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0°神经内镜处理内听道残余听神经瘤的应用

    作者:郭宏川;宋刚;李茗初;鲍遇海;张秋航

    目的 探讨308神经内镜处理内听道内残余听神经瘤的应用.方法 通过乙状窦后入路,术中使用30°内镜辅助显微镜切除内听道内残余听神经瘤86例,手术前后均进行增强MRI检查,面神经功能评估.结果 86例肿瘤均完全切除,面神经解剖保留74例(86%).随访3~24个月,3.0T增强MRI复查65例,未发现肿瘤复发.在面神经解剖保留的74例病例中,根据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面神经功能Ⅰ级33例,Ⅱ级25例,Ⅲ级7例,Ⅳ级6例;3例面神经功能未恢复,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结论 通过乙状窦后入路,术中使用30°内镜辅助显微镜处理内听道内残余听神经瘤的方法,克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某些解剖区域的死角,大限度减少手术损伤,可全切听神经瘤.

  • 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肿瘤残留原因分析

    作者:邓磊;钱锁开;杨绮帆;步啸;熊鹏举;罗云辉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肿瘤残留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8例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肿瘤残留的病例资料,分析病人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手术过程。结果术后24 h内MRI检查示肿瘤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结论术后肿瘤残留原因多样,肿瘤质地、大小、形态、侵袭性及血供等与术后肿瘤残留密切相关。

  • 残胃癌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唐毓林;叶海洪;李振洪;张涌泉;甘雨;许景洪;李立志;黄文文;黄正锋

    目的 探讨残胃癌发病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30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化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残胃癌以腺癌为主,多见于胃空肠吻合口,距第一次手术时间平均为16.8年;原行Billroth-Ⅱ式胃手术25例;残胃过大23例;不吸收缝线残存及异物反应19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20例.结论 残胃癌的发生与十二指肠胃返流、胃内细菌过度生长、胃粘膜细胞营养环境改变、HP感染、残胃过大、不吸收缝线残存及距第一次手术时间长等因素有关.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可望减少残胃癌的发病.

  •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残留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吴敏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1月在大冶市人民医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769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肌瘤特征、术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应用情况、手术方式、肌瘤病理类型、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肌瘤数目是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危险因素,肌瘤数目每增加1个,术后残留率增加1.085倍(OR=1.085,95%CI=1.019~1.154,P=0.010)、复发率增加1.043倍(RR=1.043,95%CI=1.014~1.073,P=0.003);肌瘤类型为肌壁间肌瘤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RR=1.665,95%CI=1.029~2.693,P=0.038).病理类型中奇异型平滑肌瘤(RR=5.678,95%CI=1.373~23.490,P=0.017)、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RR=2.201,95%CI=1.466~3.303,P=0.010)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年龄不是术后残留(P=0.828)、复发(P=0.193)的危险因素;术前应用GnRH-a不增加术后残留率、复发率(P =0.542,0.133);开腹子宫肌瘤切除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肌瘤残留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64,0.279).结论 肌瘤数目、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是子宫肌瘤患者行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病理类型为奇异型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率高于普通平滑肌瘤.术前应用GnRH-a及腹腔镜途径切除子宫肌瘤并不增加术后残留率、复发率.

  • P1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评价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形切除后残留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兴民;傅锦坚;庞朗;吕健勇

    目的 探讨P1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联合常规病理评判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形切除后切缘病灶残留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到该院就诊的CIN行宫颈锤形切除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P1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合常规病理评价组和常规病理评价组评判切缘是否存在病灶残留.切缘残留的患者按照临床指南给予相应处理,在切缘无残留后6个月进行宫颈液基诱层细胞学(TCT)检测随访.以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组灵敏度和准确率.结果 P1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合常规病理评价组104例患者术后6个月TCT检查均为阴性,单纯常规病理评价组112例患者术后6个月TCT检查发现7例患者阳性.P1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合常规病理评价组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达到100%,显著高于常规病理评价组.结论 P1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合常规病理能够准确地判断高级别CIN锥形切除患者的切缘情况.

  • 流式细胞术及PCR技术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

    作者:唐雪;宪莹;温贤浩;郭玉霞;管贤敏;王世一;肖剑文

    目的 探讨利用流式细胞术(FCM)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ETV6/RUNX1、E2A/PBX1或MLL基因阳性的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将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初诊为B-ALL患儿61例分为A组(ETV6/RUNX1阳性)、B组(E2A/PBX1阳性)和C组(MLL阳性),并接受CCLG-ALL-2008方案治疗,治疗后不同时间点(TP)使用FCM及PCR技术检测MRD水平,并分析MRD与B-ALL预后的关系.结果 PCR检测MRD阳性率高于FC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3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93.1±4.7)%、(60.0±12.6)%和(62.9±17.9)%,B组FCM-MRD阴性而PCR-MRD阳性患儿全部复发.结论 使用FCM或PCR技术均可有效检测儿童B-ALL的MRD水平,但PCR技术检测MRD尤其是长期随访时效果可能优于FCM.

