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微小残留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贾月萍;刘桂兰;张乐萍

    目的探讨并研究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技术定量检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的临床适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以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作为ALL的肿瘤标志,应用RQ-PCR、胚系探针策略,定量检测了34例B细胞ALL(B-ALL)患儿的MRD,并对其中的16例患儿进行了缓解期MRD的定量动态追踪观察.结果在34例B-ALL患儿的初治标本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16例,对16例单克隆IgH重排靶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V片段使用频繁的是V3家族,J片段使用频繁的是J4和J6.在16个靶基因中,RQ-PCR的检测敏感度有9例为10-4,6例为10-5,1例为10-3,非特异性扩增见于6例患儿.16例初治患儿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为0.99以上,斜率均值为-3.34±0.37,截距均值为24.30±2.95.对16例患儿随访期样本的MRD动态追踪研究发现,复发患儿的MRD水平较高且复发前有动态增加.诱导化疗结束时的MRD水平与ALL高危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研究表明,RQ-PCR技术胚系探针策略检测ALL患儿的MRD具有临床适用性,随访期标本MRD的定量检测及动态追踪监测具有临床价值.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相关分析

    作者:夏焱;李文益;郭海霞;邓庆丽;方建培;薛红漫;周敦华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缓解时和缓解期微小残留病(MRD)的水平和变化以及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关系.方法用改良一步煮沸法提取脑脊液DNA,酚/氯方法提取骨髓D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极限稀释定量PCR法追踪检测微小残留病,数据处理用Kaplan-Meier方法及COX回归模型等.结果 46例急淋患儿缓解时骨髓MRD定量值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呈正相关(COX回归模型,γ=0.3496,P<0.05),脑脊液MRD阳性可预示发生CNSL的相对危险度(P<0.05);缓解期脑脊液MRD持续阳性或由阴性转为阳性,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相对危险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缓解时骨髓MRD定量值和脑脊液MRD定性结果以及缓解期间脑脊液MRD的变化可以预示CNSL的危险度,MRD检测对判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意义

    作者:王琳;张乐萍;李志刚;程翼飞;田开功;陆爱东

    目的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技术检测具有tal-1缺失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骨髓微小残留病(MRD)水平的可行性,并探讨不同时间点MRD水平在预后和临床治疗干预上的意义.方法采用常见的tal-1缺失断裂点sildb1-tal1db1,对50例T-ALL患儿初治标本进行阳性筛选;应用RQ-PCR技术检测所有阳性患儿初治标本的敏感度,并对这些患儿化疗达完全缓解(CR)及其后不同时间点的骨髓标本进行MRD定量检测,并以极限稀释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上述两种方法分别检测出的结果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1)在50例T-ALL患儿中,共检测出10例阳性患儿;(2)采用RQ-PCR技术和极限稀释法分别检测患儿CR期及其后各个时间点的28份标本,有24份标本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大于1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很好(r=0.898,P<0.001);(3)在规律治疗的8例患儿中,CR时骨髓MRD水平高于10-4的3例患儿皆在化疗过程中复发,而低于10-4的5例一直未复发.结论 RQ-PCR技术是一项特异性强,重现性好、精确快速的MRD定量检测手段.不同时间点的MRD水平升高对预后的意义不同,对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微小残留病流式细胞术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乐萍;程翼飞;刘桂兰;陆爱东;刘艳荣;王卉

