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改构白介素11对骨髓抑制的小鼠促血小板生成作用的评价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改构白介素11(PEGylated IL-11 mutein,PEG-mIL 11)不同给药次数和给药剂量对骨髓抑制的小鼠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并与mIL-11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BALB/c小鼠经2.5 Gy全身60C0 γ射线照射后,腹腔注射50 mg/kg卡铂制备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在给药次数研究中,将30只造模成功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溶剂对照组:d1,4,7每日1次,共3次;mIL-11组:mIL-11 200 μg/(kg·d) ×9 d;PEG-mIL 11 A组:PEG-mIL 11 1800 μg/(kg·d) ×1 d(d1);PEG-mIL 11 B组:900 μg/(kg·d)×2d(d1,5)和PEG-mIL 11 C组:600 μg/(kg·d)×3d(d1,4,7),各组小鼠均为皮下注射给药.监测5周内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在给药剂量研究中将100只造模成功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溶剂对照组:d1,5每日1次,共2次;mIL-11组:mIL-11 200 μg/(kg·d)×9d、PEG-mIL 11低、中、高剂量组(200、420、900 μg/(kg·d)×2d,d1,5),对各组小鼠均皮下注射给药,在5周内每隔2-3d检测外周血细胞,并于给药后d8选取部分动物安乐死后进行骨髓细胞培养.结果:与造模前相比,溶剂对照组Plt在低点时降低幅度达到80%以上.给药次数研究中,PEG-mIL 11各给药组在低点时的Plt值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和mIL-11组(P<0.05),但不同给药次数的3组间差异不显著;在给药剂量研究中,PEG-mIL 11各治疗组在Plt低点的降低幅度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和mIL-11治疗组(P<0.05),在低点后Plt的恢复速度明显快于溶剂对照组,在d 10呈剂量依赖性的升高(r=0.92);PEG-mIL 11各治疗组的RBC在低点的降低幅度明显减小并且恢复明显加快;各组WBC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FU-Meg测定结果显示,PEG-mIL 11和mIL-11组同溶剂对照比相比CFU-Meg有增多的趋势,且PEG-mIL 11治疗组动物的集落数更高.结论:PEG-mIL 11对骨髓抑制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且同mIL-11相比,可以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的顺应性,为开发重组白介素11的长效制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聚乙二醇化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TNF-α可以起到控制炎症、阻断病情进展的作用。美国和中国的RA治疗指南都强调了TNF-α抗体的临床应用。该研究设计了一种高效实用的策略以生产新型TNF-αFab'抗体。方法该研究于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进行。首先采用小型发酵罐对原核工程菌种进行发酵培养,通过萃取、阴离子交换柱净化及亲和层析纯化等方式获得Fab'抗体(TMP5)。下一步进行聚乙二醇化(PEG化)定点修饰及阳离子交换柱纯化得到修饰产物PEG-TMP5,然后进行修饰前和修饰后的抗体亲和力测定和体外中和活性测定。结果 TMP5的产率达23.4 mg/L,通过萃取、净化及亲和层析,研究得到了纯度为96%的抗体。修饰后所得PEG-TMP5和TNF-α抗原有良好的亲和力和活性,亲和力达(6.48±0.86)×10-9 M,活性IC50达(7.58±0.61)×10-11 M,都与阳性对照药赛妥珠单抗相似。结论 PEG-TMP5作为一种新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展示了良好的体外活性和有潜力的应用前景。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
1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化学特性与药效学聚乙二醇化是将一个蛋白质如干扰素(IFN)连接到无生物学活性的聚乙二醇聚合体上[1,2].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分子量40 kDa,派罗欣Pegasys-罗氏制药公司生产)为具有高分子量、支链结构的聚乙二醇,附着在IFN分子上,不会干扰细胞膜上IFN受体的干扰纯洁结合位点.
