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涂杰;张炳东;陈燕桦;梁蓓薇;梁东科;刘国锋;何芳

    目的:探讨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0~65岁,体重42~67 kg,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GB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S组行右侧SGB后麻醉诱导,C组直接麻醉诱导.于右侧颈内静脉逆行置管后即刻(基础状态,T0)、降温至鼻咽温32℃(T1)、复温至鼻咽温37℃(T2)、停体外循环时(T3)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测定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动静脉血乳酸浓度,并计算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值(Da-jvO2)、脑氧摄取率(CEO2)及桡动脉-颈内静脉乳酸差值(Da-jvL).结果:两组各时点心率(HR),氧分压(SpO2),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目标范围内.与C组比较,S组在T1~T3时SjvO2升高,Da-jvO2、CEO2和Da-jvL降低(均P<0.05).结论:右侧SGB可降低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的脑氧耗,保持脑血流和脑氧代谢的良好匹配,其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 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

    作者:陈燕桦;梁东科;张炳东;涂杰;梁蓓薇;刘国锋;何芳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CPB)及心脏停跳CPB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停跳组和不停跳组,每组各20例.术前采用修订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和日常生活功能水平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术后第7天再次评价认知功能HDS-R.结果:两组术前心功能、术前ADL评分及转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7天与术前HDS-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停跳组与停跳组比较,术前及术后第7天HDS-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术CPB和传统停跳心内直视术CPB相比,未增加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

  • 不停跳心内直视术中P-选择素在肺循环的表达研究

    作者:赵文;覃家锦;林琦;苏乃伟

    目的:观察不停跳心内直视术下P-选择素在肺循环中的表达.方法:将室间隔缺损患者28例,随机分成停跳组14例,行停跳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不停跳组14例,行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于转机前(T1)、转机20 min(T2)、转机末(T3)、转机结束15 min(T4)分别自肺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中P-选择素的表达并作出对比分析.结果:体外循环前、后患者P-选择素表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6.622,P<0.01);组内比较P-选择素表达随时间的变化具有递增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9.543,P<0.01);组间同一时间检测点的比较,体外循环后不停跳组P-选择素的水平均低于停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术下P-选择素在肺循环中表达增强,但在不停跳体外循环下的表达增强程度要弱于停跳体外循环下.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血糖的动态观察

    作者:蔡海燕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 pass,CPB)心内直视术的过程中引起血糖(blood glucose)增高的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我们观察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12~48 h的血糖含量的变化,以期针对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血糖变化规律,制订出预防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血糖进一步升高的对策.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心内直视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涂杰;张炳东;韦秋英;李涛;何芳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 心内直视术后315例患者,分别在术前7 d和术后7 d采用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价,按是否发生POCD,将患者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等共26个相关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内直视术后发生早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15例患者中有301例完成本研究,其中发生POCD 138例(45.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药物依赖、阿托品用量、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和术后疼痛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阿托品用量、体外循环时间和术中低血压是心内直视术后发生早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受教育程度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POCD是心内直视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阿托品用量、体外循环时间和术中低血压是术后发生早期POCD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是其保护因素.

  • 停跳与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对血小板和P-选择素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林琦;覃家锦;冯旭

    目的 观察停跳与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对血小板及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停跳组2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停跳瓣膜置换术;不停跳组2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术.于术前(T1)、转机后20 min(T2)、转机后40 min(T3)、转机终了(T4)、手术终了(T5)、术后12 h(T6)、术后24 h(T7)分别采集静脉血,立即离心分离血清后置入-20℃冰箱保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选择素的浓度,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 两组P-选择素表达水平在心内直视术转机后开始升高,术后逐渐减弱,至术后24 h仍高于术前水平(P<0.01),但停跳组的升高和减弱程度均较不停跳组明显(P<0.01);两组血小板计数在心内直视术转机后开始下降,术后回升,至术后24 h仍低于术前(P<0.01),但停跳组的下降和回升程度均较不停跳组明显(P<0.01).经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心内直视术下血小板计数变化与P-选择素表达变化呈高度负相关(r=-0.964,P<0.01).结论 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及停跳下心内直视术均可使血小板计数降低、P-选择素表达增强,其中前者血小板计数降低程度及P-选择素表达增强程度均低于后者.

  • 不同年龄患者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心肌保护效果

    作者:黄海清;秦科;张炳东;陈燕桦;涂杰;刘国锋;梁蓓薇

    目的 评价不同年龄患者应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在拟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病人中,按年龄<3岁、3~12 岁、≥12岁分为3组,各组随机选择30例病人,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房间隔修补术或室间隔修补术.在切皮前、转流前、停机后10 min、手术毕等时点取动脉血作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检测,并观察术中及术后病人的恢复情况.结果 各组停机后的cTnI浓度值均比转流前增高(P<0.01).婴幼儿组cTnI浓度的增高幅度较其他组高,且术后恢复效果相对较差(P<0.05).结论 3岁以上患者应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婴幼儿.

