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陈坚;曾书燚;李平

    药物疗法是治疗心力衰竭常用的治疗方式,由于其成本较低,在临床使用广泛。多项临床随机试验已显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断剂能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HFREF)。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是又一个获得证实能有效改善HFREF患者的预后,然而MRA对于慢性心衰伴保留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患者是否有效还存在争议。针对于此,笔者对MRA的作用机制及MAR在慢性心衰患者伴或不伴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依普利酮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与降压无关

    作者:王伟伟;孙跃民;万征;李永乐;王清;王鹏;王雪

    背景 目前研究结果表明依普利酮降低血压的同时可以降低心肌小动脉的中层厚与腔径的比值及主动脉的中层面积.减少纤维堆积,改善血管重构,但依普利酮对血管重构的影响是否独立于降压之外尚无定论.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重构,醛固酮及其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对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8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SHR组(n=10)和依普利酮组[50 mg/(kg·d),n=10],同龄雄性京都(WKY)大鼠作为对照组(n=10).每周测量大鼠体质量,实验0、5及10周时测量血压.于0及10周时测血浆醛固酮.10周时取主动脉和颈动脉制成石蜡切片,天狼猩红染色并采用Image-Pro Plus(IPP)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中层厚度与腔径比值(MT/LD)、中层面积与腔面积比值(MA/L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和颈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结果 实验10周时,依普利酮未能降低SHR收缩压(P>0.05).10周时,依普利酮有降低SHR血浆醛固酮水平趋势(P>0.05).依普利酮降低SHR主动脉的MT/LD、MA/LA及TGF-β1表达[MT/LD,依普利酮组(0.153±0.010)比SHR组(0.173±0.013);MA/LA,依普利酮组(0.333±0.034)比SHR组(0.370±0.031);TGF-β1表达,依普利酮组(0.030±0.008)比SHR组(0.044±0.014),均P<0.05].同时依普利酮也能降低SHR颈动脉的MT/LD、MA/LA及TGF-β1表达(均P<0.05).结论 依普利酮在未降低血压的情况下,改善SHR主动脉和颈动脉以MT/LD、MA/LA增大和TGF-β1表达增高为特点的血管重构.

  • 依普利酮对鸟苷酸环化酶偶联受体A基因敲除小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张清芬;齐晓勇;齐藤能彦

    背景 鸟苷酸环化酶偶联受体A(GC-A)为心钠素(ANP)和脑钠素(BNP)的共有受体,ANP和BNP通过与GC-A结合引起利尿、利钠及扩血管作用,并可抑制肾素和醛固酮分泌,GC-A基因敲除小鼠表现为高血压、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对鸟苷酸环化酶偶联受体A基因敲除(GC-A-KO)小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12周龄GC-A-KO雄性小鼠21只分成对照组(n=7)、依普利酮组[e-KO组,n=7,100 mg/(kg·d)×4周]和肼苯哒嗪组[h-KO组,n=7,10 mg/(kg·d)×4周],另有野生型(WT)小鼠7只用于测定血压、心率及组织学分析.小鼠于16周龄时处死,计算心脏与体质量比值(HW/BW);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之比(PVCA);半定量RT-PCR法检测心室胶原纤维Ⅰ和胶原纤维Ⅲ mRNA在心肌组织表达.结果 依普利酮组和肼苯哒嗪组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03.2±4.2)和(99.6±6.2)vs(130.6±9.2)mm Hg,P均<0.01];依普利酮组的HW/BW为(4.7±0.3)mg/g低于对照组(5.9±0.5)mg/g(P<0.05),而肼苯哒嗪组HW/BW为(6.8±0.3)mg/g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依普利酮组的CVF、PVCA及胶原纤维Ⅰ和胶原纤维Ⅲ mRNA的表达下降(P<0.01、0.05和0.05),纤维化程度减轻;肼苯哒嗪组尽管血压下降程度与依普利酮组相似,但CVF、PVCA及胶原纤维Ⅰ和胶原纤维Ⅲ mRNA的表达均增加(P均<0.05),纤维化程度加重.结论 依普利酮可独立于血压改善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

  • 依普利酮与氯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及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作者:黄荣杰;郭玉冰;郑云香