    目的研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儿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能将残留白血病细胞与正常骨髓细胞区分开来的抗体组合称为有效抗体组合.我们使用流式细胞术对36例具有有效抗体组合的B-ALL患儿缓解后的骨髓标本进行MRD的定期检测.对6例无有效抗体组合的患儿,我们使用CD45/CD19/CD34/CD10与CD45/CD19/CD20/CD22两个抗体组合定期检测骨髓标本.结果(1)在42例患儿中有36例(86%)具有有效抗体组合;(2)在治疗6个月时间点时,MRD水平≥10-4的患儿(13例)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与MRD水平<10-4的患儿(12例)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62);在治疗9个月时,MRD水平≥10-4的患儿(10例)要比MRD水平<10-4的患儿(13例)生存率低(P=0.025);在治疗12个月时,MRD水平≥10-4的患儿(8例)要比MRD水平<10-4的患儿(9例)生存率低(P=0.042);(3)共有7例患儿复发,其中6例复发患儿在复发前的4~10个月均检测到≥10-3水平的MRD.在随访过程中至少有1次MRD水平≥10-3患儿的无病生存率较MRD水平在10-3以下的患儿为低(P=0.003);(4)5例复发患儿的免疫表型基本未发生变化,只有1例丢失了CD13抗原;(5)在6例无有效抗体组合患儿中未发现有意义的MRD.结论 (1)MRD水平在10-3或以上的患儿预后较差;(2)治疗9个月与12个月时间点的MRD水平有预后价值;(3)对于无有效抗体组合的患儿,CD45/CD19/CD34/CD10与CD45/CD19/CD20/CD22抗体组合的效果应进一步评估.

  • 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细胞受体β链基因重排的特点及其在微小残留病定量检测中的意义

    作者:刘婕妤;李志刚;高超;崔蕾;吴敏媛

    目的 建立以T细胞受体p链(TCRβ)基因重排为分子标志定量检测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ALL)微小残留病(MRD)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体系.方法 应用BIOMED-2欧洲协作组设计的PCR检测体系,检测26例初发T-ALL患儿的TCRB基因重排,并进行序列分析与比对.对其中6例患儿根据基因重排后连接区序列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引物,结合胚系TaqMan探针与引物,建立RQ-PCR检测方法,行缓解期标本MRD定量追踪检测.结果 92.3%的T-ALL患儿可检测到克隆性TCRβ基因重排[84.6%具有Vβ-(Dβ)-Jβ完全重排,50%具有DB-Jβ不完全重排].通过序列分析,V片段使用频率高的家族为BV5、BV6,J区使用频率高的家族为Jβ2.7,J1.3、J2.4、J2.6未被使用.6例患儿ASO标准曲线的斜率为-3.54~-3.37,截距为19.35~20.51,相关系数>0.98.定量范围均达到10-4.对随访期标本MRD检测发现,复发患儿的MRD水平在复发前显著升高.结论 以TCRβ基因重排为分子标志对T-ALL患儿行MRD定量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动态追踪检测随访期标本MRD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聂小毳;史玉林;丛建萍;张丽雅;兰种;赵芳

    目的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期病变.宫颈锥切术已成为CIN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病理切缘阳性是宫颈锥切术后病变复发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接受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cone,CKC)或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的CI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造成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原因,旨在降低切缘阳性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市妇婴医院2013-01-01-2014-12-31经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CIN并接受宫颈锥切术471例患者,对患者年龄、是否绝经、HPV感染、病变范围、手术方式、病变级别和术后病理提示宫颈上皮腺体受累等7种因素与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471例宫颈锥切术患者中63例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阳性率为13.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与HPV感染(x2=8.470,P<0.05)、手术方式(x2=8.851,P<0.01)、病变级别(x2=9.842,P<0.05)及宫颈上皮腺体受累(x2=3.560,P<0.05)有关,与患者年龄(t=1.293,P>0.05)、是否绝经(x2=0.204,P>0.05)及病变范围(x2 =0.498,P>0.05)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感染、LEEP和宫颈高级别病变是CIN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其中HPV感染因素,与HPV阴性组比较,HPV低危和高危组OR值分别为2.611(95%CI为1.214~5.615)和2.338(95%CI为1.100~4.968);病变级别因素,与CINⅠ比较,CINⅡ、CINⅢ和早期宫颈癌组OR值分别为7.903(95%CI为1.046~29.725)、27.852(95%CI为4.131~86.835)和21.548(95%CI为1.373~124.877).结论 HPV感染、LEEP及CIN高级别病变是造成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在CIN制定宫颈锥切手术方式时应予以重视.

