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术联合EP方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38例分析
目的 回顾性总结及评价EP方案化疗与手术综合治疗38例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方法 38例SCLC患者,术前均用E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行肺癌根治手术,术后化疗4个周期以上,对术后满1 a 38例和术后满3a23例,满5a16例进行随访,分别观察1a,3a和5a生存率.结果 38例1a生存率为92.1%;21例3a生存率55.3%;16例5a生存率为42.1%.结论 EP方案化疗和手术外科联合治疗对III A分期以内的SCLC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肺肿瘤/外科学 癌 非小细胞肺/外科学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应用 -
65岁以上老年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47例手术分析
目的:回顾性总结65岁以上老年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7例.方法:术前充分呼吸道准备,术中应用支气管袖状切除,和(或)肺动脉成形、隆突重建合并切除部分心包及大血管组织,治疗中心型肺癌47例,其中左上叶袖状切除17例,右上叶袖状切除重建27例,右上叶袖状合并隆突切除1例,右中叶及下叶背段袖状切除重建2例,同时行肺动脉切除成形11例.术后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院内死亡.结论:对于肺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采用支气管袖状切除和(或)同时肺动脉成形可扩大中心型肺癌的手术指征,符合肺癌手术"两个大限度"的原则.手术效果好.
-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与Th1/Th2的漂移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手术前后是否存在Th1/Th2免疫失衡及根治性切除肿瘤负荷后是否能出现Th2型向Th1型的漂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根治切除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各种细胞因子.结果:能代表Th1功能的IL-2和IL-12术后的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而IFN-γ和TNF术后的表达水平则较术前降低;能代表Th2功能的IL-4和IL-10术前的表达水平远高于术后,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肺癌患者手术前即存在Th1/Th2免疫失衡,而根治性切除肿瘤负荷即解除肿瘤源性的免疫抑制后,可以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而促使Th2型向Th1型的漂移.
-
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肺门纵隔淋巴结CT检查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的研究
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肺门纵隔淋巴结CT检查结果和术中淋巴结情况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探讨CT检查对于诊断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2001年6月-2003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的86例资料完整的NSCLC患者,全部患者均有术前胸部CT、术中肺门纵隔淋巴结描述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结果.CT和手术诊断淋巴结异常的标准是:淋巴结小径≥10 mm ,CT检查和术中检查淋巴结异常相一致者定义为敏感性,CT发现淋巴结异常而病理报道为淋巴结转移者定义为特异性.结果:CT检查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淋巴结的大小关系密切,当淋巴结短径<10 mm时淋巴结的转移率为16%(12/77);10~19 mm时转移率为 40%(54/136);20~29 mm时转移率为75%(27/36);≥30 mm时转移率为6/6.总的敏感性为66%(169/255),特异性为51%(131/255).结论:CT对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淋巴结短径≥20 mm时,CT检查的敏感性较高.影响CT准确性的因素有淋巴结大小以及患者是否伴有肿瘤引起的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
同时性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探讨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7月1日~2002年12月31日43例行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0/43),术后30 d死亡率4.7%(2/43),术后总的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32/39)、51.7%( 15/29 )及31.3%(5/16).结论: 同时性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不仅能大限度地保留肺组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且为部分肺功能差的肺癌患者提供了切除病变的机会.
-
BCG-PSN与手术或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卡介菌核糖核酸(BCG-PSN)与手术或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择120例欲行手术、化疗的原发性NSCLC患者各60例,分别随机分为3组(共6组):单纯手术/化疗组、对照组[胸腺肽(TPI)组]、实验组(BCG-PSN 组).用药前、用药后2周及用药后1个月分别测量患者外周血的免疫指标并进行比较. 结果:手术组术后2周组间、组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TPI组和BCG-PSN 组组间、组内比较部分测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化疗后2周单纯化疗组各项指标较给药前水平低,P<0.05;TPI组和BCG-PSN 组所测各项指标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1个月TPI组、BCG-PSN 组组内比较各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G-PSN、TPI与手术、化疗联合治疗NSCLC都能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患者的抗肿瘤能力,BCG-PSN优于TPI.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性切除术后预后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仍比较高,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60%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确诊时病变已属局部晚期.ⅢA(T1-2 N2M0,T3N1 2 M0)或ⅢB(任何TN3 M0,T4任何NM0)期NSCLC的完全性手术切除仍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对其预后因素的研究,对判断预后、指导合理的临床治疗及提高生存率均非常重要.局部晚期NSCLC(locally advanced NSCLC,LANSCLC),术后患者(ⅢA、ⅢB期),其生存率参差不一,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包括手术方法、病理类型、原发肿瘤的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的个数等.我们回顾性总结了我院52例术后病理分期为ⅢA、ⅢB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方法,分析其与生存率的相关性,试图了解其影响预后的因素.
