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脂多糖结合蛋白及其受体的影响

    作者:章云涛;方强

    目的 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LBP及sCD14的变化规律,探讨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4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各时点的血清LBP和sCD14浓度.将其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与对照组(C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U组给予乌司他丁针剂20万U静脉注射,2次/d,持续5 d.C组则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3,6天抽取右侧桡动脉血测定血清LBP及sCD14的浓度,观察其动态变化的规律,并统计两组患者28 d的病死率.结果 重症脓毒症患者在诊断成立的第2天血清LBP及sCD14水平达高峰并随后回落,第6天TJBP水平仍高于正常而sCD14水平则降至正常范围.死亡组血清sCD14水平较存活组有升高,在第6天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值相似(P>0.05),U组患者28 d的病死率为18.2%(4/22),C组为50.0%(9/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血清sCD14水平在U组有下降(P<0.05).结论 血清sCD14水平可以作为判断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尿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可能与其改变脓毒症患者血清中sCD14的水平有关.

  • 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调节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静波;张泰昌

    目的探讨检测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肝硬化患者血中内毒素结合蛋白(LBP)、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及可溶性sCD14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质显色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5例肝硬化患者血中内毒素脂多糖(LPS)、LBP、BPI和sCD14水平,并以15例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结果肝功能为A级、B级和C级的肝硬化患者其血中LPS、LBP、BPI和sCD14水平均明显高于献血员;肝硬化死亡患者的LPS、LBP、BPI和sCD14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结论肝硬化患者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时,血清LBP和sCD14水平升高和BPI相对不足,可显著提高机体对LPS的敏感性.

  • 脓毒症患儿血清可溶性CD14表达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海赟;乔蓉;张育才;刘家应

    目的 探讨严重感染患儿血清脂多糖受体可溶性CD14(sCD14)的变化及其与脓毒症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32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根据诊断标准及病情程度将脓毒症患儿分为3组,脓毒症组(10例)、严重脓毒症组(12例)、脓毒性休克组(10例).于发病后1 d、3 d、7 d测定血清sCD14的浓度,同时记录当天的血白细胞计数、前降钙素、C-反应蛋白、脂多糖以及危重病例评分.对照组为20例同期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儿童.结果 脓毒症组发病1 d内血清sCD14水平为(8.09±4.33)mg/L,显著高于对照组(4.28±2.74)mg/L,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病后3 d、7 d的sCD14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在病程1 d血清sCD14水平分别为(4.46±2.31)、(8.52±4.07)、(11.21±3.67)mg/L,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在病程3 d、7 d的血清sCD1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sCD14与前降钙素、C-反应蛋白、危重病例评分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 在脓毒症早期sCD14的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的程度可提示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 可溶性CD14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

    作者:刘颖;邹艳惠;李默玉;陈立涛;张雪莲;王鑫;白玫;张广成

    目的 探讨可溶性CD14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0例,按照疾病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浆内sCD4、CRP、vWF的水平,探究可溶性CD14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AMI组sCD14、vWF、CRP水平分别为(12.24±8.23)μg/mL、(175.25±35.91)%、(10.35±6.15)mg/L,明显高于UA组(9.15±7.58)μg/mL、(153.66±35.91)%、(6.51±4.28)mg/L,但两组间数值差异无统计这意义(P>0.05),而AMI组与UA组明显高于SA组、对照组(P<0.05);将sCD14与血浆vWF、CRP间行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结果发现,sCD14与vWF、CRP之间皆有直线关系(t=0.57、0.31,P<0.05).结论 sCD14的提高可以导致vWF、CRP的升高,前者可以增强体内炎症反应,并使斑块破裂,后者会加速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两者共同作用导致血栓形成,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

