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婴儿电子胃镜检查45例体会
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治疗的0~6个月小婴儿共45例,现将其检查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收住院的0~6个月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小要儿45例,其中上消化道异物1例,上消化道出血10例,反复呕吐(病程超过2周)34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0~6个月.体质量3.1~10.2 kg.
-
中小剂量六味安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1]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临床以慢性或间歇性的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的一组疾病,表现为进餐后上腹饱胀、嗳气、恶心、呕吐、厌食等.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尚很局限.临床发现这类患者往往多伴有焦虑、失眠、多梦等精神方面的症状[2],治疗策略以对症治疗为主.六味安消是在传统方剂基础上研制成功的中成药,该药有较好的胃肠动力作用,因此我们采用中小剂量的六味安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观察其对功能性消化性不良的作用.
-
药物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236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胃十二指肠疾病共236例,包括慢性胃炎11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5例,胃溃疡25例,复合性溃疡8例,残胃炎4例.分别观察上腹疼痛、饱胀、反酸、恶心、暖气发生率.按不同病种选用铋剂、促胃肠动力药物、抗酸剂、H2RA或PPI+阿莫西林、甲硝唑4周(根除H.Phlori治疗者2周),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按以下标准分级:0级5种症状消失;1级有1~2种症状,但不影响饮食,也不需服药;2级有3种以上症状,影响饮食睡眠,需服药;3级症状持续存在,服药、调节饮食后无效.结果0级改善率慢性胃炎74.4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2.35%;胃溃疡64%;复合性溃疡25%,残胃炎0.结论药物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解除、改善其上消化道症状疗效明显.
-
医用数码电针治疗仪改善胃十二指肠炎患者上消化道症状的治疗疗效
目的:分析医用数码电针治疗仪改善胃十二指肠炎患者上消化道症状的治疗疗效.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本院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胃十二指肠炎患者,全部患者均选择DZ-A1型数码电针治疗仪治疗,选择32号1.5寸毫针对患者双侧足三里穴进行针刺,得气后和医用数码电针治疗仪连接,频率设置为60Hz,采用连续波,强度合理,给予25m i n时间的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的嗳气、呕吐、腹痛与腹胀等上消化道症状均显著改善,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医用数码电针治疗仪能显著改善胃十二指肠炎患者的上消化道症状,让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对患者疼痛进行显著改善,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3例疗效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etional Dyspepsia,FD)是极为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指具有一系列上消化道症状,而无局部器质性疾病及全身疾病的证候群,发病率高.笔者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1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3例,取得满意疗效,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
砂仁挥发油对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胃黏膜血小板活化因子和乳癌相关肽表达的影响
全部病例来源于2005年3月-2006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均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并在本院胃镜室行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所有患者在接受胃镜检查前1月内未服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生素,并除外合并严重心、脑、肾等严重疾患者.
-
中药离子导入加口服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5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是指一组由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慢性或间歇性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痛、上腹胀、餐后早饱、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或其他有关的胃肠道症状.我们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5例,现报道如下.
-
2.112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动力及胃动素的变化
目的测定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动力及胃动素的变化,并观察肝功能减退对食管动力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以探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机制.
-
2.84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排空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患者的胃运动功能.方法应用标准试餐加服固体小钡条的放射性胃排空试验,观察30例健康者与76例肠易激综合征(其中便秘组46例)患者的胃排空异常率及与上消化道症状间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1研究
采用ELISA法检测了205例慢性胃病患者血清sICAM-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sICAM-1)水平,收集因上消化道症状来本院作胃镜检查的慢性胃病患者205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5.43±12.24岁,男132例,女73例,诊断均经电子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5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09例,消化性溃疡42例.每例经尿素酶试验、14C-尿素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Hp) IgG抗体检测和血清sICAM-1检测.上述四项Hp检测至少两项阳性者判为Hp感染阳性.18例健康体检正常者血清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
-
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门诊初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其中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的患者360例,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的患者36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碳14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及胃镜下活检检测诊断,分别比较有无上消化道症状对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上消化道症状与胃镜活检诊断为胃癌前疾病的相关度。结果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Hp检出率高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 P <0.05);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的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的发病率
明显高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上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具有相关性,上消化道症状与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
综合法X线造影在数字胃肠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和评价综合法X线造影在数字胃肠检查中的应用.方法:563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采用本法获得一放射学诊断,然后通过随访观察、电子胃镜和/或外科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此诊断进行验证.结果:总阳性检出率90.9%,有恶性肿瘤、溃疡、炎症等.上消化道癌检出率25.4%.结论:综合法X线造影在数字胃肠检查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于早癌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
-
青少年慢性胃炎危险因素分析382例
目的:探讨青少年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定群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首先对济南市5 131例7-18岁在校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分检筛选出1 500例反复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及3 631名无症状健康者.从患者中随机抽取480例行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 pylori)检测,确诊为慢性胃炎38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随机抽取性别、年龄与患者相同的423名健康者,进行Hpylori抗体检测作为H pylori检测的对照.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每一被调查者的调查结果分别逐项输入数据库,后运用相关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61项单因素相关分析中仅14项有显著性意义(P<0.05).进一步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9项有显著性意义,按相对危险度(OR)值高低排序,青少年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及相应OR值为:家庭不和睦(6.621);不吃水果(4.000);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3.397);父母文化层次低(2.641);CagA-IgG阳性(2.641);学习困难(2.536);非三口之家(2.222);有上消化道疾病家族史(1.917);不吃肉食(1.873).结论:青少年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是以社会、心理因素为主的综合性因素,研究过热的Hpylori感染因素应客观认识.
