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心病合并房颤 PC I术后抗凝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军录;邓铁锁;程功;祁杰;王毅;曹欣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术后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A C S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57例在给予PCI术后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给予华法林(INR值维持在2.0~2.5之间),对照组63例给予PCI术后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PCI术后6月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体循环栓塞及出血风险。结果:两组均无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华法林组较对照组体循环栓塞风险无统计学差别(P>0.05),但出血风险明显升高(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未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体循环栓塞的风险,但却增加其出血的风险。

  • 不同方法治疗后循环脑梗死120例

    作者:慕淑珍;慕廷民

    目的:探讨抗凝、静脉溶栓及动静脉联合溶栓在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发病时间在12~72 h 的12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选用治疗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抗凝治疗组(60例)、静脉溶栓组(40例)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组(20例)。结果:静脉溶栓组的治疗效果差,抗凝治疗组次之,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好,各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将溶栓时间窗适当延长。

  •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标准化及临床应用

    作者:迟玉丽;宫浩;武焕玲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是Quick于1935年创立的一种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1],可综合反映因子Ⅰ、Ⅱ、Ⅴ、Ⅶ、Ⅹ的血浆水平,是监测口服抗凝药常用的方法.由于PT检测受多种因素干扰,因此测定方法的规范化已势在必行,现作一简述.

  • 抗凝新药利伐沙班临床研究

    作者:赵凡;李成程

    抗凝治疗是预防及治疗静脉血栓、动脉血栓、毛细血管血栓等血栓塞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抗凝治疗中,现有的抗凝药物会导致患者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并且需实时监测,所以其应用受到很大的局限。抗凝新药利伐沙班的出现给抗凝治疗提供了转机,并且它已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有望替代传统抗凝药物。本文对口服抗凝药物的应用现状、凝血过程即抗凝环节、利伐沙班的药理学特点等问题做了研究。

  • 1例冠心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病例分析

    作者:段霞

    近年来临床药师在与医师查房中,常见某些患者血小板减少无法解释,而部分患者发生血小板(PLT)减少前曾使用过肝素,检索相关文献发现肝素会导致血小板减少。肝素是临床常用的抗凝药之一,成份为硫酸氨基葡聚糖,属酸性粘多糖,多由牛肺或牛肠、猪肠、羊肠中提取,因其初得自于肝脏故名肝素川。本文对1例老年冠心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患者的药物治疗中发挥作用,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6例报告

    作者:茅允成;韩宝华;张予平;廖建宁;尚习文

    为认识肠系膜血管闭塞导致急腹症的严重性,对6例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术中发现肠坏死5例,肠系膜血管痉挛性缺血1例.行坏死肠段切除,术后常规给予抗凝、解痉治疗.5例肠坏死予肠切除后复发1例,再次行肠切除后死亡;另1例术中确定为肠系膜血管痉挛性缺血,经抗凝、解痉治愈.治愈的5例随访6~55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复发.对本病应早期诊断,彻底切除坏死肠管,术后抗凝治疗是必要的.

  • 高危出血风险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中应用肝素的体会

    作者:徐春灵;向忠阳

    目的:探讨有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小剂量肝素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具高危出血倾向的危重病患者行CBP治疗18例次,均采用体外局部肝素抗凝.观察抗凝效果、出血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参数、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滤器使用平均时间为3.4±1.5h.抗凝效果比较理想.治疗前后凝血参数、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0.05),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对伴高危出血倾向的危重病患者行CBP治疗时,体外局部肝素抗凝的抗凝效果较好,能满足CBP的抗凝要求,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危险性.

  • 高危出血风险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中应用肝素的体会

    作者:徐春灵;向忠阳

    目的:探讨有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小剂量肝素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危重病患者行CBP治疗18例次,均采用体外局部肝素抗凝.观察抗凝效果、出血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参数、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滤器使用平均时间为3.4±1.5h.抗凝效果比较理想.治疗前后凝血参数、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伴高危出血倾向的危重病患者行CBP治疗时,体外局部肝素抗凝的抗凝效果较好,能满足CBP的抗凝要求,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危险性.

  • 阿司匹林与出血倾向

    作者:王少华

    阿司匹林早是从柳树皮和柳叶中提取的传统的解热镇痛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临床新用途被不断发掘.现已广泛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及中风、治疗脑血栓、防治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预防妊高征和先兆子痫等.而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亦日益受到医药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此,仅列举阿司匹林与糖皮质激素、抗炎镇痛药、抗凝药等药物配伍加重胃肠道刺激,诱发溃疡、出血3例.

