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云华;李震;刘立;彭丹;李卫昆;常丽仙;贾婷;杨永锐;李惠敏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儿的疗效.方法 随机入组的来自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31例2~16岁儿童CHB患儿,按年龄分为小龄组(2~6岁,n=17)及大龄组(7~16岁,n=14).所有患儿均接受PEG-IFNα-2a治疗(首剂104μg/m2,1次/周,逐渐增加剂量至135μg/周),疗程24 ~ 72周不等.研究过程中监测ALT、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sAg定量水平等指标,比较两年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生化学、病毒学、血清学应答,分析疗效与年龄、疗程及治疗过程中HBsAg定量水平动态变化的关系及安全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小龄组与大龄组各时间点的生化学、病毒学应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24周时小龄组的HB-sAg阴转率明显高于大龄组(41.2% vs 7.1%x2=4.644,P<0.05);治疗52及72周时小龄组的HBsAg定量水平分别为129.22±78.99和51.80 ±31.54 IU/ml;大龄组患儿52及72周HBsAg定量水平分别为4677.12±2557.85和1031.37±546.37 IU/ml,与基线相比小龄组患儿52及72周HBsAg定量水平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大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2.23,P值均<0.05).治疗52周,小龄组与大龄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清除率与血清学转换率均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延长治疗至72周的患儿HBV DNA阴转率100%,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80%,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60%.25例停药随访的患儿均无复发.研究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血象改变、食欲下降.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与同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小儿CHB而言,PEG-IFNα-2a是可选治疗方案,PEG-IFNα-2a的疗效与患儿年龄和疗程有关.年龄越小,HBsAg定量水平下降幅度越大,HBsAg阴转率越高;延长疗程可提高疗效.治疗过程中HB-sAg定量水平变化具有预测疗效的价值.儿童应用安全性较好.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多种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龙;杨阳;蒋雪花;陈志勇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对多种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2009年8月-2014年2月住院及门诊的对多种NAs耐药的HBeAg阳性CHB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患者全部停用NAs,改用PEG-IFNα-2a治疗48周;对照组患者维持原有NAs治疗方案不变,加用PEG-IFNα-2a治疗48周.观察治疗24、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变化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2组患者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治疗第24、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2组的血清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以及HBsAg阴转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G-IFNα-2a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头痛、注射部位炎症、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及抑郁,情况均不严重.结论 PEG-IFNα-2a治疗对多种NAs耐药的CHB安全有效,并可考虑直接换用PEG-IFNα-2a继续抗病毒治疗.

  • 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应答不佳患者序贯替诺福韦酯24周疗效分析

    作者:吕莹;陈晓蓉

    目的 观察PEG-IFNα-2a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周血清学应答不佳序贯应用替诺福韦酯(TDF)治疗24周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6月-2016年2月就诊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经PEG-IFNα-2a 180 μg/周治疗48周HBeAg未发生血清学转换的CHB患者共21例.其中11例患者加用TDF 300 mg/d,12周后停用PEG-IFNα-2a,继续予TDF单药治疗12周;10例患者序贯阿德福韦酯(ADV) 10 mg/d单药治疗24周.治疗12、24周时检测HBV DNA,肝、肾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等指标,对比两组疗效.两组计量资料比匕较,满足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治疗12、24周时,两组患者的HBsAg、HBe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24周时,TDF组患者HBeAg转换率(18.2%,2/11)与ADV组(10.0%,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F组患者治疗12、24周时HBeAg分别为(1.75±0.59) log10 S/CO、(1.61±0.70) log10S/CO,较基线[(1.86±0.58) log10S/CO]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0.027);治疗24周时TDF组患者ALT水平低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15.0 ~27.0)U/L vs 33.0(21.5-63.5) U/L;U=-2.616,P=0.046].两组患者eGFR水平在治疗12、24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PEG-IFNeα-2a单药治疗48周HBeAg血清学应答不佳的CHB患者,加用TDF 12周后再单用TDF 12周较直接序贯ADV治疗,短期内更有助于降低血清ALT和HBeAg水平.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血常规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