  • 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的呼吸道护理

    作者:苏冰

    随着心脏外科水平的提高,心脏病患儿在婴幼儿期就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婴幼儿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代偿功能低下,而由于手术应激、麻醉插管等因素,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文献[1]报告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呼吸障碍发生率达67.4%,并可能成为致死的主要因素.我科2006年对11例体重在10 kg以下的婴幼儿进行心脏手术,术后使用呼吸机,现对呼吸道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研究现状

    作者:张福维;陈铭伍

    浅低温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

  • 42例小儿心内直视术的护理

    作者:陆文静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占先天性缺陷的首位[1],随着社会经济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已被更多的患儿家长所接受.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为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了矫治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血电解质的变化

    作者:蔡海燕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术小儿血电解质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的患儿于肝素化、转机10min、停机、术毕时测其血钾、钠、氯浓度及红细胞压积并进行分析.结果 转机10 min、停机时血钾显著性下降,且明显低于正常值(P<0.05).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对患儿的水、电解质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调整,就能较好地维持其水、电解质的平衡.

  • 小儿心内直视术巡回护理体会

    作者:刘碧珍;黄静薇;林玉贞

    1997~1998年我院施行12岁以下各种紫绀及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45例,手术过程顺利.现将术中巡回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常温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后胸引量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标;林伟民;吴煌福;董明;黄美莲

    目的通过与常规低温停跳,升主动脉阻断心内直视手术的对比,观察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胸引量.方法将48例病人分成A、B两组,比较两组在体外循环(CPB)期间及术后24h胸引量以及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对比,B组转流时间较短,术中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破坏术中失血量及术后胸引量等均较A组少.结论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渗血及术后胸引量明显减少.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心电图ST段改变及肌钙蛋白T变化分析及治疗

    作者:郭长英;宋艳;郭琳

    我们随机对2003年元月~2004年元月入院的3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成两组,术前进行心电图及肌钙蛋白T检查,术后定期进行血肌钙蛋白T测定,连续心电监护,观察其变化,进行分析和治疗.

  • 氨甲环酸对心内直视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

    作者:涂杰;张炳东;梁东科;韦秋英;李涛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TAX)对心内直视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择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TAX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TAX 10 mg/kg,停机时追加TAX 10 mg/kg,手术结束时再补充TAX 10 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CPB 30 min、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 min、术后6h、12h和24 h分别测定PT、APTT、纤维蛋白原FIB、FDP、D-D;记录术后12h、24 h每公斤体重纵膈心包引流量和成分输血量.结果 两组患者PT及APTT在围手术期变化基本一致.与C组比较,T组FIB、FDP和D-D浓度在麻醉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3时FIB浓度升高(P<0.05),FDP和D-D浓度降低(P<0.05),在T4和T5时FIB、FDP和D-D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12h、24h每公斤体重纵膈心包引流量及术后成分输血量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心内直视术患者术后失血量与输血量,其机制与抑制纤溶系统过度激活有关.

  • 重力滴注鼻饲对心内直视术后机械通气婴幼儿的影响

    作者:陆秀萍;曾玲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鼻饲法在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胸部外科ICU住院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的婴幼儿,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灌注鼻饲,观察组采用重力滴注鼻饲.比较两组患儿在鼻饲期间出现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鼻饲前1 min与鼻饲后10 min的心率(HR)、呼吸(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大值的差值分别是(7.80±3.699)次/min、(4.13±2.209)次/min、(3.00±1.800)%,均低于对照组的(10.07±3.805)次/min、(5.47±2.240)次/min、(4.20±1.6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力滴注鼻饲相较于灌注鼻饲,减少了患儿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同时,对其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也较小,因此,它更符合婴幼儿生理,更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撤机拔管的护理体会

    作者:韦靖;何静;吴艳

    目的 探讨镇静撤机法在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以提高婴幼儿心脏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 将92例3岁以下心脏术后机械通气的婴幼儿,拔管前使用镇静药,使患儿保持安静,拔除气管插管.结果 92例患儿中除1例因拔管后出现气道痉挛、喘息、憋气,二氧化碳分压持续升高,氧分压持续下降,需重新行气管插管外,其余91例患儿均一次拔管成功.结论 适度镇静撤机法不仅使患儿保持安静,而对其呼吸功能没有抑制,减轻拔管的刺激,有利于改善及提高心、肺功能,顺利撤离呼吸机.

  • 心内直视术后感染的监测指标进展

    作者:唐宁

    因为顾虑心内直视术后严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存在过长时间滥用现象.体外循环(CPB)围术期抗菌生素的使用需要更好的感染监测指标作指导.本文对心内直视术围术期感染预测指标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强调以降钙素原(PCT)作为感染监测指标指导CPB心内直视术后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不恰当应用.

  • 心内直视术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防治研究

    作者:张诚;李强;吴庆琛;陈丹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术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病人的防治体会.方法:本研究对近10年来心内直视术后未预防组和预防组发生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轻、中、重进行分层分析,并采取Man-tel-haenszel检验,对MODS的防治进行探讨.结果:未采取防治措施组与采取防治措施组,在轻度患者中无显著差异(Fisher's确切概率法,P=0.213 2,P>0.05);在中、重度患者中,采用卡方检验(χ2=13.564 1,P=0.0002和x 2=33.5149,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χ2=49.2371,P<0.05);合并3层做总的Mantel-haenszel检验表明(Cochran-Mantel-Haenszel卡方x 2=49.2371,P<0.001),认为未预防组和预防组结果有差异显著.结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提高手术技巧、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加强呼吸循环及胃肠道管理、预防感染是防治MODS的关键因素.

  • 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

    作者:蒋迎九;李朝先;向小勇;杨双强;李强;汪斌

    患者,女,16岁.因先天性心脏病,Ebstein畸形在我院行房化心室折叠、三尖瓣成形术.术中体外循环时间7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9 min.

212 条记录 9/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