  • 脂多糖结合蛋白和可溶性CD14对小鼠体内脂多糖结合作用的研究

    作者:戎红辉;舒旷怡;郝振华;林玲;李向阳

    目的 研究血清中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可溶性CD14(soluble CD14,sCD14)对小鼠体内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结合作用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分组,共5组,分别注射蛋白终浓度均为100ng/ml的LPS与LBP、LPS与sCD14的混合液作为实验组,以及分别单独注射LPS、LBP、sCD14液作为对照组,30min后检测小鼠血清LPS浓度.结果 第2组LBP组和第4组sCD14组的LPS检测浓度明显低于第1组、第3组和第5组的结果(P<0.01),第3组LPS与LBP混合组的LPS浓度明显高于第1组LPS组结果(P<0.01).第5组LPS和sCD14混合组的LPS浓度高于第1组LPS组结果(P<0.05),第3组LPS和LBP混合组的LPS浓度明显高于第5组LPS和sCD14混合组(P<0.01).结论 100ng/ml外源性LBP比sCD14能更好地结合小鼠体内LPS,减轻了LPS对机体的损害.

  • 人可溶性CD14检测体系的建立

    作者:江海燕;刘艳君;朱平;韩强涛;富宁

    目的建立人可溶性CD14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方法用抗人CD14单抗为捕获抗体,加入待测抗原,第二抗体为兔抗人CD14多克隆抗体,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结果本检测体系灵敏度高,可达5 ng∥ml,特异性强,测量范围5~120 ng/ml,重复性好,各项技术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结论本检测体系能够检测人体液中和细胞培养上清中sCD14,适用于临床及基础研究.

  • 脑梗塞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水平的初步观察

    作者:江海燕;尹恝;耿军;刘飞;富宁

    目的通过检测脑梗塞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sCD14)水平,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活化状态.方法收集脑梗塞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用单多抗双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sCD14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塞患者血清sCD14水平较同年龄正常人显著升高(P<0.001),其中感染组、未感染组血清sCD14含量较正常人均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01和0.011);而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之间血清sCD14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175);血清sCD14含量与白细胞数无显著相关性(P=0.17).结论脑梗塞患者血清sCD14水平升高,提示其外周血单核细胞处于活化状态,但与是否存在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调节蛋白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郑瑞丹;饶日春;林福地;徐忠玉;张阳根;张闽峰

    探讨内毒素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及可溶性sCDl4(soluble CD14、sCD14)水平在慢重肝患者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应用基质显色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4例慢重肝患者血中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vsaccharide,LPS)、LBP、BPI和sCD14的水平,并以10例献血员和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慢重肝患者在早期、中期、晚期,其血中LPS、LBP、BPI和sCD14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慢乙肝患者及献血员;慢重肝死亡者其LPS、LBP、BPI和sCD14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存活者;慢重肝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LBP/BPI比值增大.慢重肝患者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时,高水平的LBP和8CD14及相对不足的BPI,可显著提高机体对LPS的敏感性.

  • sCD14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效性比较

    作者:钱平;朱涛

    目的:探讨可溶性CD14(sCD1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ICU 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非脓毒症组(n=52)与脓毒症组(n=28),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sCD14、PCT、CRP水平,并观察28 d的预后情况,同时绘制ROC曲线分析sCD14、PCT、CRP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非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组sCD14、PCT、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严重脓毒症组sCD14、PCT、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sCD14、PCT、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sCD14对脓毒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6%、83.5%、72.5%、69.1%;PCT分别为84.9%、74.4%、63.3%、60.1%;CRP分别为89.7%、57.1%、63.7%、63.0%.结论:sCD14、PCT、CRP在诊断脓毒症及评估预后方面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sCD14对脓毒症的诊断特异性佳.

  • 冠心病患者sCD14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任光;蓝艳;袁锡华;蓝景生;韦叶生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14(sCD14)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68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AMI)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和对照组5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sCD14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对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变化及其与血清sCD14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sCD14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sCD14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sCD14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sCD14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 LBP/sCD14在评价肝硬化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预后中的意义

    作者:徐蓓莉;张顺财

    目的 了解肝硬化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可溶性CD14(sCD14)、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各指标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 收集肝硬化伴SIRS患者23例,肝硬化不伴SIRS患者23例,正常对照11例,动态浊度法测定血内毒素,ELISA法测定血清LBP、sCD14水平,记录CRP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院内存活情况.运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指标对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 肝硬化伴SIRS患者病死率显著升高,sCD14、CRP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不伴SIRS患者(P<0.05).血LBP浓度无肝硬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伴SIRS组院内死亡患者sCD14显著高于存活患者[(1 344.58±379.99)μg/L对(1 045.19±318.66)μg/L,P<0.05],与患者预后成正相关(r=0.661,P=0.024),LBP和CRP在死亡与存活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伴SIRS组sCD14预测预后的AUC为0.9,P<0.01;LBP、CRP的AUC值均小于0.7.结论 肝硬化SIRS患者血清sCD14水平显著高于不伴SIRS患者,预测肝硬化伴SIRS患者院内预后较佳.LBP、CRP预测预后能力较差.

