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膀胱疼痛综合征

    作者:张杰(综述);王强(审校)

    膀胱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发生在膀胱或其周围的慢性疼痛,伴有一系列泌尿系症状。女性人群及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它可以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目前已形成一个新的残疾人群。可能的发病机制主要有病原体诱发炎性反应、慢性缺血或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膀胱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下尿道上皮功能障碍、膀胱组织中上皮细胞凋亡增加、遗传重编程、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疼痛调节机制异常、细胞自噬作用受到抑制等。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膀胱镜检、尿动力学参数、尿液及血液中的生物标记物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法有食物控制、心理干预、口服药物、膀胱灌注治疗、神经阻滞及神经刺激、手术治疗等,但效果均不满意。

  • 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对膀胱疼痛综合征疼痛程度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张杰;王强;王增春;任自刚;熊巍;刘海泉;王俊杰;范婷婷

    目的:系统评价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对膀胱疼痛综合征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pringer、Wiley、Science Direct、OVID数据库,搜集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试验,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后,取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值,利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筛选出5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共纳入21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91例,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组1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组对疼痛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内注射肉毒毒素能够缓解膀胱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程度。

  •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柯鑫文;张雁钢;冯少勇;武政华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也称膀胱黏膜下纤维化或 Hunner 溃疡,是一种非细菌性累及膀胱壁全层的炎性疾病。该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我国少见,其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以耻骨上膀胱区疼痛、尿频及尿急为主要症状,但症状没有特异性,所以诊断往往比较困难,目前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总体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将对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膀胱水扩张联合肉毒素注射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罗顺文;许亚宏;杨明辉;贾志刚;赵启华;段志强;张波;郭瑜

    目的观察膀胱水扩张联合肉毒素注射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IC/PBS )的疗效。方法16例女性IC/PBS患者,在麻醉下行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内200 U肉毒素多点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行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每日排尿次数及大膀胱容量作为疗效评判标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诉疼痛、尿频、尿急症状缓解,有效率100%,其中10例诉显著缓解或消失(显效率62.5%)。14例获得随访,治疗后1个月患者O′Leary-Sant 评分从(24.7±3.6)分降到(16.2±3.1)分,疼痛程度评分从(7.9±1.8)分降到(3.2±1.5)分,每日排尿次数从(22.10±4.8)次减少到(13.1±3.1)次,膀胱容量从(108.8±35.7)ml增加到(210.2±30.5)ml,3、6个月后症状无变化,且病情稳定。12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轻微肉眼血尿,1~2 d 消失,1例尿潴留行间歇导尿1周。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肉毒素注射治疗短期内可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症状,起效快,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膀胱镜随机活检及麻醉下水扩张对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诊治的价值

    作者:朱绪辉;杜鹏;善辉;李涛;张鹏;杨勇

    目的 探讨膀胱镜随机活检及麻醉下水扩张对诊断和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bladder pain syndrome/interstitial cystitis,BPS/IC)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我院因膀胱疼痛等下尿路症状入院的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例,年龄47~ 64岁,平均56岁;女87例,年龄23 ~ 67岁,平均49岁.初步诊断均为BPS/IC.入院后行排尿日记、疼痛及症状评分、QOL、尿细菌学培养、尿找肿瘤细胞、尿找抗酸杆菌等检查.全麻后行膀胱镜检膀胱黏膜随机活检,然后进行膀胱镜麻醉下水扩张,对水扩张前后IC患者每日排尿次数、大排尿量、疼痛评分、O 'Leary-Sant问卷症状评分、QOL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119例经膀胱镜随机活检及麻醉下水扩张,确诊为IC患者102例,治疗前每日排尿次数为(42.1±5.6)次,大排尿量为(141.0 ±8.3)ml,疼痛评分为(7.6±3.0)分,O'Leary-Sant问卷症状评分为(27.7±4.2)分,QOL为(7.6±2.4)分.治疗后每日排尿次数为(23.3±3.4)次,大排尿量为(352.0±1.7)ml,疼痛评分为(3.3±4.3)分,O 'Leary-Sant问卷症状评分为(12.5±7.3)分,QOL为(3.2±5.1)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IC患者17例,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8例,其中原位癌4例、低级别非浸润性膀胱癌l例、高级别浸润性膀胱癌3例,其中4例无血尿症状,膀胱疼痛症状出现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0.8个月.确诊为结核性膀胱炎3例,嗜酸性膀胱炎1例,化学性膀胱炎3例,放射性膀胱炎2例.结论 BPS仍需采用排除性诊断才能确诊为IC.膀胱镜随机活检及麻醉下水扩张对BPS的诊疗有重要意义.

