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膝下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高印生;李景庆;杨迎国

    目的 探讨膝下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9月收治的以膝下动脉闭塞为主的糖尿病足患者33例,共44条肢体,均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膝下血管病变.结果 44条肢体中技术成功40条(90.91%),临床成功42条(95.45%).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2~12个月),所有患者的肢体症状均未见加重或复发.结论 膝下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可以有效改善肢体远端血供,有效防止糖尿病足病发展,促进肢端创面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规范化诊治

    作者:王爱红;许樟荣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AD)又称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是指下肢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动脉狭窄、闭塞、下肢远端组织缺血坏死.它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重要原因:同时作为全身动脉病变的局部表现,与心血管死亡率有关.

  • 糖尿病病友要警惕下肢血管病变

    作者:盛春卿

    病历:王老伯今年68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已经20余年了,每天香烟10支.因为左脚学出现溃疡而来糖尿病门诊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左脚掌有一处溃疡,溃疡周围还有明显增厚的皮肤,医学名词叫"胼胝",一般老百姓叫鸡眼.仔细询问,原来王老伯足底溃疡已经有3个月了,在社区医院天天换药,溃疡面处理的很干净,但就是不收口.近这段时间王老伯发现自己走路时间超过10分钟,就感到小腿发胀,非得坐一下休息一会才可以走路.其实王老伯是因为糖尿病影响了血管,而造成的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作者:畅坚;许樟荣;王志强;陈平;杨丽娜

    目的比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的分布及其严重程度. 方法 2型糖尿病(T2DM)患者(DM组)43例,非糖尿病动脉硬化症患者(NDM组)39例.将造影动脉所见分为腹主、髂总、髂内、髂外、股深、股浅、腘、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共10段,用分段积分法进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比较. 结果腹主、腹部内脏、股深及胫前动脉病变发生率在NDM组分别为33/34(97%)、11/30(37%)、11/69(16%)和25/42(60%),在T2DM组分别为26/36(72%)、1/36(3%)、24/78(31%)和61/75(81%);NDM组腹主动脉积分为0.26±0.67、髂总动脉积分为0.55±1.06、髂内动脉积分为1.08±1.29;T2DM组相应的动脉积分分别为0、0.15±0.58和0.57±1.05;这些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2DM组股深、腘、胫前、胫后、腓动脉积分分别为0.60±0.61、1.15±0.82、1.92±1.39、1.72±1.85和1.99±1.05,均明显高于NDM组的0.17±0.48、0.75±1.22、0.81±0.94、1.07±1.00和0.98±1.00. 结论 NDM组较T2DM组血管病变更常累及腹主动脉及腹部内脏动脉,T2DM组较NDM组更常累及股深动脉和胫前动脉,且病变程度严重.

  •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介入治疗42例分析

    作者:石瑜;陈培友;吴舟良;裘互顺;章彩霞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近期疗效,探讨其治疗经验.方法 42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其中行单纯球囊扩张术16例(髂动脉4例、股胭动脉3例、膝下动脉9例),行球囊扩张支架术26例(髂动脉17例、股胭动脉9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髂动脉21例介入治疗全部获得成功;股胭动脉9例介入治疗获得成功,另3例介入治疗失败行动脉旁路转流术;膝下动脉6例介入治疗获得成功,另3例介入治疗失败,其中1例患者行踝关节上截肢术,2例继续保守治疗.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6.1±2.1)个月,2例股浅动脉行单纯球囊扩张术患者6个月后再次出现狭窄,行内置支架术,症状消失.结论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近期疗效满意,其长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研究.

  • 血管内介入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修南光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所收治的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当中选取1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分析手术成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成功率(96.3%)高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8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71,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成功率高,治疗效果好,可长期使用。

  • 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治疗前后脊髓及背根神经节P物质的变化

    作者:王军;张伟;易军;宁莫凡;王警卫;常江

    背景: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周围动脉疾病,发病机制及病变过程尚不完全明确,其临床症状多较重,且治疗效果不佳.目的:观察肢体负压对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犬中枢神经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武警陕西总队医院麻醉科和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外三科. 对象:实验于2003-04/2004-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杂种清洁级犬17只,体质量12~18kg,动物编号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治疗组10只,非治疗组5只,正常对照组2只.方法:将治疗组动物制作左后肢缺血模型,在造模后14 d开始行患肢负压治疗,1次/d,15 min/次,负压治疗10 d后行动物灌注.分别切取L1~L5的脊髓及背根神经节,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非治疗组除不进行患肢负压治疗外,处理、检查均同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不行缺血模型制作及负压治疗,仅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犬脊髓及背根神经节的感觉神经纤维中P物质的变化.结果:非治疗组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患侧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平均灰度值分别为:70.20±3.70,67.00±3.30)较正常对照组(20.00±2.80,35.50±6.40)染色明显加深,而治疗组(48.50±6.60,51.70±4.00)较非治疗组染色变浅,但仍较正常对照组加深(P均<0.01).结论: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发病后,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的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多,可能是机体的一种自身保护机制.肢体负压疗法可减少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伤害性刺激的传入,缓解肢体疼痛.

