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髓内钉或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的实践与评估

    作者:刘夏生;林增有

    目的:对比分析髓内钉或克氏针与钢板固定在锁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钢板固定,观察组采用髓内钉或克氏针固定,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髓内钉或克氏针比传统的钢板固定对锁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46例的疗效分析

    作者:夏竞春;刘志红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分型及其特点、手术方法和内固定物的选择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06~2012年4月46例锁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龄34.9岁(16~72岁),锁骨内侧段骨折5例,锁骨中段骨折32例,锁骨外侧段骨折9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1例,并有其他骨折者4例.手术方法:均采用切开复位,根据术中骨折情况,应用克氏针、钢丝、重建钢板和锁骨钩钢板进行内固定,并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术后评价:对其外观、骨折愈合时间,关节活动功能进行分析,判定疗效.结果:根据Neer评定标准,本组经6个月以上随访,术后优29例,63.1%,良15例,32.6%,可2例,4.3%.全组所有患者切口全部愈合,无感染.44例骨折于2~3个月内愈合,2例延迟愈合,总优良率达95.7%.结论:根据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及骨不愈合率进行评定比较,各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差异无显著性.

  •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颈丛联合肌间沟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龚洁坤;王世民;高保双

    锁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外伤性疾病,约占全身骨折的5%~10%。锁骨由于受颈丛及臂丛神经支配,临床上麻醉要求比较复杂。但单纯的肌间沟阻滞或颈丛阻滞常常出现阻滞不完善,穿刺损伤较大,部分患者麻醉效果欠佳,甚至导致手术方式的改变。近年来神经刺激仪和超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可以帮助麻醉医生准确定位,提高麻醉质量,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本研究拟评价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经肌间沟联合颈丛入路对锁骨手术患者阻滞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斌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实施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锁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愈合快、切口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期自体植骨预防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

    作者:马国栋;李建伟;张华;王继张;郭建光;周青云

    目的:探讨预防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增加手术成功率方法.方法:回顾对116例锁骨骨折手术治疗,分别采用钢板内固定加1期自体髂骨植骨78例和钢板内固定未1期植骨38例随访总结.结果:1期自体植骨78例全部愈合,未植骨38例中延迟愈合5例,骨折不愈合3例,其中有2例钢板断裂.结论:常规1期自体植骨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可有效预防骨折术后不愈合,避免手术失败,值得推广.

  • 42例锁骨骨折手术与非手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赵国辉

    目的:对比分析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锁骨骨折患者42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各21例,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0.5%,显著高于非手术组的80.9%;非手术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手术组,FIM评分及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手术组( P<0.05)。结论:对锁骨骨折患者,手术及非手术疗法各具优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邑潢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08年间,应用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3例,出院后定期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Lazzcano标准评价术后肩关节恢复情况,综合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7.4个月(10~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2个月~1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5.5个月,33例患者均为骨性愈合,解剖复位率为90.9%(30/33).术后未出现术后骨折移位、再次骨折、断板断钉、螺钉松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情况.术后Lazzcano标准评定患侧肩关节功能:优27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7%.结论: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骨折治疗效果切实肯定,在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选择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 重建钢板内固定用于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韦贵武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重建钢板内固定在治疗锁骨骨折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进入我院进行锁骨骨折治疗的患者38例,依照入院顺序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18例),分别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以及传统保守治疗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的治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7.78%,2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4例,神经血管损伤2例,肩关节功能障碍1例。2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并发症情况数量也相对较少,是一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 36例锁骨骨折的临床诊治效果观察

    作者:李海洋;黄海宁

    目的:探究手术方法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对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6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保守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3个月后观察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表现。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实验组的治愈率为94.4%,对照组为55.6%,比对照组高出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因此实验组效果更好。结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手术方法对锁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比保守治疗更显著。

  • 颈臂丛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锁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效果的观察

    作者:张月玲

    目的:探讨颈臂丛联合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老年患者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选用颈臂丛联合麻醉。结果:麻醉效果确切,生命体征平稳。结论:颈臂丛联合阻滞效果完善,小剂量的局麻药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轻,并发症少,比较适宜于老年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 锁骨钩钛板内固定治疗Neer Ⅲ型锁骨外侧骨折

    作者:林国兵;郭文荣;洪志群;罗耀水

    目的:评价锁骨钩钛板治疗Neer Ⅲ型锁骨外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总共9例新鲜的Neer Ⅲ型锁骨肩峰端骨折的患者,采用锁骨钩钛板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参照P0igenfruit标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优7例,良2例,优良率达到100%.结论:锁骨钩钛板是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理想内固定材料,利用该材料进行内固定治疗锁骨外侧骨折是可行的.

