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小肠恶性间质瘤伴腹腔广泛转移一例
患者男,66岁.因间断左中上腹痛二周并发现腹部有包块而于2000年2月16日入院.体检:左中上腹部压疼,左侧脐旁可触及一肿物,但大小及边界触摸不清.腹部B超、CT均显示:左中上腹部占位性病变,肝脏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转移癌.手术所见:全腹腔及盆腔的腹膜、肠壁、网膜、系膜上密布大小不等的球形肿物,肿瘤部分融合成块,有的象葡萄串样,肿瘤数目多达近万枚.切除一段空肠上可见一与肠壁紧密黏连的外凸性肿物,肿物边界清楚,检查肝脏表面及膈面均未见肿瘤组织.临床诊断,恶性间皮瘤.
-
小肠间质瘤超声误诊为卵巢肿瘤1例
患者女,40岁.自述停经2个月,腹部不适,来我院就诊,当日行超声检查:左附件分叶状不均质、不规则低回声占位,大小58.5 mm× 62.4 mm×60 mm,无明显包膜,内部见多发液性、不规则无回声区,大33 mm×26 mm,后方无明显衰减,侧方无声影,与子宫分界清晰(图1).CDFI:内可见丰富树枝样、点条及簇状动静脉血流信号(图2),PW:动脉频谱呈低阻,RI 0.33;左卵巢结构欠清晰.诊断为:左卵巢实性占位伴部分囊性变(恶性不除外).4 d后在外院超声诊断为:右附件区囊实混合性包块,恶性可能性大.10 d后在另一医院超声检查,诊断为:左下腹肿物,腹腔恶性间质瘤较卵巢来源肿瘤可能大,右附件区结节,增大的卵巢与子宫肌瘤待鉴别.11d后外院行腹盆CT增强扫描,诊断:(1)左侧盆腔肿物,考虑为恶性,卵巢来源可能大,亦可能为肠道来源的间质肉瘤;(2)子宫右侧结节,考虑为卵巢来源,恶性肿瘤与生理性改变待鉴别.于18 d后行肿物切除术,术中所见:盆腔肿物约8~10 cm,实性,质脆,与下腹前壁广泛粘连,肿瘤来自空肠,易出血.术后病理诊断:小肠恶性间质瘤.
-
小肠恶性间质瘤1例
患者男,39岁,间断黑便7年,加重1月余,以“消化道出血”入院。查体:贫血貌,脐下三指偏右侧可触及一大小约4cm×3cm的包块,质地中等,活动度差,轻压痛。血常规检查:Hb 80g/L,RBC 3.4×1012/L,WBC 10×109/L,PBL 104×109/L。大便隐血(++)。腹部超声:偏右下侧可探及9.6cm×6.3cm×10.0cm异常回声区,边界清楚,形态尚规则,内为暗淡回声,分布不均匀,内可见气体样回声。诊断意见:腹腔偏右下侧见实性占位病变,考虑为肠道新生物。胃肠造影:远段空肠肠腔下外侧可见一长条带状不规则钡斑与肠腔相通(图1)。8h后小肠内造影剂排空,下腹部结肠前方仍可见一团不规则钡斑,加压后其内造影剂进入回肠,回肠有浅弧形充盈缺损,局部肠管略变窄,黏膜形态不规则(图2)。意见:小肠肿瘤,考虑为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手术病理诊断:小肠恶性间质瘤。
-
小肠恶性间质瘤伴区域淋巴结转移一例
患者女性,71岁.因发现下腹部包块20 d,下腹部疼痛2 d,无呕血、黑便,无贫血貌,皮肤、黏膜无黄染,于2010年9月27日入院.查体:腹部彩超显示盆腔内一实质性混合性回声肿物,下界达膀胱上方,挤压膀胱上壁,上界脐水平,边界达左右髂窝处,大小约200 mm×153 mm,边界清,可见包膜,内部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左侧盆腔内近腹壁可见一椭圆形低回声结节,大小约为41 mm×24 mm,考虑为淋巴结肿大.
-
小肠恶性间质瘤16例影像学观察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小肠恶性间质瘤(GIST)的钡餐造影和CT扫描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恶性GIST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6例中,低度恶性6例,高度恶性10例,肿瘤大小3.2~7.2 cm,平均5.6 cm.钡餐造影表现为黏膜皱襞变平或破坏、肠腔偏侧性狭窄、肿块内出现钡斑或窦道样改变;CT检查为腔外不规则肿块、肿块内多灶性低密度坏死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结论 钡餐造影和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是小肠恶性GIST定位诊断的主要方法;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沿长轴偏侧性狭窄伴多发性溃疡、不规则腔外肿块、肿块内多处低密度区征象、增强扫描有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等对恶性GIST诊断有较大价值.
-
回肠恶性间质瘤1例
1 病历摘要男,57岁.因反复右中下腹隐痛2年、血便1周入院.曾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浅表溃疡,内科保守治疗后无黑便,复查胃镜示原病变处愈合;但仍感腹部不适,尤以右下腹部为甚,并于1周前出现血便,呈鲜红色.
