChE降低.部分MA患者确实存在轻度肝功能异常,需与肝病相鉴别.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酶学的改变

    作者:张伟新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酶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HIE患儿进行ALT、AST、LDH、CK、CK-MB血清酶学检测,观察血清酶改变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轻度HIE血清酶有25例(62.5%)在正常范围.中重度HIE血清酶显著升高,重度者检测值高于中度者(P<0.05),中度者检测值高于轻度者(P<0.05).结论HIE患儿血清酶有不同程度升高,提示HIE同时伴有多器官功能受损.

  • 胃肠功能衰竭患儿血清酶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罗立方;刘芳珍;王淑珍

    目的分析胃肠功能衰竭患儿血清酶学变化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对本院2002年~2005年胃肠功能衰竭患儿50例及同期住院非危重患儿非胃肠功能衰竭患儿30例6项血清酶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胃肠功能衰竭患儿6种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学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酶学改变可作为MODS的预测指标,全面监测血清学变化对胃肠功能衰竭患儿病情判断、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体内外酒精对血清酶水平影响的实验观察

    作者:谢振纪;潘文生;李玉如

    目的 探讨酒精在体内和体外对血清酶水平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单次摄入200ml白酒后,分别于饮酒前0时与饮酒后0.5、1、2、3h时候,测定血中的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肌酸激酶(CK)、淀粉酶(AMY)等酶水平.同时体外加入血清中微量酒精,也测定7种酶水平,以观察酒精对酶水平的影响.结果 健康志愿者摄入白酒后,酒精在体内可使血清中AST由高变低,其余酶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只有AMY水平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体外酒精对血清酶均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结论 酒精在体内可使部份酶水平升高,但酒精对酶均有直接抑制作用,因此在日常血清酶学检验中,应避免酒精在体内外对等检血清的污染.

    关键词: 酒精 血清酶
  • 肺炎患儿九种血清酶的改变

    作者:梁玉全;周远青;李敏

    目的观察肺炎患儿的九种常见血清酶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肺炎组25例患儿及对照组2 5例体检正常儿童的血清相关酶活性,所得数据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AST、GGT、LD、CK、CK-MB、HBDH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明显,而ALT、ALP、LD1升高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肺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脏器损伤,但主要以心肌损伤为主,故应对心肌进行保护性治疗.

    关键词: 肺炎 血清酶 心肌酶
  • 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血清酶检验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才

    目的探讨1、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血清酶的变化特点.方法对22例1型糖尿病患者、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2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进行了空腹12小时后血糖(GLU)、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d-羟丁酸脱氢酶(HBDH)、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等指标的测定.结果 1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GLU、BUN、CR、ALT、HBDH、CH、ApoB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HDL-C、ApoA低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GLU、BUN、CR、ALT、AST、LDH、CK、HBDH、LDL-C、ApoB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HDL-C、ApoA低于对照组(P<0.01).1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比较,GLU、BUN、HDL-C等指标1型糖尿病组高于2型糖尿病组(P<0.01).结论 1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1、2型糖尿病人群均存在脂代谢的异常,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和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受损,但其程度有差异,2型糖尿病伴发冠心病的危险性高于1型糖尿病.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关注脂代谢紊乱状况和重要脏器的受损程度非常重要.

  •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戒酒前后血脂和血清酶的变化

    作者:程德希

    目的:探讨戒酒等干预措施对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清酶的影响.方法:对397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半年后的其中355例患者的血清酶及血脂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与半年前比较,后续测定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KP)均明显降低,GGT、AKP的异常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戒酒对于酒精性脂肪肝有治疗意义.

  •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2例

    作者:刘萍;蒋晓璇;马火娣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68岁,因持续性头痛3天来我院神经科就诊.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胸闷、胸痛,曾自服去痛片治疗,效果不佳.经神经科检查后排除神经科病变,转人内科.既往健康,否认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查体: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21.3/12 kPa,神志清,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心音低钝,心率83次/分,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早搏,V3-5呈QS波,以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收住入院.入院后多次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清酶检查均符合入院诊断.

  • 血清酶校准品在不同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李懿

    目的:通过观察4种酶校准品在6套不同检测系统的使用情况,探讨酶校准品适用性.方法:应用Beckman、Roche cfas、Dade、Randox 4种校准品分别对BECKMAN.LX20临床生化系统及日立7170生化仪各自与希森美康、朗道试剂组成的检测系统进行校正,在校正前后测定60份新鲜血清和Beckman、Roche cfas、Dade、Randox 4种校准品的ALT、AST、GGT及LDH活性,然后用各校准品标示值与测定值之比作为校正因子,校正60份新鲜血清的测定结果,后进行校正前后的结果比较和校准品可转换性分析.结果:校正前各检测系统的测定结果CV值在4.39%~19.51%之间,校正后各检测系统的测定结果CV值在5.20%~16.51%之间,校准后差异并没有缩小.但以Beckman校准品校正的BECKMAN.LX20临床生化系统/原装试剂测定结果CV值小.酶标准品可转换性分析结果为Beckman校准品仅适合于BECKMAN.LX20临床生化系统.结论:酶校准品的校正有专一性,以使用仪器原厂提供的专用试剂和校准品为佳.