  • 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

    作者:汪明星

    目的:现察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104例,全部行切开复位重建铜板内固定.结果:随访6月~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锁骨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复位好,固定确切,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移位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幼德;叶斌;马辉;张斌(通讯作者);张海林;李双;李波

    目的:探讨移位性锁骨骨折采用不同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88年9月~2012年1月间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945例,其中应用髓内针固定415例;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30例;“8”字钢丝内固定65例;钢板内固定435例。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平均12个月。未发生感染。克氏针组6例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记忆合金环包器内固定组出现1例骨折不愈合,钢板内固定组出现2例骨不连钢板断裂,均再次手术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手术后愈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髓内针固定组优良率93.97%,记忆合金环抱器组优良率93.33%,“8”字钢丝内固定组优良率92.30%,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99.31%。结论:钢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效果,锁定钢板应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而锁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应由患者身体状况、骨折部位、骨折粉碎程度而定。

  • 浅析锁骨骨折骨不连游离带血管蒂的髂骨瓣术后护理

    作者:陈芬

    1临床资料:患者,龚xx男43岁,主诉:左锁骨骨折术后18个月,左肩疼痛5天。现病史:18个月前,因左锁骨骨折,于当地医院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12个月于当地医院复查认为骨折愈合,予以手术取出内固定,取出内固定后1周无明显外伤,出现原骨折处再次断裂,再次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并行植骨(同种异体骨),第3次手术后6个月出现左肩疼痛、左肩外展明显受限、无力。复查X片见内固定断裂、骨折移位。查体:左锁骨中段皮肤隆起、压痛,有异常活动,可扪及骨折断端,左肩外展受限,左上肢末梢感觉、血运可。予以择期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肩部垫一软枕,行颈丛加全身麻醉,以骨折为中心,在锁骨前上缘作横切口,沿皮肤切口切开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平行与锁骨切开骨膜,将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及斜方肌由锁骨上缘作骨膜下剥离,尽量减少剥离骨膜,保护骨块血运,再沿其下缘剥离胸大肌及三角肌,即显露骨折端。先取出原内固定物,清理骨折端疤痕组织,修整骨折端,去除增生的硬化骨,修整至骨折端有渗血,用克氏针打通闭合的髓腔,骨折端复位后尽量恢复锁骨原来长度,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放置于锁骨前上方,骨折两端各以至少3枚锁钉牢固固定,所有锁钉均为锁定模式,术中透视见骨折复位,位置良好固定牢固后,取适量自体髂骨松质骨修剪成细条状植于折端间及其周围。术后复查X线片示锁骨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无感染、无钢板断裂、无再骨折发生。骨折全部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16周。功能恢复情况根据JO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为优。
      文章介绍了1例锁骨骨折行钢板螺钉及异体植骨术后骨不连行游离带血管蒂的髂骨瓣术后护理。

  • 护理干预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影响分析

    作者:单冬玉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方法 :选2013年7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锁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除了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另外加用术后功能锻炼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5.6±1.3天,术后肩关节承重时间为30.6±2.0分钟,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肩关节承重时间长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创伤性的关节炎、畸形愈合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比较,2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锁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当中采取功能指导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化瘀健骨汤及绷带外固定在锁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孙建中

    目的:探讨治疗锁骨骨折患者采用化瘀健骨汤联合绷带外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增康颈腰椎医院中医骨伤科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48例,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2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绷带外固定术,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化瘀健骨汤,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FIM与VAS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FIM评分为38.06±6.11分,VAS为0.90±0.11分,与对照组对比P<0.05;对照组结痂率为70.8%,明显低于观察组91.7%,对比P<0.05。结论:化瘀健骨汤及绷带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徐长征

    目的:研究探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锁骨骨折病例150例,均择期拟行手术治疗,将患者依据入院时序做数字标号,随机性分组研究,其中观察组75例,实施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75例,仅单纯给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麻醉质量,观察患者心率、动脉血压变化.结果:2组麻醉前平均动脉压、心率指标无明显差异性,不过观察组患者麻醉手术之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达到98.67%(74/75),对照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85.33(64/75),观察在患者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手术中实施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操作便捷,对血压、心率方面影响较小,麻醉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孙洪涛;栗偲平

    目的:探讨与分析锁骨骨折手术之中实施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2015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98例确定为分析对象,采取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名),对照组患者实施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而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是颈臂丛配合阻滞麻醉,然后将2组的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分别是91±4次/min、83±9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是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9.59%,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后的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及霍纳氏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是0.00%、2.04%、0.00%,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颈臂丛联合阻滞是目前一种先进的麻醉方法,其产生的并发症少,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非常值得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大力进行推广应用。

  • 2种内固定方法对锁骨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羿宝军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解剖接骨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对锁骨骨折临床效果评价分析,讨论该2种内固定方法 在锁骨骨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法,收集由2013年1月~2015年1月因锁骨骨折入院接受治疗患者60例,其中解剖接骨板内固定26例,克氏针内固定34例,整理上述病例,回顾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愈合时间、远期疗效评价比较.结果:2组内固定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愈合时间、远期疗效评价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种内固定方法对锁骨骨折具有确切治疗效果,考虑到患者经济情况,作为基层医院可选择医疗成本较低的克氏针内固定作为锁骨骨折的首选方案.

  • 颈臂丛联合麻醉与单一臂丛麻醉对锁骨骨折手术的疗效影响分析

    作者:陈慧君

    目的:分析比较颈臂丛联合麻醉与单一臂丛麻醉对锁骨骨折手术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符合ASAⅠ~Ⅱ级的62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分别实施单一臂丛麻醉与颈臂丛联合麻醉,观察患者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并统计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麻醉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要较对照组平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麻醉的优良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与对照组的16.13%无明显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之单一臂丛麻醉,颈臂丛联合麻醉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的影响更小,麻醉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2260 条记录 13/113 页 « 12...10111213141516...1121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