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移植72例临床疗效观察
我院普外科自1990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22例,其中采用非手术治疗28例(占23%),手术治疗94例(占77%).按G011 1986年提出脾破裂四级分类法,Ⅰ、Ⅱ级行脾动脉结扎后脾修补4例;Ⅲ、Ⅳ级90例,行全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移植72例(病理脾6例,刀刺伤12例未行自体脾片移植).本文旨在自体脾片移植能否防治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及减少脾切除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
从脾功能研究的回顾看临床诊治与科研的变迁
在我国,由外科医师率先从事脾功能的研究是现代临床诊治与临床科研变迁的一个见证。在传统的临床诊治过程中,人们时常遇见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如早年脾切除后发生的急性爆发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ctomy infection, OPSI),了解其发生的机制后人们采用了一些补救措施,例如外伤切脾后用脾片移植以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1]。类似的问题在临床很多学科都有存在,在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时,单纯靠传统的临床研究方法似乎难以找到答案,因而临床基础研究的课题也就渐渐普及并得到深入的发展。在此,通过对我国脾功能研究历史的回顾,探讨我国临床诊治和临床科研的变迁,期望对未来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
大鼠脾切除后早期自体脾细胞和脾片联合移植对血小板变化的影响
目的 通过建立脾细胞移植和脾片联合移植动物模型来观察移植早期血小板增高恢复状况.方法 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行脾切除术,B组为脾片移植组,C组为脾细胞移植组,D组为脾细胞脾片联合移植组,在建立模型前及模型成功后1周、4周、8周抽血,检测血小板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脾切除后1、4、8周较术前血小板计数均升高(P<0.05);B组移植后1、4周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至8周恢复正常(P>0.05),C组移植后血小板计数1、4、8周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D组移植后1、4周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至8周恢复正常(P>0.05),在术后1、4周各组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术后8周B和D组与A和C组有差异(P<0.05).结论 脾切除后脾片及联合移植8周后血小板可恢复至正常,单纯脾细胞移植后早期对血小板恢复无明显影响,联合移植对脾切除脾片移植早期血小板恢复也无明显影响.
-
自体脾片移植在严重脾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脾破裂在腹部外伤中较为常见,传统的方法是对Ⅳ级严重脾外伤,如脾门断裂或广泛撕裂伤时,行全脾切除术,随着对脾脏解剖及免疫学的研究深入,发现脾脏具有增强免疫、抗感染、抗肿瘤及影响血流变学等重要功能,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移植无疑是一种良好的补救措施.我院自2000-2004年对严重脾破裂无法保留脾脏的28例患者施行了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移植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外伤性脾破裂自体脾片移植术护理配合
脾脏是人体内大的淋巴器官,不仅具有造血、破血、滤血、贮血功能,还具有抗感染、抗癌、抗疟等免疫功能.因此当外伤性脾破裂发生时,自体脾片移植就成为一个可行的保脾方法.
-
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网膜囊内移植观察(附28例报告)
1988年6月至1998年8月,我院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施行脾切除自体脾片移植,共2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8例中男22例,女6例,年龄9~60岁,平均年龄34.5岁。致伤原因以车祸多,占20例(71.5%),其次为坠落伤6例(21.4%),钝挫伤2例(7.1%),伤后就诊时间30min至36h。临床表现均为不同程度的休克和腹膜炎症状及体征,均被腹腔穿刺或B超检查提示脾破裂和腹腔积血,合并肋骨骨折6例,气胸1例,血胸2例,明显软组织损伤5例。术中所见:脾脏膈面挫裂伤8例,多处挫裂伤16例,脾蒂裂伤9例,脏面裂伤2例。
-
外伤性脾破裂脾片移植的诊治体会
目的:观察外伤性脾破裂脾片移植或部分脾脏切除对自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983年~2000年接诊38例外伤性脾破裂,其中30例行脾片移植,8例行脾部分切除术,对所有病例均进行临床观察,20例行免疫功能测定.结果:38例均3周内治愈出院,随访3~5年疗效满意.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行脾片移植或部分脾脏切除,是预防术后免疫功能降低,防止术后及爆发性感染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治疗体会
外伤性脾破裂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的疾病,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诊断并不困难,根据病史、腹部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即可确诊。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抗休克的同时,积极行脾切除、脾片移植。然而,近十几年,人们对脾脏生理功能及脾脏与多种疾病关系的逐渐深入研究,使外科医生对脾脏功能和它与多种疾病的关系有了较为完整和准确的理解。脾脏作为人体内大的淋巴器官,有着极其重要的免疫功能,丧失了它,抗感染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爆……
-
脾损伤修补与自体脾片移植术体会
脾破裂是普外科常见病,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行脾破裂修补及自体脾片移植16例,现报道如下.