  •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或残留的手术治疗

    作者:楼建林;王升晔;郭良;赵坚强;王可敬;葛明华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或残留患者的手术方式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或残留行手术治疗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复发分期rN1 109例,rN2 17例,rN3 27例.其中17例为双侧,共170侧颈部手术,其中66侧行改良性颈淋巴清扫术,28侧行择区性颈淋巴清扫术,9侧行局部切除术,3侧行腮腺切除术,48侧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16侧行扩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组间差异采用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转移淋巴结Ⅰ区转移20例(13.1%),腮腺区转移7例(4.6%).全组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7.2%和40.6%,中位生存期49个月.Cox分析显示,复发分期(rN),淋巴结大小和患者年龄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挽救性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可合理选择改良或择区性颈淋巴清扫术以改善功能.临床Ⅰ区和腮腺区淋巴结未见转移者可不做常规清扫,但需高度警惕.复发分期rN3或转移淋巴结长径>6 cm,年龄>50岁者预后差.

  • 放射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后残余肿瘤的探讨

    作者:易自翔;黄建民;林丛;林昶;林功标;李志春;张晖萍;周爱东;兰书湛

    目的 探讨现代精确的放射治疗对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后残余的疗效.方法 对4例较大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术后残余的病变、影像学资料、放疗效果及健康情况等进行回顾和评估.结果 4例患者均因肿瘤向颅内外扩展未能全切,补作伽玛刀或三维适形放疗33.9~40.0 Gy剂量.随访1.5~7.0年,影像学资料提示4例颅内病变均已缩小或消失,其中1例颅外有肿瘤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侵入颅内无法全切又不宜再次手术的肿瘤患者,应用40 Gy及其以下放射剂量的伽玛刀或三维适形放疗可以作为有效而安全的辅助治疗,在追踪视察期间尚未见不良反应.

  • 术中留取切缘标本对早期喉癌患者术后治疗的指导价值

    作者:曾宗渊;夏良平;陈福进;许光普;张诠

    目的探讨部分喉切除术术中切缘标本对早期喉癌患者术后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研究87例术中留取手术切缘标本的早期喉癌病例T1N0M0(34例)、T2N0M0(53例).比较切缘阴、阳性组的肿瘤复发率、生存曲线;切缘阳性给予术后放射治疗组与切缘阴性组的生存曲线;切缘阴性组给予与不给予术后放射治疗的生存曲线.结果切缘阳性组的复发率(6/18,33.3%)较阴性组(4/69,5.8%)高(χ2=10.64,P=0.001),总体生存时间短(P=0.011),无瘤生存时间短(P=0.007);切缘阳性给予术后放射治疗组与阴性组的生存曲线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切缘阴性组给予和不给予术后放射治疗者的生存曲线差异无显著性(P=0.405).结论在早期喉癌中,切缘阳性组的预后差于阴性组,好的方法是将肿瘤切除干净;切缘阴性者不必给予术后放射治疗.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部残留或复发病变的手术治疗

    作者:陈杰;黄文孝;魏威;周晓;喻建军;李赞;谢李;包荣华;李晋芸

    目的 总结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残留或复发转移灶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颈部残留转移灶48例(其中单侧39例,双侧9例),复发转移灶30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28~65岁,中位年龄41岁.27例患者皮肤受侵.术前影像学评估17例患者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难以分离保留,后行颈动脉球囊阻断实验证实其中15例大脑动脉环开放得以代偿,2例代偿不良.颈部肿块扩大切除21例,单侧颈清扫术49例,双侧颈清扫术8例.切除颈内动脉5例,分离切除肿块并保留颈内动脉10例,2例保留颈内动脉但颈动脉壁上有残留肿块.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皮肤缺损15例,带蒂斜方肌皮瓣修复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9例.63例术后未行放疗,另13例显微镜下基底见癌细胞和2例颈动脉壁肉眼残留肿块者,术后放疗45 ~50 Gy.结果 随访5~ 20年,5例失访.Kaplan-Meier法计算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6.2%和28.3%.27例行颈部皮肤一期修复者,26例痊愈,1例肩部伤口延迟愈合;51例颈部未予修复者中,45例伤口一期愈合,6例延迟愈合.颈清扫结果为Ⅰ区6例(10.5%),Ⅱ区35例次(61.4%),Ⅲ区6例次(10.5%),Ⅳ区1例(1.8%),V区16例次(28.1%).结论 切除鼻咽癌放疗后残留病灶术前需行颈动脉球囊阻断实验,以评估大脑动脉环的开放和代偿状况;颈部残留或复发的病灶主要分布在Ⅱ、Ⅲ、VA区,故颈清扫应以清除Ⅱ、Ⅲ、VA区淋巴组织为主;胸大肌肌皮瓣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放射性颈部皮肤缺损的良好材料.

