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过程中的CD8+38+/CD8+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于海滨;马丽娜;柳雅立;画伟;何志敏;鲁俊峰;陈新月

    目的 探讨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NF α-2a)治疗过程中的CD8+38+/CD8+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44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接受Peg-INFα-2a治疗,根据体质量每周180μg(14例)或135 μg(30例)皮下注射,疗程48周,根据HBsAg是否转阴将患者分为应答组及无应答组.每12周观察肝功能、HBsAg滴度、CD8+38+/CD8+水平.单因素或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应答组和无应答组不同时间点的CD8+CD38+/CD8+情况,线性回归方程分析HBsAg下降及ALT升高与CD8+CD38+/CD8+的关系. 结果 应答组和无应答组12周ALT水平分别为(60.75±24.95) U/L和(37.03±18.45) U/L,应答组较无应答组升高明显(t=2.905,P<0.01);应答组及无应答组24周CD8+38+/CD8+分别为71.20%±11.70%和56.79%±7.72%,应答组较无应答组升高明显(F=23.941,P<0.01).24周与基线的CD8+CD38+/CD8+差值(8.26%±3.12%)与12周时的ALT升高值[(17.18±25.78) U/L]呈正相关(r=0.386,P<0.01);24周与基线的CD8+CD38+/CD8+差值(8.26%+3.12%)与24周HBsAg下降的log1o值[(0.96±0.40) log1o IU/ml]呈正相关(r=0.397,P<0.01). 结论 Peg-INF α-2a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过程中,CD8+38+/CD8+明显升高可能系机体免疫被激活的表现,并促进了HBsAg清除.

  • 干扰素α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的影响

    作者:董荣乔;周东方;韩冉;赵俊英;越彩彦;甄真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 α-2a)抗病毒治疗过程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的表达情况. 方法 收集25例HCV基因1b型用Peg-IFN c-2a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的CHC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资料,于抗病毒治疗的第0、4、12、24、48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及其表面的PD-1的表达情况.用RT-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1 mRNA的表达情况,两组间均数比较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各组间比较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用Person相关分析. 结果 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逐渐升高,各组比较,F值分别为81.23、39.28和7.01,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于0、4、12、24、48周时,CD4+T淋巴细胞上PD-1的表达频率分别为9.03%±1.39%、6.91%±0.85%、6.80%±0.86%、5.18%±0.54%和3.89%±0.94%,各组比较,F=100.1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T淋巴细胞上PD-1的表达频率分别为5.40%±0.98%、4.23%±0.77%、3.08%±0.57%、2.05%±0.47%和1.35%±0.37%,各组比较,F=158.40,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PD-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40±0.26、1.30±0.27、1.14±0.18、1.06±0.26和0.83±0.25,各组比较,F=20.0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水平CD4+T和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频率与HCVRNA载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和0.75,P值均<0.01).结论 Peg-IFN α-2a抗HCV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有关.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72周疗程的疗效优于常规疗程

    作者:朱月永;吴银莲;陈靖;郑琦;董菁;江家骥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程对疗效的影响,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进行Peg-IFNα-2a(180 μg每周1次)治疗的HBeAg阳性CHB病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疗程48周)和延长治疗组(疗程72周).疗程结束后均随访24周.每3个月评估病毒学及生物化学应答直至疗程结束后24周.应用x2检验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利用t检验、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应答的因素.结果 完成本研究的患者86例,其中常规治疗组53例,延长治疗组33例,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基线ALT水平、基线HBV DNA载量及基线HBeAg半定量(S/CO),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常规治疗组与延长治疗组比较: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1.5%、60.6%;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2.1%、42.4%; HBsAg清除率分别为9.4%、18.2%;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常规治疗组与延长治疗组比较: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2.3%、97.0%,x2=13.273 ; 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57.6%,x2=6.765;HBsAg清除率分别为15.1%、36.4%,x2=5.155;复发率分别为58.5%、33.3%,x2=6.713;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清除与疗程(OR=3.702,95%CI为1.225~11.188)和性别(女性,OR=3.005,95%CI为1.038 ~ 8.696)呈正相关,与基线HBeAg水平(OR=0.999,95%CI为0.998~ 1.000)和年龄(OR=0.902,95% CI为0.839 ~ 0.970)无关.结论 延长Peg-IFNα-2a治疗疗程可使HBeAg阳性CHB患者获得较高的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清除率及更低的复发率,HBeAg清除与疗程及患者性别呈正相关.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作者:刘静;林潮双;胡三红;梁美玲;越志新;高志良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对干扰素治疗前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A组102例)和健康对照人员(B组44例)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 (GQOLI-74)测定,比较两组QOL状况.A组患者中,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利巴韦林治疗1年(A1组72例)或不进行任何抗病毒治疗(A2组30例).分别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半年后对各组患者进行GQOLI-74量表测定,比较A1和A2组患者各时段QOL差异.结果 A组患者QOL状况除心理功能(P>0.05)外,GQOI-74量表中其他维度及总分均较B组下降(P值均<0,05).无论干扰素治疗结束时还是治疗结束后半年时,A1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及总分值均高于同期的A2组患者(P值均<0.05).治疗结束时,A1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及总分值均较治疗前高(P值均< 0.05);治疗结束半年后,A1组患者社会功能维度较治疗结束时高(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QOL低于健康对照人员,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可以改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QOL.

