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涛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在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通过抑制RAS,可以减轻和延缓心房颤动心房肌的电重构和解剖重构,这为心房颤动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心房纤颤发生机制及相关microRNAs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姮;韩聪聪;任焘君;徐延敏

    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血管疾病恶化和增加患者死亡率,其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microRNAs在房颤方面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房颤的分子机制,为房颤机制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了新的前景.本文简要叙述房颤的几种机制和与之相关的MicroRNA的特点、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同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 心房纤颤发生机制及相关microRNAs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姮;韩聪聪;任焘君;徐延敏

    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血管疾病恶化和增加患者死亡率,其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microRNAs在房颤方面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房颤的分子机制,为房颤机制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了新的前景.本文简要叙述房颤的几种机制和与之相关的MicroRNA的特点、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同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 心脏电重构的影响及意义进展

    作者:赵晟;杨水祥

    欧美心血管病死亡率近年来有所下降,但心源性猝死的比重却持续上升。据估计美国每年约发生350000起心源性猝死事件。心源性猝死常见的病因为源于心脏重构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不断进展,这种心脏重构包括复杂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常继发于心肌损伤,其中以冠状动脉疾病多见。心脏重构常为一种对于功能性或结构性应激原的适应性反应,这些改变初代偿并维持了心脏功能,但随之可能转变为非适应性改变,引起进行性泵功能衰竭和(或)恶性心律失常发生。

  • 心力衰竭对心室肌离子通道的影响

    作者:臧小彪;张荣峰;张树龙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是心脏超负荷、损伤、基因学、神经激素、炎症及生化因素的复杂作用结果.心衰是住院及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心衰患者发生猝死往往是由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然而,目前关于心衰患者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治疗研究发现,抗心律失常药物仅B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死亡率[1].这提示我们心衰时发生了心肌的电重构,影响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

  • 肌浆网钙ATP酶过表达对心房颤动兔心房心电生理的影响

    作者:王红丽;李志强;周贤惠;周祁娜;汤宝鹏

    目的:探讨肌浆网钙ATP酶2a(SERCA2a)过表达对急性心房颤动(AF)兔心房肌电重构及结构重构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n=12)、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AF组(rAd/GFP+AF组,n=12)、腺病毒/SERCA2a+绿色荧光蛋白+AF组(rAd/SERCA2a/GFP+AF组,n=12)。采用快速心房起搏(频率600次/min)制作急性AF模型。观察各组起搏0、4、8、12、24 h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变化;应用超声测量左右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绿色荧光表达情况。结果 rAd/SERCA2a/GFP+AF组自起搏12 h后AERP较rAd/GFP+AF组延长(P<0.05)。rAd/SERCA2a/GFP+AF组与rAd/GFP+AF组相比较,兔左右心房直径增大,但增加不显著(P>0.05);EF值升高,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rAd/SERCA2a/GFP+AF组兔心肌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弥漫绿色荧光。结论以rAd为载体介导SERCA2a基因转导在心房肌组织中过表达可以抗快速起搏引起的AERP缩短,可有效逆转快速心房起搏兔心房肌的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AF的方法。

  • 哇巴因对大鼠心肌重构的作用

    作者:任延平;张明娟;张亭;黄若文

    目的 研究哇巴因对大鼠心肌重构的作用.方法 雄性Sprague-Dawly (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哇巴因组(n=12)及对照组(n=10),经腹腔注射哇巴因[20 μg/(kg·d)]和生理盐水[1 mL/(kg·d)]8周构建动物模型.第6周,根据收缩压情况,将哇巴因组分为哇巴因敏感鼠(收缩压升高,n=10)和哇巴因抵抗鼠(收缩压没有明显升高,n=2).电镜下观察3组心肌的超微结构变化,同时实时定量PCR检测其电压门控性K+通道4.2(Kv4.2)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膜片钳方法研究哇巴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及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结果 从第6周起,与对照组比较,10只哇巴因敏感鼠收缩压明显升高[(138.2±8.0)比(120.1±5.2)mm Hg,P<0.01];2只哇巴因抵抗鼠收缩压无明显变化[(126.7±11.4)比(125.4±6.9)mm Hg,P>0.05].哇巴因敏感鼠电镜观察其左心室心尖部中层心肌组织可见线粒体肿胀等超微结构改变.哇巴因抵抗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PCR提示3组大鼠心肌Kv4.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膜片钳结果提示哇巴因敏感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长,Ito密度下调,引起心肌电重构.结论 哇巴因引起大鼠血压升高的同时引起心肌结构重构及电重构.

