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监测1200例移植肾临床分析
肾移植(Kidney Trnasplantation,KT)是慢性肾衰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同种异体KT术后往往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尤其急性排异性反应(Acut rejection,AR)是同种异体移植肾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移植肾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准确地判定移植肾是否存在AR等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地治疗方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本院超声室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移植肾患者术后随访监测,旨在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四例卵巢肿瘤疑难病例讨论
时间:2009年1月5日下午,地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读片室.参加人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超声室郝玉芝主任,黄苏里副主任医师,陈宇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朱利、王勇、常青,住院医师张蕊、唐威.
-
超声室分诊护理的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重视,只要身体不适就会来医院检查身体,而超声检查已成为常规检查项目;另外医院从方便病人的角度出发,要求超声室改变以往的预约排长队现象,只要病人符合检查条件,就得做到随到随做,因此,前来超声检查的人越来越多,这给超声室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也给分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超声室的分诊护士,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如高尚的道德和真挚的同情心、敏锐的观察力,美好的语言、积极而又稳定的情绪[1],使分诊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
脂肪肝与无脂肪肝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率的比较
笔者收集了2001年3月-2002年3月来我院超声室检查的625例患者资料, 经回顾性调查证实脂肪肝患者发生胆结石的机会明显高于无脂肪肝患者, 现报道如下.
-
抓好疗养院特诊科超声室的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超声检查的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已是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影像诊断方法,在疗养院的检查项目中,超声的检查更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超声科室管理不仅在疗养院的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疗养院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胃B超快速显像剂的应用对慢性胃炎的体表超声诊断
慢性胃炎是当今消化道常见多发疾病.常规检查胃疾病的方法主要靠胃镜及X线钡餐检查,而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损伤[1].我院胃肠科超声室从2007年11月~2009年11月采用口服胃B超快速显像剂充盈法,经体表超声检查对诊断慢性胃炎530例的临床观察回顾分析及其价值的初探如下.
-
高频超声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中的常见病,尤以学龄前儿童为多见。我院超声室于1998年以来用高频超声显像在小儿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中,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105例,全部病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超声随防肿大的淋巴结消失或缩小于7mm以下。
-
人性化服务在超声科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医疗服务保障模式的完善,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尤其是超声检查的普及,为超声室的工作带来了日显突出的压力,长期以来超声科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受"特殊行业"的影响,形成了"患者来我科是看病,我对患者只管所检项目"的观念,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感受与体验.
-
10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显像分析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中的常见疾病,尤以学龄前儿童为多见,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我院超声室自1998年以来用高频超声显像在小儿急腹症的检查中,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105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了依据,现报道如下.
-
介入超声室建设规范化
介入性超声技术核心是借助实时超声引导将特制的诊断或治疗用穿刺针具准确进入靶目标,完成各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1]。介入性诊断,用切割针取组织条对组织或肿物定性诊断,解决了鉴别诊断和治疗的依据问题;实时超声引导下对囊性病变抽吸、引流、注药治疗,或进行肿瘤的冷热消融和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等操作、放置血管支架和导入封堵装置等介入性治疗,能够完成过去某些只有外科手术才能实现的操作,达到与手术媲美的效果[2]。介入性超声是用针不用刀的手术,以其固有的"微创、精准、高效"特性,为传统超声医学带来深刻的变革,成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3]。介入超声的临床意义不言而喻,各级医院亦开展介入超声,介入超声室条件不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建议介入超声进行规范化建设、管理、操作等标准化、规范化,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