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体外循环术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应用

    作者:王侃;王迎;黄心洁;李俊哲;林冬群;林宇

    目的:研究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体外循环术后行 CRRT 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低分子肝素组21例,RCA 组12例。监测两组患者平均CRRT 血流量、置换液流量、净超滤量、滤器及管道平均使用时间、CRRT 前后肌酐水平、CRRT 24~72 h 后血小板计数、术后2次开胸止血率,CRRT 后活化凝血时间(ACT)值、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pH 值、iC2+及 Na+水平。结果低分子肝素组的平均 CRRT 血流量显著大于 RCA 组,RCA 组的滤器及管道平均使用时间长于低分子肝素组(P <0.05)。低分子肝素组术后48 h 及72 h 血小板计数低于 RCA 组,CRRT 后平均 ACT 及 APTT、术后引流量大于 RCA 组(P <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后局部枸橼酸抗凝 CRRT 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替代治疗方式。

  • 抗凝剂对前列腺手术出血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王家武;张成瑶;谭光忠;陈文锴;杨波;谭丹

    目的 系统评价抗凝药物对泌尿外科手术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国内外有关术前停用抗凝药物与术前继续使用抗凝药物对泌尿外科手术出血并发症的影响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使用统计软件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筛选后纳入11篇文献,受试患者共包括4 345例,进行Meta分析.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均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1)在前列腺切除或根治术患者,术前使用抗凝药物比术前停用抗凝药物的出血风险增加了1.42倍,其95%可信区间为(1.10,5.32);(2)术前使用抗凝药物并不会增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出血风险,其95%可信区间为(0.90,1.51).结论 在前列腺切除术中,术前停用抗凝药物可以减少手术出血并发症的风险,而在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抗凝药物不影响术后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概述

    作者:项海燕

    华法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口服抗凝药物之一,主要用于预防及治疗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心房颤动导致的血栓症.由于其治疗窗窄,剂量微调容易导致血栓或出血,一直备受医药界关注,现从临床医生角度对其适应证作一综述.

  • 改良局部枸橼酸抗凝在儿童血液滤过的应用

    作者:白科;党红星;符跃强;周昉;刘成军

    目的 探讨透析泵泵注枸橼酸在儿童局部枸橼酸抗凝(RCA)连续性血液滤过(CHF)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49例行RCA-CHF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组20例行RCA-CHF治疗;改良组29例(以透析泵泵注枸橼酸)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模式下行RCA-CHF治疗.观察输液泵气泡报警、采血不良、出凝血等不良事件,滤器寿命及枸橼酸抗凝常见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气泡报警、滤器寿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中,Na+、iCa2+、TCa2+/iCa2++及HCO3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改良组与传统组Na+、iCa2+、TCa2+/iCa2+及HCO3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析泵代替枸橼酸泵的改良技术可以更安全有效地用于儿童RCA-CHF治疗.

  • 83例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的疗效分析

    作者:吴斐;王洛波;王兵;丁语;张帝;厉建林;刘俊超;李攀峰

    目的 探讨尿激酶和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治疗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IDDVT)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IDDVT患者83例,患者均进行正规持续药物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其中38例进行尿激酶溶栓联合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45例尿激酶溶栓联合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利伐沙班组).主要随访观察指标为7、14、21、90 d后小腿深静脉的静脉血管通畅率、出血率及血栓栓塞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总治疗效果编辑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4,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24,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4,P>0.05).结论 尿激酶加利伐沙班和尿激酶加华法林治疗急性IDDVT总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比华法林能够明显降低出血的风险.

  • 两种感冒药对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秦诚成;蒋火刚;李茜茜;汪晨;罗倩;韩蝶;张莉

    目的:研究中成感冒药板蓝根颗粒和感冒清热颗粒治疗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过程中,对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首次接受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或双瓣置换术,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且并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口服板蓝根颗粒治疗,B组采用口服感冒清热颗粒治疗,疗程为3d,两组分别在服药前、服药后72h、停药后72h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观察有无并发出血或栓塞反应,比较各时间点两组患者INR值及各组3个时间点INR值。结果服用板蓝根颗粒组72h后与该组其余两个时间点及同一时间点服用感冒清热颗粒组的IN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前与服药后72hI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服用感冒清热颗粒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华法林与板蓝根颗粒联用导致INR值升高,而华法林联用感冒清热颗粒则对INR值无影响,因此提示临床中板蓝根颗粒与华法林联用时需谨慎。