  • 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和残留的外科治疗

    作者:夏良平;曾宗渊;陈直华;郭朱明;郭翔;张诠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者的4种清扫方式的疗效,希望能为临床提供更多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鼻咽癌患者资料,分析总体疗效: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手术并发症;比较全颈清扫、改良性、择区性颈清扫术和颈淋巴结切除术4种手术方式的生存率、复发率;比较术后颈部放疗与否者的生存率、复发率.结果采用生命表法统计88例鼻咽癌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42.8%,颈淋巴结复发率为22.7%.Ⅱ期、Ⅲ期、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生命表法)分别为56.7%、36.1%、32.4%.全颈清扫术、改良性颈清扫术、择区性颈清扫术和颈淋巴结切除术组5年累积生存率(Kaplan-Meier法)分别为39.8%、60.0%、37.9%和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统计值=1.0,P=0.8011),颈淋巴结复发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470,P=0.493).颈清扫术后颈部给予与未给予术后放疗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Kaplan-Meier法)分别为39.1%和4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统计值=0.06,P=0.8138),颈淋巴结复发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593,P=0.441).结论只要合理选择病例,配合必要的术后局部和浅表的放疗,4种清扫方式都能有效和安全地控制肿瘤.

  • 连续整块切除原则在甲状腺癌二次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于文斌;张乃嵩;曾宗渊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二次手术的范围和要点及连续整块切除原则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2至2006年北京肿瘤医院收治因外院手术范围不足,需再次手术的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男10例,女65例;年龄21~56岁,中位年龄35.5岁.病例均为甲状腺原发灶和Ⅵ区淋巴结可疑肿瘤残留患者,采用连续整块切除的方法将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同侧带状肌+同侧Ⅵ区淋巴组织切除.结果 再次术后病理证实,第一次术后有癌组织残留39例,残留率为52.0%,其中单纯原发灶残留10例,单纯Ⅵ区淋巴转移8例,原发灶残留并有Ⅵ区淋巴转移21例.29例Ⅵ区淋巴转移患者中共发现转移淋巴结63个.再次手术发现,第一次手术造成喉返神经损伤8例,其中神经被完全切断4例,神经被结扎4例,被结扎的位置均在喉返神经入喉附近.喉返神经被结扎的4例术中拆除缝线,术后声音均明显改善,随访见患侧声带活动基本恢复.结论 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同侧带状肌+同侧Ⅵ区淋巴组织切除是甲状腺癌二次手术的基本术式,连续整块切除原则在甲状腺癌二次手术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 模拟牙冠延长术联合牙本质肩领设计对斜折残根抗折力的影响

    作者:孟庆飞;张甲第;孟箭

    目的 研究模拟牙冠延长术联合不同高度牙本质肩领设计,对预成纤维桩核修复后的下颌第一前磨牙斜折残根抗折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4颗完整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先于舌侧釉牙骨质界上2.0 mm处截冠成为水平型冠折残根,再自残根断面舌侧向颊侧斜行切割,制备舌唇向斜折残根模型.查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残根样本平均分为3组:A组在残根颈部预备颊侧0 mm、舌侧2.0 mm高的半包绕肩领(对照组),B组和C组通过模拟牙冠延长术在残根颈部分别预备颊侧1.0、2.0 mm高的肩领,对应舌侧肩领高度分别为3.0和4.0 mm.经玻璃纤维桩核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后,所有试样自铸造全冠颈缘完成线下2.0 mm包埋于自凝塑料块中.将试样以与牙长轴成135°放置于万能力学试验机上加载,直至试样发生折裂.记录试样断裂载荷,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再行Tukey HSD Test分析(α=0.05).结果 A、B、C各组试样的折裂载荷均值依次为(1.01 ± 0.26)、(0.91 ± 0.29)、(0.73 ± 0.19)kN,牙本质肩领对纤维桩核冠修复后斜折残根抗力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88,P=0.099).颊侧无肩领对照组的残根抗力高,而随着根颈部肩领高度的增加,斜折残根的抗折力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 通过模拟牙冠延长术在下颌第一前磨牙舌唇向斜折残根颈部预备1.0~2.0 mm完整肩领时,会降低残根的抗折力.