    目的 探讨依普利酮与氯沙坦对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的双期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及中心动脉压(CAP)的影响.方法 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设计,将8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舒张压9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收缩压140~<180 mm Hg]分为依普利酮组和氯沙坦组,每组各42例,经服用安慰剂2周后进入12周的试验期,分别给予依普利酮50 mg或氯沙坦50 mg,口服1次/d,复诊1次/2周,4周后如舒张压≥90 mm Hg,则改为依普利酮100 mg分2次口服或氯沙坦100mg,口服1次/d.安慰剂治疗2周后及12周试验期结束前分别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动态血压监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CAP的测定.结果 依普利酮组高血压患者完成试验37例,失访5例,氯沙坦组完成试验40例,失访2例;与治疗前相比,依普利酮组及氯沙坦组患者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动态血压参数、baPWV及CAP均明显降低;治疗12周末,两组患者的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8.6)比(21.4±9.4),(14.0±5.3)比(15.1±6.6)mm Hg,均P>0.05];依普利酮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昼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夜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baPWV、CAP及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氯沙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依普利酮与氯沙坦均能明显降低轻中度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的双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僵硬度及中心动脉压.

  • 依普利酮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敏;谭茗月;赵水平

    目的:以氯沙坦为参照,评估依普利酮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动态血压组、氯沙坦组、依普利酮组,每组24例.氯沙坦组和依普利酮组采用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分别接受氯沙坦和依普利酮治疗,治疗4周后,若血压未达标,药物剂量加倍后继续治疗4周;若血压达标,维持原剂量继续治疗4周.动态血压组服用依普利酮25 mg,每日1次.结果: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依普利酮组平均坐位舒张压下降(13.32±4.57) mmHg,氯沙坦组下降(10.90±5.64)mmH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依普利酮组平均坐位收缩压下降(23.56±9.39)mmHg,氯沙坦组下降(18.67±7.00)mmH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普利酮组及氯沙坦组平均坐位血压达标率分别为83.33%和91.3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有效率分别为75.0%和60.9%,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91.3%,降压有效率及降压总有效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普利酮组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血糖降低明显(P<0.05).动态血压组收缩压的整体谷峰比值为84.83%,舒张压的整体谷峰比值为97.56%.依普利酮组和氯沙坦组的安全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普利酮能有效平稳降压,且其安全性良好.

  • 醛固酮与依普利酮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胰腺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张美娟;孙跃民;万征;康毅;张媛;何乐;周定

    目的 观察醛固酮与依普利酮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胰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SHR分为依普利酮治疗组及未治疗组,WKY大鼠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血清葡萄糖、胰岛素和钾离子,血浆及胰腺组织醛固酮水平,胰腺病理标本行masson染色及TUNEL+胰岛素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结果 治疗组和未治疗组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无差异;未治疗组血胰岛素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14.38±2.68 vs 11.42±2.02与11.23±2.42 μIU/ml,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未治疗组HOMA-IR高于对照组(4.16±0.99 vs 2.94±0.75,P<0.01)和治疗组(3.28±0.6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治疗组血醛固酮高于未治疗组和对照组(799.84±67.30 vs 554.56±89.26和480.40±90.21 pg/ml,P<0.01),未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胰腺醛固酮高于未治疗组(135.77±34.34 vs 90.29±15.53 pg/ml,P<0.05)和对照组(75.28±10.82 pg/ml,P<0.01),未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未治疗组胰岛纤维化面积比和胰岛β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26周龄SHR存在胰腺损伤;胰腺醛固酮在胰岛β细胞凋亡和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依普利酮可改善SHR胰岛素抵抗,抑制胰腺纤维化,降低胰岛β细胞凋亡指数,对SHR大鼠胰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依普利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醛固酮与脑损害的作用