  • 不同抗凝方案在严重脓毒血症血小板减少患者CRRT中的应用

    作者:杨德淑;杨平;张艳;玉明

    目的:分析比较枸橼酸局部抗凝(RCA)、低分子肝素及无肝素抗凝3种方案在严重脓毒血症血小板减少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入住重症监护室行 CRRT治疗的严重脓毒血症血小板减少患者,CRRT治疗分别给予 RCA、低分子肝素钙及无肝素3种抗凝方案,观察3组患者 CRRT治疗中凝血功能、出血情况、血小板消耗、血滤效果、滤器使用情况及15、30 d病死率。结果 RCA组和无肝素组凝血功能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钙组(P<0.05),RCA组和无肝素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出血发生率、血小板消耗明显低于无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P<0.05);RCA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滤器使用时间明显长于无肝素组(P<0.05);血滤效果及15、30 d病死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脓毒血症血小板减少患者行 CRRT应用枸橼酸局部抗凝能降低出血风险、减少对血小板的消耗、延长滤器使用寿命,保证CRRT顺利有效地完成。

  • 非体外循环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孙小莉;刘晓莉;朱学敏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主动脉节段性慢性病理改变,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5%~9%,有破裂致死的危险.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手术方法,手术顺利,术后行强心、利尿、抗感染、抗凝药及对症支持治疗,无动脉瘤破裂,无心绞痛发生,于术后第14天拆线出院.

  • 临床实验室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解决方法

    作者:杨先春;李朝容

    目的 了解临床常见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2K)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发生率,并探讨常规临床实验室针对其的解决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38 29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高度疑似EDTA-PTCP的15例患者再次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和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分别采样检测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EDTA-PTCP发生率为0.04%(15/38 291),15例患者采用EDTA-2K、枸橼酸钠抗凝剂和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检测Plt分别为(57±17)、(119±53)、(112±54)×109L-1,三组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87,P=0.001);采用EDTA-2K检测Plt明显低于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检测Plt与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1).结论 EDTA-PTCP发生率为0.04%,疑似EDTA-PTCP标本建议更换枸橼酸钠抗凝剂或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重新检测Plt.

  • 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体会

    作者:张小勇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标准化比值(INR),以减少华法林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9年3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61%、年出血并发症为0.49%,分别低于文献报道的4%及1%.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房颤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INR,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 机采血小板抗凝剂比例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王隆平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抗凝剂的佳比例,降低构橼酸钠中毒反应发生率.方法 采用对比法观察抗凝剂与全血使用比例为1∶10、1∶12、1∶14时,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钠反应的情况.结果 抗凝剂与全血1∶10时枸橼酸中毒反应发生率为7.62%(8/105),1∶12时发生率为3.17%(4/126),1∶14时发生率为0.47% (2/427).除1∶10时女性有1例为中度中毒反应外,其余均为轻度反应.结论 采用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14可显著减少橼酸钠中毒反应,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5例非药物因素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分析

    作者:闫俊芳;杜映荣;刘放;徐肇元;杜海燕

    华法林作为古老的抗凝药,目前广泛应用于心房纤颤,机械人工瓣换瓣术后,静脉血栓性疾病(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某些特殊情况下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疗.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宋鑫宇(综述);唐惠芳(审校)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房颤严重的后果是栓子脱落导致脑卒中,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治疗关键在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1]。经现有的风险评估,房颤患者长期应用口服抗凝药物可降低卒中或系统性栓塞的风险[2]。因华法林研究证据较充分,目前临床应用较为普遍,但因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剂量个体差异大及频繁监测凝血指标等,限制了华法林的应用[3-4]。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弥补了华法林的缺点,经近期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其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获得更好效果[5-8]。本综述简要叙述口服抗凝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几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达比加群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作者:彭超

    心房颤动(AF)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年来华法林作用因治疗窗窄,较高的出血风险,极大地影响患者的依从性.新型抗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因其在减少血栓栓塞及大出血方面的优势,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现就达比加群酯的药理机制、预防AF相关性脑卒中相关临床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1背 景多年来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AF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外研究显示,非瓣膜性AF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是治疗组的5.6倍,瓣膜性AF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是治疗组的17.6倍[1].而国内研究显示,AF患者的脑卒中患病率为24.8%[2].AF相关性脑卒中不仅致残率、死亡率高、预后差,而且显著增加社会经济负担.因此预防AF患者脑卒中显得尤为重要.

