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临床早期肾癌治疗中保留肾单位术应用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分析
目的:观察并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 LNSS)对早期肾癌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肾癌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 LRN),观察组接受LNSS。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手术前后血清肌酐水平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3±29) min、(157±56) mL 和(11.5±2.3) d,对照组分别为(81±24) min、(76±26) mL和(8.9±3.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当日、6个月和12个月的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8%(45/46)和93.5%(43/46),对照组分别为95.7%(44/46)和91.3%(4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NSS 与 LRN 治疗早期肾癌的远期疗效相当,但由于LNSS保留了患者肾功能,是临床上治疗早期肾癌的较佳选择之一。
-
肾癌开放手术中保留肾单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肾癌开放手术中保留肾单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肾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保留肾单位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肾癌开放手术中采用保留肾单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
转移性肾细胞癌的外科治疗
肾细胞癌是我国泌尿男生殖系统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大约有25%~30%肾细胞癌患者在初次诊断时伴有远处转移,1/3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局限性肾癌患者终会出现远处转移,肾癌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是淋巴结、肺、骨、脑等器官.
-
儿童先天性中胚叶肾瘤的诊治体会并文献复习
目的:讨论儿童先天性中胚叶肾瘤(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CMN)的病因、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先天件中胚叶肾瘤(CMN)的诊治并复习总结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本例先天性中胚叶肾瘤(CMN)术前经放疗后肿瘤缩小,手术完整切除.结论:先天性中胚叶肾瘤(CMN)是一罕见的肾肿瘤,极易误诊为Wilm's瘤,病理诊断是明确诊断的唯一办法,根治性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放疗可以辅助治疗,效果明显,而化疗效果不明显.
-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附65例报告)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65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手术,肿瘤直径(2.0~6.5)cm,平均3.9cm;肿瘤位于肾上极19例,肾中部16例,肾下极30例.TNM分期:Tla 42例,Tlb 23例.透明绌胞癌58例,颗粒细胞癌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结果:肾部分切除术65例.术中阻断肾蒂血管47例.所有病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围手术期无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64例肾细胞癌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1.4个月,5年生存率及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8.4%和93.8%.结论: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足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方法.
-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附96例报告)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2005 年1月~2010 年6月采用气囊扩张建立后腹腔及Hem-o-lok 处理肾动静脉的方法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96 例.肿瘤大小(1.5~10.0)cm,左侧37 例,右侧59 例.结果:手术时间为60~300min,平均135min; 术中出血量50~600ml,平均120ml; 术后肠道恢复时间0.5~3 天,平均1.5 天;术后住院5~10 天,平均8.4 天.1例患者因出血较多输血,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分期:T1N0M078 例,T2N0M018 例.术后随访3~36 个月,平均12 个月,1 例术后10 个月发生肝转移死亡,1 例术后2年发生肺、骨转移而死亡,其余病例无瘤生存.结论: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T1~2N0M0 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局限性和局部进展性肾癌手术和免疫联合治疗
目的:探讨手术和免疫联合疗法对局限性和局部进展性肾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对40例局限性和局部进展性肾癌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干扰索(IFN-α)及白细胞介素2注射的联合治疗(治疗组).对照组40例,只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术后3、5年簪存率及外周血T琳巴细胞亚群活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4/CD8增高差值,CD8+降低差值,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结论: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免疫状态,提高年3、5年生存率.
-
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临床应用经验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及前景。方法从2010年8月~2012年6月,选择40例肾细胞癌患者,年龄35~76岁,平均(53.5±8.0)岁;肿瘤均为早期通过彩超及CT发现,肿瘤直径均在2~5cm之间,平均(3.5±0.8)cm;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0例行腹腔镜下LPN(经腹途径),B组20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LRN)(经腹途径),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生存率,及术后1年体能状态评分(采用体力状况ECOG评分标准)。结果两组40例患者在术后1年时均存活,两组1年生存率均达到100%;体力状况评分显示A组和B组所有患者均为0分,活动能力正常,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N在治疗早期肾癌方面,相较于LRN,术后1年时患者生存率及生存状态均无明显差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肾脏肉瘤误诊1例报告
目的 提高对肾脏肉瘤的诊疗水平.方法 报告1例肾脏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讨论.结果 该病例术前诊断为肾癌,术后病理回报为肾脏肉瘤,18个月后死于全身衰竭.讨论 肾脏肉瘤恶性程度高,全向扩展快,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根治性肾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式,预后较差.
-
TissueLink刀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肾脏小肿瘤被早期发现.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资料显示,对于小于4 cm的肾脏小肿瘤,作保留肾脏的肿瘤切除术,5年生存率与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结果相似[1,2].
-
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免疫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远期复发及转移的预防作用,分析免疫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的29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影像学未见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免疫治疗与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接受IFNα-2a治疗的70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0.0%和91.4%; 接受LAK细胞治疗的109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3.5%和89.9%; 而术后未接受任何治疗的119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1%和76.5%,有显著性差异.单因素分析免疫治疗为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影响因素; 多因素分析显示,免疫治疗可作为肾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可以降低国内肾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延长生存时间.