  • 以膀胱疼痛为特征的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治体会

    作者:徐凌;张鹏;武治津;张朝华;杨勇;张宁;张小东

    目的 探讨以膀胱疼痛症状为特征的女性膀胱出口梗阻(BOO)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1例以尿频、尿急、憋尿后耻骨上膀胱区疼痛为主诉的女性患者,经自由尿流率+残余尿检查联合影像尿动力学(VUD)检查明确存在BOO.治疗前平均Qmax(11.5±3.6) ml/s,平均PdetQmax(39.1±17.8)cmH2O(1 cmiH20=0.098 kPa).结合排尿期同步影像检查结果诊断为膀胱颈梗阻19例,尿道狭窄2例.本组21例均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水扩张治疗,膀胱镜下观察均为红斑征阳性,均行膀胱黏膜活检,对膀胱颈梗阻患者行膀胱颈内切开术,尿道狭窄患者行尿道扩张术.于术后48个月采用O' Leary-Sant评分、QOL评分及盆腔疼痛和尿频、尿急症状(PUF)评分评价治疗前后患者膀胱疼痛症状的变化. 结果 本组21例膀胱黏膜活检病理结果均为膀胱黏膜急、慢性炎症.21例术后随访平均(6.7±5.9)个月,24h排尿次数由治疗前(24.3±11.8)次降至(13.0±5.9)次,平均夜尿次数由(6.5±2.7)次降至(3.3±1.6)次,O ' Leary-Sant评分由(24.6±7.3)分降至(14.7±7.4)分,PUF评分由(22.9±6.2)分降至(12.0±7.1)分,QOL评分由(5.0±0.8)分降至(2.9±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尿流率+残余尿检查联合VUD检查对以膀胱疼痛症状为特征的女性BOO患者可以明确诊断.根据VUD检查结果解除梗阻后,与膀胱疼痛相关的症状会显著改善.

  • 骶神经调节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初步临床结果

    作者:张耀光;王建业;张大磊;田子健;张志鹏;王萱;万奔;魏东;刘明

    目的 评估骶神经调节术(sacral neuromodulation,SNM)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painful bladder syndrome/interstitial cystitis,PBS/I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21例PBS/IC患者接受SNM体验治疗.患者均曾接受行为治疗、口服药物治疗、膀胱灌注无菌透明质酸钠液、膀胱水扩张或膀胱黏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等治疗,但疗效不佳.收集患者体验治疗术前及永久性调节器植入术后的排尿日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间质性膀胱炎指数和生命质量评分.术后2周、3个月、6个月各随访1次,之后每6个月随访1次.临床成功被定义为以体验治疗术前的排尿日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间质性膀胱炎指数和生命质量评分为基准线,体验治疗术后上述评价标准改善率达到50%及以上,且患者要求植入永久性调节器. 结果 体验治疗后3例患者因体验治疗后疗效不满意拒绝植入调节器,18例接受InterStim长期植入治疗.本组永久植入成功率为86%.术后随访2~ 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平均24 h排尿次数为(23.2±7.1)次、夜尿次数为(13.0±4.7)次、平均每次排尿量(73.3±12.9) ml、视觉模拟疼痛评分7.2±1.1、间质性膀胱炎问题指数15.6±1.3、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14.1±1.8、生命质量评分5.6±0.5.术后疗效保持稳定,末次随访时上述各项指标分别为(11.1±3.2)次、(5.9±2.1)次、(164.4±28.5) ml、3.4±0.8、7.0±0.7、6.6±1.0、1.9±1.0,永久植入术后较体验治疗术前症状及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感染、电极移位断裂或其他不可逆的不良反应. 结论 初期临床结果显示,SNM对于其他治疗效果不佳的PBS/IC患者安全、有效.

  • 膀胱疼痛综合征的小鼠模型研究

    作者:金兴魏;邵远

    间质性膀胱炎(IC)现称膀胱疼痛综合征(BPS),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但对其的研究相对滞后,因此建立与人类间质性膀胱炎相似的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然可以建立不同动物的BPS模型,但制作相对简单、易获取、较经济及可复制性强等特点使小鼠成为BPS模型制作十分理想的对象.本文就目前BPS小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各自优缺点等做一综述.

