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水痘50例疗效观察
伐昔洛韦是新型的抗病毒药物,它是阿昔洛韦前体药物,能够抑制病毒DNA合成,显示抗病毒效力.为了更好了解伐昔洛韦治疗水痘的疗效及安全性,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应用其治疗50例水痘,现报告如下.
-
阿地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新动向
1 前言阿地福韦(adefovir)是一种新的核苷类似物,化学结构为6-氨基嘌呤-9-乙氧基甲基膦酸,其亲脂性口服前体药物adefovir dipivoxil是阿地福韦的二特戊酰氧亚甲基酯,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有广泛的抗HIV研究基础,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口服吸收好,细胞内半衰期长,只需每日1次给药,对HBV野毒株和YMDD变异株都有抑制作用[1,10],很有可能成为今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新的抗病毒治疗手段.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联合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措施,阻滞整个伤害性刺激信号的传递,达到阻滞外周损伤冲动向中枢传导,减少有害刺激传入导致的痛觉过敏和脊髓后角细胞受体改变的一种疼痛治疗方法[1]。氟比洛芬酯其化学名为丙酸-1-2-酰氧基乙酯,为氟比洛芬的前体药物。是通过静脉给药的非甾体靶向镇痛药,用于手术后及各种癌症的镇痛。本实验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多器官联合手术( CLS)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
-
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联合染料木黄酮对鼠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
CD-TK双自杀基因包含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和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能将丙氧鸟苷(GCV)及5-氟胞嘧啶(5-Fc)等无毒的前体药物转化成毒性药物,抑制RNA及DNA合成,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表明二者协同可以显著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1].而染料木黄酮具有弱雌激素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前列腺癌(PCa)细胞的生长[2].我们通过实验研究探讨染料木黄酮和CD-TK双自杀基因联合应用对PCa的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
CDglyTK双自杀基因腺病毒系统的构建及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杀伤作用
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和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基因整合形成的双自杀基因CDglyTK,通过适当的载体导入靶细胞内,同时给予两种基因前体药物,前体药物在自杀基因表达产物作用下转化为有毒性的代谢产物,通过干扰DNA和RNA的合成抑制细胞增殖,促进靶细胞凋亡.我们利用改良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CDglyTK双自杀基因的腺病毒,并观察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杀伤效应,为进一步研究重组CDglyTK双自杀基因对瘢痕疙瘩的治疗作用提供依据.
-
紫杉醇新剂型的开发及临床研究进展
紫杉醇广泛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但由于其难溶于水,需溶于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与无水乙醇混合溶媒中增加水溶性,而cremophor EL在体内降解时释放组胺,导致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亦可引起神经细胞内颗粒释放及脱髓鞘改变而加重紫杉醇的外周神经毒性.为降低毒性,提高其疗效,近年来临床上陆续开发了紫杉醇的新剂型,其中不含聚氧乙烯蓖麻油注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混悬液(ABI-007)已在欧美上市,具有不用抗过敏预处理、疗效较好、毒性较低等特点;现正在国内进行临床研究我国研发的紫杉醇脂质体已开始在临床应用而紫杉醇的前体药物(DHA-PTX)和聚合物剂型genexol-PM及xyotax也正在临床前和临床Ⅰ~Ⅲ期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前景.本文就紫杉醇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新制剂的开发和应用进行回顾和综述.