    关键词: 血清酶 校准品 校准
  •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变化分析

    作者:唐任光;覃后继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含量变化与中毒程度的关系,为临床一线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5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胆碱脂酶(CHE)、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测定.结果中度组CK、ALT含量显著高于轻度组,ALP、GGT、CHE活性明显低于轻度组(P均<0.01);重度组CK、ALT、AST含量比中度组显著升高,ALP、GGT、CHE活性比中度中毒组显著降低(P<0.01或0.05).结论测定血清酶对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分型、治疗和评估预后有参考价值.

  • 白血病与4种酶变化关系的探讨

    作者:赖国健;刘晓春

    目的了解白血病与血清酶变化的关系.方法对初次确诊为白血病的病人进行血清AST、ALT、ALP、r-GT酶测定.结果在这4种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比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升高明显.结论对初次确诊为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清AST、ALT、ALP、r-GT 4种酶的检测,对了解病情,指导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高原地区血清酶、电解质变化与危重患儿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颜维孝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危重患儿5种血清酶及电解质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合并单个或两个以上脏器损害92例(危重组),死亡20例(死亡组),对照组72例(无脏器功能障碍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酶活性、尿素氮(BUN)、肌酐(Cr)、钠离子(Na+)、氯离子(Cl-)、钙离子(Ca2+)的变化.结果 危重病组5项血清酶,BUN、Cr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组又高于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血清Na+、Cl-、Ca2+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组明显低于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酶活性及电解质变化可反映危重患儿病情及预后,是判断早期脏器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之一.

  • 肝病患者血脂与血清酶同时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穆海霞

    目的三种肝病患者通过血脂与血清酶的同时检测,协助临床判断肝脏损害程度.方法使用贝克曼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酒精肝、脂肪肝组血脂明显高于健康人组,肝硬化组明显低于健康人组,血清酶高于对照组.结论肝病患者血脂与血清酶同时检测,可作为反映肝脏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可用于判断病情,估计预后.

  • 危重病患者血清酶水平变化与APACHE Ⅱ评分关系的临床意义

    作者:董勤亮;张鸿昌;王光超;英吉林;朱长远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的血清酶水平变化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对56例危重病患者使用危重疾病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根据分值高低进行病例分组,使用酶动力法同时测定患者和对照组病人的血清ALT、AST、CK、LDH、HBDH.结果危重患者血清酶含量明显升高,病情越重,升高越显著,死亡组患者显著高于存活组;APACHEⅡ分值越高,病情越重,血清酶升高愈显著,死亡组患者APACHEⅡ分值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危重病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血清酶含量变化与病情轻重均呈明显正相关,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步测定能更准确的判断病情及预后,以便采取更有效更科学地救治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和一氧化氮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唐任光;陈桂成;蒙少福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血清酶活性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酶速率法及一氧化氮硝酸还原法,对58例AOPP患者进行CHE、CK、CK-MB、LDH、ALT、AST、ALP、GGT活性及NO水平含量测定,同时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轻度中毒组CHE、CK、LDH和NO变化有意义.中度中毒组CHE、CK、CK-MB、LDH、ALT、ALP、GGT和NO变化有意义.重度中毒组全部受检酶和NO变化均有意义.结论中毒患者酶活性变化大及一氧化氮浓度增高与中毒的轻、中、重有密切关系,联合测定血清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浓度对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分型、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有参考作用.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酶活性分析

    作者:孙顺昌;陈卫东;陆红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6种血清酶活性,比较各种酶检测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07例,分成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轻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中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组.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促动力法测定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及腺苷酸脱氨酶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及腺苷酸脱氨酶活性均升高;随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酶活性升高程度增大,其中腺苷酸脱氨酶灵敏度明显高于其它血清酶.结论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及腺苷酸脱氨酶均可作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病情监测指标,以腺苷酸脱氨酶检测灵敏度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升高与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 登革热患者横纹肌损害的血清酶学变化特征

    作者:杨斌;黄日皎;陈红涛

    目的 分析登革热患者横纹肌损害的血清酶学变化特征,提示患者有无早期心肌损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住院登革热患者108例实验室检查资料. 结果 108例患者登革热IgM抗体阳性率100%,核酸检测显示感染病毒类型是DEN-Ⅰ型,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β-羟丁酸(β-HBD)水平高于参考值上限分别占79.6%、80.6%、43.5%和69.4%;外周血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低于参考值下限分别占82.4%和85.2%. 结论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经积极治疗效果较好,但血清酶学恢复较慢.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血清酶监测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玲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血清酶的变化及其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发生,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70例HIE新生儿和2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的血清酶.结果 HIE组血清酶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以重度HIE组更甚.结论 HIE患儿存在血清酶升高,因此,急性期HIE患儿血清酶水平变化是辅助诊断HIE及协助HIE临床分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德茹;梁燕冰;梁雅静;罗贤君

    急性心肌梗塞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搏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和坏死.病人常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心电图改变,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和血清酶增高的特征.它是内科严重疾患之一,死亡率较高.因此,除积极有效的治疗,做好不同时期的护理工作更为重要.下面就临床工作的所见浅谈一些护理体会.

294 条记录 12/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