  •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白癜风的抗病毒治疗1例

    作者:康海燕;王建彬;赵子龙;王艳;刘彦华

    一、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体质量60kg,因体检发现抗-HCV阳性、腹胀20d于2009年9月2日入院.20年前于当地献血600ml,并回输血浆.5年前患白癜风,未予药物治疗,间断行激光治疗.皮肤、巩膜无黄染,头皮可见5个类圆形直径1.0~ 2.5cm的白斑,可见肝掌,颈前可见2个蜘蛛痣,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 慢性丙型肝炎伴席汉综合征1例

    作者:王慰;郑欢伟;任桂芳;郄兰霞;刘云燕

    席汉综合征多因分娩大出血引起垂体缺血性坏死,表现为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三大证候群.患者多需长期服用强的松、甲状腺素片等,当同时存在慢性丙型肝炎时,需要抗病毒治疗.

  •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或部分脾栓塞术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谢玉梅;李冰;马力;潘蕾;魏欣;彭梅娟;郝春秋;张颖;白雪帆;康文臻;贾战生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脾切除或部分脾栓塞术后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方法 将49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基因Ⅰ型HCV感染)合并脾功能亢进而未作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在行脾切除术或部分脾栓塞术,脾功能亢进改善3个月后,给予Peg-IFNα-2a 135 μg或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800 ~ 1200 mg/d治疗,疗程48周.治疗期间,第1、2、4、6、8、12周随访,之后每4周随访1次,停药后继续观察24周.治疗及随访期间观察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HCV RNA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脾切除或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无进缓解后,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脾切除患者为65.00%(13/20),部分脾栓塞术患者为58.62% (17/29).结论 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在脾切除或部分脾栓塞术后给予Peg-IFN α -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有较好的SVR,延缓了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进展.

  • 干扰素α-2a与α-2b的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李运龙;邱峰;赵青青;龙锐;张莎;黄丹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a(interferon α-2a,IFNα-2a)与干扰素α-2b (interferon α-2b,IFNα-2b)对昆明小鼠的免疫原性与免疫毒性.方法:实验设阳性对照P组(环磷酰胺,cytoxan,CTX,200 mg/kg)、IFNα-2b高剂量组(A组,2μg/mL)、IFNα-2b低剂量组(B组,0.5 μg/mL)、IFNα-2a高剂量组(C组,2μg/mL)、IFNα-2a低剂量组(D组,0.5μg/mL)以及阴性对照组(溶剂对照组,N组,0.1%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0.1%BSA),每组8只腹腔注射给药5周.通过血清干扰素(interferon,IFN)浓度、干扰素抗体(antibodies of interferon,Anti-IFN)浓度及肾脏C3补体免疫组化进行免疫原性对比;通过小鼠体质量增量、脏器系数、血液学指标、免疫球蛋白以及脾脏组织病理学切片进行免疫毒性对比.结果:血清IFN浓度A组(9.27±0.79)高于C组(7.80±1.26) (P=0.000);B组(7.91±1.09)高于D组(5.97±0.98)(P=0.013).血清Anti-IFN浓度A组(7.49±1.30)低于C组(10.31±0.69)(P=0.000);B组(6.18±1.02)低于D组(8.24±0.74)(P=0.013).肾脏C3免疫组化A组(0.51±0.00)低于C组(0.54±0.00) (P=0.000);B组(0.42±0.00)低于D组(0.47±0.00)(P=-0.013).体质量增长量A组低于C组(P=0.015);B组低于C组(P=-0.003).脏器系数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N组无差异.A、B、C、D组在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平均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s percentage,LY%)指标上高于N组但低于P组(P<0.05).IgA、IgM、IgG浓度检测无统计学差异.干扰素实验组脾脏切片未发现病理结构改变.结论:IFNα-2a与IFNα-2b的免疫原性有差异;免疫毒性无明显差异.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对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作者:马晓宇;石小枫;郭树华;刘杞;任红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经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继续使用拉米夫定的情况下,加用PEGIFNα-2a 180 μg,每周1次,联用12周,然后停用拉米夫定,单用PEGIFNα-2a至48周,每月检查1次肝功能、血常规;每3个月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定量;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结果 HBV DNA基线平均表达水平为(6.54±0.90)copies/mL(log10).在治疗结束后,有40.91%(9/22)的患者实现HBeAg血清转换和HBV DNA血清表达水平减少,13.64%(3/22)的患者实现HBsAg血清转换.随访48周,36.36%(8/22)的患者维持HBeAg血清转换和HBV DNA水平的降低,在维持HBeAg血清学转换的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持续维持HBsAg血清转换.结论 PEGIFNα-2a能部分明显降低拉米夫定治疗失败患者的HBV DNA水平,促进HBe Ag和HBs Ag的血清学转换.