-
影响肾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筛选影响肾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并采用"肾癌根治术"治疗的389例肾细胞癌患者进行随访.将所有资料编码后建立数据库,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总体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比较多种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透明细胞癌307例(78.92%),乳头细胞癌51例(13.11%),嫌色细胞癌21例(5.40%),集合管癌2例(0.51%),未分化8例(2.06%);TNM分期(根据2002年AJCC标准):T1N0M0 198例,T2N0M0 113例,T1N1M0 3例,T2N1M0 10例,T3N0M0 51例,T3N1M0 14例;获得随访268例肾癌根治术后患者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5%、90.7%、75.7%、65.8%;Robson分期:I期311例,Ⅱ期40例,Ⅲ期38例;合并瘤栓35例,无瘤栓25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Robson分期"、"合并瘤栓"、"术后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有显著意义(x2=22.50,P=0.001),其中影响肾癌预后的因素中重要的是病理分期(TNM分期、Robson分期),回归系数分别为0.533、0.674,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941、2.011(P=0.004,P=0.002);而"性别"、"年龄"、"肾癌三联征"、"病程"、"侧别"、"手术入路"对肾癌根治术后病人预后的影响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肾癌根治术是治疗肾癌的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TNM分期"、"Robson分期"、"合并瘤栓"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术后治疗"是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
肾嫌色细胞癌2例
报告我院2例肾嫌色细胞癌,占同期肾癌的3%.1临床资料例1,男性,36岁,主因"体检B超发现右肾占位10天"入院.影像学检查:IVP患肾外形增大,可见肾盂受压;CT示:一侧肾占位,位于中上极,直径6.0cm×7.5cm大小,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40.5Hu,增强扫描,密度均匀,增强后肿块CT值70.5Hu,肿块与周边分界清.在全麻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
肾集合管癌1例报告
集合管癌是目前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院收治一年轻肾集合管癌患者,报道如下.
-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在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总肾及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价其在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术前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定量测得总肾及分肾GFR.依据肾脏肿瘤直径大小分为≥4 cm组和<4 cm组,以了解术前患者GFR降低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GFR水平的比较.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术后肾功能不全的预测因子.结果 肿瘤<4 cm组患侧平均GFR为(52.94±8.57) mL/min,≥4 cm组患侧平均GFR为(45.78±13.27) mL/min,两组术前患侧GFR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2,P<0.05).术前总GFR水平、术前健侧GFR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52、1.255,均P>0.05).术后新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比例为21.6%,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术前健侧GFR降低(0R=3.6,P<0.05)、术前总肾GFR降低(0R=5.64,P< 0.05)是术后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采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可以定量评价分肾和总肾GFR,对肾脏肿瘤患者术前指导及术后肾功能不全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囊性肾癌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CRC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CRC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结果:18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CRCC,66.7%(12例)的病例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33.3%(6例)行肾部分切除术.肿瘤大直径为2.3~9.7 cm,平均4.2 cm.TNM分期为TiN0M0期12例,T2N0M0期6例.其中多房囊性肾癌7例,单房囊性肾癌4例,肾癌囊性坏死5例,单纯囊肿恶性变2例.随访12~84个月,平均40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CRCC恶性度低,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如术前诊断不明,术中须做冰冻病理来决定手术方式,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为治疗的佳选择,囊性肾癌预后较好.
-
用于肾细胞癌预后的预报:对643例应用修订的1997TNM分期标准的患者的一项多变量分析
K.H Tsai等综合1987~1998年间在其研究所中643例施行部分或根治性肾切除术的连续患者的材料。所有的病例在手术前应用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标准进行功能评定。肾细胞癌的级和期分别应用1997年美国癌症分级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on Cancer grading)和TNM(肿瘤、结节、转移)分期标准评定。随访患者(47±40)月(中位数87)。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确定所有患者组的5-年生存专率。单变量分析应用时序和检验(1og rank sum tests)评价总的TNM期、肿瘤期、疾病级和ECOG情况的预后意义。应用多变量分析确定哪些因素独立影响肾细胞癌患者的生存。
-
腹膜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选择肾癌患者12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 12例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90~135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60~420mL,平均250mL,术后住院5~7d,平均住院6d.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术后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室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46例肾脏恶性肿瘤的治疗体会
我们总结1973~1997年收住的肾脏恶性肿瘤46例,包括肾癌29例,肾盂癌13例,其中2例为肾结石合并肾盂上皮癌,肾胚胎瘤3例及肾横纹肌肉瘤1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进行了根治性肾切除术31例,肾盂癌进行了肾、输尿管全长及袖式输尿管口周围膀胱壁切除术1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手术方法的完善、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已经逐渐代替开放手术成为治疗局限性肾癌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9年以来开展了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至今已完成员125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配合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