    作者:陈晓云;郑艳红;金怡;于海滨;马丽娜;陈新月

    目的 观察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过程中血常规的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9月-201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63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分别在基线、治疗4、12、24、48周和随访24周时进行HCV RNA及血常规的检测,分析血常规与疗效的相关性.根据是否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分为SVR组和nSVR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3例患者有3例失访,余下60例均完成抗病毒治疗和24周随访,其中46例获得SVR,SVR率为76.7%;SVR组患者治疗4、12、24周时的淋巴细胞计数(LYPH)、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U-ET)均低于nSVR组,并且在12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98、2.766、2.037,P值均<0.05),在24周时两组WBC及NUET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59、2.151,P值均<0.05);此外SVR组患者在治疗4周时上述3项指标较基线的下降幅度均大于nSVR组,其中LYPH下降幅度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3).LYPH、WBC、NUET在治疗4、12周时与HCV RNA的下降幅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0.45、0.37、0.47、0.61、0.33,P值均<0.05).结论 血常规中LYPH、WBC及NEUT的变化及下降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预测指标.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联合胸腺肽 α1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陆建国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Tα1)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本科收治的CHB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4例,对照组采用PEG-IFNα-2a治疗;观察组采用PEG-IFNα-2a联合Tα1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时HBV DNA载量的变化情况,QOL及慢性肝病问卷(CLDQ)评分和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3、6、12个月时HBV DNA载量下降值和病毒学应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81,P=0.02;χ2=3.950,P=0 04;t=3 237,P=0.00;χ2=4.022,P=0.04;t=3.197,P=0.00; χ2=4.028,P=0.04);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总的QOL、生理、社会关系评分及乏力、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39~3.472,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总的QOL、总的健康状况、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评分及乏力、全身症状、活动、焦虑、环境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20~3.201,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Tα1治疗CHB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及抗病毒能力,提高机体清除HBV的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彭梅娟;王伟;杨晓飞;郝春秋;白雪帆;贾战生;连建奇;张野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与替比夫定(LdT)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3年3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进行Ⅳ期临床试验的初治HBeAg阳性CHB患者临床资料,共纳入患者92例,其中39例皮下注射PEG-IFNα-2a(PEG-IFNα-2a组),180 μg/周;53例接受LdT抗病毒治疗(LdT组),600 mg/d.比较基线、治疗24周和48周时患者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血清肌酐、尿素氮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其中eGFR分别采用慢性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CKD-EPI)和简化的肾病饮食改良(MDRD)2种方法进行计算.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在进行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前对资料进行Mauchly球形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过程中,PEG-IFNα-2a组血清肌酐水平在24周[(0.68 ±0.11) mg/dl]和48周[(0.67 ±0.11)mg/dl]均较基线明显降低[(0.75±0.11)m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 1),eGFR水平在24周[(128.30±10.98) ml·min-1·1.73m-2(CKD-EPI法)/(143.9 ±25.82)ml·min-1· 1.73m-2(MDRD法)]和48周[(128.00±10.17) ml·min-1·1.73m-2(CKD-EPI法)/(144.30±24.68) ml·min-1·1.73 m-2(MDRD法)]均较基线水平[(123.10±9.64) ml·min-1· 1.73 m-2(CKD-EPI法)/(127.40±20.16)ml· min-1·1.73 m-2(MDRD法)]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 1).LdT组患者治疗24周时血清肌酐[(0.73 ±0.13) mg/dl]及eGFR水平[(122.30±11.22)ml·min-1· 1.73 m-2(CKD-EPI法)/(128.10±20.67)ml·min-1· 1.73 m-2(MDRD法)]与基线水平[血清肌酐:(0.74±0.13)mg/dl;eGFR:(121.50± 11.21)ml·min-1· 1.73 m-2(CKD-EPI法)/(126.40±20.96)ml·min-1·1.73 m-2(MDRD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8周时血清肌酐(0.68 ±0.12 mg/dl)较基线明显降低,eGFR[(125.30-± 11.55)ml·min-1·1.73 m-2(CKD-EPI法)/(138.0 ±25.94)ml·min-1· 1.73 m-2(MDRD法)]较基线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 1).治疗48周时,LdT组的HBV 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PEG-IFNα-2a组(HBV DNA阴转率:60.4% vs 38.5%;ALT复常率:75.5% vs 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17、16.34,P值分别为0.037、<0.000 1).结论 PEG-IFNα-2a和LdT对CHB患者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 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作者:游春芳;周利民;邓薇