  • 血清可溶性CD14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贾雪芹;杜秀丽;张海峰

    CD14是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一种高亲和力受体,大量炎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聚集,经CD14介导的LPS激活,释放炎性介质等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将会加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1].Shimada等[2]报道,使用CD14功能阻断抗体可使白细胞在血管内的滚动加速.CD14在体液中以可溶性受体(sCD14)形式存在.本研究观察冠心病(CHD)患者不同临床类型组、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组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CD14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2项指标与Gensini评分(GS)的相关性,将sCD14与目前研究中具标志性的炎症因子CRP行对比研究,了解sCD14与CRP的相关性.

  • 内毒素对肝硬化患者可溶性CD14的影响

    作者:胡世红;张顺财;曹中伟;任卫英;贺伯明;王逸青

    目的研究肝硬化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内毒素刺激后可溶性CD14(sCD14)的变化.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化患者59例,分为伴有内毒素血症(IETM,A组)29例和不伴有IETM(B组)30例,1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梯度离心法得到PBMC,按每2×106 个细胞给予内毒素1 ng的比例刺激,于0、3、6 h抽取培养液,分别检测s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结果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C级者血浆sCD14水平为(4.79±1.91)μg/ml,明显高于Child-pugh A级者的(2.91±0.14) μg/ml和Child-Pugh B级者的(3.68±0.91) μg/ml.A组血浆sCD14水平为(4.85±1.11) μg/ml,其PBMC在内毒素刺激6 h后所释放的sCD14及TNF-α的浓度分别为(101.54±7.63)和(433.25±123.45) ng/ml;而B组分别为(3.68±0.91)、(73.84±6.94)和(210.18±81.01) ng/ml;对照组分别为(2.31±0.21)、(70.82±5.16)和(122.21±0.34) ng/ml.在培养后第3、6小时,A组sCD14、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硬化伴IETM的PBMC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增加,提示PBMC处于预致敏状态.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sCD14水平的研究

    作者:张葵;王丽;罗浔阳;顾光煜;毕永春;宋景秋;夏永泉;郭丹;杜忠祥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sCD14的水平及其与单核细胞数量的相关关系,探讨sCD14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ELISA法测定269例冠心病患者和24例健康人血清中的sCD14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受试者抗凝全血中单核细胞的数目和比例.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sCD14分别为:(3 011.4±1431.4)ng/L和(1 943.8±510.2)ng/L,二者结果有显著差异(t=3.7259,P=0,002);冠心病患者血清sCD14水平(Y)与血单核细胞数量(X)和比例(X)均无相关关系,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2 969.8-95.6X,r=-0.026,P=0.668;Y=2 763.6+1581.8X,r=0.060,P=0.329.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sCD14水平显著性增高与血单核细胞数量和比例均无相关关系,可能与单核细胞的质量改变有关.

  •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膜CD14和血浆可溶性CD14表达水平的意义

    作者:韩静倩;徐丽敏;李晓莉

    目的:了解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膜CD14(mCD14)和血浆中可溶性CD14(sCD14)的表达水平,探讨内毒素信号通路激活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mCD14的表达水平和血浆sCD14的含量.结果:患者组外周血白细胞mCD14表达水平与血浆中sCD14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细菌感染所产生的内毒素使外周血白细胞mCD14和sCD14水平升高,可能导致银屑病发病或病情加重.