-
侵犯胸壁179例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观察近10年侵犯胸壁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1981年1月~2000年12月,2 136例NSCLC侵犯胸壁179例(8.4%),均行手术治疗,不包括肺上沟瘤、侵犯膈肌和纵隔.结果:2例(1.1%)术后死亡,5例(2.8%)严重并发症.1981~1990年,107例患者中,19例剖胸探查,79例根治性切除(ⅡB期48例,ⅢA期31例),根治性切除5年生存率15.1%(ⅡB期24%,ⅢA期为0),3年生存率为16%.1991~2000年,72例患者中,3例剖胸探查,4例胸腔镜检查,65例根治行切除(ⅡB期37例,ⅢA期28例),5年生存率为51%(Ⅱ B期80%,ⅢA期9.1%).结论:近10年死亡率较低,生存期明显改善,侵犯胸壁的NSCLC主张根治性切除.
-
ⅢA-N2期NSCLC治疗争议与进展
ⅢA期NSCLC是一组异质性较高的疾病.治疗上存在一定的争议,尤其是ⅢA-N2期患者.本篇文章探讨了ⅢA-N2期NSCLC术前放疗或术后放疗能否提高患者生存,并评估了手术治疗的作用.
关键词: 癌 非小细胞肺/外科学 非小细胞肺/放射疗法 ⅢA-N2期 -
ⅢA(N2)期NSCLC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ⅢA( N2)期NSCLC患者术后转移、复发及生存的相关因素,为患者术后选择放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9—2013年间完全手术切除、术后分期为ⅢA ( N2)的NSCLC患者资料199例,用 Cox 模型进行转移、复发多因素分析,用 Kaplan?Meier 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检验。结果199例患者中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73例,1、2年转移率,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38?7%、52?6%,27?8%、39?1%和92?5%、51?4%。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理类型、术前CEA/CY211/SCC中两项阳性是转移的危险因素( P=0?013、0?014),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站数、淋巴结转移率、术前CEA/CY211/SCC中两项阳性是复发危险因素( P=0?046、0?004、0?028、0?001)。相应患者的生存率下降( P=0?013、0?011、0?002、0?026)。结论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站数、淋巴结转移率及术前CEA/CY211/SCC中两项阳性的ⅢA( N2)期NSCLC患者行术后放疗可能获益。
-
原发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状况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价值关系
目的 分析影响淋巴结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放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80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N_1~N_2期NSCLC患者,其中26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化疗,121例接受了术后放疗.根据N分期、原发肿瘤大径及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个数占清扫淋巴结总数的百分率)分别分组,分析术后放疗在各组中的应用价值.观察终点为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及总生存率(OS).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各临床因素对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对于N_2期患者,术后放疗能改善总生存率,淋巴结转移度及原发肿瘤大小均对术后放疗价值有明显影响.根据淋巴结转移度及原发肿瘤直径将N_2期病例分为以下三组:第一组肿瘤直径≤3 cm并且淋巴结转移度≤33%,第二组符合下列条件中一项:肿瘤直径>3 cm或淋巴结转移度>33%,第三组肿瘤直径>3 cm并且淋巴结转移度>33%.三组患者接受术后放疗和未接受术后放疗的5年LRFS分别为55%和60%(χ~2=0.03,P=0.869),42%和50%(χ~2=0.31,P=0.547),62%和52%(χ~2=4.25,P=0.036);5年0s分别为22%和50%(χ~2=1.65,P=0.199),26%和22%(χ~2=0.13,P=0.786),42%和16%(χ~2=15.33,P=0.000).结论 原发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度明显影响NSCLC术后放疗疗效,对肿瘤直径>3 cm且淋巴结转移度>33%的N_2期NSCLC,加用术后放疗能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
关键词: 癌 非小细胞肺/外科学 非小细胞肺/放射疗法 预后 -
SBRT对比手术治疗Ⅰ期可手术切除NSCLC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SBRT对Ⅰ期可手术切除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SBRT与手术治疗Ⅰ期可手术切除NSCLC的临床试验,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临床试验,4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SBRT与手术治疗3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3,95% CI为0.66~1.94,P=0.66);两组LC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RR=0.71,95% CI为0.26~1.93,P=0.50);两组3-4级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9,95% CI为0.16~0.53,P=0.000),SBRT组3-4级不良反应较手术组少.结论 SBRT已显示出其治疗Ⅰ期可手术切除NSCLC患者的手术等效性,但该系统评价存在一定局限性,尚需进一步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证明.