    目的 探讨分析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PEG-IFNα-2a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7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CHC患者,均给予PEG-IFNα-2a,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同时联合利巴韦林口服10~15 mg·kg-1·d-1,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在0周时检测SF,在0、4、12、24、48及72周检测HCVRNA以判断疗效.根据疗效分为快速病毒学应答组(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组(EVR)、持续病毒学应答组(SVR)、无应答组、复发组;根据SF水平分为高SF组(≥400 ng/ml)与低SF组(<400 ng/ml).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 85例CHC患者中获得RVR 36例(42.35%),EVR 70例(82.35%),SVR 68例(80.00%),无应答15例(17.65%),复发2例(2.35%).NR组与复发组SF水平升高明显,其中NR组SF水平[(1489.15±278.21) ng/ml]显著高于RVR组[(398.12±252.45) ng/ml]、EVR组[(514.85±275.64)ng/ml]、SVR组[(486.45 ±251.60)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826、10.151、10.614,P值均<0.01).SF水平与PEG-IFN疗效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s=-0.688,P<0.001).低SF组的RVR(85.29% vs 13.73%)、EVR(100% vs 70.59%)和SVR(100% vs 66.67%)显著优于高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 CHC患者治疗前SF水平与PEG-IFN抗病毒疗效存在相关性,表明SF水平对CHC患者PEG-IFN抗病毒的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 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作者:刘志华;何海棠;胡静;付群香;骆抗先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a 治疗 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就诊的 HBeAg 阴性的 CHB 患者103例,给予 PEG -IFNα-2a 135μg 治疗,平均疗程为13个月,治疗后随访48周,在治疗及随访期间每3个月检查肝功能、HBV DNA 定量。组间频数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采用二分类多元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103例患者治疗结束时,取得联合应答者84例,联合应答率为81.6%。随访过程中复发33例,复发率为39.3%,治疗后随访1年持续应答患者49例,持续应答率47.6%。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抗-HBe 阳性是唯一的与持续应答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OR =3.69,P =0.013),HBV DNA 定量、HBV 基因型、前 C /BCP 区变异、肝脏病理等其他治疗前基线特征与持续应答无相关性。结论PEG -IFNα-2a 治疗 HBeAg 阴性 CHB 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复发率较高;抗-HBe 阳性患者的持续应答率较高。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素梅;谢玉梅;张颖;郭永红;魏欣;姜娜;周云;贾战生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及利巴韦林的标准化方案与PEG-IFNα减量治疗对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抗病毒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48例,随机分为G-CSF联合PEG-IFNα及利巴韦林标准治疗组和PEG-IFNα减量组;以慢性丙肝接受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患者28例为对照组.观察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停药后复发,并随访48周,同时观察肝功能复常和其他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G-CSF治疗组的ETVR率、SVR率等指标与CHC的标准化抗病毒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PEG-IFN减量组在ETVR率、SVR率方面均低于CHC的标准化抗病毒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66、4.467,P均<0.05).另外,G-CSF治疗组的ETVR率明显高于PEG-IFN减量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9,P<0.05).结论 用GM-CSF陪伴标准化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对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明显优于PEG-IFNα减量组.