关键词: 紫杉醇剂型 白蛋白溶剂型纳米紫杉醇 紫杉醇脂质体 前体药物 聚合物剂型 -
前药策略协同离子导入促进双氢睾酮透皮吸收
目的:加快双氢睾酮(DHT)透皮递送速率并实现速率可调,方便儿童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法合成并鉴定了水溶性离子化的前体药物双氢睾酮二甲基甘氨酸酯盐酸盐(DHT-DG),并对其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质考察;将DHT和DHT-DG制成水凝胶后,以新鲜离体猪耳皮肤作为生物屏障,考察两种凝胶在被动扩散和离子导入情况下的透皮吸收。结果2.5%DHT-DG水凝胶施加0.5 mA/cm2电流,8 h后皮肤累积透过量为(226.91±45.62)nmol/cm2,远大于单独水凝胶的被动透过量〔(10.45±3.63)nmol/cm2〕,且吸收的DHT-DG有≥80%水解为其原药DHT。离子导入DHT-DG在2 h后出现稳态流,且累积透过量可通过药物浓度和电流强度调控。结论通过合成水溶性离子化前体药物DHT-DG,并结合离子导入技术,可实现DHT快速可控地透皮递送。
-
泼尼松龙前体药物的结肠定位研究
目的探讨以葡聚糖为载体的泼尼松龙前体药物在大鼠体内是否具结肠定位性。方法将前体药物按30μmol·kg-1的剂量给大鼠灌胃,用HPLC检测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内容物中,药物浓度的变化以及血药浓度的变化,并与游离泼尼松龙作比较。结果前体药物主要是在盲肠和结肠释放出泼尼松龙和泼尼松龙半酯,而游离泼尼松龙主要是在上消化道释放药物,前体药物的血药浓度比游离泼尼松龙低,且达峰时间晚。结论泼尼松龙前体药物具一定结肠定位性,有可能成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结肠炎治疗药物。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本文阐述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作用机制、分类、药动学与临床应用,为合理选用ACEI提供参考.并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予以分析和归纳,对其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加以综述.ACEI是一类新型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衰的药物,合理选用,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前体药物 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 -
盐酸他克林前体药物的研究
目的制备盐酸他克林(THA)的酰化前体药物以提高其透过血脑屏障(BBB)的能力.方法 THA和酸酐反应制得N-酰化-THA系列前体药物;考察了前体药物在不同介质中的降解情况,并以N-单丁酰-他克林(BTHA)为模型药物,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降解情况.结果合成的化合物经1HNMR,MS和IR鉴定为目标化合物.前体药物在不同介质中均较稳定.与原药相比,前药的脂水分布系数增大.BTHA主要分布于脑、血浆和肝脏中(高浓度分别为17.572 5,13.140 0和22.827 9 mg*L-1),在肺和心中的分布浓度很低(高浓度分别为4.947 5和4.492 5 mg*L-1).BTHA在脑内的降解速率较慢,给药12 h后仍有较高浓度(2.415 9 mg*L-1).结论 N-羧酰-THA系列前体药物提高了THA透过BBB的能力,有望成为脑内定向给药的有效途径.
-
N-乙酰基-L-谷氨酰基-泼尼松龙肾靶向前体药物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N-乙酰基-L-谷氨酰基-泼尼松龙的体内分布,考察该前体药物的肾靶向性.方法小鼠iv后,采用高效液相法,在规定时间段测定各组织脏器的泼尼松龙浓度, 并采用大鼠骨密度的测定仪确证前体药物的副作用.结果小鼠给药后15 min,前体药物组肾脏中泼尼松龙浓度为(86±8) μg*g-1,泼尼松龙组为(57±4) μg*g-1,60 min后前体药物组肾脏药物浓度为 (67±5) μg*g-1;泼尼松龙组(42±4) μg*g-1.大鼠给药30 d后,股骨的骨密度分别为(0.08±0.03) g*cm-2 (泼尼松龙)和(0.14±0.06) g*cm-2(前体药物组).结论前体药物具有肾靶向性, 并能降低致骨质疏松的副作用.
关键词: N-乙酰基-L-谷氨酰基-泼尼松龙 前体药物 肾靶向 高效液相色谱法 -
吲哚美辛5-氟尿嘧啶甲酯的代谢物5-氟尿嘧啶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和排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吲哚美辛5-氟尿嘧啶甲酯(indomethacin 5-fluorouracil-1-ylmethyl ester,IFM)的代谢物5-氟尿嘧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和排泄进行研究.生物样品经液-液萃取后,以甲醇-水-36%乙酸(3∶ 96.9∶ 0.1,v/v)或甲醇-水-36%乙酸(10∶ 89.9∶ 0.1,v/v)为流动相,使用DiamonsilTM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检测波长为260 nm.大鼠灌胃IFM 100 mg·kg-1后, 5-氟尿嘧啶在胃、小肠、肝组织中浓度较高,其他组织和血浆中较低.5-氟尿嘧啶从尿液(0~24 h)、粪便(0~48 h)中排泄量分别占给药总量的0.006 5%和0.063%.该方法准确、专属性强,适用于IFM代谢物5-氟尿嘧啶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
-
可拮抗血清快速胞吞的K5多糖-阿霉素前体药物及其体外评价
目的:本研究利用肝素前体K5多糖连接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制备具有pH敏感特性的K5多糖-阿霉素前体药物(K5-DOX),并在体外对其理化性质和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希夫碱反应制备K5-DOX,对DOX负载量、K5-DOX在溶液中的形貌和体外药物释放等性质进行了考察.通过人宫颈癌HeLa细胞对其体外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制备K5-DOX,DOX含量为17.4%.药物释放研究发现,K5-DOX在pH 5.0酸性条件下DOX的释放速率远高于生理pH 7.4时DOX的释放速率,具有pH响应性.纳米粒子表面带负电荷,在含10%胎牛血清(FBS)溶液中表现出可拮抗血清的优良特性.细胞摄取结果表明,K5-DOX可迅速被细胞摄取,且其细胞摄取率远高于游离阿霉素.体外细胞毒性结果表明,K5-DOX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结果表明,K5-DOX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抗肿瘤前体药物,K5多糖有望成为新一代药物载体.