  •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用于动脉狭窄性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前的价值

    作者:林江;乐凡;王建华;颜志平

    目的 评价并行采集高分辨力3D CE MRA用于诊断各种动脉狭窄性病变和指导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35例拟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放置)的病人在术前接受并行采集高分辨力3DCE MRA检查.35例中包括肾动脉狭窄10例、移植后肾动脉狭窄1例,颈动脉狭窄12例、髂动脉狭窄11例和股胭动脉狭窄1例.35例共39段动脉接受了治疗.评价各种动脉病变的显示质量,分析和比较3D CEMRA和DSA显示的狭窄程度和长度以及病变段的特征(偏心性狭窄、有无溃疡、有无狭窄后扩张等),判断3DCE MRA用于指导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 3D CE MRA能很好显示各种动脉闭塞性病变.3D CEMRA和DSA显示狭窄程度和长度的相关性很好.两者显示狭窄特点的符合率高.3D CE MRA高估3例髂动脉严重狭窄.除这3例外,3D CE MRA均能很好指导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另外与DSA相比,3D CE MRA能更好地显示髂动脉的闭塞和远端再通血管,结论 3D CE MRA能较为准确地显示动脉狭窄的解剖表现从而指导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血管造影的特征

    作者:冯波;钱巧慧;李茂全;李栩;倪亚芳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以了解其动脉病变的分布特征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4例非糖尿病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计算受累病变支数和采用10分段积分法评估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病变累及的血管支数中位数为5支,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的2支(P<0.01).除腹主动脉外,糖尿病组发生在同节段的双侧病变支数累计为71支,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的4支(P<0.05),而单侧支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腓、胫后动脉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膝以上动脉病变累计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组膝以下动脉病变累计积分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腘、腓和胫后动脉的病变发生率分别为43.3%、53.3%和50.0%,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的7.1%、21.4%和14.3%(P值均<0.05).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下肢动脉病变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在远端节段下肢动脉病变较为严重和广泛,而近端节段无明显差异.年龄、LDL-C均是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及药物治疗

    作者:王爱红;许樟荣

    下肢动脉性病变(PAD)又被称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其诊治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这是因为PAD作为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标志,常与其他大血管并发症共存.研究表明,70%以上的PAD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病变,通过检测患者的PAD可以间接了解到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从而加强心脑血管病变的防治.严重的PAD可以引起缺血性下肢溃疡,甚至可以导致截肢.中度以上的PAD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是易感PAD的高危人群.一项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我国50岁以上的合并有至少1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糖尿病人群中,约有20%的患者合并有PAD.

  • 肢体负压对犬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皮肤微循环及踝动脉压的影响

    作者:赵清涛;宁莫凡

    目的:观察肢体负压对犬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皮肤微循环及踝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建立后肢动脉闭塞犬模型,观测负压前后患肢皮肤微循环及踝动脉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负压完成后,红细胞流速(RBCV)、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FCD)、皮肤毛细血管流量(SCV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0 05),毛细血管直径(CD)无显著变化(P>0 05)。结论:肢体负压治疗能改善犬肢体动脉闭塞时的皮肤微循环,提高踝动脉压,增加皮肤血流量。

  • 肢体负压对犬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姚青;宁莫凡

    目的观察肢体负压对犬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治疗组犬10只,对照组10只,均用边氏法制作犬肢体动脉闭塞病变模型后,治疗组行肢体负压治疗,并于模型制作前、负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对照组不做负压治疗,其余处理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负压治疗后,全血粘度(WBV)、血浆粘度(PV)、红细胞压积(PCV)、血浆纤维蛋白原(PFC)、红细胞电泳时间(EM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并恢复至模型制作前水平(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与模型前及治疗组相比相差显著(P<0.05~P<0.01),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肢体负压治疗可改善犬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 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治疗周围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疾病

    作者:凌瑞;易军;宁莫凡;王岭

    目的 探讨应用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治疗周围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治疗周围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疾病46例(56条患肢).结果 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皮温升高.经3个月~7年的随访,除2条患肢行截肢、2条患肢再行带蒂网膜移植术外,其余肢体治疗效果良好,总有效率为92.9%(52/56).结论 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具有手术一期完成、适应证广、对静脉回流影响小、缺血症状解除快等优点.

  • 微创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王惠丽;赵桂芬;王蓓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的慢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足由周围神经营养障碍性病变、动脉闭塞性病变以及容易合并骨和软组织等一系列病变引起,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15%.下肢微创介入是治疗糖尿病足的一项新技术,该手术从股动脉穿刺,使用造影介入技术,利用超声消融和小球囊扩张,开通患者狭窄或闭塞的动脉,随后配合抗凝治疗和改善微血管循环的药物,能有效治疗由下肢血管严重狭窄引起的糖尿病足,减少致残率.2007年5月~2009年4月,我科对150例糖尿病足患者行传统治疗加介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治疗周围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疾病

    作者:易军;宁莫凡;贠军;王岭;凌瑞;陈江浩;李南林

    目的:探讨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治疗周围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治疗周围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疾病46例(56个肢体).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皮温升高.经观察3个月-15年,除4例(4个肢体)又分别行截肢及带蒂网膜移植术外,其余肢体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该方法具有手术一期完成、适应证广、对静脉回流影响小、缺血症状解除快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