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长QT综合征精要

    作者:周金台

    我国已对遗传性疾病,特别是长QT综合征,在临床与基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我国有不少知名专家在国际上已经做出很杰出的贡献.可是,我们临床工作者感觉到,目前的现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对长QT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 青少年患者易发的晕厥分析

    作者:张芳;宋向芹;刘学英;王新霞;张文博

    晕厥或称昏厥是由于一过性脑缺血引起意识丧失并伴有自主体位丧失.晕厥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患者,青少年时期发生的晕厥以神经介导的血管运动失调或称血管抑制性晕厥为多见,多无严重后果.近年来临床发现少数青少年患者发生的晕厥可能由于严重的疾患所引起,如肥厚型心肌病、离子通道疾病等,有时可能引起致命性后果.如果接诊医生对上述疾病引起的晕厥漏诊和误诊,可能发生不可挽救的医疗事故和严重的医疗纠纷.因此,临床医生必须对这些少见的疾病有所认识.事实上,肥厚型心肌病、离子通道疾病虽然少见,但绝对罕见,笔者多次见到这些疾病引起的晕厥,但多被误诊.

  • 长QT间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汝锦;徐书涛

    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心室复极化异常致心律失常性疾病,是心律失常的常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体表心电图QT间期延长.LQTs是一种致命性遗传性心率失常,患者常在生理应激和(或)精神紧张时出现晕厥或猝死,极少数也可以在休息或睡眠中猝死.由于LQTS发生率较低,往往不被人们重视.近美国和欧洲统计有基因突变阳性的LQTS发生率为40~50/10万[1].我国目前尚没有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

  • 特发性长QT综合征长期误诊癫癎1例

    作者:徐怀恩;宋洁昌

    1 病例患者,男,16岁,反复发作性抽搐6a,加重1个月入院.6a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小便失禁,持续约10min自行缓解,此后每年发作2~4次,症状相同,院外多次查颅脑CT未发现异常,查脑电图轻度异常,长期诊为"癫(疒间)",曾口服"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无效,一年前停药.

    关键词: 特发性 长QT综合征
  • 长QT综合征:婴儿心电图筛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作者:赵鹏军;孙晶;焦先婷

    长QT综合征的发生率约为1/2 000,在婴幼儿猝死病例中约占10%,早期发现并予以干预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心电图筛查简单、方便,结果可靠,对于疑似病例可进一步行基因筛查.因存在心电图结果分析的个体差异,新生儿是否行心电图筛查存在争议.作者认为即使存在一定缺陷,对于患有长QT综合征的新生儿仍有必要行心电图筛查,部分心电图异常患儿,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预后.

  • 1例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长QT综合征伴电风暴患者的护理

    作者:王小琴;陆文超

    总结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1例长QT综合征伴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患者的护理,提出护士应提高对长QT综合征患者的认识,熟练掌握急救护理,持续监护和观察病情、维持电解质平衡、合理的饮食和用药,保持环境安静及加强个体化的心理护理稳定情绪是消除发生心脏事件的诱因,避免电风暴的发作的关键.

  • 遗传性长QT综合征基因突变位点鉴定方法的探讨

    作者:杨海涛

    目的:确定引起长QT综合征的基因突变位点,同时寻找鉴定基因突变的新方法.方法:应用普通的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分析先证者,找到突变位点后合成位点特异性引物,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对长QT家系成员进行筛查.结果:发现了1个KCNH2新错义突变:跨膜片段S2的F463L,同时确定了家系成员中的基因携带者.结论:本研究发现的突变点丰富了LQTS离子通道突变的基因库资料,也为长QT家系的基因筛查寻找了一种新的方法.

