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完全性失语症2例的语言转归

    作者:何怡

    目的 探讨完全性失语症的语言转归.方法 对2例完全性失语症患者利用Schuell刺激法、交流效果促进法(PACE)和功能性交际治疗(FCP)进行语言训练,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进行评定.结果 2例患者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完全性失语症患者经过系统、正规的语言训练在几个月或几年后可转变为运动性失语的表现.

  • 运动性失语发病机制探讨:附25例fMRI分析

    作者:周筠;陈红燕;王丽敏;韩在柱;王拥军

    目的 探讨运动性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25例伴运动性失语的脑梗死患者,采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分析对病变波及的Broca区进行检测,并与对侧镜像区进行对比.结果 MRS显示,受累语言功能区的N-已酰天门冬氨酸、胆碱的代谢较对侧镜像区降低(P<0.05);PWI显示,多数患者受累语言功能区的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较对侧明显减少(P<0.01),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对侧镜像区延长(P<0.05).结论 运动性失语症患者急性期语言功能区呈低灌注、低代谢表现,可能是运动性失语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 工作记忆刷新训练对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流畅性的影响

    作者:孙伟铭;董香丽

    目的 探讨工作记忆刷新训练对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流畅性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运动性失语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予常规言语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工作记忆刷新功能训练,共8周.训练前后进行刷新功能和言语流畅性测评.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刷新功能和言语流畅性提高(t>2.418,P<0.05),且优于对照组(t>2.407,P<0.05).结论 工作记忆刷新功能训练可改善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言语流畅性和刷新功能.

  • 运动性失语症动作命名困难的语言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汪洁;方琴

    目的:探讨对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动作命名困难进行动词语义理解和动词产生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2例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进行动词语义理解和动词产生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物品、动作命名测验,以及图画叙述检查.结果:治疗后2例患者动作命名成绩明显提高(P<0.001),图画叙述中主语-谓语-宾语结构增多(P<0.05).例2的名词短语增多,仅有名词的话语减少(P<0.001).结论:动词语义理解和动词产生治疗可以改善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动作命名困难,并能使患者的主语-谓语-宾语结构增多.

  • 奥瑞姆自理模式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影响

    作者:张颖

    目的 探讨奥瑞姆自理模式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奥瑞姆自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失语症商(AQ)评分、失语症程度评定、日常生活交流与沟通能力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文字能力、理解能力、书写文字能力评分、AQ评分、失语症程度评定、日常生活交流与沟通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文字能力、理解能力、书写文字能力评分、AQ评分、日常生活交流与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失语症程度评定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文字能力、理解能力、书写文字能力评分、AQ评分、日常生活交流与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失语症程度评定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瑞姆自理模式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中应用,可以增强患者语言功能、日常交流和沟通能力,改善失语症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针灸醒脑调神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分析

    作者:何勇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的作用。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针灸疗法。比较患者自发言语、复述、理解3项语言功能的得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语言功能均得到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醒脑调神法疗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和语言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宦宇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症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加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疗程结束后,采用西文成套测验(WAB)及计算失语商(AQ)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评定,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6.49%/54.0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口语表达、听理解及复述等方面功能均优于对照组[(6.1±1.1)/(5.0±1.2)分,(7.6±1.2)/(6.4±1.3)分,(7.1±1.5)/(5.6±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运动性失语症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静息态功能连接观察

    作者:王维卓;王美豪;刘会茹;原彬科;汪娟;李海燕;周晓军;王欣;陶洁洁

    目的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静息态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症患者Broca区的功能连接.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2013年因初次脑梗死就诊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各10例,男6例、女4例,组间性别匹配.观察Broca区与全脑脑区低频信号的波动相关性,分析Broca区的功能连接.结果 健康对照组静息态下多个脑区体素(voxel)与Broca区低频信号波动呈正相关.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Broca区与其周围邻近脑区的功能连接增强显著,而其对侧半球脑区与Broca区的功能连接降低,但与部分小脑、枕叶、颞中回及胼胝体压部的功能连接增强.结论 静息态存在广泛的运动性语言功能网络,右前扣带回、胼胝体膝及半球在运动性语言功能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Broca区周围邻近脑区及右小脑、枕叶、颞中回及胼胝体压部与Broca区功能连接增强可能是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语言恢复的重塑代偿机制之一.