  • 血清可溶性CD14和肌酐在冠心病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贾雪芹;陈海滨;邱清华

    目的 探讨外周血清可溶性CD14(sCD14)和肌酐(Cr)在冠心病(CHD)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CHD患者154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组,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6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C组,40例)三组;冠状动脉造影术正常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D组).根据首次血清Cr浓度分为E组(106 μmol/L≤Cr≤194 μmol/L,82例)和F组(Cr<106μmol/L,72例).乳胶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氧化酶法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sCD14和Cr水平.结果 A、B组血清CRP、sCD14和Cr浓度均高于C、D组,A组亦高于B组(P<0.05);C组Cr浓度高于D组(P<0.05).E组血清CRP和sCD14浓度均高于F组(P<0.05).血清sCD14、Cr与CRP呈正相关(r=0.717、0.623,P<0.01);血清sCD14与Cr呈正相关(r=0.568,P<0.01).结论 血清sCD14和Cr水平均能够反映CHD的严重程度,且与CHD,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存在密切联系的炎性机制.

  • 可溶性和膜结合性CD14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英霞;赵福涛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14(sCD14)的水平及血浆单核细胞膜结合性CD14(mCD14)的表达与RA的关系。方法:收集78例RA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sCD14的表达,同时分离RA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CD14的表达水平,分析CD14的表达水平与RA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中的 sCD14与 mCD1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RA 活动期患者 sCD14与mCD14表达水平亦均明显高于RA缓解期患者(P<0.01)。结论:sCD14与mCD14在RA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异常增高,它们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或病情进展。

  • 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中感染相关指标的表达及与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的关系

    作者:赵晓棠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中细胞因子、sCD14、 及CRP、PCT、VCAM-1等感染相关指标表达及与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的胎膜早破孕妇78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孕妇60例为对照组.比较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不同胎膜早破时间组,不同出生Apgar评分组sCD14、IFN-γ、IL-10、IL-6、IL-8、CRP、PCT、VCAM-1水平.结果 胎膜早破组外周血sCD14、PCT、CRP、IFN-γ、IL-6、IL-8、IL-10以及VCA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24h组外周血sCD14、PCT、CRP、IFN-γ、IL-6、IL-8、IL-10以及VCAM水平高,其次为16~24h组,<16h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8分组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sCD14、PCT、CRP、IFN-γ、IL-6、IL-8、IL-10以及VCAM水平均显著低于出生时Apgar评分≤7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中sCD14、PCT、CRP、IFN-γ、IL-6、IL-8、IL-10水平升高,并且与破膜时间有关,水平越高,新生儿出生窒息风险越大.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水平与血糖、血脂的关系

    作者:郑寿焕;田莲姬;金光明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sCD14)水平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 将2型糖尿病(T2DM组)患者分为DN组、非DN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与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sCD14,并分析血清sCD14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sCr)、TC、TG、HDL、LDL的关系.结果 T2DM组血清sCD14、FPG、HbA1C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两组sCD14与FPG均无相关性(P>0.05).DN组血清sCD14水平与HbA1C、LDL呈显著正相关(β=2.89、5.26,P均<0.05),与sCr呈显著负相关(β=-0.29,P<0.05);非DN组与其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血清sCD14水平与DN之间存在某些相关性,HbA1C、sCr和LDL是DN的危险因素.

  • 脑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同型半胱氨酸和7项血脂结果分析

    作者:张韶斌;陈斯亮;罗莞超;韦庆文;罗丹

    目的 探讨血清中可溶性CD14(sCD14)、同型半胱氨酸(HCY)和7项血脂指标与脑卒中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95例脑卒中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CD14;使用罗氏C7O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95例脑卒中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CY和7项血脂,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脑卒中患者中sCD14、HCY、TG、CHOL、HDL、LDL-C、Apo A、Apo B、LP(a)含量分别为(79.98±36.67)μg/mL、(20.78± 17.98) μmol/L、(1.48±0.78)mmol/L、(5.19±0.93)mmol/L、(1.15±0.31)mmol/L、(2.62±0.83)mmol/L、(1.34±0.26) g/L、(0.97±0.76) g/L、(188.07±167.68)mg/L;脑卒中患者血清sCD14、HCY、TG、CHOL、LDL-C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卒中患者HDL、Apo A、Apo B、LP(a)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血清sCD14、HCY和TG、CHOL、LDL-C明显相关,对了解患者的发病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