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并发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救护

    作者:庄云;沈洁;李静

    任何可能造成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性操作,术后都有发生角膜感染的潜在危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用显微角膜刀切开150μm厚度的角膜,在角膜瓣下进行基质切削,以改变角膜前表面的曲率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因操作中角膜基质层暴露,故术后具有潜在性的感染.我科自1995年5月至2001年11月共行LASIK手术3000例,有3例6只眼术后并发真菌性角膜炎,经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患眼恢复良好.现将有关救护报告如下.

  • Orbscan角膜地形图在眼科中的应用

    作者:秦力维;燕振国;张晓春;曹虹

    1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是由Orbtek公司生产的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它利用一光学扫描装置对被检查角膜进行扫描,从而获取角膜前后高度地形图,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地形图及全角膜厚度图,此种角膜地形图系统是至今为止能提供详尽的关于角膜地形及厚度数据的检查系统.

  • LASIK术前近视人群Q值与角膜前表面相关性分析

    作者:田英;张改玲;张幼梅

    目的 分析LASIK术前近视人群Q值与角膜前表面诸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0rbscanⅡ眼前段分析系统测量300例(600眼)近视者的Q值和角膜曲率、模拟角膜镜读数、3mm和5mm区角膜不规则指数、角膜前表面Diff值等参数。分析Q值与这些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600眼的Q值范围为-0.51~ +0.37,平均-0.17±0.11;角膜曲率为(43.59±1.54)D;模拟角膜镜读数为(43.89±1.46) D;3mm区不规则指数为(1.32±0.41)D;5mm区不规则指数为(1.72±0.63)D;角膜前表面Diff值为(0.07 ±0.05)mm。统计学分析显示Q值与其他参数之间均为负相关。结论 近视人群Q值与角膜前表面屈光参数呈负相关。

    关键词: 角膜前表面 Q值 近视
  • 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眼临床观察

    作者:殷小龙;鲁纯葆;彭小维;毛欢文;余茜

    近视在青少年中为常见,人们一直在探索各种治疗近视的方法。近年,角膜塑形术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新方法已用于临床,通过佩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前表面外形压模,增大角膜表面曲率半径,从而改变角膜屈折力以降低近视屈光度,提高远视力。现将我院1999年6月至10月149例(279眼)角膜塑形术的结果报告如下:

  • 角膜的光学表面检查与角膜地形图之初步介绍

    作者:施明光

    一、角膜曲率半径与角膜曲率的意义 人眼的角膜有前后两个曲面,假设该曲面为球面形状则有其球心,球的半径即为曲面的曲率半径r。可见,角膜的前后两面有各自的曲率半径。 由于曲面两侧的屈光介质的折射率的不同,曲面具有对光束的集合或散开的能力,称为曲率(curva-ture)或镜度(power),单位为D。其表达式为K=(n2-n1)/r。n2为曲面后方介质的折射率,n1为曲面前方介质的折射率,r为其曲率半径,单位为米(m)。例如,若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8mm(0.008m),其后方介质为角膜实质,折射率为1.37,其前方介质为空气,折射率为1.0。则该角膜前表面的曲率为(1.37-1.0)/0.008=46.25(D),具有集合光束的功能。再看后表面,其曲率半径为5.6mm(0.0056m),后方介质房水的折射率为1.336,前方介质角膜实质折射率同上,则其曲率为(1.336-1.37)/0.0056=-6.07(D),具有对光束的散开功能。前后两面的总曲率可以简单地认为是两面的代数和,该角膜总曲率约为46.25-6.07=40.18(D)。

  • 化学处理硅胶对角膜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吴欣怡;闫莹;李俊起;韩少平;王勤

    目前,人工角膜在眼科临床应用中存在着较多的并发症.Legeais和Renard[1]认为人工角膜前表面如果能够上皮化将有利于植入物的长期稳定.硅胶是一种疏水的高分子材料,疏水性不利于细胞的黏附和生长.如果对其表面进行一定的处理,将有利于硅胶人工角膜与受体角膜的连接,从而减少人工角膜的术后并发症. 改变材料表面特性的常用方法有低温等离子体法、表面修饰法、化学改性法和杂化改性法[2,3].我们选用酸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对硅胶进行一定的处理,体外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质和细胞膜蛋白的表达,进而推测其对组织相容性的影响.