    作者:王雪;万征;孙跃民;王清;王鹏;王伟伟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SHR)脑醛固酮与脑损害的关系和依普利酮(Eplererone)的作用.方法 选择8周龄大鼠30只,其中SHR20只,分为SHR组(n=10)和依普利酮组(n=10),Wistar大鼠为正常组(n=10).依普利酮组大鼠每日予依普利酮50 mg/kg溶于2 ml蒸馏水灌胃,正常组和SHR组予蒸馏水2 ml灌胃.10周后,对比大鼠血压、光镜下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与脑皮质病理变化、脑与血浆醛固酮和血钾等指标.结果 18周龄时,SHR组和依普利酮组比正常组大鼠体重减轻(P<0.01),收缩压升高(P=0.01).SHR组去皮质脑内醛固酮(0.2±0.06 pg/ml)高于依普利酮组(0.14±0.05 pg/ml)和正常组(0.12±0.07 pg/ml ;分别P=0.044和P=0.007),但后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血浆醛固酮含量,SHR组比正常组高1.7倍(P=0.006);光学显微镜下,SHR组可见典型凋亡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为5.65±2.25,大鼠脑皮质(225.18±15.43μm),这两值和依普利酮组(240.38±12.85μm;1.84±0.76)与正常组(244.72±18.92μm;1.16±0.16)相比有差异(P<0.01);依普利酮组血清钾水平比SHR组和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SHR脑醛固酮含量明显增高,伴有明确的脑细胞凋亡、脑皮质变薄等脑损害表现;依普利酮可降低大鼠脑醛固酮含量,减少细胞凋亡、皮质变薄,对SHR的脑损害有预防作用,但可引起血钾的升高.

  • 依普利酮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丁进叶;龚斐;吴慧婷;钱成;王扬淦

    目的:系统评价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CBM、万方、维普数据库,搜索关于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5年9月,由两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方法学质量,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共计37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疗效方面,与安慰剂组相比,依普利酮能够降低收缩压(WMD=-8.99 mmHg,95%CI:-10.62~-7.37,P<0.00001)和舒张压(WMD=-4.21 mmHg,95%CI:-5.07~-3.34, P<0.00001)(1mmHg=0.133kPa);与其他类型降压药物相比,依普利酮的降压效果次于螺内酯(收缩压:WMD=6.40 mmHg,95%CI:6.12~6.68,P<0.00001;舒张压:WMD=3.10 mmHg,95%CI:2.82~3.38,P<0.00001),与依那普利相当(收缩压:WMD=-0.47 mmHg,95%CI:-3.12~2.18, P=0.73;舒张压:WMD=0.79 mmHg,95%CI:-0.58~2.16,P=0.26),但优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收缩压:WMD=-3.51 mmHg,95%CI:-5.20~-1.82,P<0.0001;舒张压:WMD=-2.06 mmHg,95%CI:-2.97~-1.14,P<0.0001);安全性方面,依普利酮的总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 醛固酮及醛固酮拮抗剂依普利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足细胞CD2AP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鹏;孙跃民;万征;王清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损害早期血浆与组织醛固酮水平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肾足细胞损伤和CD2AP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8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随机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10只,10只同龄Wistar-Kyoto大鼠为对照组.每天给予干预组依普利酮悬浊液灌胃(50mg/kg,溶于2ml过滤水),未干预组和对照组用同体积过滤水灌胃.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血浆醛固酮和肾组织醛固酮.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小球CD2AP基因和蛋白表达.透射电镜检测大鼠肾足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SHRs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未干预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1);未干预组血浆和肾组织醛固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显示未干预组上皮足突节段融合,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中度增多,肾间质毛细血管扩张.未干预组CD2AP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1).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肾小球CD2AP蛋白表达水平-呈中度负相关(r=-0.587,P<0.01).肾小球CD2AP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浆和肾组织醛固酮水平呈中度负相关(r=-0.552,和r=0.577,P<0.01).结论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损害早期的足细胞损伤与血浆和肾组织高醛固酮水平有关.依普利酮可以减轻足细胞损伤,改善CD2AP的表达.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作者:董琦;魏梅;刘坤申

    传统的观念认为慢性心力衰竭(CHF)主要表现为血流动力学变化,治疗以改善血流动力学药物为多.近年来,随着对心力衰竭(心衰)的研究逐渐深入,学者们认识到神经内分泌的长期过度激活在心衰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拮抗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亦成为治疗心衰的关键.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能显著降低心衰的病死率 [1,2],而近期的螺内酯随机评价研究(RALES)及依普利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和生存研究(EPHESUS)显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显著降低心衰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衰患者的病死率 [3,4].我们就醛固酮对心衰的影响、"醛固酮逃逸"及其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应用作一综述.