-
雷公藤甲素的剂型改进及给药方式研究进展
雷公藤甲素是从传统中药雷公藤中提取出来的环氧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显著调节免疫、抗炎、抗生育及抗肿瘤等作用,但雷公藤甲素自身水溶性差,治疗窗窄,对消化、泌尿和血液系统等都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而将雷公藤甲素通过纳米化改造,包合等方式进行剂型改进,经皮和注射改变给药的方式,结构修饰制备成前体药物在一定程度上都降低了雷公藤甲素对机体造成的毒副作用.本文就近期雷公藤甲素剂型改进、给药方式及结构修饰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为雷公藤甲素的新药开发和剂型完善提供参考.
-
抗肿瘤前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新进展
化疗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化疗药物在肿瘤部位的低浓度及系统毒性仍是其临床应用受限的首要问题.前体药物通过对原药的化学结构或药物剂型给予一定修饰,大大克服了化疗药物的缺点,开辟了一条靶向治疗肿瘤的新途径.目前,新发展的抗肿瘤前药有导向酶活化前药、载体前药、脂质前药等,现对其研究进展和应用做一综述.
-
盐酸伐昔洛韦有关物质测定方法改进
盐酸伐昔洛韦又称盐酸万乃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1].针对原质量标准中有关物质测定存在的一些不妥处[2],本文对有关物质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目的:阐述了ACEI的作用机制、分类、药动学与临床应用,为合理选用ACEI提供参考.方法: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予以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ACEI是一类新型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衰的药物,应合理选用.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前体药物 心力衰竭 -
聚乙二醇负载葛根素前药的合成、表征及体外特性初步研究
目的 合成水溶性好,具有缓释特性并无溶血不良反应的葛根素前药.方法 通过缩合反应以丁二酸为连接臂,将葛根素与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r=5 000,mPEG5k)共价连接,制备聚乙二醇负载的葛根素前药,并通过TLC,UV,1H-NM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同时测定葛根素前药的水溶性;考察前药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释药特性;初步探索前药体外溶血特性.结果 合成了聚乙二醇负载的葛根素前药,鉴定为预期产物.其水溶性较葛根素有较大提高;该前药在酸性的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在pH 7.4的生理环境下能够缓慢持续的释药;体外抗溶血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前药可避免葛根素的溶血性不良反应.结论 与葛根素相比,前药水溶性好,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而且可以避免溶血特性,有望成为新一代的葛根素制剂.
-
口服布洛芬丁香酚酯微乳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目的 研究布洛芬丁香酚酯微乳剂的抗溃疡作用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显微镜法考察布洛芬丁香酚酯微乳的抗溃疡作用.大鼠口服给药后,分别于0.5,1,2,3,4,5,6,8,10和12 h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布洛芬的浓度.结果 布洛芬丁香酚酯微乳可明显降低小鼠溃疡的发生率.布洛芬丁香酚酯微乳及布洛芬溶液组口服后的AuC0-12分别为(270.31±58.32)和(155.07±39.77)mg·h·L-1,pmax分别为(64.6±10.34)和(39.94±9.72)mg·L-1,tmax均为1 h.MRTo-12分别为(3.69±0.06)和(3.62±0.54)h.结论布洛芬丁香酚酯微乳能降低由布洛芬引起的胃溃疡的发生率,口服给药后可以提高布洛芬的生物利用度.
-
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前药的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分析
目的 建立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前药(prodrug of recombinant human GLPs,Pro-rhGLPs)的表达、纯化方法,研究Pro-rhGLPs对体内血糖水平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0.01 mmol·L-1)诱导原核表达系统E.coli BL21(DE3)/pET32a(+)-hGLPs表达Pro+rhGLPs,12%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量,Ni-NTA亲和层析纯化Pro-rhGLPs,应用Western blot在体外观察前体药物的活性分子释放过程.在C57BL/6小鼠上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不同时间间隔取血测定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在糖尿病db/db小鼠上观察其降糖作用.结果 所构建的Pro-rhGLPs原核表达系统中,Pro-rhGLPs表达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50%.纯化得到的蛋白纯度达到95.43%,并且可以在特异性酶作用下缓慢降解,释放出多个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子.纯化的Pro-rhGLPs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糖浓度,同时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等剂量Pro-rhGLPs的降糖作用较GLP-1作用更强.结论 建立了Pro-rhGLPs高效表达、纯化方法,获得了高纯度Pro-rhGLPs,对糖尿病小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