  • 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对急性白血病预后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玉玲;汪福康;汪琼;汪勇;余超;徐友善;王立鼎;吴晋安;章赛芜

    目的 探讨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在急性白血病(AL)复发预测及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36例初治AL患者,共采集160份骨髓液及外周血液标本,利用四色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进行MRD检测.以CD45/SSC设门,选用2~3组四色抗体组合,从首次诱导化疗结束,每1~3个月进行MRD检测1次,动态监测MRD水平的变化与AL复发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按诱导治疗第1次结束时的MRD水平分为三组:MRD>1×10-2组(22例)、MRD为1×10-4~1×10-2组(6例)、MRD<1×10-4组(8例).MRD>1×10-2组复发率[81.8%(18/22)]明显高于MRD<1×10-4组[12.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MRD为1×10-4~1×10-2组复发率[50.0%(3/6)]与MRD<1×10-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MRD<1×10-4预后良好.另30例检测外周血和骨髓MRD的AL患者中,外周血MRD >1×10-2 14例,MRD为1×10-4~1×10-2 7例,MRD<1×10-4 9例;骨髓MRD >1×10-2 8例,1×10-4~1×10-2 10例,<1×10-4 12例.结论 AL患者MRD阳性比形态学复发出现时间早,因此,动态监测MRD对AL预测复发和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 术中超声对颅脑胶质瘤切除残留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高莹;高军喜;姚兰辉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术中超声对颅脑胶质瘤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等数据库,同时检索Google和百度等搜索引擎,收集有关术中超声与金标准(病理)比较诊断胶质瘤手术残留的诊断性试验,所有检索均截至2013年3月31日.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共纳入10个研究,4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脑胶质瘤对术中超声的敏感度为0.78[95%CI (0.74,0.82)]、特异度为0.90 [95%CI (0.88,0.90)]、阳性似然比为5.12 [95%CI (2.86,9.16)]、阴性似然比为0.29[95%CI (0.21,0.39)]、诊断比值比为25.00 [95%CI (13.27,47.10)]、AUC为0.8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低级别胶质瘤对术中超声的敏感度为0.87 [95%CI (0.77,0.94)]、特异度为0.88 [95%CI (0.78,0.94)]、诊断比值比为28.93 [95%CI (7.46,112.14)]、AUC为0.92;高级别胶质瘤对术中超声的敏感度为0.80 [95%CI (0.72,0.87)]、特异度为0.67[95%CI (0.53,0.79)]、诊断比值比为7.20 [95%CI (3.04,17.09)]、AUC为0.80.结论 术中超声对提高胶质瘤残余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对低级别胶质瘤更有价值.

  • 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芳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后,仍有较高的复发风险,提示患者体内仍有微量残留的MM细胞,这表明传统CR评价标准并不能客观反映患者的疾病缓解状态.近年来,多种新型技术应用于MM疗效判定及其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受到了广泛关注.MM患者的MRD主要检测方法包括:流式细胞术(FCM)、聚合酶链反应(PCR)、重轻链(HLC)检测、高通量测序技术(HTS)、核磁共振成像(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等.笔者拟就上述检测方法在MM患者MRD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检测研究进展

    作者:张冰云;李振宇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效果的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体生存(OS)期都获得延长,大部分患者可接近或达到完全缓解(CR),但多数患者仍面临MM复发的难题.目前认为导致MM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微小残留病(MRD)的存在.MRD是指经治疗获得CR后体内残留少量血液肿瘤细胞的状态.通过高敏感度的技术检测MM患者MRD的状态,可为MM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笔者拟就MM患者的MRD检测技术及其特点,MRD检测技术以及这些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定量检测及临床应用

    作者:崔蕾;李志刚;吴敏媛

    目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的定量检测主要采用实时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研究表明,应用这两利技术检测MRD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对于ALL的预后判断、预防复发和实施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层及微小残留病检测

    作者:李护君;李振宇;徐开林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肿瘤中一类常见的恶性疾病,发病率居血液肿瘤第2位,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且发病趋势呈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MM研究的深入,使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体生存(OS)期均明显提高,但目前仍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该病.对于存在高度异质性的MM,基于预后分层进行规范化、精准化治疗及应用高灵敏度的技术手段检测微小残留病(MRD)是治疗该病主要的发展趋势.