  • Timothy综合征1例

    作者:金卫东;梁兴国;李中健;刘桂芝;郝建华

  • 原发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诊治精要

    作者:郭继鸿

    原发遗传性心律失常(遗传性心律失常)是40岁以下青壮年或儿童猝死的常见病因,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占心脏性猝死的10%.这类患者的心脏结构大多正常,伴有相关基因的突变,有一定的诊治难度.因发生晕厥或猝死的概率高,使普及与提高遗传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和治疗水平迫在眉睫.本文通过解读和分析《2013 HRS/EHRA/APHRS原发遗传性心律失常诊治专家共识》、《2014 HRS/EHRA/APHRS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和《2015 ESC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预防管理指南》,阐述了8种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诊治精要,希冀对提高中国这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有所借鉴与帮助.

  • 钠通道阻断剂对模拟在体犬LQT3跨室壁复极离散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福元;曾秋棠;毛奕;刘晓飞;钱忠杰;毛晓波

    目的:观察心率减慢时模拟体内长QT综合征第3型(LQT3)动作电位时程(APD)和跨室壁复极离散(TDR)的变化及钠通道阻断剂美西律对这种变化的影响,为先天性LQT3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电极记录犬体内左心室前壁跨室壁单相动作电位,静脉注射海葵毒素(ATX-Ⅱ)模拟LQT3,消融窦房结后改变心房起搏周长(PCL)控制心室率.结果:静脉注射ATX-Ⅱ(3 μg/kg)后成功模拟出LQT3模型;PCL为500 ms和1000 ms时ATX-Ⅱ使TDR均显著性增加[分别为(20±4)ms:(41±9)ms 和(39±5)ms:(83±10)ms,均P<0.05],但PCL为1 000 ms比500 ms时TDR的增加幅度(ΔTDR)更为明显[(44±13):(20±12)ms,P<0.05],伴随起源于中层心肌细胞的早期后除极和自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美西律(20 μg/kg)能逆转ATX-Ⅱ的这种电生理作用.结论:LQT3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慢心室率依赖性,美西律可能对先天性LQT3猝死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 自主心律控制和QT间期变异对Ⅰ型长QT综合征发生心律失常风险的影响

    作者:张伟;钟江华;唐史林

    目的:探讨自主心律控制和QT间期变异对Ⅰ型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发生心律失常风险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就诊于海口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LQTS患者和非LQTS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确定LQTS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再通过LQTS患者的分型对不同型别的LQTS患者作对照研究,确定自主心律控制和QT间期变异对Ⅰ型LQTS发生心律失常风险的影响.结果:LQTS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晕厥病史、QT间期>500 ms.Logistics研究发现,发生自主心律控制和QT间期变异患者发生心律失常风险的危险性增高.结论:自主心律控制和QT间期变异可以增高Ⅰ型LQTS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性.

  • 功能学研究在心脏钠通道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刘念;喻荣辉;阮燕菲;白融;杜欣;董建增;马长生

    目的:探讨心脏钠通道变异功能学研究在临床疑诊遗传性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疑诊长QT综合征(LQTS)和Brugada综合征(BrS)家系的临床表现;通过基因筛查和体外功能学研究明确临床诊断.结果:家系1,先证者有心悸病史,无晕厥事件,家族猝死史阴性.常规心电图无QTc延长,Holter监测提示室性期前收缩,心率>100次/min时QTc 460ms,疑诊LQTS;基因筛查发现SCN5A A1870T变异.家系2,先证者有心悸病史,无晕厥事件,家族猝死史阳性,Holter监测提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心电图QTc正常,无brugada心电图样特征,氟卡氨激发试验阴性.基因筛查发现SCN5A L1410P变异.家族中变异携带者均未达到BrS诊断标准.体外膜片钳研究显示,与野生型通道比较,A1870T变异稳态激活曲线有-4.0 mV的移位;突变稳态失活曲线有2.8 mV的移位.提示A1870T增加窗电流,为功能增强型突变.而SCN5A L1410P变异未检出电流,提示为功能完全缺失型突变.结论:体外功能学研究证实SCN5A A1870T变异为LQTS突变,而L1410P变异为BrS突变,为临床疑诊病例提供分子功能学诊断依据.这表明体外功能学研究能为临床疑诊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 增加缝隙连接耦联对兔长QT综合征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柴燕;全小庆;张存泰;吕家高;陈柏迪;阮磊;蔡少艾;杨新玮;方雁;徐仁德