-
恩替卡韦联合或序贯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抗病毒治疗16年,治疗目标已不是单纯抑制病毒复制,而是经过有限疗程抗病毒、实现停药后持久应答,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与干扰素是治疗CHB的两大类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各自单一治疗只能使部分CHB患者达到理想治疗目标,两者联合、序贯治疗是近年CHB治疗领域的重要探索.对于NAs经治患者可换用或联用有限疗程干扰素,对干扰素效果不好者可加用或换用NAs长期治疗,对高病毒载量患者,初始联合治疗可能获益更大;根据基线与应答指导治疗原则,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并强调保养、治疗与检查依从性与慢性病管理,确保HBV DNA在检测线以下,对治疗中HBeAg和HBsAg水平持续下降者,延长疗程或配合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治疗、免疫治疗,可能争取更大程度、更持久的免疫控制.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和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2a、PegIFN-α-2b和干扰素(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观察278例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接受PegIFN-α-2a、PegIFN-α-2b和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组.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12、24、48周时各组患者HCV基因分型、HCV RNA载量、ALT和AST的变化.分析各组患者治疗期间ALT/AS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不同基因型或HCV RNA载量与病毒学应答的相关性.结果 停药后随访24周时,各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6、P<0.001),以PegIFN-α-2a(180μg)组与PegIFN-α-2b(80μg)组患者复常率较高(分别为76.7%和83.0%).各治疗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及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9、P=0.04,χ2=11.33、P=0.02,χ2=11.99、P=0.02),以PegIFN-α-2a(180μg)组与PegIFN-α-2b(80μg)组患者较高(分别为62.8%、88.4%、64.0%和64.2%、83.0%、65.1%).普通IFN-α-2b(600万单位)组、PegIFN-α-2a(180μg)组、PegIFN-α-2b(80μg)组患者依次有13例、54例和68例获得RVR,依次有11例(84.6%)、50例(92.6%)和62例(91.2%)终获得SVR.入组患者中1b基因型患者243例,其RVR、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和SVR均优于非HCV 1b基因型患者(χ2=8.23、P<0.001,χ2=46.26、P=0.01,χ2=10.22、P<0.001).普通IFN-α-2b(600万单位)组、PegIFN-α-2a(180μg)组、PegIFN-α-2b(80μg)组低病毒载量(HCV RNA<6.0 Log10拷贝/ml)患者的SVR均优于高病毒载量患者(χ2=4.10、P=0.04,χ2=20.89、P<0.001,χ2=19.60、P<0.001).结论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较好疗效,早期RVR对SVR的获得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非基因HCV 1b型和低病毒载量患者疗效优于HCV 1b基因型和高病毒载量患者.
-
125Ⅰ-聚乙二醇化胸腺素α1的制备与纯化
目的制备高纯度放射性125Ⅰ标记的酪氨酸聚乙二醇化胸腺素α1(Tyr-PEG-TA1)用于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改良Iodogen法进行125Ⅰ标记.Ziptip头监测标记反应进程以优化反应条件.采用Sephadex G50与Sephadex G10两步凝胶层析法对标记混合物进行纯化.利用酶免疫分析(EIA)方法鉴定PEG-TA1增加酪氨酸残基前后以及Tyr-PEG-TA1经125Ⅰ标记前后免疫学活性的变化.结果PEG-TA1增加酪氨酸残基前后以及Tyr-PEG-TA1经125Ⅰ标记前后免疫活性均无明显变化,纯化后的标记产物放化纯度为95.9%,放射性比活度为39.4 Bq/ng.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放化纯度和放射性比活度均满足药代动力学研究的125I-Tyr-PEG-TA1.
-
聚乙二醇化生物技术药物面临的免疫原性挑战
聚乙二醇(PEG)化可有效延长药物半衰期,是目前生物技术药物变构化学中重要成熟的技术之一.在早期研究中,PEG并未表现出免疫原性及抗原性,一直被认为是生物惰性材料.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PEG化药物进入临床应用,关于患者体内产生抗PEG抗体造成药效损失的报道不断出现,有关PEG化蛋白药物重复给药后引发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本文就PEG化生物技术药物面临的免疫原性问题及由此引发的加速血液清除(ABC)现象,综述了影响抗PEG抗体产生的关键因素及目前的应对策略.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改构白细胞介素11在食蟹猴体内药代动力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通过建立聚乙二醇(PEG)抗体结合ELISA法检测PEG化重组人改构白细胞介素11(PEG-mIL11)的血药浓度,PEG-mIL11在食蟹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血药浓度与量效关系.方法 食蟹猴皮下注射PEG-mIL11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PEG抗体结合ELISA法(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PEG-mIL11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探索血药浓度与量效关系.结果 方法特异性良好,准确度与精密度均满足要求,线性范围26.34 ~ 200 ng/ml,可用于样品检测.PEG-mIL11在食蟹猴体内的消除T1/2为(13.4±2.4)h,Tmax为(6.7±2.3)h,Cmax为(2.4±0.5) μg/ml,AUC(01)值为(77.7±15.6) μg·h/ml,CL为(4.6±0.8)ml/(h·kg);而且PEG-mIL11血药浓度达峰先于药效达峰,药效明显滞后.结论 PEG抗体结合ELISA法测定PEG-mIL1 1浓度,方法稳定可靠,可满足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需要.PEG修饰mIL-11达到了延长其体内代谢的效果,可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便利性.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药代动力学 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 食蟹猴 -
多模微波辅助的聚乙二醇化聚苯乙烯树脂制备
目的:研究一种微波辅助的聚苯乙烯树脂聚乙二醇(PEG)化的方法。方法使用PEG 200对市售Merrifield树脂进行修饰,尝试了不同条件下PEG化的效率。使用自行制备的PEG化树脂进一步衍生化,并进行氨基酸的负载,与市售王树脂进行比对。结果优选出了一套较为合适的反应参数,使用5 g树脂,50 ml PEG 200,微波功率600 W,预设温度170℃,照射15 min,共2次,获得了接近90%的负载率。衍生化得到PEG化王树脂后与氨基酸进行缩合,获得了令人满意的产率。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多模微波装置辅助的聚苯乙烯树脂PEG化,该方法操作简单,制备快速,条件温和,产率满意,远远优于传统制备方法。
-
单链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ω的制备及其性质
采用直链PEG-琥珀酰亚胺琥珀酸酯(mPEG-SS)选择性修饰重组人干扰素ω(rhIFNω),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过滤色谱组合分离纯化单链PEG修饰产物(PEG-rhIFNω),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测定单链PEG-rhIFNω的相对分子量,并利用RP-HPLC和SDS-PAGE对修饰产物进行分析.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分离纯化收集液的单链PEG-rhIFNω,平均含量达182 μg.mL-1,分离纯化收率超过22%,纯度大于98%,SDS-PAGE法测得表观分子质量为60 810,MALDI-TOF MS法测得相对分子质量为43 790;单链PEG-rhIFNω具有典型PEG修饰蛋白的特性,抗病毒活性保留率为15.0%,抗原性降低了64倍,酸稳定性、抗胰酶水解能力、血清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显著提高.单链PEG-rhIFNω的药学性质获得显著改善,有望开发为安全、长效的新型干扰素.