  • 下尿路症状患者中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何群;杨勇;夏溟;张宁;吴士良;肖云翔;李贵忠;詹胜利;刘磊;肖河;赵继懋

    目的 明确具有下尿路症状(LUTS)而排除泌尿系感染或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患者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乃至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对2008年11月20日至2012年8月24日8家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表现为LUTS的954例患者,使用标准化问卷调查和有效的检查排除泌尿系感染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等诊断,明确IC/PBS诊断.对IC/PBS患者可能的风险因素应用Fisher检验、Pearson χ2检验和多元因素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954例有LUTS症状的患者中427例(44.7%)符合IC/PBS诊断.女性LUTS症状患者中IC/PBS发生率[51.7%(254/491)]高于男性LUTS症状患者[37.4%(173/463),P<0.05].女性患者中IC/PBS与食用刺激性食物(OR:81.16,95%CI:11.50~590.00,P=0.001)、肛肠疾病(OR:54.90,95%CI:9.52~401.00,P=0.001) 显著相关.男性患者中IC/PBS与咖啡因摄入(OR:4.29,95%CI:1.86~9.86,P=0.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食用刺激性食物、肛肠疾病和咖啡因摄入是IC/PBS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它们对IC/PBS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 消痔灵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

    作者:朱旋;范洁;高文喜;胡少炜;曾令启;张忠民

    目的:观察消痔灵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PBS/I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9例PBS/IC患者,先行麻醉下膀胱水扩张术治疗1次,然后随机分为消痔灵灌注组(A组20例)和透明质酸钠(西施泰)灌注组(B组19例).每周灌注1次,连续灌注4周改为每月1次,直到第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6个月监测每日排尿次数、大排尿量、视觉模拟评分、O'Leary-Sant IC问卷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膀胱灌注治疗1个月后A、B两组每日排尿次数(14.5±7.2、13.4±9.5)、大排尿量(185.7±41.6、190.8±45.7)、视觉模拟评分(3.7±0.8、3.4±0.6)、O'Leary-Sant IC问卷评分(14.7±4.9、13.9±5.9)、生活质量评分(1.8±0.8、1.7±0.9),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膀胱灌注治疗6个月后A、B两组每日排尿次数(15.43±6.7、14.5±7.8)、大排尿量(195.8±44.5、201.7±48.3)、视觉模拟评分(3.9±0.8、3.6±0.7)、O'Leary-Sant IC问卷评分(16.2±4.4、15.5±5.6)、生活质量评分(2.3±1.1、2.1±1.3),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A、B两组间相比较各指标改变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膀胱刺激征7例、血尿4例;B组出现膀胱刺激征3例、血尿1例.结论:消痔灵膀胱灌注治疗PBS/IC安全、有效,其疗效等同于透明质酸钠.

  • 抗毒蕈碱药物联合阿米替林和中药治疗女性膀胱疼痛综合征

    作者:邱建宏;滑丽美;赵新鸿;张世睿;孟晓东;马际尧;吴英;李刚

    目的 探讨抗毒蕈碱药物联合阿米替林和中药治疗女性膀胱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患者记录排尿日记,口服抗毒蕈碱药物、阿米替林片和中药制剂,疗程1个月,观察24h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每次排尿量、膀胱区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1周、2周和4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与治疗2周、4周比较,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与治疗4周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31例症状完全消失,11例仍有轻微尿频,7例有轻微膀胱区憋胀,5例有尿道口轻微疼痛,但均能耐受.结论 抗毒蕈碱药物联合阿米替林和中药可以有效治疗女性膀胱疼痛综合征,提高生活质量.

  • 膀胱疼痛综合征的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

    作者:蔡丽玲

    目的:探讨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6例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通过药物、膀胱灌注、水扩张等综合治疗,重点结合科学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强化心理等层面护理干预,并给予长期连贯的出院指导.结果:经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后,13例患者耻骨上和/或会阴部疼痛症状和尿急的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3例好转;膀胱容量上升中位值250 ml(200~330)ml,日间排尿次数≤10次,夜间连续睡眠达3 ~4 h,所有患者均可恢复正常生活.结论:该病尽管病因不明,目前缺少特效治疗手段,但通过结合个体差异的综合治疗及有效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疗效.

  • 中国福州女性膀胱疼痛综合征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许波;宋岩峰;张文举

    目的 调查健康人群膀胱疼痛综合征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2年以邮寄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样调查了福州6066名年龄在20岁及以上的女性(占当地妇女总数的3.0%).独立完成Bristol女性下泌尿道症状调查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684份(77.2%).结果 中国福州女性膀胱疼痛综合征患病率为0.98%(46/4684).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产次>2、糖尿病和吸烟等因素与膀胱疼痛征候群相关.结论 中国女性膀胱疼痛综合征患病率与西方女性相近.产次>2次、糖尿病和吸烟等因素与膀胱疼痛综合征相关.

  • 非妇科因素致慢性盆腔痛

    作者:杨欣

    慢性盆腔痛是影响女性健康的常见问题,疼痛的症状和病因常涉及妇科学、胃肠病学、泌尿和疼痛医学.非妇科因素导致的慢性盆腔痛的常见原因有肠易激综合征、膀胱疼痛综合征、腹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等.所以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诊治.