  • 蝮蛇抗栓酶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肺心病20例疗效观察

    作者:梁发明

    近年来,抗凝药和镁盐在肺心病治疗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重视.笔者用蝮蛇抗栓酶、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难治性肺心病2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 药学监护对新疆少数民族患者华法林抗凝疗效的影响

    作者:曹红;王建华

    目的 探讨基于CYP2C9 和VKORC1 基因检测技术的药学监护对新疆少数民族患者华法林抗凝疗效的影响,为建立少数民族患者的华法林个体化药学监护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法检测新疆100 例少数民族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CYP2C9 和VKORC1 基因多态性(观察组),根据基因型建议初始剂量,给予药学监护,记录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稳态的时间,观察不良反应,与100 例未进行药学监护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INR首次达标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YP2C9 *1*3 和*3*3 基因型患者比CYP2C9 *1*1 和*1*2 基因型患者INR 首次达标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0,P=0.017),VKORC1-1639AG/TC 和GG/CC 基因型患者比VKO-RC1-1639AA/TT 基因型患者INR 首次达标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P=0.00).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患者CYP2C9 和VKORC1 基因型变异率高,基于基因检测的药学监护对于提高华法林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抗凝治疗预防高血压脑出血继发栓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唐平;王少丹;梁彦涛;于雪芳;刘道喜

    目的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抗凝治疗预防继发栓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每组20例。预防组于脑出血早期(3~4 d)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000 U/d,皮下注射15 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每天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于抗凝治疗后1、7、15 d给予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高度怀疑肺栓塞者需完善D-二聚体、肺部螺旋CT增强扫描、心电图监护等检查。于抗凝治疗后1、5、10 d复查头颅CT。结果预防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静脉栓塞;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下肢静脉栓塞6例(30%),位于瘫痪侧3例,位于腘静脉下4例,有症状者2例,症状性肺栓塞1例,经抗凝治疗好转。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及再出血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患者深静脉栓塞[0(0/20)]及肺栓塞发生率[0(0/20)]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6/20)、5%(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采取抗凝治疗措施预防继发栓塞性疾病安全、有效。

  • 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连续性静脉鄄静脉血液滤过中的应用

    作者:毕伟红;张艳玲

    目的:观察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应用于高危出血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行血液净化治疗中有出血倾向(血小板明显减少或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45例,排除肝功能异常及低氧血症患者,将其分为RCA组24例和无肝素CVVH组(对照组)21例。监测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电解质、游离钙、凝血功能等,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结果 RCA组治疗中两泵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两泵间游离钙水平在治疗2、4、6 h时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体内血游离钙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CA组在治疗过程中无一例严重低钙血症患者出现。RCA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碳酸氢根均较治疗前升高,而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透析器凝血程度达0~1级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而2~3级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静脉壶凝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出血患者行CVVH时,枸橼酸抗凝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腘静脉瘤临床诊疗现状

    作者:陈凯

    腘静脉瘤是发生于腘静脉的真性瘤体 ,与常见的腘动脉瘤不同之处在于腘静脉瘤是一种发病率低、临床罕见、潜在致命性静脉病变.当瘤体直径扩张至正常管径的2倍以上时即定义为腘静脉瘤.目前腘静脉瘤发病原因尚不清楚 ,可能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为致命性肺栓塞 ,也是该病常见的死亡原因.

  •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

    作者:杨欣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 ,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多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为冠心病中不稳定情况的总称 ,其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其触发和维持与心房的电重构及结构重构相关 ,其发生卒中的风险为非AF患者的5~7倍,且年龄大于65岁的A F患者中,1/3的患者合并冠心病[2] ,其中 AF合并 ACS 患者比例高 ,预后差. AF 与 ACS 存在诸多相同的危险因素(如年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无论是新发AF患者还是既往已明确的AF患者 ,一旦合并ACS ,不良事件风险显著增加 ,增加了患者早期和远期死亡风险.ACS 合并 AF无外乎两种情况 :既往已存在AF ;新发AF.ACS患者新发AF的确切机制并不清楚 ,可能的促发因素有:心房缺血或心房梗死、炎性反应、自主神经张力变化、心房内压力增加等.既往研究显示 ,ACS患者发生A F的风险为2 .3% ~37% ,其住院期间病死率将增加5倍[3] .虽然在近几十年来,ACS患者发生A F的概率有所下降 ,这可能与ACS患者血管的早期开通和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广泛应用有关[4 ] .

744 条记录 35/38 页 « 12...30313233343536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