  • 经蝶垂体腺瘤手术后残留原因分析

    作者:魏少波;周定标;潘隆盛;姜金利;孟祥辉;佟怀宇

    目的:探讨经蝶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后残留的原因,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 1992 年 10 月至 2003 年 1 月,在我院及外院经蝶手术治疗后,MRI检查证实仍有残留的 118 例垂体腺瘤.结果:肿瘤主体残留在海绵窦占46.6%,鞍内37.3 %,鞍上5.1%,混合9.3%,颅外1.7%;影响肿瘤根除的主要因素,肿瘤侵袭海绵窦46.6%,术者经验不足36.4%,肿瘤侵润生长9.3%,肿瘤体积巨大3.4%,出血多4.2%.针对残余瘤组织再手术者为10.1%,普通放射治疗 39.0%,г刀治疗38.2%,药物治疗11.0%.结论:经蝶手术残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侵袭海绵窦,这些病例不能或很难单纯手术根除;其次是术者经验不足和技术问题而造成.在有残瘤的病例中,有半数以上病例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达到肿瘤的全切或次全切除.

  • 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手术治疗

    作者:封继明

    目的 对鼻咽癌放疗后残留和复发颈部转移灶采用手术治疗的疗效、并发症等进行探讨.方法 对23例鼻咽癌放疗后残留颈部转移灶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病检以了解颈部转移灶的病理学基础;并进行随访,以确认手术治疗的效果和优缺点.结果 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39.13%;死亡病例中死于远处转移者8例(57.14%),颈部术后复发者4例(28.57%),鼻咽部复发者2例(14.29%).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标本行病理学检查见淋巴结外有大量的孤立肿瘤细胞团,仅3例患者未见淋巴结外肿瘤细胞.结论 只要合理选择病例,配合必要的术后局部和浅表的放疗,4种清扫方式都能有效和安全地控制肿瘤.

  •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及其变化

    作者:邢文;顾柏炜;朱勇梅;姜春雷;赵瑞华;王爱华;孙慧平;李军民;沈志祥;陈竺;陈赛娟

    目的探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在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患者微小残留病变、考核疗效以及预测疾病预后方面的应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对11例慢粒患者治疗前后融合基因(BCR-ABL)转录本水平的变化进行监测,对55例不同病期患者之间的转录本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对于慢性期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其BCR-ABL转录本水平明显下降,甚至检测不到,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可获得类似结果,而羟基脲、干扰素α或三尖杉酯碱治疗后,其BCR-ABL转录本水平虽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患者发生急变时,其BCR-ABL转录本水平升高约10倍;急变期患者的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或加速期患者.结论实时定量RT-PCR方法准确可靠,对于监测慢粒患者的微小残留病变、考核疗效以及预测慢粒急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WT1基因水平动态检测对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监测的意义

    作者:顾伟英;陈子兴;胡绍燕;朱江;王志林;严峰;王玮;岑建农;沈慧玲;钱军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骨髓中WT1的动态表达水平在监测微小残留病(MRD)中的意义.方法建立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采用LightCycler PCR仪检测了15例白血病患者allo-BMT前后(111例次)和23例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WT1及内参GAPDH的表达水平,以WT1N =(WT1拷贝数/GAPDH拷贝数)×104 计算WT1表达水平.结果初诊与复发白血病患者骨髓中WT1N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40.18和125.89,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80和1.47),对照组与完全缓解组之间及初诊与复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检测WT1N变化与相应融合基因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WT1N 表达水平再次升高可提前40~180 d预示白血病临床复发.结论实时定量RT-PCR动态检测WT1在白血病患者allo-BMT后骨髓中表达水平,可作为监测残留病的指标,提示复发.