  • 创伤救治中早期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艾山木;祁海峰;敬慧丹;刘琼;蒋东坡

    目的 评估创伤后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对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严重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每组分别为6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物理措施预防VTE,抗凝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于出血基本停止后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分别监测两组VTE发生率及失血指数、出血相关并发症、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发生率、凝血功能等安全性指标. 结果 两组共发生VTE 13例,其中常规治疗组10例(17%),抗凝治疗组3例(5%)(P<0.05).常规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失血指数分别为1.252±1.033和1.447±1.196,发生消化道出血分别为2例(3%)和5例(8%),发生伤口创面出血分别为5例(8%)和8例(13%)(P>0.05).抗凝组无HIT发生.在评估终点时,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为0.97±0.10和1.03±0.17(P <0.05),纤维蛋白原(FIB)分别为(4.85±1.37) g/L和(4.01±1.16)g/L(P <0.05),血小板(PLT)分别为(317.68±141.71)×109/L和(422.20±178.16)×109/L(P <0.05). 结论 创伤后早期于出血基本停止时选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VTE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 肱骨近端骨折半肩关节置换患者的隐性失血分析

    作者:张殿英;付中国;徐小东;陈建海;杨明;张培训;党育;王天兵;姜保国

    目的 对行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总失血、隐性失血、抗凝药使用等进行分析,以提高对隐性失血的重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3年7月行半肩关节置换的6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术中失血、术后失血等进行分析评估. 结果 (1)61例患者总失血(981.3±341.5) ml,隐性失血(525.7±244.6) ml,平均隐性失血比例为54%.(2)使用抗凝药的患者共20例,总失血(1 051.3±402.1) ml,隐性失血(616.0±267.8)ml,平均隐性失血比例为59%;未使用抗凝药的患者共41例,总失血(947.2±307.4) ml,隐性失血(481.6±222.7)ml,平均隐性失血比例为51%.两组间隐性失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隐性失血是半肩关节置换患者失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患者隐性失血量更高.

  • 柠檬酸盐抗凝技术在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丁羚涛;杨敏烈;朱宇刚;严炯;谢龙炜;吕国忠

    目的 观察柠檬酸盐抗凝技术在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的应用效果,为该类患者CBP治疗中抗凝剂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7月,笔者单位烧伤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30例.按照计算机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肝素组和柠檬酸盐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床旁CBP治疗,肝素组患者采用局部肝素抗凝,柠檬酸盐组患者采用局部柠檬酸盐抗凝.统计患者预计单次CBP治疗时间、单次CBP治疗时间、累计CBP治疗时间、CBP治疗时间达标率.监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患者CBP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创面、气管切开、动静脉置管处出血情况及其他并发症.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 结果 (1)2组患者的预计单次CBP治疗时间一致.柠檬酸盐组患者单次CBP治疗时间、累计CBP治疗时间长于肝素组.柠檬酸盐组患者CBP治疗时间达标率明显高于肝素组(x2=16.655,P<0.01).(2)2组患者CBP治疗前的PT、APTT、INR、FIB、血清PCT、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3、-1.006、0.203、0.039、-1.591、-0.824,P>0.05).柠檬酸盐组患者CBP治疗后的PT、APTT、INR、FIB分别为(14.2±1.6)s、(45 ±7)s、1.13±0.12、(3.5±0.6)g/L,PT、APTT明显短于肝素组的(15.5±1.4)、(53±6)s,INR明显小于肝素组的1.24 ±0.12,FIB明显高于肝素组的(3.0±0.6) g/L(t=2.395、3.321、2.395、-2.427,P<0.05或P <0.01).柠檬酸盐组患者CBP治疗后的血清PCT、CRP明显低于肝素组(t=2.520、2.710,P<0.05).柠檬酸盐组患者CBP治疗后的血清PCT、CRP降低程度分别为(1.8 ±0.6)ng/mL、(143±69) mg/L,显著高于肝素组的(0.9±0.6) ng/mL、(95±50) mg/L(t=-4.033、-2.170,p<0.05或P <0.01).(3)CBP治疗期间肝素组患者共21例次出现创面出血加重;10例次新发出血,其中气管切开处2例次,动静脉置管处8例次.柠檬酸盐组患者未出现叶出血加重及新发出血.CBP治疗后肝素组患者未出现电解质紊乱,柠檬酸盐组1例患者出现低钙血症. 结论 柠檬酸盐抗凝技术应用于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床旁CBP,对全身系统凝血状态影响较小,能有效降低烧伤脓毒症炎症反应,且出血发生率低.