  • 针刺为主治疗运动性失语症的体会

    作者:王鑫标

    近年笔者采用针刺为主治疗7例因脑出血(脑血管病变及脑外伤)造成的运动性失语即纯粹性语哑患者,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

    作者:谷中青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以康复科收治的脑梗死失语症患者入组,截止2016年2月,共入选对象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知信行干预,持续3个月.结果:观察组明显改善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失语症的疗效.

  • 中年脑卒中病人运动性失语症的护理

    作者:徐小干

    [目的]探讨中年脑卒中病人运动性失语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中年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病人进行理疗和言语功能训练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20例运动性失语症病人经过语言康复治疗后,12例失语症严重程度均由1级恢复到2级,3例失语症严重程度由0级恢复到1级,还有其他5例病人无明显疗效。[结论]对中年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病人,应尽早进行言语功能训练和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使病人语言功能不同程度恢复,并可改善病人的身心应激及适应能力。

  • 运动性失语症口语表达障碍的语言治疗

    作者:汪洁

    运动性失语症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口语表达障碍。如言语失用症、词提取困难、句子生成困难等。本文介绍了轻、中、重度运动性失语症的语言治疗方法,包括语音训练、单字的产生、促进自发言语、语句生成等的训练方法。治疗师可以针对具体患者灵活应用这些方法,并加以改造,使之适合具体患者的治疗。

  • 三联针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

    作者:邹积英

    目的:采用三联针法改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传统头针组30例,语言康复组28例.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自发谈话、口语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言语功能及相关症状的变化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针刺组治疗中风后引起的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达93.33%,优于传统头针组(P<0.05),明显优于语言康复组(P<0.01);3组语言功能治疗后均有改善,其中针刺组优于其它两组;3组治疗均能兼顾言语功能的各个方面.结论:三联针可以明显改善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

  • 重度颅脑损伤后运动性失语症1例患者运用辅助沟通系统的康复训练护理

    作者:叶巧萍;汪四花;吴芳

    重度颅脑损伤是指外伤后昏迷时间超过12 h以上,且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有显著的神经系统阳性征,基础生命体征有明显变化[1].重度颅脑损伤常导致患者出现失语情况[2],其中以运动性失语常见,造成患者沟通、交流障碍,使其产生焦虑、烦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运动性失语患者传统语言康复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反复刺激和听理解训练.

  •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研究

    作者:刘会茹;王维卓;王欣;陶洁洁;闻彩云;王汉旻;程建华;徐惠琴;曹国全;王美豪;李建策

    目的:采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和功能连接(FC)算法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及志愿者行RS-f M RI扫描。采用双样本 t检验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进行ALFF分析,并以左侧后扣带回为种子点比较两组脑FC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ALFF明显降低的脑区有左侧小脑前叶、梭状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额内侧回;ALFF明显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后扣带回。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FC下降的脑区主要位于左侧额内侧回、左侧颞中回、左侧丘脑、右侧额中下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中回、右侧枕中回、右侧海马旁回、两侧楔前叶、后扣带回、胼胝体压部;FC增高的脑区主要以左侧大脑半球、左侧小脑齿状核、左侧小脑、右侧眶回、直回、右侧小脑后叶、右侧脑干较为显著。结论结合ALFF和FC两种技术,能从脑局部功能与功能网络的变化两个方面对脑神经活动进行评价,有助于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病理生理机制的探索。

