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
我国目前有听力言语残疾人2 000多万,其中0~8岁的聋儿约80万[1].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0.3%[2].通过听力筛查早期发现患儿听力障碍在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及时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3].但多种因素都可影响检测结果,导致"假阳性"发生率较高,从而使产妇和家属的心理负担增加,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严重者甚至可诱发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增加患者的就诊次数和花费等,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我院耳鼻喉科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对1 000名健康新生儿进行认真、细致的听力筛查,其假阳性检出率为0,现将正确的筛查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
个体化心理干预缓解干燥综合征患者不良心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缓解干燥综合征患者不良心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HAMD、HA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8%(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干燥综合征患者不良心理,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
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对轻度脑外伤手术患者不良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目的:分析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对轻度脑外伤手术患者不良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90例轻度脑外伤手术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同时行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后对比两组轻度脑外伤手术患者不良心理、满意度及疾病认知度.结果: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满意度及疾病认知度评分显著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人性化手术室护理能有效改善轻度脑外伤手术患者的满意度及心理状态.
-
心理护理在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不良心理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不良心理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选择102名患者,均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同期接受治疗的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2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SAS、SD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可有效的缓解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 心理护理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 不良心理 -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不良心理及有效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于我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1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实验组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较高,与参照组(78.05%)相比,实验组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总有效率(95.12%)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其临床有效性水平较高 ,应予以临床推广.
-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手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手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行心脏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2.5%,POCD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总满意度为92.5%,高于对照组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降低了心脏手术后老年患者早期POCD发生的风险,缩短了POCD持续时间,改善了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
心理护理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不良心理的干预效果
目的 评估心理护理对消化系统患者不良心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48±4.5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4±5.5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不良心理有显著干预效果,能够促进康复.
-
对妇科手术病人人性化关怀的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给"健康"赋予了更新更全面的内涵.在医患沟通的方式上,开始打破传统的功能模式,医护人员要全面收集病人资料,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注重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宣教活动,使病人掌握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病人不良心理和情感,顺利地渡过手术关,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依赖感,减少心理负担和压力,使病人早日向康复方向发展,密切了医患关系,病人满意.
-
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临床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红篮球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试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于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手术前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别为(67.88±10.07)分、(60.02±10.41)分,对照组手术前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别为(69.36± 10.17)分、(62.49±10.51)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较手术前均下降,且试验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疲劳感知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给予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
-
上海市嘉定区青少年自杀及相关心理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少年自杀及自杀相关心理行为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上海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6所学校共108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87名被调查的青少年中,过去12个月有117人(10.8%)有自杀行为,其中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报告人数分别为94人(8.6%)、50人(4.6%)、23人(2.1%).采取措施自杀的比例,初中生高于高中生、职校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是自杀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28,95% CI:1.059 ~2.504).有526名(48.4%)青少年发生不良心理情绪障碍,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和职校生(P<0.05),男生经常感到孤独、经常因学习或成绩感到心情不愉快、经常因担心某事而失眠、曾连续2周以上伤心绝望、曾离家出走的比例均高于女生(P均<0.05).结论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对重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自杀的发生.
-
新世纪的挑战与选择
精神疾患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精神卫生工作既包括防治各类精神病,也包括减少和预防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精神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定义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改善全球公众精神保健,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会议,将对我国精神卫生工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延续性护理对子宫切除术患者不良心理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子宫切除术患者不良心理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至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在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将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及性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高于研究组,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性生活质量.
-
不良心理是心血管系统的杀手
心理因素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人们在社会生活事件刺激下所产生的焦虑、紧张、愤怒、悲伤或过喜等心理反应,都会使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从而影响代谢平衡,导致血管紧张性收缩,甚至持续地痉挛,堵塞“体内交通”,从而引发器质性变化,终发生心、脑、肾实质脏器的损害.可以说,不良心理的确是心血管系统的杀手,会给你带来不可预计的灾难.
-
胃镜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
1991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行胃镜检查者19 820例,在检查中发现存在紧颈、恐惧等不良心理者76%.因胃镜检查是诊断食道、胃及十二指肠段病的有效,诊断手段,为了使胃镜检查能顺利进行,对患者进行术前疑虑解释的教育,并辅以自我放松的训练,有助于操作的成功,通过20年来19820例胃镜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观察,现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病死率较高.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普遍存在的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使之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使远期预后明显改善,现具体介绍如下.
-
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截瘫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伤,均伴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给家属和社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不良后果.截瘫患者住院治疗和护理时间短暂,长期大量的护理工作需要在家中完成,大多数家属缺乏一定的康复护理知识,为了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减少多种并发症,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我科2007~2008年32例截瘫患者出院前加强了护理指导和出院后随访,现报告如下.
-
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的报告
一、精神卫生工作现状精神障碍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精神卫生工作既包括防治各类精神病,也包括减少和预防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
-
在病人检查前后导护的做法与体会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检查手段越来越多,如X线检查、内窥镜、超声波、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核磁共振等,有些检查能给病人带来不适甚至痛苦感觉,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我们设计一份问卷,对207例检查者进行检查前调查,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1],随机对接受胃镜检查的280例病人调查心理应激反应,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自设问卷资料1.1.1 一般资料随机对各种检查前的207例病人进行问卷测试,其中男性144例,女性63例,男:女=2.3:1;内窥镜检查:胃镜65例,肠镜21例,气管镜18例,心导管10例,合计114例.非内窥镜检查:核磁15例,CT19例,ECT20例,心电图、超声波检查39例,合计93例.
-
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焦虑心理干预
呼吸机辅助通气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支持呼吸的手段,它主要的目的是用来辅助呼吸衰竭等呼吸不畅的患者进行顺畅的呼吸[1]。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无创呼吸机因具有无创、有效、安全及依从性好的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急重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重症哮喘、呼吸困难等常见的辅助手段[2-3]。但是在应用呼吸机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从而影响呼吸机的使用效果,因此对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对于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现将使用无创呼吸机心理护理综述如下。
-
癌症患者的心理康复
大量的研究显示,心理社会因素是癌症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样,癌症病人的不良心理行为反应,也会严重影响病情的发展和患者的生存时间.对癌症病人的治疗,除了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外,将心理行为治疗用于癌症病人的康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着重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康复的方法与功效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