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妇科手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治疗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及影响下肢功能,其预防和早期治疗十分重要.为探讨妇科盆腔术后DVT形成因素及防治措施,现将我院2004~2007年收治的妇科术后并发DVT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盆腔术后氯胺酮镇痛的影响
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用于术后镇痛已多见报道,但其单纯应用作用持续时间短.有报道地塞米松能延长布比卡因术后镇痛作用[1],我们将地塞米松伍同氯胺酮用于盆腔术后镇痛,以观察其对氯胺酮术后镇痛作用的影响.
-
盆腔术后经阴道手术预防副损伤的处理方法
在经阴道子宫切除或子宫肌瘤挖除术中,既往盆腔手术史是导致泌尿系统、肠道损伤的高危因素.如何减少或避免该类副损伤是目前经阴道手术的技术难点.现将采用膀胱宫颈间隙或直肠阴道间隙、直肠窝内水分离技术,避免膀胱、输尿管及肠道发生手术副损伤的体会报道如下.
-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致肺栓塞死亡1例
1病例报道
患者47岁,已婚已育女性,存1男1女。因阴道出血48 d,发现盆腔包块13 d,于2013年2月17日入院。入院查体:T 36.2℃、P 86次/分钟、R 20次/分钟、BP 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型偏胖,心肺等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畅通;宫颈肥大,血染;子宫前位,约7 cm×6 cm×5 cm大小,有压痛,质硬,活动欠佳;左侧中下腹触及一11 cm×10 cm×10 cm大小囊性包块,轻压痛,不活动;右侧附件区未及异常。入院前于2月4日门诊彩超检查:子宫体切面大小约6.2 cm×4.8 cm×5.0 cm,宫壁光点分布均匀,内膜居中,厚约2.0 cm,宫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左下腹见一个大小约10.5 cm×7.9 cm,暗区回声,边界清。提示左下腹囊性包块。2月6日门诊诊断性刮宫病检提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症。入院诊断:盆腔包块:左卵巢肿瘤,阴道出血: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高血压疾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检,阴道肠道准备,18/2复查彩超提示:子宫体切面大小约6.2 cm×5.2 cm×5.5 cm,宫壁光点分布均匀,内膜居中,厚约1.4 cm,宫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左下腹见一个大小约10.8 cm×7.9 cm,暗区回声,边界清。提示左下腹囊性包块。心电图及胸片无异常。尿常规、血凝四项、电解质正常;肿瘤标志物:CA125为24.2 U/mL,CA15-3为13.2 Iu/mL,CA19-9为7.1 U/mL,AFP为0.9 ng/mL,CEA为1.4 ng/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5 mIU/mL,孕酮0.19 ng/mL;生化常规:总蛋白57 g/L,白蛋白34.5 g/L,总胆红素14.26 U/L,直接胆红素4.76 U/L,丙氨酸转氨酶2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5 U/L,碱性磷酸酶52 U/L,肌酐47.9μmol/l,尿素氮4.7 mmol/L,葡萄糖5.67 mmol/L。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血红蛋白91 g/L。拟行剖腹探查术,考虑患者体型偏胖,有高血压,伴随月经紊乱,轻度贫血,保留子宫后,术后激素治疗存在用药风险,建议行子宫切除,患者家属要求据术中所见行相应术式。于2月22日排除手术禁忌,经腹行左侧附件切除+盆腔粘连松解+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见子宫后壁肌瘤约4 cm×3 cm×3 cm,患者家属再次商议仍要求保留子宫,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行常规抗感染支持治疗。病检提示:左侧卵巢单纯性囊肿,子宫后壁平滑肌瘤,盆腔粘连。于2月24日患者出现左下肢肿胀,皮肤苍白,皮温低,膝关节活动轻微受限,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超检查:左下肢腘静脉多发血栓形成。即给予祛聚、溶栓、抗凝治疗。治疗过程中有床上用力后阵发性心悸,疑肺动脉栓塞,3月3日行心脏彩超及胸腹部CT未提示明星异常。血液检查:乳酸脱氢酶300 U/L,中性粒细胞78.8%,白细胞8.08×109/L,血红蛋白116 g/L,血凝四项及电解质正常,D-二聚体4.1 mg/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受损。CT 复查示:双肺门影增浓,双肺底有少许坠积样改变,并有胸膜增厚,右室流出道稍宽。无明显肺栓塞依据支持,继续行抗感染,溶栓抗凝治疗。5/3中午靠起后再次出现心悸气促,17:15突发抽搐,面色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小便失禁,血压89/64 mm Hg,室上速110~160次/分钟,5 min后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经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强心、利尿、纠酸、呼吸兴奋剂、营养心肌等竭力抢救无效死亡。终诊断:左侧卵巢单纯性囊肿,子宫后壁平滑肌瘤,盆腔粘连,高血压Ⅱ级,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呼吸循环衰竭。 -
52例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护理
1990年~2000年我院共收治急性肺栓塞患者52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12例;年龄23岁~80岁.来院时发病时间均>15 d.血栓来自下肢深静脉占95%;1例发生于盆腔术后,另1例发生于下肢外伤术后.1 溶栓前的护理将患者安排在单人抢救间内,备好除颤器、麻醉机等抢救设备及止血药物.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出血史,如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咳血及脑血管意外等.52例患者虽然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也有较大差异,但对溶栓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与恐惧,因此,我们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详细的说明,介绍溶栓过程,打消其顾虑,并告之患者溶栓前后均有医护人员护理,从心理上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争取治疗的成功.