  • 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脑功能可塑性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作者:李闯;唐海霞;杨春燕;庞华军;李华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功能连接技术,探讨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机制.方法 选取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10例(失语组),同期无失语患者10例(对照组),均进行静息态fMRI检查;失语组患者1个月后行第二次fMRI检查.使用SPM8软件和DPARSF软件对数据进行后处理,选择左侧额中回(LFMG)后部作为种子点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利用REST行配对和两样本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失语组(康复治疗前) LMFG-ROI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为右侧岛叶(MNI:x,y,z:45,12,0,t=7.98)、右侧额下回(三角部、眶部、岛盖部)(MNI:x,y,z:42,6, 27,t=6.75)、右侧颞上回和颞中回(MNI:x,y,z:48,-45,6,t=10.57)、右侧缘上回(MNI:x,y,z:15,-66,60,t=5.59)、右侧角回(MNI:x,y,z:54,-50,12,t=9.55),功能连接减少的脑区为左侧扣带回后部(MNI:x,y,z:6,-75,9,t=-10.05)和左侧楔前叶(MNI:x,y,z:-6,-69,33,t=-9.07);失语组(康复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LMFG-ROI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为左侧尾状核头部、左侧额中回和额下回、左侧苍白球、左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左侧岛叶,功能连接减少的脑区为右侧海马、左侧小脑、右侧舌回、左侧扣带回后部、右侧枕叶、右侧楔前叶;失语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比较,LMFG-ROI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为左侧额中回(MNI:x,y,z:-51,15,24,t=15.87)、左侧额顶叶岛盖(MNI:x,y,z:-24,-66, 42,t=5.20)、左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MNI:x,y,z:-15,-16,55,t=6.53),减低的脑区为右侧颞上回、颞中回(MNI:x,y,z:57,-18,30,t=-15.21)、右侧岛叶(MNI:x,y,z:-24,-66,42,t=-5.20)、右侧缘上回(MNI:x,y,z:15,-66,60,t=-7.69).结论 左侧大脑半球损伤语言区周围脑区的功能重组可能是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脑功能可塑性的主要机制,右侧大脑半球也参与了这一过程.在运动性失语的急性期和慢性期均出现了左侧扣带回后部的激活减低.

  • 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陈营;卓兵芝;杨春燕;李华

    目的 应用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er imaging,DTI)技术分析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区白质的改变情况.方法 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11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6例为对照组,均为右利手,应用3.0T MRI扫描仪DTI技术测量语言功能区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结果 对照组左侧大脑半球语言区FA值(0.396±0.033)、ADC值(0.725±0.083)与右侧大脑半球语言区[FA值(0.404±0.035)、ADC值(0.751±0.0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侧大脑半球语言区FA值(0.327±0.075)低于对照组左侧语言区(P<0.05),ADC值(0.741±0.106)与对照组左侧语言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梗死区FA值(0.310±0,023)低于对侧镜像区(0.416±0.038)(P<0.05),ADC值(0.752±0.103)与对侧镜像区(0.791±0.0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左、右侧大脑语言功能区发生梗死与否其FA值均降低,而ADC值变化不明显.

  • 氟西汀联合 Schuell 刺激法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丘鸿凯;刘志华;林飞燕;赖旻瑶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方法82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用氟西汀组、联合语言训练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我国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ABC )标准评定语言功能及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定抑郁情况,2组进行比较。结果2组语言功能均提高,联合语言训练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2组治疗后SDS、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联合语言训练组改善更明显。结论氟西汀联合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及抑郁状态。

  • 艾地苯醌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赵抗山;王晓玲

    目的:评价艾地苯醌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地苯醌30 mg 口服,ti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1剂/d 。2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72.5%)明显高于对照组(57.5%),P<0.05;2组治疗前各项言语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心肝肾、凝血功能等异常。结论艾地苯醌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妍妍;马建军

    运动性失语又称Broca失语( Broca’s aphasia ,BA )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失语症类型之一,是由 Paul Broca于1865年首次提出且被广泛公认的一种失语症类型。临床特征以听理解能力相对良好、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特点,一直以来为国内外学者热衷研究的课题。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