  • 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雪红;易长庚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门诊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每周1次皮下注射180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和AS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HBV DNA、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5例分析

    作者:周芳

    本文对5例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CHB)[1]患者经换用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派罗欣,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女,25岁,父亲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诊断为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CHB.因工作体检原因于2004年6月开始接受拉米夫定(LAM,葛兰素史克公司)100 mg、每天1次口服抗病毒治疗.LAM治疗之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95 U/L,HBV DNA载量3.25 ×107 copy/mL.LAM治疗后8周时获得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72周时HBeAg阴转,96周时发生病毒学反弹,肝炎发作.

  • PEG-IFNα-2a、利巴韦林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作者:周昊;田展飞;樊和斌;吴娟娟;严福明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利巴韦林(RBV)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85例CH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观察组4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毒学应答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因Ⅰ型快速病毒学应答率(PVR) (6.5%vs 6.9%)、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61.3% vs 62.1%)、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 (48.4% vs 51.7%)及非基因Ⅰ型PVR(8.3% vs 15.4%)、EVR (75.0% vs 76.9%)、SVR(66.7%vs 69.2%)组间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12 w时,观察组AST及TBIL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 w至治疗结束后24 w,观察组ALT、AST、TBIL及GGT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PEG-IFNα-2a、利巴韦林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促进肝功能恢复,安全可靠,但对病毒学应答指标没有显著作用.

  • 婴儿血管瘤的药物治疗

    作者:唐妮娜;张堂德;邱贤文

    婴儿血管瘤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肿瘤,发病率达10%.婴儿血管瘤具有一定自限性,通常在1岁内出现快速增殖期,部分血管瘤可自行消退.有些婴儿血管瘤在快速增殖期出现溃疡、出血、畸形或者感染时,需要及时予以干预治疗.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干扰素、平阳霉素等.普萘洛尔是一种治疗婴儿血管瘤的新方法,安全有效.特别是对于伴有一些严重并发症,能够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 导向性IFN-α2a-α-MSH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鉴定

    作者:王小霞;张英起;余春艳;薛晓畅;王增禄;吴守振

    目的:构建导向性IFN-α2a-α-MSH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重组蛋白的原核高效表达体系.方法:将本实验室已构建的pET-22b(+)IFN-α2a-NGR用BamH Ⅰ和Sal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双酶切,将得到的大片段与设计的α-MSH多肽片段退火后的产物进行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2b(+)IFN-α2a-α-MSH,将序列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入Rosetta-gamiTM2(DE3)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实现了IFN-α2a-α-MSH的稳定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采用超声裂菌的方法,用疏水作用层析技术获得较高纯度的重组蛋白.结论:成功克隆、表达和纯化了IFN-α2a-α-MSH蛋白.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层治疗的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李江涛;常乃柏;范芸;顾惜春

    目的 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ML)按照分期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90年至2007年收冶的35例CLL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和随访.35例患者按照Binet分期的不同,A期予干扰素300~600万U/d,每周5次皮下注射;观察6个月,若病情稳定无进展则予300万U每周2~3次长期维持.B、C期患者直接给予FC/FC-R或CHOP/COP方案化疗.化疗间歇期、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后予干扰素长期维持.结果 A期20例患者经干扰素治疗6个月后无一例CR,5例(25%)达PR,14例(70%)病情稳定(SD),1例(5%)进展到B期.5例PR的患者中有3例在平均36.3个月后复发.在14例sD患者中,8例平均在74个月后进展到B期.27例B、C期患者接受化疗,FC/FC-R化疗组CR41.2%,总有效率74.6%明显优于CHOP/COP组(CR 12.5%).A、B、C期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55.2、100.1、82.9个月,经Kaplan-Meier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死亡10例,其中A期2例,B期4例,C期4例.9例死于感染,1例死于大出血.结论 CLL患者应视患者疾病分期及其他预后指标给予个性化治疗,早期患者可予干扰素治疗.长期应用干扰素可能减少感染的发生.

  •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低水平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彭欣;孙淼

    目的:研究分析低水平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6例低水平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e抗原阳性治疗组42例(A组)及对照组40例(B组),e抗原阴性治疗组36例(C组)及对照组38例(D组),治疗组给予派罗欣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24周后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 1次/d,48周后停用派罗欣单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 1次/d.两组均按200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停药.结果:e抗原阳性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8、72周时HBV-DNA阴转率、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停药24周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阴性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4、48、72周时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4周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低水平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能够提高疗效及降低复发率,对于e抗原阴性患者能够降低复发率.

116 条记录 6/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