    目的:观察增加缝隙连接耦联对兔长QT综合征(LQTS)模型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应用心肌细胞快速延迟整流钾通道(IKr)阻滞剂E-4031(0.5 μmol/L)在兔左室楔型心肌块建立LQT2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LQT 2组、100 nmol/L缝隙连接激动剂(AAP-10)干预组(AAP-100组)、 500 nmol/L AAP-10干预组(AAP-500组),每组10只.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心电图.结果:LQT2组QT间期,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早期后除极(EAD)、R-on-T期前收缩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在LQT2模拟状态下,500 nmol/L AAP显著缩短了QT间期和TDR(P<0.05),降低了EAD、R-on-T期前收缩和TdP的发生率(P<0.05).结论:增加缝隙连接耦联能减少兔LQT2模型TDR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 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β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的预测因子

    作者:李敬田;王乐信;李军;宋书凯;郭战利

    目的:探讨先天性长QT综合征 (LQTS) 患者β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的预测因子.方法:给予26例LQTS 患者口服心得安(16例) 和美托洛尔(10例) 治疗38个月.评定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率、校正QT 间期 (QTc)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22例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的心脏事件减少50%以上.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人均晕厥次数从(16.2±5.1)减少到(1.1±0.9) (P<0.01) ,人年均晕厥次数从(4.5±1.2)减少到(0.7±0.6 )(P<0.01),QTc 从(0.56±0.06)s减少到(0.50±0.03)s (P<0.01).在心得安与美托洛尔治疗的患者中晕厥次数和QTc的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晕厥发作减少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率或左心室功能无关(P>0.05).QTc 减少是晕厥控制的惟一独立预测因子(r=0.81,P<0.01).结论:口服β受体阻滞剂是LQTS 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QTc 显著减少高度预示β受体阻滞剂治疗成功.

  • SCN5A-△KPQ变异的长QT综合征的细胞电生理

    作者:雷鸣;Goddard C;孙思;Colledge W H;Grace A A;Huang C L

    目的:探讨长QT综合征3型(LQT3)的致病基因SCN5A及其相关的变异产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机制.方法:从野生型小鼠和SCN5A+/△的小鼠心脏中分离心室肌细胞,采用电流嵌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析了携带SCN5A-△KPQ 变异的小鼠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表型.结果:与野生型细胞[(55.0±6.6)ms, n=7]相比, SCN5A+/△心肌细胞[(152±17.8)ms, n=6]动作电位明显延长(P<0.01);在 SCN5A+/△心肌细胞中观察到早期后除极,而野生型心肌细胞中则未出现; 全细胞记录表明SCN5A+/△心肌细胞有晚期持续钠电流,而在野生型细胞中未见.结论:晚期持续钠电流可能是与SCN5A-△KPQ突变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

  • 来自长QT综合征患者尿液上皮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模型建立

    作者:王震;胡大一;刘文玲;李翠兰

    目的 本研究拟建立中国长QT综合征(LQTS)患者KCNQ1基因突变特异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模型.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选取1名携带c.605-2A>G/c.815G>A突变的LQTS患者,收集患者及其双亲尿液,分别提取尿液上皮细胞.利用编码Sox2、Klf4、Oct4、L-Myc、Nanog,、Lin28、SV40LT的附着体质粒组合或编码Sox2、Klf4、Oct4、c-Myc的逆转录病毒组合转染患者及双亲的尿液细胞.获得iPSC后对其进行外源基因沉默检测及全能性分析.结果 获得LQTS患者特异性iPSC两株:L1C4和L1C5以及患者父亲iPSC两株L2C2和L2C14和母亲的两株Q1C3和Q1C6.这6株克隆外源基因沉默,核型正常,多能性标记物表达与人胚胎干细胞相似.此外,体外分化实验及畸胎瘤实验也证明获得细胞株的全能性.结论 成功获得携带KCNQ1-c.605-2A>G/c.815G>A双突变的LQTS患者iPSC株,为后续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 基因变异功能学研究在不典型长QT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刘念;喻荣辉;阮燕菲;白融;杜欣;董建增;马长生