  • Orbscan角膜地形图检查的护理配合

    作者:刘鲁霞;雷鸣;金淑芬;曾原;舒越昆

    应用光学扫描技术(Orbscan)角膜地形图检查是利用光学扫描装置对被检查者角膜进行扫描,从而获取角膜前后高度地形图,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地形图及全角膜厚度图,其角膜厚度由颜色编码得出彩色图形,暖色表示角膜薄,而冷色则表示角膜较厚.该检查安全、无创伤,可重复性强,广泛运用于屈光手术的设计、圆锥角膜诊断和治疗评判、散光分析、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科于2004年6月-2004年12月使用博士伦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检查病人58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VisuMax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娇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变化

    作者:赵婧;许烨;周行涛;姚佩君

    目的 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 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选择行LASIK矫正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6.38~-13.50 D)患者22例((41眼),其中使用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11例(21眼),Moria M3旋转式微型角膜刀制瓣11例(20眼).采用Pentacam-HR眼前节分析系统,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对术眼进行眼前节三维图像采集,记录基于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获取的分析直径为6 mm的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及各阶像差的Zernike系数,计算彗差和初级球差,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飞秒激光组和角膜刀组的角膜前表面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彗差、初级球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其中角膜刀组的彗差增加量显著高于飞秒激光组[分别为(0.788±0.592)μm及(0.403±0.572)μm,P<0.05];术后飞秒激光组的角膜后表面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彗差、初级球差的绝对值均较术前增加(P<0.05),而角膜刀组的角膜后表面像差在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角膜刀组相比,飞秒激光组术后角膜后表面的彗差增加量更显著[分别为(0.004±0.031)μm及(0.027土0.036)μm,P<0.05].结论 VisuMax飞秒激光LASIK矫正高度近视比角膜刀制瓣引起的角膜前表面彗差增加量较少;其角膜后表面像差亦存在轻微增加,且角膜后表面彗差增加较角膜刀显著,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SMILE和SBK术后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变化

    作者:张文文;蔡剑茹;程新梁;陈辉

    目的:了解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6个月患者的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参数Q值以及不规则指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激光中心行SMILE患者52例(96眼,SMILE组),行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患者49例(96眼,SBK组),分别于术后10 d,1、3、6个月,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角膜前表面6 mm范围的非球面性参数Q值及角膜前表面不规则指数进行检测.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SMILE组术中去除的角膜组织厚度明显大于SB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7,P<0.001).2组间术后各时间点的Q值、曲率(Km)及小曲率半径(R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MILE组术后l、3、6个月的角膜变异指数(ISV)均高于SB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8、-2.030、-2.628,均P<0.05).SMILE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垂直不对称指数(IVA)、高度不对称指数(IHA)、高度轴偏心指数(IHD)、圆锥角膜指数(KI)值均高于SB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0 d、1个月、3个月时,SMILE组的中心圆锥角膜指数(CKI)值小于SBK组(t=6.715、5.003、2.810,均P<0.01).SMILE组、SBK组的Q值改变量均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E)呈负相关(r=-0.750,P< 0.001;r=-0.886,P<0.001).结论:与SBK术后相比,SMILE术后角膜前表面Q值变化不大,但ISV、IVA、IHA、IHD及KI值增加.SMILE和SBK术后Q值的改变量均与术前SE呈负相关.