  • 微小残留病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06例免疫表型分析

    作者:周剑峰;楚玉兰;钟云峰;谢春如;王超;常娟;贾晓冬;陈建春;李焱

    目的 分析微小残留病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免疫表型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天津金域医学检验所血液病诊断中心106例微小残留病阳性B-ALL患者流式细胞术检测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利用CD10、CD13/CD33、CD19、CD38、CD58、CD45等LAIP抗体进行B-ALL微小残留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CD19均阳性;27例(25.4%)CD34阴性或者弱阳性;23例(21.7%)CD10阴性或者弱阳性,24例(22.6%)CD10强阳性,共47例(44.3%)CD10表达减低或增强;98例(92.5%)CD58强阳性;64例(60.4%)CD13/CD33阳性或弱阳性;33例(31.1%)CD38阴性或弱阳性;21例(19.8%)CD45阴性.15例(14.1%)6种LAIP同时阳性,30例(28.3%)5种LAIP同时阳性,42例(39.6%)4种LAIP同时阳性,13例(12.3%)3种LAIP同时阳性,5例(4.7%)2种LAIP同时阳性,1例(0.9%)1种LAIP阳性.结论 CD58、CD13/CD33、CD10、CD38、CD34抗原组合可以很好地区分肿瘤性原始/幼稚B淋巴细胞和正常B祖细胞,对于B-ALL微小残留病的判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 依据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构建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体系在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蔡大利;高琳琳;毕奇;苏楠;代娣;程仕彤;李艳;郭晓临

    目的 依据B淋巴细胞白血病存在的特异免疫球蛋白(Ig)轻、重链基因重排构建白血病细胞的特异定量检测方法,并将其用于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监测.方法 利用欧洲BIOMED-2体系和方法分析15例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Ig轻、重链基因的重排序列,并据此为患者分别设计白血病细胞特异性引物,建立个体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体系,用于监测患者治疗后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结果 15例患者中,14例检测出个体及白血病细胞特异的Ig轻、重链基因重排序列,其中10例患者构建的Ig-qPCR反应体系具有高度特异性,检测敏感度达到10-5水平,符合国际标准,满足临床需要.该方法与其他临床常用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方法结果相似.结论 依据Ig基因重排设计的白血病负荷检测方法对大多数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敏感、特异、准确,能为治疗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 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利东;王莹;毛建平;杨晋;赵绍林;陈泽;刘惠杰;闫冬梅;蔡志梅;贾韬

    目的 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对预测复发及指导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于该院住院经MIC分型确诊的初治获完全缓解(CR)的43例AL患者,应用FCM和单克隆抗体直接荧光标记法检测骨髓MRD,并动态随访.结果 对初次受检MRD阳性患者动态观察骨髓形态学,平均1~3个月复查骨髓1次,所有复发患者均在MRD阳性后4~6个月出现形态学复发.MRD随访结果显示:43例AL患者CR时MRD阴性26例,6例复发,持续阴性20例.CR时MRD阳性17例,10例复发(58.82%).4例经加强化疗后MRD转阴达1年以上.43例患者CR时按MRD值水平分为三组,并观察1年复发率.<1×10-4组和5×10-3~1×10-4组1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10-3~1×10-4组和5×10-3组1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应用FCM动态检测MRD对及时预测复发、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微小残留白血病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莉

    白血病复发的根源主要是微小残留白血病(MRL)不能彻底清除,这也是白血病难以治愈的主要凼素.因此.MRL的早期检测对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和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就近年来MRL检测方法 的进展作一综述.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细胞淋巴瘤IgH基因重排的进展

    作者:姚锦;李惠民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核酸定量技术,为检测血液系统肿瘤微小残留病(MRD)提供了快速、简便、精确、敏感、可靠的定量检测方法.对判断疗效、预防复发,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就目前国内外用RQ-PCR在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检测IgH基因重排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展:第57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

    作者:柏桦;屈晓燕;李建勇;陈丽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第57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就MM诊断和危险分层、新药时代的维持治疗、药物组合佳方案及微小残留病检测方法和意义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 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检测:现状、挑战与对策

    作者:孙春艳;尹雪娇;胡豫

    长期的临床实践结果表明,获得传统意义完全缓解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有很大差异,有的患者在2年内很快复发,甚至死亡,而有的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因此,对微小残留病(MRD)的评估应运而生,实现了对个体治疗的严密监控和对预后更加精确的判断.MRD可用基于免疫表型的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法聚合酶链反应、二代测序技术实现对骨髓内部情况的监控,也可用敏感的影像学技术对骨髓外部情况进行监控.文章就MM中MRD检测的临床意义、不同MRD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系统的阐述.

99 条记录 5/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