  •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郭西萍;杜亚平;钟基大;李国军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及抗纤维化的疗效。方法:98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干扰素α-2a(IFNα-2a) 500 万 u/d,连用15d后改隔日1次,疗程6个月,同时加用苦参素注射液400mg/d,疗程3个月。对照组单用IFNα-2a,剂量疗程相同,在疗程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及血清肝纤维化等指标变化。结果: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为8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10,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4.9%与34%,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8.8%与40.4%。治疗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等指标与单用干扰素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可能具有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功效,建议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治疗方案,进一步验证。

  •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作者:安富荣;崔岚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每年有超过100万的CHB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目前美国FDA批准的治疗CHB的药物包括普通α-干扰素(IFNα)、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nterferon alfa-2a,PEG IFN α-2a,商品名:PegasysTM派罗欣(R))、拉米夫定以及新的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近进行的几项多中心Ⅱ、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PEG IFN α-2a单独治疗CHB,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普通干扰素或拉米夫定,已先后获欧盟委员会、中国SFDA和美国FDA批准,用于CHB的治疗.本文对PEG IFN α-2a治疗CHB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 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抗 HBV 治疗对外周血IFN-γ、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余佳平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INF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血清 IFN-γ、IL-10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与肝功能 ALT 恢复、血清 HBV DNA 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106例 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 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ELISA 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 IFN-γ、IL-10的血清浓度变化,并同时检测肝功能 ALT、HBV DNA 含量的变化。结果106例 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48周后,94例患者ALT 恢复正常,占88.7%,72例 HBV DNA<102拷贝/mL,占67.9%,51例发生 HBeAg 血清学转换,比例为48.1%。HBeAg/HBeAb 转换组的 IFN-γ表达水平高于 HBeAg 未变化组和转阴组(P <0.05);IL-10表达水平低于 HBeAg 未变化组(P <0.05)和 HBeAg 转阴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HBeAg/HBeAb 转换组、HBeAg 未变化组及转阴组的IFN-γ和 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细胞因子 IFN-γ、IL-10与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后血清 ALT 复常及 HBV DNA 含量下降相关,T h1/T h2亚群细胞因子平衡是促进肝功能 ALT 恢复、HBeAg 血清转换及 HBV DNA 含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 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维持病毒学应答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研究

    作者:李明慧;穆彩琴;胡蕾萍;张璐;路遥;申戈;宋淑静;张书凤;华文浩

    目的 探讨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并获得病毒学应答,且HBeAg仍为阳性的CHB患者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 HBeAg阳性CHB并经NA只获得维持病毒学应答,于2008年10月至2013年4月转为peg-IFN-α-2a治疗的患者.peg-IFN-α-2a 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疗程,对peg IFN-α-2a治疗期间HBsAg和(或)HBeAg持续下降者则继续治疗.患者入组和治疗前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HBV血清学标志物、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肝脏和肾脏功能指标.peg-IFN-α-2a治疗期间每3个月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HBV血清学标志物.peg-IFN α 2a治疗结束时,以HBsAg消失或血清转换、HBsAg<10 IU/mL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HBeAg血清学转换、病毒学应答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每1~3个月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肝脏、肾脏和甲状腺功能.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入组81例患者,NA治疗中位时间38.6(25.7~102.9)周;peg-IFN-α-2a治疗中位时间82.0(52.9~109.2)周.在80例治疗结束的患者中,13.8%(11例)患者获得HBsAg消失,12.5%(10例)患者达到HBsAg<10 IU/mL,23.8%(19例)患者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消失患者的peg-IFN-α-2a治疗时间长于HBeAg未消失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09,P=0.000).HBsAg消失患者基线水平低于HBsAg未消失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10,P=0.000).基线HBsAg<1 500 IU/mL患者预测治疗结束时HBsAg< 10 IU/mL(包括HBsAg消失)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 9,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1.9%和86.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61.9%和86.7%.结论 peg-IFN-α-2a治疗可使经NA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的HBeAg阳性CHB的患者获得更高的免疫控制,基线HBsAg水平<1 500 IU/mL可预测peg-IFN-α-2a的疗效.