  •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雪;胡琦;崔静;康杨;李雪;王珂萌

    目的 探讨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与正常角膜的形态变化以及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根据Rabinowitz诊断标准将35例圆锥角膜患者分成临床期圆锥角膜组16例(16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19例(19眼),并选取有近视散光的患者29例(29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3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形态学参数:表面变异指数(ISV)、垂直不对称指数(IVA)、圆锥角膜指数(KI)、中央圆锥角膜指数(CKI)、高度不对称性指数(IHA)、高度离心指数(IHD)、小曲率半径(Rmin)和不规则指数(ABR).利用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和受检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方法对各参数进行比较研究,终利用偏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方法构建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模型.结果 角膜前表面形态学参数在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中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均接近于1,说明其诊断准确性较高,并且分别得出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诊断界值:ISV为39和22.4,Rmin为6.765和7.11,KI为1.085和1.045.应用PLS方法构建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模型:Yhat=8.231+0.006 ISV+ 0.843 IVA+ 0.869 KI-3.186 CKI-0.010 IHA+ 0.679IHD-0.649 Rmin-0.057 ABR.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早期诊断的PLS模型:Yhat=7.861-0.563 Rmin+0.018 ISV+ 0.390 IVA-3.281 KI+ 0.571 CKI-0.010 IHA+ 0.727 IHD-0.009 ABR.结论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临床期圆锥角膜及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

  • 正视儿童角膜前表面非球面Q值分析

    作者:王爱君;王波;施明光

    目的 运用正切曲率半径计算正视眼儿童角膜前表面Q值并分析其分布特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检查采集33例(65眼)正视眼儿童Obscan-Ⅱ角膜地形图数据和正切图的曲率数据,间隔1°分成360条子午线,在距离角膜中央4.5 mm内间隔0.1 mm取点,读出所有点的角膜前表面正切曲率值,依据二次曲线方程组和直线拟合方法,计算各子午线截痕的Q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左、右眼四个15°区间的Q值.结果 结果显示,65眼角膜前表面的四个15°区间Q值都呈正态分布,均为小于0大于-1的负小数值,即角膜前表面截痕呈长椭圆形态.右眼四个15°区间0值分别为:鼻侧(33眼)-0.3659±0.1064,颞侧(31眼)-0.2456±0.1015,上方(28眼)-0.2786±0.0813,下方(19眼)-0.2059±0.0704.左眼四个15°区间Q值分别为:鼻侧(32眼)-0.4529±0.1327,颞侧(27眼)-0.2249±0.0907,上方(26眼)-0.2939±0.0704,下方(18跟)-0.2321±0.0849.结论 正视眼儿童组角膜前表面双眼Q值均表现为依次从鼻侧、上方、颞侧至下方的小数值负性逐渐变少的趋势.

  • 两种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正视儿童角膜的比较

    作者:朱乐如;查屹;施明光

    目的 比较Humphrey ALTAS角膜地形图系统与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对角膜前表面不同区域形态测量的一致性,探讨正视儿童角膜前表面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使用Humphrey ALTAS角膜地形图系统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53例正视儿童(96眼)角膜前表面SimK1值、SimK2值、角膜散光量及角膜散光轴向值,并分区域比较轴向图上1 mm、2 mm、3 mm、4 mm、5 mm、6mm、7mm、8 mm、9 mm、10 mm区平均曲率值以及以角膜顶点为中心角膜中央3 mm区内37个定点的角膜前表面曲率值.结果 两种仪器测得的SimK1、SimK2、角膜散光量的差值分别为(0.14±0.44)D、(0.30±0.48)D和(-0.16±0.36)D.角膜散光轴像差值≤15°的占89.6%.区域比较显示8 mm区内测量差值的变化值(s)均小于0.5 D,而在8 mm区以外逐渐增大,大为0.8D(10 mm区).定点比较发现,角膜顶点曲率值差大,为(0.57±0.61)D.形状因子SF为0.3177±0.11966.结论 两种仪器的SimK值可互换,散光轴向的一致性较好;中央区、旁中央区的测量一致性好于周边区;角膜顶点曲率测量值的一致性较差.正视儿童角膜呈非球面.