  • 经尿道电灼联合肝素及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在间质性膀胱炎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李振华;于秀月;郭金昊;张鑫;刘忠强;刘娇;孔垂泽

    目的 评价经尿道电灼联合肝素及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对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治疗的31例IC/BPS患者的临床资料.椎管内麻醉或全麻下行经尿道膀胱病变电灼及电刀切取病理,明确诊断后给予肝素及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肝素25 000U、2%利多卡因10 mL及5%碳酸氢钠5mL,保留60~120 min),每周灌注1次,8周后每月2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和第6个月记录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指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每日排尿次数、大膀胱容量的变化及膀胱灌注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28例(90.32%)于治疗后第1和第6个月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指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每日排尿次数和大膀胱容量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3例(9.68%)女性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其中2例行膀胱全切术,术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病理报告合并膀胱原位癌变.结论 经尿道电灼联合肝素及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对IC/BP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聚焦解决模式在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魏敏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心理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间质性膀胱炎发生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则通过常规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干预前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低于干预后对照组( 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有效改善间质性膀胱炎导致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 不同温度条件下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冷静;陈慧兴;吕坚伟;李冬玲;李佳怡;薄隽杰;刘东明;黄翼然

    目的 比较两种温度条件下(常温、高温)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PBS)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诊断为PBS的女性新发病例62例.治疗前应用O' Leary-sant问卷进行问题评分(ICPI)和症状评分(ICSI).将患者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常温组和高温组,常温组采用常温(20℃~24℃)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高温组采用高温(37℃~40℃)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8周与16周治疗结束时再次应用O'Leary-sant问卷进行ICPI和ICSI.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ICPI和ICS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高温组ICPI和ICSI较常温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周,高温组ICPI和ICSI较常温组有进一步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温组中3例(9.38%)首次灌注后出现膀胱区灼热不适感,经数次灌注后可耐受;常温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高温条件下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索膀胱灌注治疗PBS的临床疗效优于常温条件下的膀胱灌注,短期内无不良事件发生.

  • 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策略

    作者:庞阳阳;龚玉雯;刘伟;田跃军

    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不明病因的慢性异质性疾病,使很大一部分女性受累.患者的症状高度可变:可能会遭受骨盆疼痛而且疼痛会由于膀胱的充盈而加剧,并且会伴随有一系列的下尿路症状,包括尿频和尿急.考虑到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应该针对每个具体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目前美国泌尿协会(AUA)指南将IC治疗分为6个层次,建议开始对患者进行教育以及改善生活方式,再通过物理、药物治疗,对于那些前期治疗均失败的患者终进行手术治疗.这篇文章针对IC新治疗指南以及这些指南的一些证据资料进行了综述.

  • IC/BPS患者行膀胱水扩张治疗时监测血压和心率的意义

    作者:王春辉;魏伟;杨进益

    目的:明确有无膀胱镜典型表现的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患者在膀胱水扩张时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有无不同.方法:按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 BPS诊断标准连续选择IC/BPS患者48例,在全麻成功后至膀胱水扩张治疗结束,全程监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按是否存在典型膀胱镜表现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尿流动力学参数、SBP、DBP和HR.结果:两组人口统计资料、症状、疼痛程度、并存病史、手术史、尿流动力学参数、麻醉后膀胱容量和组织学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膀胱水扩张治疗后,膀胱镜检查有典型表现组平均SBP升高(24士18)mmHg,DBP升高(19士11)mmHg,HR升高(11±10)次/min;无典型表现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小幅降低.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膀胱镜下有典型IC表现的患者行膀胱水扩张时,其SDP、DBP和HR明显升高.

  • 透明质酸钠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附20例报道)

    作者:张利朝;赵永斌;胡卫列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疗效.方法 20例女性IC/PBS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0例,A组使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灌注12周,B组使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灌注12周,8周后同时口服索利那新,每天5 mg,连续4个月.评估患者治疗前、膀胱灌注第8周、第12周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大排尿量和疼痛评分各项评价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大排尿量和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P <0.05.两组膀胱灌注12周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各项评价指标与膀胱灌注8周相比较,均P<0.05.A组内膀胱灌注12周与治疗后6个月时各项评价指标相比较,均P <0.05,B组内膀胱灌注12周(口服索利那新4周)时的各项评价指标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较,均P >0.05.A组膀胱灌注12周及治疗后6个月时各项评价指标与B组膀胱灌注12周(口服索利那新)及治疗后6个月相比较,除疼痛程度评分外,其余各项指标均P<0.05.结论 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能有效缓解女性IC/PBS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膀胱灌注8周后联合使用索利那新比单独膀胱灌注能更好地缓解除膀胱区疼痛症状以外的临床症状.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