  • 肾性高血压大鼠心房肌电重构相关离子通道的mRNA的变化

    作者:杨东辉;张万琴;杨延宗;李世军;夏云龙;董颖雪;林治湖

    目的利用"2肾1夹"型Goldblatt高血压大鼠模型,观察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与心房肌电重构相关的离子通道mRNA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高血压组用U型银夹夹住左肾动脉近心端,右肾保留;假手术组只分离左肾动脉,不夹银夹.套尾法监测尾动脉血压,分别于手术后2、4、6 w处死动物(各6只),TRIZOL提取左右心耳总mRNA,RT-PCR半定量分析Na+通道α亚单位(Na+-α)、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CaL-α1C)和瞬时外向钾通道(Kv4.3)mRNA的表达量(以GAPDH为内参照).结果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左心耳CaL-α1C的mRNA水平在2 w和4 w明显增高,分别是假手术组的2.5倍和2.4倍(P<0.001),6 w恢复正常,右心耳在2 w和4 w无明显变化,6 w为假手术组的2.5倍(P<0.001);左心耳Kv 4.3的mRNA水平在4 w和6 w分别是假手术组的1.9倍和1.7倍(P<0.001),在右心耳却呈下降趋势,4 w和6 w分别降低了30%(P<0.05)和20%(P=0.10);Na+-α的mRNA在左右房无明显变化.结论肾性高血压大鼠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心房肌CaL-α1C的mRNA水平表现为上调,左房明显早于右房,左右房Na-α和Kv 4.3的mRNA变化明显不平行;提示mRNA水平的变化是电重构的基础,并可能进一步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关键词: 高血压 电重构 mRNA
  • 微小RNA参与调控心房颤动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青;王坚刚

    心房颤动是一种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在老龄人群中较为普遍,并且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由于其与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有着较显著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目前认为心房颤动发生与维持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心房肌细胞电重构和结构重构.电重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通过减少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进而缩短有效不应期,而利于折返的发生;结构重构则以心肌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细胞凋亡后被纤维化所取代,进而分隔心肌传导束,促进折返和异位起搏.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微小RNA(miRNA),可通过互补序列与编码蛋白的mRNA转录体的3 '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特异性结合,从而诱导靶mRNA的降解或抑制其翻译来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近年来已发现miRNA广泛参与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调控,与很多心脏疾病相关,如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其中,miRNA通过参与调控心房重构来影响心房颤动已经被相关研究有所揭示[2].本文主要就特定的miRNAs在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上的相关作用,来阐释其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 犬快速心房起搏心房颤动模型肺静脉及左右心房组织细胞内钙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健;刘兴鹏;刘小青;龙德勇;董建增;马长生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时肺静脉及心房细胞内钙含量的变化,以期阐明房颤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快速心房起搏式房颤模型犬8只.正常对照犬8只.实验分为6组:1.房颤犬左上肺静脉组;2.房颤犬左心房峡部组;3.房颤犬右心耳组;4.正常对照犬左上肺静脉组;5.正常对照犬左心房峡部组;6.正常对照犬右心耳组.每组取相应部位心肌8块.测定细胞内钙含量.结果:房颤犬肺静脉、左心房峡部和右心耳组织细胞内钙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房颤犬肺静脉细胞内钙含量显著高于左心房峡部(P<0.05),左心房峡部细胞内钙含量显著高于右心耳(P<0.05).结论:细胞内钙超载,可能是肺静脉和心房发生电重构的原因;肺静脉和左心房峡部,可能是房颤电重构的关键部位.

  • 心房颤动患者离子通道蛋白质重构的研究

    作者:张建成;黄从新;邓玉莲;施作霖;胡锡衷;颜永碧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电重构相关离子通道蛋白质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以窦性心律患者为窦性心律组(n=19),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检测风湿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颤组,n=4)和慢性房颤≤6个月(慢性房颤≤6个月组,n=6)及慢性房颤>6个月(慢性房颤>6个月组,n=12)患者心房组织L-型电压依赖钙通道α1c亚基(LVDCCα1c)、电压依赖KV4.3钾通道α亚基(VDKV4.3α)和电压依赖钠通道α亚基(VDSCα)抗原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抗原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窦性心律组内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间3种离子通道亚基蛋白质表达均无明显差别.LVDCCα1c蛋白质在慢性房颤≤6个月组和慢性房颤>6个月组中表达较窦性心律组均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阵发性房颤组中的表达则无显著改变;VDKV4.3α在阵发性房颤组、慢性房颤≤6个月组和慢性房颤>6个月组患者中的表达较窦性心律组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VDSCα在各组患者的中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别.左、右心耳间3种离子通道亚基的表达亦无差异.结论:慢性房颤伴LVDCCα1c、VDKV4.3α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其L型钙流(ICaL)和短暂外向型钾流(Ito1)下调的分子基础.房颤患者VDSCα蛋白水平无改变与快钠通道电流(INa)无下调一致.