    目的 探讨基因变异功能学研究在临床不典型长QT综合征(LQT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先证者有晕厥事件,心电图无QTc延长,临床疑诊LQTS;基因检测显示KCNH2基因M756V变异;家系中变异携带者QT正常,无心脏事件.分别使用含有野生型(WT)和突变M756V HERG基因的pcDNA3.1重组质粒进行转染,设WT+M756V共转染组.转染后进行膜片钳和免疫组化研究明确临床诊断.结果 HERG M756V组电流较WT组明显减低,提示M756V变异为具有病理意义的LQTS突变;HERG M756V与WT共转染并无明显负显性机制.免疫组化研究表明HERG M756V蛋白存在转运障碍.结论 体外功能学研究证实KCNH2基因M756V变异为LQTS突变,为临床疑诊患者提供确诊依据.

  • 钠通道相关遗传性心律失常的SCN5A基因筛查

    作者:高元丰;刘文玲;胡大一;梁璐;李小梅;周金台;郭成军;袁越;李蕾

    目的 研究编码钠通道的基因SCN5A基因变异在国人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基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诊断为3型长QT综合征(LQTS)患者7例、房室传导阻滞(AVB)7例、病窦综合征(SSS)2例以及早期复极综合征(ERS)1例,共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法对所有患者的DNA样本进行SCN5A基因筛查,对结果阳性者再进行家系中其他成员的筛查.结果 17例患者中,在1例LQT3表型的患者身上发现一个SCN5A基因突变c.4418 T>C(p.Phe1473Ser),该突变位于SCN5A的第25个外显子上,父母血液标本DNA未见相应突变;在另外3例LQTS患者身上发现4个单核苷酸多肽性(SNPs),分别为c.1141-3C>A、c.1339-24G>A、c.1673A>G(p.His 558 Arg)、c.3269 C>T(p.Pro 1090Leu).在3例AVB表型患者身上发现3个SNPs,分别为c.1339-24G>A、c.1673A>G(p.His 558 Arg)、c.3578G>A(p.Arg1193 Gln).在1例SSS患者身上发现一个SNP c.3269 C>T(p.Pro 1090Leu).在1例ERS患者身上未发现任何变异.结论 在17例钠通道相关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发现了SCN5A基因上一个新发突变以及5个SNPs;该突变所在氨基酸位点Phe1473极有可能是一个容易发生新发突变的热点位置.

  • 遗传性长QT综合征SCN5A基因del D1790新突变

    作者:梁鹏;胡大一;刘文玲;李蕾

    目的 研究中国人遗传性长QT综合征3型(LQT3)相关基因SCN5A突变情况.方法 以KCNQ1和KCNH2基因筛查无突变,心电图表现符合LQT3 的3例LQTS患者为研究对象,聚合酶链反应和双脱氧末端终止测序法对所有患者进行SCN5A基因扫描,对阳性结果者进行家系中其他成员的筛查.结果 在1个LQTS家系发现SCN5A基因突变.该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SCN5A基因第28外显子上存在一个杂合突变,即在5368-5370位存在3碱基(GAC)缺失,导致1790位密码子天冬氨酸(Asp)缺失(del D1790).结论 在1个中国LQTS家系发现了一个LQT3相关的SCN5A基因新突变(del D1790).

  •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9例临床诊治

    作者:金立军;余兆新;雷茹;夏豪;杨沙宁;胡晓军

    总结19例LQTS合并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获得性间歇依赖型LQTS 17例,先天性肾上腺素能依赖型LQTS 2例,其中误诊为癫痫和癔病各1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停用引起QT间期延长的各类药物,纠正低血钾,积极补充镁剂,控制酸碱平衡.6例患者接受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其中2例患者接受心室起搏,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LQTS并发TdP的原发疾病及诱发因素较多,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以防误诊.对获得性间歇依赖型LQTS患者,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硫酸镁、提升心率具有一定疗效.

184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