  • 近视眼角膜高阶像差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作者:刘丽清;王雁;杨福利;杨晓艳

    目的 分析角膜高阶像差的分布特点,角膜前表面、后表面与整体角膜高阶像差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因素对各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研究.随机选择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欲行近视眼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108例,其中男55例,女53例,年龄18~38岁,平均(23.3±4.1)岁;等效球镜度数为-1.38~-12.50 D,平均(-5.81±2.19)D;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采集右眼角膜像差及角膜薄点厚度(TCT).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近视眼角膜各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值随阶数增加大致呈递减趋势,以三阶和四阶RMS值的数值较大.角膜后表面的波前像差值远远小于前表面,整体角膜RMS值介于角膜前、后表面之间.角膜前表面三阶RMS值、角膜前表面六阶RMS值、角膜后表面五阶RMS值、角膜后表面六阶RMS值、角膜三阶RMS值、角膜六阶RMS值与眼压呈正相关(r=0.217、0.248、0.269、0.210、0.222、0.282,P<0.05).高阶像差与TCT之间无相关性.男性与女性各高阶像差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左右眼高阶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近视眼角膜各高阶像差RMS值随阶数增加大致呈递减趋势.角膜后表面的高阶像差RMS值远远小于角膜前表面,角膜前、后表面像差相互补偿.性别和眼别对角膜高阶像差无明显影响.

  • LASIK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1例

    作者:姚刚;谭少健

    患者,男,45岁.因左眼LASIK术后9年、视力下降8年到我院就诊.患者既往双眼高度近视,1996年在外院行左眼LASIK术,右眼因并发性白内障未行LASIK手术,术后左眼视力0.5,1年后左眼视力开始逐渐下降,2004年4月在外院检查左眼视力为0.03,矫正0.2,角膜地形图检查右眼角膜中央厚度为611μm,届光度43.84D,角膜前表面屈光度42.4D,后表面屈光度50.8D,大拟似角膜计值(SimK)43.8D,小SimK值42.9D;左眼角膜中央厚度为339μm,屈光度52.87D,角膜前表面屈光度43.0D,后表面屈光度58.3D,大SimK值53.6D,小SimK值50.2D.

  •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在眼科中的应用

    作者:潘红飙

    角膜作为人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形、屈光力和厚度的准确测量直接决定着屈光手术的设计和角膜疾病的诊断.通常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前表面的地形,是角膜屈光力的主要来源,近年的研究表明角膜后表面的形状同样也影响着角膜的屈光力[1].角膜的厚度影响着内皮细胞层的屏障和泵功能,它的准确测量对于角膜疾病的诊断和避免屈光手术术后圆锥角膜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2].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分析

    作者:赵晓彬;张海芳;董素婷

    目的 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大小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0例(200眼)术前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4组:组1:≥50~59岁(34例);组2:≥60~69岁(58例);组3:≥70 ~79岁(66例);组4:≥80岁(42例) 采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角膜前表面6 mm直径内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球差,采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200例(200眼)患者角膜前表面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球差值分别为0.268 ~0.897(0.534±0.122) μm、0.024~0.726(0.287±0.119) μm、0.019 ~0.681(0.276±0.121) μm和0.054~ 0.552(0.268±0.083)μm.4组患者角膜前表面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值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组患者角膜前表面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97).4组患者的球镜值、角膜散光、角膜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前表面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274、0.203、0.188,均为p<0.001),但球差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r =0.034,P=0.715)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在不同个体间差异很大,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球差随年龄增长无明显变化

  • 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不同范围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

    作者:李晶;魏升升;万雅群;李勇;叶璐;李娟;刘建国

    目的 比较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前后不同直径范围角膜前、后表面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对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行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患者24例(48眼)进行检查测量,分别获得角膜中央直径为4 mm、6 mm范围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全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Z40和Z60)、彗差(Z3-、Z3+1、Z5+1和Z5-1)以及三叶草像差(Z3+3、Z3-3、Z5+3和Z5-2)的RMS值.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手术前随着测量范围的增大,除角膜前表面彗差外,角膜前、后表面其余各类像差分布均是增加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手术后角膜中央直径4 mm范围前表面彗差、三叶草增加相对明显,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后表面各类像差改变均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全角膜各类像差均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角膜中央直径6 mm范围前表面球差、彗差、三叶草、总高阶像差均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彗差增加量与其他类像差增加量相比相对较小;后表面与全角膜各类像差均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角膜中央6 mm范围前后表面除慧差外,各类像差增加量均明显较4 mm范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角膜前表面各类像差变化量均较角膜后表面各类像差变化量大.结论 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前后、不同直径范围均以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变化为主,角膜后表面变化较小.手术后不同直径范围角膜前后表面各类高阶像差变化特点也不同.