  • 醛固酮拮抗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凌静;冯友根

    研究发现,神经体液系统激活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醛固酮与其受体结合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已被广泛认可后,醛固酮的病理生理作用及醛固酮拮抗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受到进一步重视.

  • 醛固酮阻断剂依普利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王丽娟;项美香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及高醛固酮血症对心血管系统均有损伤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已被证实可有效降低血压和保护靶器官,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长期使用ACE抑制剂或ARB治疗后,血醛固酮浓度又会回到基线水平,即所谓"醛固酮逃逸",因此降低了这些药物进一步的疗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它的性激素相关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新一代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 HPLC-ESI-MS法测定人血浆中依普利酮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钱文娟;丁黎;文爱东;龚斌;冷晔;云昌宏;杨林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依普利酮浓度的HPLC-ESI-MS法.依普利酮血浆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提取,色谱柱为反相色谱C18柱,流动相为1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甲醇(30:70,v/v).质谱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化(ESI)源,选择性离子检测方式检测;血浆样品在2~4000ng·mL-1内线性良好,定量下限为2 ng·mL-1.本文采用该方法对健康受试者的人体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3个单剂量(25 mg、50 mg和100 mg)口服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4.9±2.1)、(4.7±1.5)、(5.9±1.2)h;AUC0-∞:(4 402±1 735)、(8 150±2 509)、(13 783±4 102)μg·h·L-1;MRT:(6.2±2.1)、(6.6±1.3)、(7.2±1.6)h;多剂量口服给药50 mg后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l/2:(6.1±1.7)h; AUCSS:(10 071±220)μg·h·L-1;MRT:(8.1±2.3)h;DF:(3.2±1.0).

  • 新型醛固酮受体阻断剂——依普利酮研究进展

    作者:杨尹鉴;樊朝美

    目的 依普利酮是在螺内酯的基础上研发的一种新型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该药对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具有良好的疗效,对肾脏具重要的保护作用,且性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少.本文重点介绍依普利酮的新临床研究进展.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依普利酮浓度

    作者:刘洪川;李鹏飞;杜萍;赵瑞;于伟越;刘丽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依普利酮的浓度的方法,并用于依普利酮片在中国成年健康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用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色谱柱:C18色谱柱(4.6 mm× 50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1 mmol· L-1乙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用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扫描模式检测.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结果 依普利酮血浆浓度在5.00~2000.0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 =2.95×10-2x+ 1.46 × 10-2(r =0.997 2),定量下限为5.00 ng·mL-1,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的质控样品日内、日间RSD均<10%,3种质量浓度质控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在99.76%~100.87%,稳定性良好.结论 该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人体中依普利酮血浆浓度的测定.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依普利酮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作者:赵海龙;王春;谢代发

    目的 建立依普利酮含量和有关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色谱柱(4.6mm×100 mm,2.7 μm),流动相为0.1%磷酸溶液-乙腈-甲醇(64∶18∶18),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稀释剂为水-乙腈-甲醇(50∶25∶25).结果 有关物质:依普利酮峰与其他杂质峰可以良好分离;依普利酮、中间体Ⅲ和Ⅳ、有关物质A~E的检测限分别为0.03、0.13、0.25、0.05、0.05、0.26、0.07和0.12 ng,定量限分别为0.12、0.42、0.84、0.18、0.18、0.86、0.22和0.41 ng;依普利酮和有关物质A~E分别在0.13 ~1.53、0.25 ~3.03、0.25 ~ 2.99、0.13 ~1.61、0.14 ~ 1.63和0.13 ~1.54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7),且有关物质A~E相对依普利酮的校正因子均在0.90 ~ 1.10之间;有关物质A~E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9)均在95.0% ~ 105.0%之间.含量测定:依普利酮在12.60~75.63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6,n=6),且重复性好(RSD =0.19%,n=6).结论 本法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度和精密度好,可以用于依普利酮含量和有关物质测定.