-
湘潭制槟榔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湘潭制槟榔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关系.方法:首先随机对1 914例工矿、城市人口进行流行学调查,了解嚼槟榔与上消化道症状的分布情况.之后,从上述1914例中随机抽取105例无临床症状的人群分成食槟榔组55例,不食组50例,做血清抗H pylori-IgG检查;另外,在内镜室对1 814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随机分成嚼湘潭制槟榔实验组956例和不嚼者的对照组858例.然后,通过胃镜对每位患者进行镜下胃窦部取2-3块标本做尿素酶检测,并进行实验室体外Hpylori抑菌试验.在临床上快速尿素酶、病理切片、涂片方法找Hpylori,其中上述三项中两项为阳性者为Hpylori阳性,共60例,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湘潭制槟榔每日8-50 g,对照组用传统三联(铋剂+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治疗2 wk,停药后1 mo复查14C呼气试验.结果:流行学调查,1 914例中嚼槟榔1 23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383例(占30.99%),且有上消化道症状的人中有嚼槟榔后缓解的153例(占39.34%),而不嚼槟榔者678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215例(占31.7l%);血清学调查,嚼槟榔组55例中,抗Hpylori-IgG阴性者43例(占78.18%)、阳性12例(占21.82%),不嚼食50例抗Hpylori-IgG阴性者22例(占44%),阳性28例(占56%).另外,内镜调查,两组1 814例中,实验组Hpylori阳性率26.46%,对照组71.95%(P<0.005).体外小剂量湘潭制槟榔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明显的杀灭作用.临床60例Hpylori感染患者中,治疗组30例,其中17例Hpylori阴性(占56.67%),对照组30例中Hpylori阴性21例(占70%),两组对此无明显差异(P>0.05),证明体内试验湘潭制槟榔与传统三联疗效基本相近.结论:湘潭制槟榔对幽门螺旋杆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
-
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本院门诊初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其中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的患者360例,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患者36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碳14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及胃镜下活检,分别比较有无上消化道症状与患者HP阳性检出率的相关性;以及有无上消化道症状与胃镜活检诊断为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结果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患者HP检出率高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χ2=353.892、P =0.000);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患者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发病率显著高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28、P =0.000)。结论上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具有相关性,上消化道症状与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
儿童消化性溃疡内镜及临床3年随访研究
随着消化内镜在儿科的普及应用,儿童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明显上升,我院2001年9月至2008年3月对3183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行胃镜检查,检出消化性溃疡365例.我们对此365例溃疡患儿的内镜改变,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内镜下表现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较常见的疾病,其中2/3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呕吐、便血等.我们对我院2001年10月-2003年1月诊治的伴上消化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内镜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
胃内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胃内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Bilitec 2000型便携式胆汁监测仪,分别对无症状对照组(22例)及上消化道症状组(44例)进行胃内胆汁反流监测,观察胃内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无症状对照组与上消化道症状组胃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总反流面积及反流次数,分别为15.6%±14.0%、20.6±18.7、22.3±13.6次,及26.4%±21.3%、48.7±60.8、42.9±44.5次.结论上消化道症状组胃内胆汁反流监测结果明显高于无症状对照组,提示胃内胆汁反流的程度对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
农村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胃镜检查分析
我院是一所农村基层卫生院,1998年3月至2005年8月我们对47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进行胃镜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糖尿病与胃轻瘫
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引起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并不少见,临床上可不出现症状,但经特殊检查,可发现胃排空延迟,称为胃轻瘫或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 DGP)[1].Ⅰ型或Ⅱ型糖尿病患者至少有50%以上伴有糖尿病性胃轻瘫,Ⅱ型糖尿病胃排空时间异常者占51.4%[2],但出现临床表现的仅10%.糖尿病性胃轻瘫不仅可引起上消化道症状,而且也影响血糖的控制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因此正常的胃排空是良好代谢控制的先决条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