关键词: 癌 非小细胞肺/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非小细胞肺/外科学 系统评价 -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Ⅰ期(T1N0M0和T2N0M0)NSCLC患者274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满5年,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74例中,通过体检发现96例,有81例行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查出癌细胞者33例,阳性检出率为40.7%.全组肺叶切除257例,袖状切除3例,全肺切除1例,楔形切除9例,肺段切除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Ⅰ期NSCLC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79.6%和66.1%.行肺叶切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79.3%和67.5%;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50.0%和38.3%(P<0.05).结论 定期体检对Ⅰ期肺癌的早期发现与诊断尤为重要,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应作为Ⅰ期肺癌的常规检查,低剂量螺旋CT在早期肺癌的检出及诊断方面具有优越性.外科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研究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跳跃性与非跳跃性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差异。方法以1982~1994年间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76例ⅢA期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不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称为跳跃组;123例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称为非跳跃组。将纵隔淋巴结分为3个区域,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范围及其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在跳跃组中,有49例(92.5%)纵隔淋巴结转移局限于1个区域(L1),而在非跳跃组中有45例(36.6%)纵隔淋巴结转移扩至2或3个区域(L2或L3)。跳跃组的5年生存率为29.3%,高于非跳跃组(12.2%,P=0.038),且在同一L1上,跳跃组5年生存率(32.1%)亦高于非跳跃组(15.3%,P=0.042)。结论 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病变中独特的一个亚群。
-
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科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1996年手术治疗的266例Ⅲ期N2 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同期手术的N0、N1患者做比较,用Cox模型分析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区域、手术方式、T状态、手术性质等对N2的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66例Ⅲ期N2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7.3%,明显低于同期N0、N1患者的5年生存率(51.4%和30.4%),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区域、T状态、手术性质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对单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且估计能完全切除的Ⅲ期N2(特别是T1)NSCLC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生物学检测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
许多资料表明,肿瘤血管的多少和预后有关[1],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正向调节因子很多,其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重视.有文献报道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期别、类型和中位生存期有关.我们通过对127例NSCLC的VEGF、VEGF受体、微血管密度(MVD)、p53、增殖指数(PI)、分裂指数(DI)等生物学检测,分析其对NSCLC术后1~5年生存率的影响,以寻找对NSCLC预后更为敏感的指标.
-
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科治疗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作用。方法对可手术的504例Ⅰ~ⅢA期病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肺切除同时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则在肺切除同时仅行肺门淋巴结清扫术;纵隔淋巴结肉眼怀疑转移者则行该淋巴结摘除术。凡符合入选标准病例均对术式、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肿瘤体积、淋巴结切除总数目、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转移数量/淋巴结切除总数量)、PTNM分期、辅助治疗、随访期间内的复发转移、手术并发症、生存时间、生存质量等13项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预后分析用Cox成比例危险率模型。结果 504例中,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共320例,研究组160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9.49个;对照组160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3.63个。Ⅰ期肺癌研究组的1,3,5,9年生存率分别为91.8%、86.9%、81.4%和74.2%,对照组为88.7%、72.5%、58.5%和52.1%,差异有显著性。Ⅱ、ⅢA期两组间的生存曲线差异无显著性。影响长期生存率的因素有术后分期、淋巴结转移比和淋巴结清扫范围3个因素。结论肺叶(全肺)切除加上系统性的胸内淋巴结清扫,能减少肺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提高长期生存率,可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性术式。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侵及纵隔器官扩大手术治疗的评价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指肿瘤限于胸部而无临床或病理远处转移的ⅢA期和ⅢB期NSCLC.由于手术根治切除率低和术后远期效果差,传统上多被视为外科禁忌.近20年来,随着高科技医疗设备的进步、外科技术的提高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这类患者经严格选择,可以通过扩大手术范围完全切除肿瘤,同时根据具体需要和可能,辅以不同方式方法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从而获得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的效果.
-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肺叶袖状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肺叶袖状切除术后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行肺癌袖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9例.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情况,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 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43.6%和28.7%,中位生存时间56月.淋巴结N0和N1期患者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4.3%、49.4%和46.6%、23.1%,而淋巴结转移N2期患者(39例)术后5年内均死亡;TNM分期,Ⅰ期、Ⅱ期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7.5%、39.1%和51.2%、41.3%,而69例Ⅲ期患者均未生存至5年.结论 支气管癌细胞残留、TNM分期Ⅲ期和淋巴结转移N2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肺叶袖状切除术治疗局部非小细胞肺癌可切除局部肿瘤,同时又降低死亡率.
-
氩氦刀联合放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氩氦刀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全面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氩氦刀联合放化疗对比放化疗或单一疗法治疗中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和对照试验,时间截止2014年7月16日.由2位研究者逐篇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共纳入6篇RCTs和10篇对照试验,共1 7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氩氦刀方案比较,氩氦刀联合化疗方案在近期疗效和1、2、3年总体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化疗比较,氩氦刀联合化疗能提高中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临床受益率(OR=3.02,95% CI:1.91~4.77,P<0.00001;OR =3.18,95% CI:1.72 ~5.89,P=0.0002),可以提高中晚期NSCLC患者的1、2年总体生存率(OR=1.99,95% CI:1.23~3.20,P=0.005;OR=27.89,95% CI:1.57~494.62,P=0.02);与单纯氩氦刀比较,氩氦刀联合放疗方案能有效提高中晚期NSCLC患者1年的总体生存率(0R=1.77,95% CI:1.03~3.06,P=0.04);与放化疗方案比较,氩氦刀联合放化疗方案能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OR =3.34,95% CI:1.53~7.29,P=0.002).结论 与单纯化疗比较,氩氦刀联合化疗能提高有效性并且安全性较好.与单纯氩氦刀比较,氩氦刀联合放疗能提高有效性.与放化疗比较,氩氦刀联合放化疗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