  • LC-MS/MS快速测定血浆中依普利酮浓度及其人体药动学研究

    作者:华雯妍;周文佳;王蒙;黄明;张全英

    目的 研究依普利酮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单次及多次给药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2名受试者(男、女各半),按3×3拉丁方设计分别交叉口服依普利酮片25,50,100 mg,进行单次给药药动学研究;10名受试者(男、女各半)连续给药6d,每天1次,每次50 mg,进行多次给药药动学研究.血药浓度用LC-MS/MS快速测定.结果 12名受试者单次给药25,50,100mg依普利酮后,ρmax分别为(450.2±146.2)、(765.2±258.2)、(1 262±428) μg·L-1,tmax分别为(1.71±0.33)、(2.06±1.O1)、(2.79±1.48)h,t1/2分别为(2.50±0.39)、(2.69±0.55)、(2.84 +0.53)h,AUC0-24h分别为(2 410±778)、(4 403±1 522)、(8 202±2 398) μg·h·L-1,AUC0-∞分别为(2 429±774)、(4 426±1 523)、(8 246±2 407) μg·h·L-1;10名受试者单次给药50 mg和多次给药50 mg依普利酮达到稳态后,tmax分别为(3.40±1.27)和(2.65±1.00)h,t1/2分别为(3.03±0.66)和(3.22±0.62)h,ρmax和ρSSmax分别为(690.7±207.4)和(743.2±192.3)μg·L-1,ρSSmin为(12.81±9.64) μg·L-1,ρSSav为(219.0±59.6) μg·L-1,AUCSS为(5 256±1 431)μg·h·L-1.结论 口服给药剂量范围在25~ 100 mg时,依普利酮在人体内具有线性药动学特征;依普利酮按每日给药1次,每次口服50 mg,连续给药6d在人体内不会产生蓄积.

  • 依普利酮原料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改进

    作者:汪康;堵伟锋

    目的 建立HPLC测定依普利酮原料及其片剂、胶囊含量的方法,为标准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him-pack VP-ODS柱(4.6 mm×150 mm,5μm),以水-甲醇-乙腈-三乙胺(50∶25∶25∶0.1)(用冰醋酸调节pH值为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 依普利酮在10.10~151.47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依普利酮胶囊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3%,RSD为0.95%;依普利酮片的平均回收率为100.77%,RSD为0.76%.三批原料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是:99.9%、99.8%和99.9%;三批片剂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是:96.5%、96.8%和97.4%;三批胶囊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是:97.6%、98.3%和98.2%.结论 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依普利酮原料、片剂、胶囊的质量控制.

  • 依普利酮与依那普利、氯沙坦降压效果比较的荟萃分析

    作者:孟婷婷;赵福军;夏文胜;申仕海

    目的 探讨依普利酮和依那普利、氯沙坦降压效果.方法 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进行系统检索并获得全文,检索截止日期为2014年5月.检索词包括:依普利酮、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赖诺普利、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奥美沙坦、ACEI、ARB.文献不设语言限制.结果 共检索到205篇相关文献,其中4篇满足纳入标准,均是以英语出版,但有1篇文献未提供标准差或标准误而无法提取数据,未纳入研究.依普利酮降收缩压的效果与依那普利和氯沙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3).依普利酮降舒张压的效果与依那普利和氯沙坦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P=0.27).两类药物间降压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普利酮的降压效果与依那普利、氯沙坦相同.依普利酮是高血压患者的选择之一.

  • 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药依普利酮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芦建华;那开宪

    醛固酮受体拮抗药在临床上应用已久,经典的醛固酮受体拮抗药安体舒通过去主要作为保钾利尿药应用,亦用于醛固酮增多症的治疗.近,随机螺内酯评价研究(Randomized ALdactone Evaluation Study,RALES)证实其能改善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并认识到其有益作用可能不仅由于保钾利尿作用,而更重要的是其神经内分泌拮抗作用,故醛固酮受体拮抗药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由于安体舒通对醛固酮受体的选择性较差,同时作用于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因而出现许多副作用.依普利酮(Eplerenone)是一个新开发的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药,其在高血压和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临床效果较好[2-4].本文将对其作一简要介绍.

106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