-
小肠恶性间质瘤误诊1例
患者男性,33岁,于2000年10月18日上午因反复出现黑便5年,加重伴乏力3天入我院消化科。患者自1995年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黑便,曾于1998年7月28日、1999年4月9日、2000年8月19日、2000年10月18日因黑便反复发作多次入院,行电子胃镜、电子肠镜、全消化道钡餐共6次检查均未见异常,两次 DSA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其中第一次检查示:肠系膜上动脉出血(先天性血管畸形、炎症所致)并行栓塞术。术后停止解黑便,出院诊断为:小肠血管畸形。本次入院检查患者有明显乏力、冷汗、心悸,无腹痛、腹泻。当日下午行DSA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见回结肠动脉及右半结肠动脉血管畸形并出血,行部分栓塞术治疗。放射科诊断:回结肠动脉及右半结肠动脉血管畸形。栓塞术后因仍持续解黑便转普外科。于2000年11月8日行手术,术中见距屈氏韧带10cm处,小肠结节状包块,约7cm×6cm×6cm,质硬,与回盲部明显粘连,肠系膜有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切除后送病理示:小肠恶性间质瘤,向神经分化。上、下切缘未见肿瘤、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免疫组化:Vimentin(+),ChromograninA(+),Synaptophysin(+),S100(+),Actin、Desmin、CK(-),网织、Marsson染色支持间质组织来源。
-
小肠恶性间质瘤肝多发转移灶微波治疗1例
患者男,55岁,因小肠间质瘤术后1月余,发作性上腹痛1周入院.因近来劳累后出现左上腹持续性钝痛,以夜间为重,与饱食无关,无恶心、呕吐及发热,而在外院行CT检查提示腹左侧巨大占位病变,考虑间质瘤并肝右叶转移.予小肠肿瘤切除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小肠恶性间质瘤,癌组织侵及黏膜表面及浆膜层,淋巴结见癌组织.于1周前再次出现上腹部疼痛,为进一步行肿瘤微波治疗及化疗来我院就诊.
-
小肠恶性间质瘤误诊、复发一例
患者男,59岁,因小肠平滑肌肉瘤术后2年,发现腹部包块1周,于2001年2月22日入院.2年前因腹胀、腹部包块在外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屈氏韧带30cm处有一直径8cm肿块,术后病理示:小肠平滑肌肉瘤;4月前又因腹部包块再次在该院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距回盲部约60cm处一直径10cm肿块,术后病理示:小肠平滑肌肉瘤复发;1周前,再次因腹部包块就诊本院,术中见肠系膜及膀胱表面多发性结节,大小不等,直径0.5~14cm,术中共切除结节36枚,术后病理示:恶性间质瘤(中度恶性).因本例曾诊断过平滑肌肉瘤,故进行免疫组化,结果为:CD34(+),Vimentin(+),NSE灶状(+),S-100(+),SYN(±),SMA(-),des(-),复习前两次手术病理切片,免疫组化得出相同的结果,故诊断为小肠恶性间质瘤术后复发.
-
小肠恶性间质瘤囊性空腔感染误诊急性阑尾炎一例
患儿:男,11岁.因发热并右下腹痛2d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患儿仍持续发热,高时达39.6℃,疑阑尾炎术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给予抗生素、超短波治疗及支持治疗等,历时4个多月,症状无缓解,后转入我院.检查:一般情况可,营养良好,查体合作.体重67 kg,体温38.9℃,心肺正常,腹隆,右下腹麦氏切口长约6 cm,愈合甲级,肝脾未及,脐下方压痛,因患儿较肥胖,压痛处疑似触及一肿块,活动度良好,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
小肠恶性间质瘤伴盆腔脓肿一例
患者男,52岁,间断性右下腹痛3个月,解黑便2次,给予消炎药物,症状无缓解;昨天起有解小便排不尽感.HGB 10.8 g/l.体检:贫血貌,腹部膨隆,下腹部可触及约8 cm×8 cm×5 cm肿块;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肌稍紧,下腹部压痛.B超:右下腹低回声包块,考虑肠道肿物.
-
关于《原发小肠恶性间质瘤全身多器官转移1例》专家来信及意见
编者:我刊2011年4月第20卷第4期第43 8页“病案报告”栏目刊登《原发小肠恶性间质瘤全身多器官转移1例》后,收到重庆医科大学时德教授来信,对该文提出了质疑及自己的意见.编者随即要求作者给予答复,并邀请相关专家对该文发表意见,现将各位专家的意见、观点及作者的回复全文照登,以飨读者.
-
小肠恶性间质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58岁,体质量50 kg,反复右下腹疼痛3个月.腹痛发作时,右下腹似触及一包块,有黑便史,大便成形,无黏液血便.体格检查:右下腹似触及一活动性包块,表面光滑、质硬、轻压痛.超声所见:于右侧腹腔内可见一类椭圆形低回声,大小约3.6 cm×2.8 cm×2.6 cm,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分布均匀.
-
小肠恶性间质瘤伴重度贫血1例
病例男,41岁.因间断上腹部疼痛2年,加重2 d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间断发作,伴进食后上腹饱胀,无烧心、反酸、腹泻及黑便史.当地医院多次复查B超未见明显异常;多次行胃镜检查仅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2 d前再次出现腹痛、腹胀入院.
-
不典型小肠恶性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原发性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常见于胃,小肠次之.以前病理学[1]上多将其诊断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等的发展应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多认为它是具有非定向分化特征的间质肿瘤.典型的小肠间质瘤CT表现为不规则实性或囊实性肿块,肿块多富血供,可有囊变、坏死,钙化少见,囊变、坏死可明显或较轻,钙化多呈斑点状.当小肠间质瘤完全囊变或伴有粗大、包环样钙化时,则诊断困难.为加深此类肿瘤的认识,笔者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不典型小肠恶性间质瘤(6例完全囊变,5例有粗大或包环样钙化)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期能对有此征象的小肠间质瘤的诊断及认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