-
脾切除自体脾片移植42例护理体会
1999年以来,我们对42例脾破裂患者施行了脾全切加自体脾片移植术,经积极的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脾巨大囊肿一例报道
患者:男性,13岁,因发现左上腹包块2个月入院,伴左上腹隐痛不适,近2个月有进食后腹胀症状,进食量减少.体检:左上腹明显隆起,左上腹扪及大小约10.0 cm×15.0 cm包块,边界欠清楚,有压痛.腹部B超提示左上腹囊实性包块,大小约11.2 cm×14.4 cm;CT提示脾脏内10.0 cm×13.0 cm囊性病变(图1);MRI平扫+增强提示脾脏多发囊性病变,大16.2 cm×10.5 cm×10.5 cm,胃受压右移,左肾受压下移,胰腺体尾部被推挤向前向下(图2、图3).手术探查见巨大脾脏,脾右缘已过腹中线,下缘平脐,脾内有多个囊肿,胰腺体尾部被推挤到脾右侧边缘,胰尾与脾门紧密粘连.沿脾周仔细游离,切除部分胰尾,完整切除脾脏(图4),再切取6 cm长正常脾片移植于大网膜组织内,间断缝合脾床使浆膜化.患者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术后3周复查彩超提示移植脾片可见血流,术后病理提示脾原发性囊肿.
-
被膜下脾破裂1例
患者男,23岁。以胸腹部外伤后痛近1 h入院。查体:体温36.6℃,呼吸22次/min,脉搏80次/min,血压13/8 kPa,心肺(-),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脾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左腹、脐周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肠鸣正常。B超:脾肋间厚4.2 cm,切面光点不均匀,散在不规则暗区和低回声区。诊断:被膜下脾破裂。予以止血,支持及抗感染治疗,并密切注意血压、脉搏、血红蛋白的变化。7 d后患者突然腹痛加重,伴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等症状。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约5 ml,即行急诊手术探查。腹内有大量积血,脾脏脏面近蒂处有一横行裂伤灶。立即手术,进行脾切除脾片移植,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讨论由于脾被膜保持完整,被膜下脾破裂出血,早期出血少血液积存于被膜下暂时不发生腹部及失血的临床表现,但随着血肿的继续扩大或稍受外力而使被膜下破裂而变成真性破裂,引起大出血,病人迅速发生休克危及生命。被膜下破裂形成的血肿虽亦可凝固,机化、形成瘢痕或液化而形成囊肿,但前者潜在的危险更大,后果严重,故笔者认为脾破裂的诊断一经成立,通常就有剖腹手术的指征。及时,主动的手术治疗是抢救此类病人的关键。
-
外伤性脾破裂切脾并自体脾片移植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41例,其中20例行全脾切除,21例行全脾切除并自体脾片网膜移植,笔者对术后免疫功能等指标进行了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
-
脾切除、脾片移植术后伤残等级鉴定1例
1 案例1.1案情摘要某女,46岁,某年7月7日被一头骡子踢伤,伤后2h至某市人民医院就诊.主诉:腹部外伤后腹痛2h.既往体健.查体:全身皮肤黏膜及双眼睑结膜略苍白.左胸廓压痛阳性,呼吸音正常,下腹部稍膨隆,腹肌紧张,左腹部压痛阳性,以左上腹为著,无反跳痛,无波动感,脾区叩痛阳性,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