  • 阿德福韦酯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低效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作者:房建婷;纪永健;李菲菲;孙希珍;任万华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长期单药治疗后仍处于HBeAg低效价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开放、前瞻性的临床试验.将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72~144周仍处于低HBeAg效价(5 S/CO< HBeAg< 50 S/CO),且血清HBsAg定量<5000 IU/mL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和加药组,单药组继续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48周,加药组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BeAg效价下降程度、阴转率、血清学转换率和肝组织HBV DNA、HBV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cccDNA)载量的下降程度,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疗效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纳入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单药组27例,加药组28例,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性别比例、ALT、AST、TBil、血清HBeAg和HBsAg、肝组织HBV DNA和HBV cccDNA载量在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8周后,单药组完成试验25例,加药组26例.加药组HBe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单药组(x2值分别为5.38、4.69,均P<0.05).两组HBeAg效价均较基线值下降(t值分别为8.43和8.50,均P<0.01);加药组HBeAg效价低于单药组(t=5.60,P<0.01).加药组治疗48周HBV DNA和HBV cccDNA载量分别为(6.93±0.52) lg IU/mg和(5.63±0.54)1g IU/mg,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7.12和6.67,均P<0.01).单药组治疗48周HBV DNA载量为(7.09±0.43)1g IU/mg,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2);治疗后48周,加药组与单药组HBV ccc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P=0.00).结论 经阿德福韦酯长期治疗后仍处于HBeAg低效价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有利于提高血清HBeAg的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并加速肝组织HBV DNA、HBV cccDNA的清除.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消失的相关因素

    作者:朱月永;董菁;陈攸涛;陈靖;江家骥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 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过程中预测HBsAg消失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72例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PEG-IFN α-2a 180 μg,每周1次,共48周。每3个月检测ALT、AST及HBV DNA、HBeAg和H BsAg定量,对48周治疗结束时HBsAg消失与基线、12周、24周的HBV DNA、HBeAg和HBsAg定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Fisher精确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65例HBeAg阳性CHB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7例HBsAg消失。48周时HBsAg的消失与治疗12周时H BeAg水平有关(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3),与治疗24周时HBeAg水平高度相关 (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4),与12周或24周时HBsAg<250 IU/mL相关(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P=0.002)。与12周时HBV DNA阴转相关(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9),而与24周时HBV DNA是否阴转无关(Fisher确切概率法,P= 0.130)。经ROC曲线分析显示,12周、24周HBsAg及24周HBeAg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84(P=0.0021)、0.9606(P=0.001)及0.8350(P=0.040)。结论 联合应用24周HBeAg和HBsAg定量水平可能是预测48周疗程结束时是否发生HBsAg消失的有效指标。

  •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病毒治疗的应答

    作者:于建武;孙丽杰;赵勇华;康鹏;高杰;李树臣

    目的 探讨HBV和HCV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9例HBV和HCV合并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病毒学应答情况.数据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39例HBV和HCV合并感染患者中,HCV优势株型35例,占89.7%;HBV和HCV混合优势株型4例,占10.3%.39例合并感染组患者HBeAg阳性率为15.4%,明显低于42例单纯HBV感染者的45.3%(χ~2=8.446,P=0.004).合并感染组患者的HBV DNA平均值为(4.6±O.9)lg拷贝/mL,,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组的(5.9±1.2)lg拷贝/mL(t=5.544,P<0.01).在29例基因1型患者中,合并感染组的部分早期病毒学应答率为51.7%,明显高于25例单纯HCV感染组的24.0%(χ~2=4.432,P=0.037);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为93.1%,也明显高于HCV感染组的56.0%(χ~2=10.112,P=0.001);复发率为55.6%,也明显高于HCV感染组的21.4%(χ~2=4.360,P=0.037).非基因1型患者中,合并感染组与HCV感染组的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部分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持续病毒学应答和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感染组39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不良反应,占38.5%,单纯HCV感染组25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占17.6%(χ~2=3.851,P=0.049).结论 HBV和HCV合并感染以HCV为优势病毒株,HBV复制受抑制.与单纯HCV感染相比.基因1型患者部分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和复发率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相似;合并感染对非基因1型病毒学应答率无影响.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对照研究