  • 预处理前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监测的微小残留病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作者:卢岳;吴彤;王卉;赵艳丽;曹星玉;刘德琰;张建平;熊敏;周葭蕤

    目的 分析预处理前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监测的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影响,探讨MFC监测MRD在AMLallo-HSCT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行allo-HSCT的186例AML患者,预处理前骨髓细胞形态学均达第1次完全缓解(CR1).采用8色MFC对预处理前骨髓进行MRD检测,任何水平异常均定义为MRD阳性.结果 ① 186例AML患者中151例MRD阴性;35例MRD阳性,其中25例MRD< 1%,10例MRD为1%~3%.②2年总体无病生存(DFS)率为80.0%(95%CI 68.5%~92.3%).与MRD阴性组比较,MRD阳性组DFS率低[62.9% (95% CI 50.6%~75.2%)对88.9% (95%CI 76.6%~100.0%),P<0.001]、复发率高[11.4%(95% CI 4.1%~29.0%)对3.3% (95%CI0.6%~20.9%),P=0.003]、非复发死亡率(NRM)高[25.7%(95%CI 8.1%~43.3%)对7.9%(95%CI l.3%~26.5%),P=0.001].继发性AML组DFS率低(P=0.004),NRM高(P=0.003).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处理前MFC检测的MRD阳性是DFS[HR=4.565(95% CI 2.918~9.482),P<0.001]、复发[HR=5.854(95% CI l.538~22.288),P=0.010]及非复发死亡[HR=3.379(95%CI l.361~8.391),P=0.009]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预处理前MFC监测的MRD阳性是影响allo-HSCT治疗CR1-AML独立危险因素,MFC监测MRD可用于AML allo-HSCT的预后评估.

  • 定量检测WT1基因表达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监测中的意义

    作者:秦亚溱;阮国瑞;李金兰;付家瑜;常艳;王卉;李玲娣;刘艳荣;陈珊珊

    目的评价定量检测WT1基因表达水平在监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量残留病(MR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RQ-PCR)技术分别测定了15名正常人骨髓及72例AML患者治疗前后123份骨髓标本WT1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时对62份患者标本定量检测了AML1-ETO融合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跟踪观察的8例患者50份标本同时监测了WT1及AML1-ETO基因mRNA水平变化.WT1及AML1-ETO基因表达水平用内参照基因ABL归一化.结果WT1、AML1-ETO及ABL RQ-PCR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0.99,日内差及日间差均<4%.正常骨髓WT1 mRNA中位水平为0.008(0.001~0.019).67例初治AML患者中61例(91.0%)WT1 mRNA表达高于正常水平,其中37例(55.2%)高于正常100倍以上.各型AML中M4EO及M3患者WT1mRNA水平高,明显高于其他亚型,M1及M5型低.WT1与AML1-ETO mRNA水平明显正相关(r=0.88,P<0.001),4例血液学持续缓解患者中3例WT1 mRNA水平始终在正常范围内波动.4例发生血液学复发的患者中3例复发前1个月WT1 mRNA的水平分别超出正常上限的31.4,11.4及4.0倍.结论RQ-PCR定量检测WT1 mRNA水平可用于监测大多数AML患者MRD,但是敏感度不如AML1-ETO融合基因,WT1 mRNA水平持续增高或明显异常预示复发.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监测E2A-PBX1融合基因的意义初探

    作者:赵晓甦;秦亚溱;张艳玲;徐永艳;王昱;陈欢;王峰蓉;王景枝;黄晓军

    目的 观察伴有E2A-PBX1融合基因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2A-PBX1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特点,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0例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AL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监测E2A-PBX1融合基因水平,分析其水平变化与疾病复发和治疗的相关性.结果 10例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其中4例为移植前阳性),移植后6例E2A-PBXl基因转阳,中位转阳时间90 (75~180)d,第1次转阳基因中位水平为25.200%(0.022%~353.600%),从E2A-PBX1基因转阳至血液学复发间隔中位时间30(0~74)d,4例终血液学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164(75~240)d.6例E2A-PBX1融合基因转阳患者4例死亡,3例死于复发,1例死于弥漫性肺泡大出血.结论 伴有E2A-PBXl融合基因ALL患者移植后一旦E2A-PBXl基因转阳,其水平迅速上升,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

99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