-
蛋白质和多肽药物聚乙二醇化的问题与对策
20世纪70年代Davis等[1]的开拓性工作,使得聚乙二醇化的蛋白质和多肽在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等诸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蛋白质或多肽药物被适当地聚乙二醇化后,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保持不变,并可获得下述有利性质[2,3]:(1)溶解度提高;(2)免疫原性降低或消除;(3)被水解酶降解的可能性减小;(4)被肾脏清除的速率降低;(5)药物体内分布和动力学行为改变;(6)贮存稳定性提高.因此,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的聚乙二醇化一直是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聚乙二醇化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综述.
-
聚乙二醇化多粘菌素E对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及降低肾毒性的作用
多粘菌素E (polymyxin E,PME)能有效治疗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引发的各类感染,但是其明显的肾脏毒性却严重限制了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本研究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了聚乙二醇2000单甲醚-多粘菌素E(mPEG2K-PME),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表征.在体外抗菌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小鼠大肠杆菌腹腔感染模型,考察mPEG2K-PME对腹腔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肾组织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mPEG2K-PME在体外环境下对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HK-2细胞的毒性降低;在体内对小鼠腹腔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肾毒性明显降低,有望开发成高效低毒的新型制剂.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研究与应用概况
目的总结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并分析综述PEG-rhG-CSF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与临床应用情况.结果与结论PEG-rhG-CSF是安全、长效的新型rhG-CSF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优势.
-
聚乙二醇化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的研究进展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GHRH)又称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owth hormone-releasing factor,GRF),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具有促进垂体促生长素细胞合成和释放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的作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矮小症、HIV相关的脂肪营养不良、代谢综合征、艾滋病、创伤等疾病.然而GHRH应用到临床上的大不足就是体内半衰期比较短(一般10~20 min).为了延长GHRH在体内的半衰期,减少频繁用药给患者带来的不适,须对GHRH进行修饰,以期达到半衰期显著延长,免疫原性有所降低.为此,本文主要综述了GHRH以及GHRH长效修饰的研究进展,尤其是PEG修饰GHRH的新进展.
-
蛋白多肽类药物聚乙二醇化修饰研究进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多肽类药物被发现,因其生理功能上的高效性及专一性而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但由于其在体内易被降解,且生物半衰期短,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可以延长蛋白肽类药物的生物半衰期,提高药效,降低副作用.聚乙二醇能有效增加蛋白多肽类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本文就聚乙二醇共价连接修饰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做一综述.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2a和干扰素a-2a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和干扰素a-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给予Peg-IFN a-2a或IFN a-2a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结果 治疗48周和随防24周时,Peg-IFN a-2a治疗组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均高于IFN a-2a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但HBeAg血清转换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种类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eg-IFN a-2a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总的应答率高于IFN a-2a,但两组安全性相似.
-
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Ⅰ期临床药效学
目的初步观察我国自主研发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方法未经放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剂量的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 h给予PEG-rhG-CSF 1次,初始剂量为30μg/kg,递增剂量依次为60、100和200μg/kg,每一剂量组4例受试患者,监测中性粒细胞变化.结果第1周期有7例患者因Ⅳ度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减少应用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第2周期仅在第1剂量组出现Ⅳ度ANC减少1例.第1周期未使用rhG-CSF的9例患者ANC均值低点为1.37×109/L.第2周期4个剂量组的ANC均值低点依次为0.77 ×109/L、4.54 ×109/L、3.00 ×109/L和5.56 ×109/L.结论PEG-rhG-CSF可减少化疗期间Ⅳ度ANC减少的发生率,升高ANC低值,60、100或200μg/kg每个化疗周期给药1次能较好地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第二代血小板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上世纪50年代人们就发现了体内存在刺激血小板生成的体液因子--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1994年国际上多家实验室同时成功克隆或纯化出TPO,亦称c-Mpl配体.进入临床试验的第1代血小板生长因子主要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巨核细胞生长发育因子(PEG-rHu MGDF).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
浅谈突破生物屏障的药物输送技术
目前,国际上在药物输送技术研究方面投入的力度大于对老药进行重新配方.在药物输送技术领域中,许多制药公司、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在致力于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旨在使药物分子能够突破生物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