  • 急性肺栓塞67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妍;程兆忠

    目的 了解急性肺栓塞的流行病学资料,以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确诊为急性肺栓塞67例病人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危险分层及疗效评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男33例,女34例,平均年龄(53.2±15.1)岁.危险因素以近期手术(25.4%)常见,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多见(88.1%).辅助检查:D-二聚体检查阳性率为97.0%,肺动脉造影(CTPA)阳性率为70.6%,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ECT)敏感性高.首诊误诊率达55.2%.低危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2/35);中危组(存在右心功能不全和(或)心肌损害)溶栓+抗凝治疗的有效率为80.0%(4/5),单纯抗凝治疗的有效率为94.7% (18/19);高危组(存在低血压或休克)治疗有效率为100%(5/5).结论 肺栓塞临床误诊率高,应综合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D-二聚体等初查结果确定疑诊病人,并尽快行ECT及CTPA检查以确诊.高危病人若无禁忌均应尽早溶栓治疗,低、中危病人单纯抗凝治疗即可取得良好疗效.

  • 临床血液学的重大进展:2009年美国血液学年会的大亮点

    作者:刘德龙;朱雄鹏;马跃华

    华法林(warfarin)在临床上已使用了数十年,并且是唯一的口服抗凝剂,但是它的不足之处是需要频繁的血液监测和剂量调整.一个国际研究组的首席研究员Schulman博士,在2009年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上报告了他们的新研究成果--口服凝血酶直接抑制剂达比加群(dabigatran)与华法林相比较的非劣效性(non-inferiority)研究,这是一个由2539例患者参加的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患者口服达比加群150 nag,2次/d,连续服用6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深静脉血栓的复发率.

  • 心房颤动治疗进展

    作者:丁绍祥

    近年来,新型抗凝药物的不断出现和和射频消融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治疗地位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有创治疗在给房颤患者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倍受争议,房颤治疗究竟该如何选择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病因防治无疑是房颤治疗的基础,但并非所有患者均能消除其病因存在,而治疗的基础是对其发病机制的理解.本文在概述房颤病因和发病机制基础上阐述其治疗.

  • 因便秘致阴道流血1例

    作者:罗光林

    患者女,38岁.因便秘10年余,努责时流血10天余入院.局部检查:肛边结缔组织增生,齿线处3,5,7,9,11点粘膜隆起,肛管前侧0.2cm×0.3cm溃疡面,子宫后倾后屈,突向肠腔,致肠腔狭窄.诊为便秘(子宫后倾后屈综合征)、混合痔、肛管炎,拟择期手术治疗.术前患者诉便时鲜血似从阴道内流出.嘱其在院内排便,便毕即行检查.见:鲜血从阴道流出至肛门边,肛内无出血.妇科检查:阴道口见两淡红色肉芽组织增生,基底溃疡,渗血;阴道上段至宫颈口未见出血;子宫稍后倾,未扪及其它.B超检查:子宫增大.透环:位置形态大致正常.既往无出血史,近期未同房,亦未服用抗凝药及其它药物,经产史无特殊.诊为阴道下段后壁溃疡,肉芽增生.

  • 抗凝药合并脑出血微创手术和传统开颅术的疗效比较及影响因素评价

    作者:刘明;刘季平

    目的 分析比较抗凝药合并脑出血微创手术和传统开颅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到我院诊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2组,各45例.传统组,传统开颅术治疗,研究组,抗凝药合并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比较总有效率,研究组显著高于传统组,经数据分析,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相比传统开颅术,抗凝药合并微创手术治疗,疗效更显著.

  •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建议

    作者:张鹏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指未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瓣或生物瓣置换术后,二尖瓣修复术后的房颤。脑卒中和血栓塞是房颤严重的并发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通过与凝血酶或Xa因子可逆性结合而发挥抗凝作用。对房颤患者,NOAC是一类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安全性较好的口服抗凝药。NOAC已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并受到广泛关注。房颤患者通常合并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这就使抗凝治疗变得更为复杂。NOAC在我国临床应用的病例数尚少,经验相对缺乏。本文针对临床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对NOAC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 灯盏花素在治疗脑血管等疾病中应用的研究

    作者:张有建;李江波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7例发病在24小时内脑血管疾病及耳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灯盏花素及普通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治疗有效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灯盏花素为一种抗凝效果良好的急救必备药品,具有疗效好、无副作用等优点,对脑血管疾病及耳源性眩晕症有良好的疗效,应用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抗凝药与抗血小板制剂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与护理干预

    作者:潘楚梅;张琢玉;黎凤群;陈海君

    目的探讨PCI术后抗凝药与抗血小板制剂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与护理对策.方法积极采取防范措施,认真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果所产生不良反应无1例因护理措施不当引起,并且都因得到了及时妥当的处理而康复.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744 条记录 37/38 页 « 12...30313233343536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