-
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早期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6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1周检测患者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并同时进行双下肢静脉的超声检查.结果:第一,术后24例发生LEDVT,发生率为15%.发生时间为术后2-7d,平均(3.9±1.3)d.术后136例未发生LEDVT.第二,发生LEDVT的高危因素是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第三,发生血栓患者术后D-二聚体高于未发生血栓136例患者,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l);手术后比手术前抗凝血酶-Ⅲ所升高.结论:盆腔手术后LEDVT的发生率较高,对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的水平检测与静脉超声检查可作为LEDVT的早期的筛查手段.在手术后2-7d对具有LEDVT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静脉血栓的常规筛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9例分析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是盆腔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如能早期预防,加强术后护理,可减少其发生.笔者通过9例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析,以探讨该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及护理要点.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盆腔疼痛性包块46例
盆腔疼痛性包块包括西医的急慢性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肿瘤等.有手术史的患者再发盆腔疼痛性包块,因畏惧再手术多求治于保守性治疗.我们从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性治疗方法治疗盆腔术后再发盆腔疼痛性包块46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
妇科盆腔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分析及护理
妇科盆腔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高,本文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重视预防,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妇科盆腔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多发性卵巢平滑肌肉瘤一例
卵巢平滑肌肉瘤极为罕见,国内少有报道.本院近期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一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患者,女,45岁.因腰酸伴下腹部隐痛三月,检查发现盆腔肿块一月入院.患者于1997年5月,因子宫肌间平滑肌瘤行子宫全切术.体检:盆腔术后残端左侧可扪及6×5×5cm大小肿块,边界清运动欠佳,无压痛,右侧可扪及8×7×7cm大小囊性肿块,活动欠佳.影像学检查:CT显示:子宫全切术后改变,双侧髂窝及道格拉斯隐窝区域内可见多发大小不一类圆型软组织影(图1).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图2),右侧附件区见一团块影密度不均匀,内见低密度影,诊断为盆腔多发团块,转移性可能大于原发性.手术与病理检查:手术中见两侧卵巢表面呈结节状,左为5×4×3cm大小,右6×5×4cm大小,标本切面见多个结节,大为4×3×2cm,小直径为0.5cm,切面为灰白色,有包膜.病理诊断:两侧卵巢肿块,平滑肌肉瘤.
-
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治疗盆腔术后ED的对照研究
许多对照研究已经证明了西地那非治疗"混合性病因"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但对于因直肠癌和肠道炎性疾病而行直肠切除术后出现ED的患者,该药的疗效如何呢?Lindsey Ⅰ等人进行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
-
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例分析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是妇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静脉血栓形成后可引起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前者严重可危及病人生命,后者长期影响病人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妇科手术,特别是恶性肿瘤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亦升高.故对于妇科盆腔术后DVT的预防和治疗应给予高度重视.报道如下.
-
盆腔术后慢性炎性包块CT动态增强的应用价值
作者对1995年1月~2002年3月12例盆腔术后慢性炎性包块CT动态增强表现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妇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评估及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外科手术后LEDVT发生率为30%~35%,妇科盆腔术后LEDVT的发生率,西方国家为11%~29%[1],国内为1.8%[2],且近年来有明显增高趋势.LEDVT是妇科手术后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致残甚至死亡.我院借鉴骨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分级,将Wells临床评估量表改良后应用于预测妇科手术后LEDVT,筛查出高危因素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对LEDVT的警觉,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明显减少了LEDVT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
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治疗体会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盆腔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西方国家报道其发生率高达11%~29%,我国仅0.13~6.78%,但鉴于静脉血栓,轻者因肢体肿胀影响生活质量,重着因栓子脱落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故术后预防、早期诊治十分重要.我院自1999年2月至2008年11月共施行妇科盆腔手术1745例,15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0.85%,我们使用精制消栓灵对15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1982年以来,柘荣县医院共收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98例,根据不同的病情变化,其中53例选用相应的中西医结合疗法,现将有关护理体会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98例中,男70例,女28例;年龄大73岁,小为15个月,31~50岁55例.既往均有手术史,其中阑尾穿孔术后35例,胃穿孔术后33例,盆腔术后13例,各种肠管疾患术后12例,胆道术后5例.本组采用手术治疗45例,非手术治疗53例.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禁食,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经胃管灌注通里攻下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肠粘连缓解汤加减)和液状石蜡油、肥皂水高位灌肠或中药保留灌肠,补液,解痉镇静,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营养支持等一系列保守措施,部分患者配合针刺疗法.非手术组除5例采用非手术疗法无效而中转手术外,其余病例均于住院1~3天后肠梗阻解除获愈.
-
护理干预在防治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妇科盆腔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多在术后2周内发生急性DVT[1].术后一旦发生DVT,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是降低DVT发生的关键.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对妇科79例盆腔手术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以预防DVT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0例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对20例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妇科盆腔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12例护理体会
2002年1月~2004年1月,我院共行妇科肿瘤盆腔手术286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12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腹部及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3例临床分析
2005年1月~2007年6月,我们共收治腹部及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33例.现报告如下并分析其治疗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