  • Pentacam测量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变化的研究

    作者:柯红琴;刘磊;栗静;李新宇;王虎杰;朱爱斌

    目的 研究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评估LASIK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 将52例(102眼)施行LASI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按照承载因子(loading fator,LF;LF=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不同分为3组,LF<1.6者为A组(50眼),1.6≤LF<1.7者为B组(25眼),1.7≤LF≤2.0者为C组(27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d、7d、1个月和3个月时用Pentacam测量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ndex of surface variance,ISV)、垂直不对称指数、高度不对称指数、圆锥角膜指数、中心圆锥角膜指数和高度偏心指数.结果 3组患者术后ISV、垂直不对称指数和高度偏心指数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为P<0.05),术后2~7d时达到大,之后均有所下降,A组患者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仍有明显下降(均为P<0.05),B、C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高度不对称指数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为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圆锥角膜指数和中心圆锥角膜指数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3个月ISV与术前ISV的差值△ISV与术前验光度数、LF和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0.517、0.464,均为P=0.000),但与角膜实际切削量、角膜前表面大曲率和角膜前表面形态因子均无线性相关关系(均为P >0.05).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不规则性较术前明显增大,但LF<1.6的患者术后角膜不规则性恢复情况明显优于LF≥1.6的患者.LF是综合考虑了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和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的更全面的LASIK手术安全评价指标,LF≤2.0是安全的LASIK手术范围.

  • 青年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研究

    作者:杨璐;刘永琰;张莉花;周琼;邵毅;刘克政

    目的 研究青年人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与角膜前表面曲率及散光的相关性,探讨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127例(162眼)为研究对象,按角膜曲率>43 D或≤43 D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66例85眼,为高角膜曲率组;B组61例77眼,为低角膜曲率组.而按有无角膜散光又将入选患眼分为Ⅰ组和Ⅱ组,其中Ⅰ组67例94眼,为角膜散光组;Ⅱ组60例68眼,为无角膜散光组.再细分为4个亚组:AⅠ高角膜曲率散光组、AⅡ高角膜曲率无散光组和B Ⅰ低角膜曲率散光组、BⅡ低角膜曲率无散光组.应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分析段系统检测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角膜前表面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3+1)、垂直与水平彗差之和(Z3±1)及球差(Z40)的均方根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各高阶像差与角膜曲率和散光的相关关系.结果 A组年龄(22±3)岁,角膜曲率(44.53±0.95)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5.02±2.23)D;B组年龄(21±3)岁,角膜曲率(41.42±1.04)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5.10±2.26)D;Ⅰ组年龄(21±3)岁,角膜曲率(43.21±1.96)D,角膜散光绝对值(1.85±0.69)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5.16±2.28)D;Ⅱ组年龄(22±3)岁,角膜曲率(42.98±1.87)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4.93±2.20)D.经统计学处理,曲率相关分组中,A组与B组、AⅠ组与BⅠ组、AⅡ组与BⅡ组Z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AⅡ组与BⅡ组的Z3-1及Z3±1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2、0.017).散光相关分组中,Ⅰ组与Ⅱ组、BⅠ组与BⅡ组的Z3-1及Z3±1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Z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曲率与Z40呈显著正相关(r =0.632,P=0.000),无论是在Ⅰ组还是在Ⅱ组中均呈现这样的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0.597、P=0.000;r=0.701、P=0.000).角膜散光与彗差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角膜前表面曲率与球差存在着明显正相关关系,散光对彗差也有一定影响.这提示我们在进行屈光性手术或治疗中,角膜曲率较大的患眼,因其球差相对较高,更适合非球面技术的运用.

  • 屈光不正儿童角膜前表面形状系数的分析

    作者:张艳玲;施明光;徐海铭;苏小夏

    本文通过对正视及屈光不正儿童角膜地形图的分析,了解儿童角膜前表面的形状特点,并探讨角膜前表面形状对儿童屈光状态的影响.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