  •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钾电流的研究

    作者:张标;佟琳;曾晓荣;刘智飞;杨艳;周光纪;张兆强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内向整流钾电流和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的变化,探讨两种离子通道电流变化在心房颤动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并比较19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组)和18例风湿性心脏病窦性心律患者(窦性心律组)心房肌内向整流钾电流和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密度的大小.结果:在-60 mV~-120 mV时,与窦性心律组相比,心房颤动组内向整流钾电流密度绝对值增大,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密度绝对值降低.其中在-100 mV时,内向整流钾电流密度从窦性心律组的(4.01±1.01) pA/pF (n=18)增大到心房颤动组的(8.94±1.26)pA/pF (n=19,P<0.001);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密度从窦性心律组的(24.57±0.77) pA/pF (n=18)降低为心房颤动组的(13.38±1.03) pA/pF (n=19,P<0.001).结论:心房颤动时,内向整流钾电流密度绝对值增大,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密度绝对值降低,两种电流的改变可能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 心房颤动时心房肌电重构与Ca2+调控异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薇;郑兆通;张运

    心房颤动(AF)时心房肌电重构在AF的发生和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和间接证据表明频率相关的细胞内Ca2+超负荷是电重构时心房肌电生理特性改变的始动因素,细胞内Ca2+的平衡取决于细胞外Ca2+通过L型Ca2+通道进入细胞内和肌浆网对Ca2+的释放、摄取和储存.有限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快速心房起搏和持续性AF时,L型Ca2+通道和肌浆网Ca2+调控蛋白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质表达下调,是AF电重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 心房颤动时心房肌结构重构和电重构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丁绍祥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室上性心律失常,随年龄增大其发病率逐渐增加[1].目前我国人群的平均患病率为0.77%,随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2].目前,尽管对房颤发病机制的理解比以往更深入,但对其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在房颤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和意义仍存在争议,本文从心肌电生理角度出发,在探讨房颤发病机制基础上行进一步阐述.

  • Kv1.5钾通道与心房颤动

    作者:张晓伟;李广平

    心房颤动是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尽管目前有很多药物正应用于心房颤动的治疗,如多非利特、胺碘酮、索他洛尔、普罗帕酮、氟卡尼等,但是人们仍然希望得到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理想的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应是具有高度的心房肌细胞选择性,可以终止或延缓心房颤动的发生,而没有延长Q-T间期或负性肌力的作用.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1.5被认为是实现心房高度选择性理想的药物作用靶点.临床及动物研究证实,Kv1.5钾通道是心房电重构的基础,其阻滞剂可以选择性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而终止心房颤动.本文旨在对Kv1.5钾通道的历史、结构、功能和新的一些阻滞剂做一综述.

  • 生长因子与房颤心房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桂莲;徐新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严重危害人们健康。房颤的病理解剖学基础主要是心房纤维化和心房扩大,早期主要表现为电重构及离子通道特征发生改变,随着病程进展,心肌细胞肥大、心房纤维化、胶原沉积等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心房纤维化是结构重构的重要特征,目前被认为是房颤发生与维持的一个重要因素。

  • 地尔硫(艹卓)、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短阵心房快速除极诱发的心房有效不应期变化的影响

    作者:张建成;黄从新;邓玉莲;许春萱;陈林;胡锡衷

    目的研究地尔硫革、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短阵心房快速除极诱发的心房有效不应期(ERP)变化的影响.方法 6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后的自愿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地尔硫革组、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以400 ms起搏周长(PCL)分别对高位右心房、低位右心房、希氏束周围等部位进行S1S2程序刺激,另以3个不同PCL(350、400和450 ms)对右心耳进行S1S2程序刺激,应用双极记录法测定各组在基础状态、心房快速除极前、后心房ERP和ERP频率自适应性(ERP-RA)的变化,同时观察心房快速除极后程序刺激过程中意外诱发继发性心房颤动(AF)的情况.结果基础状态下,各组400 ms周长下心房各部位ERP差异不显著;心房快速除极前,对照组和地尔硫革组心房各部位ERP无明显改变,而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心房各部位ERP均明显延长;心房快速除极后,地尔硫革组心房各部位ERP较除极前无明显缩短,对照组、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心房各部位ERP较除极前均明显缩短.对照组、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心房快速除极后斜率均值较除极前明显下降,地尔硫(艹卓)组心房快速除极后斜率均值较除极前无明显变化.地尔硫革组、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心房快速除极后继发AF发生阵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预先给予地尔硫(艹卓)可以阻止心房快速除极诱发的心房ERP缩短和ERP频率自适应性削弱,提示细胞内钙超载可能是心房ERP重构的重要原因之一.地尔硫革、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均可减少继发AF的发生,前者可能与其阻止快速除极诱发ERP缩短有关,后二者可能与其明显延长ERP的药理作用有关.

  • 钠/氢交换体在非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病人心房肌表达的研究

    作者:林文辉;陈君柱;严卉;戴禾敏

    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是心房颤动(房颤)的两个重要特征,被认为是房颤自身延续性发作和恢复窦性心律后心房收缩功能抑制的原因[1,2]。

  • 左上肺静脉和右心耳快速起搏对电重构的不同影响

    作者:赵庆彦;黄从新;王晞;唐艳红;胡萍;徐林

    本研究通过对犬左上肺静脉和右心耳快速起搏,观察心房肌不同部位有效不应期(ERP)和左上肺静脉离子流的变化,探讨其诱发心房颤动(房颤)的机制.

  • 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研究十年回顾

    作者:江洪

    近十年对心房颤动(房颤)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对3大经典机制的再认识;(2)对房颤时心房结构重构、电重构、离子重构的认识;(3)对房颤基因机制的认识.

184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