    作者:陈学福;陈小苹;陈文莉;黄晶;陈仁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治疗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且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符合人选标准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恩替卡韦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50例,其中HBeAg阳性34例;恩替卡韦组50例,其中HBeAg阳性33例.治疗48周进行评估.数据行方差分析、t检验、Wilcoxon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基线HBV DNA、ALT、HBeAg、HBsAg水平和肝组织学特征均具有可比性.治疗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各50例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6.0%和72.0%(X~2=0.421,P=0.517),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患者血清HBV DNA较基线下降(3.08±1.43)lg拷贝/mL,恩替卡韦组下降(3.79±1.36)lg拷贝/mL(t=2.544,P=0.01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HBsAg阴转5例,占10.0%,恩替卡韦组阴转1例,占2.0%(X~2=2.837,P=0.204);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HBsAg血清转换3例,占6.0%,恩替卡韦组无转换患者(X~2=3.093,P=0.242).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HBeAg阳性的34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HBeAg阴转和血清转换,占41.2%,恩替卡韦组HBeAg阳性的33例患者中,5例发生HBeAg阴转,4例HBeAg血清转换(X~2=5.583,P=0.018;X~2=7.159,P=0.007).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有15例、恩替卡韦组有14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肝组织活检,治疗48周后肝组织学改善(Knodell评分下降2分以上)分别是11例和9例(X~2=0.277,P=0.599).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ALT<2×ULN且肝组织学G≥2的慢性乙肝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病毒学、血清学应答和组织学改善,且安全性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率显著优于恩替卡韦.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丙氨酸转氨酶异常但<2倍正常值上限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临床研究

    作者:陈学福;黄晶;陈文莉;陈仁;陈小苹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治疗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且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5例ALT<2×ULN且G≥2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Peg-IFN α-2a治疗组27例和恩替卡韦对照组28例,接受48周治疗,数据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治疗24周时,Peg-IFN α-2a组有8例患者HBeAg被清除,占29.6%(χ2=9.71,P<0.01),其中6例HBeAg血清转换,占22.2%(χ2=6.98,P<0.01);2例HBsAg被清除,占7.4%.Peg-IFN α-2a组与恩替卡韦组HBeAg滴度分别下降(1179.8±582.6) PEIU/mL和(441.5±258.8) PEIU/mL(t=2.66,P=0.01).恩替卡韦组和Peg-IFN α-2a组分别与其基线相比,HBV DNA分别下降(4.520±0.694)lg拷贝/mL和(3.520±1.442)lg拷贝/mL(t=2.45,P=0.029).Peg-IFN α-2a组G3患者较G2患者有更高的HBeAg阴转率(χ2=4.23,P=0.041).结论治疗24周时,Peg-IFN α-2a在HBeAg阴转、HBeAg血清转换、HBeAg滴度下降较恩替卡韦有明显优势,恩替卡韦降低HBV DNA载量更为有效.在基线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较高患者中,Peg-IFN α-2a可能有更高的HBeAg清除率.

  • 快速和早期病毒学应答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

    作者:于建武;孙丽杰;李晓光;李树臣

    目的 探讨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酶免疫方法检测10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在治疗第4、12、24周和随访24周时检测患者的HCVRNA,观察不同时期的病毒学应答率以及对SVR的影响.结果 105例患者中,HCV基因1型44例,占41.9%;2型46例,占43.8%;3型15例,占14.3%.基因1型患者的RVR为51.2%,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患者的73.8%(χ2=5.460,P=0.019);基因1型患者的EVR为73.2%,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患者的96.7%(χ2=12.220,P=0.000);基因1型患者的SVR为43.9%,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患者的75.4%(χ2=10.413,P=0.001).获得RVR的患者SVR为80.3%,明显高于未获得RVR的30.6%(χ2=24.662,P=0.000).RVR的阳性预测值均高于EVR,RVR的阴性预测值均低于EVR,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1型患者的RVR、EVR和SVR均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患者,RVR、EVR和SVR与基因型相关;RVR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SVR预测价值与EVR类似.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经济学评价

    作者:陈栋;姚光弼;陈文

    目的 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方法 运用相关文献资料和Delphi专家咨询数据,采用Markov模型对聚乙二醇干扰α-2a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 与使用拉米夫定1~4年比较,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年,人均延长寿命0.52~0.79年,每延长1年寿命所需增加的医疗费用为16 563~18 954元.结论 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年相比于使用拉米夫定1~4年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更好的成本效果.

116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