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调节性T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和1型糖尿病等,是由于机体自身免疫耐受出现异常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机体有一系列控制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机制.克隆消除是免疫系统发展过程中第一位的选择机制,又称阴性选择.克隆消除是一种中枢耐受,它可以将对自身抗原产生应答的T细胞进行清除.但是,这一机制并不彻底,一些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以从这一消除机制中逃逸,从而进入外周系统造成全面破坏.为了调节这些可能产生自身损害的T细胞,机体在外周系统产生了外周耐受,包括克隆无能、外周清除、免疫忽视和一系列调节性T细胞(Treg).当机体Treg的数量减少或功能减退时,便会出现自身免疫性与变态反应性疾病.本文着重介绍Treg在RA中的作用.
-
胸腺髓质区的阴性选择
阴性选择是去除能与自身抗原肽发生反应的T细胞,从而达到自身耐受.它是通过TCR与自身抗原肽-MHC复合物具有高亲和力,并引发强烈的信号传导,导致细胞凋亡来实现的.阴性选择不仅需要TCR的信号,还需抗原呈递细胞(APC)的辅助刺激分子提供第二信号.但具体阴性选择的位点、哪一种或哪几种协同刺激分子以及细胞因子起主要作用,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现就近期国际、国内胸腺细胞的阴性选择的研究综述如下.
-
胸腺细胞分化发育的凋亡调控
胸腺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经历TTCR基因重排与表达、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三个主要过程.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在胸腺细胞发育过程贯穿始终,因此研究胸腺内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凋亡对揭示胸腺选择作用和中枢耐受形成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胸腺细胞在胸腺内发育过程中凋亡的发生及其调控作一综述.
-
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在免疫调节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正常的免疫反应中存在着耐受性,而如果表现为对自身组织成份的无反应性,就称为自身耐受,自身耐受的产生则包括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正常情况下,动物的免疫系统只对自身以外的异物抗原发生反应,而对自身成分形成耐受,但由于某些原因对自身构成成分引起免疫反应时,则称为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是在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对其基因图谱分析显示发病均与多基因突变有关。近年的研究表明,自身免疫调节因子( Autoimmune regulator,AIRE)对于中枢以及外周耐受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已被证明参与T细胞在胸腺内的阴性选择,且可能与胸腺髓质上皮细胞(medullary thymic epithelial cell,mTEC)的成熟和凋亡有关,而该因子是否对调节性T细胞( Treg )产生影响目前尚存争议。 AIRE在胸腺外器官及组织中亦被检测到,而其对于外周免疫细胞的功能影响表明或许存在胸腺外的免疫作用。关于该基因突变所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也获得了诸多成果。
-
树突状细胞在调节性T细胞产生中的作用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一类重要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虽在体内的数量较少,但具有超强的抗原提呈能力,而且能够活化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s),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DCs既能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同时在诱导免疫耐受中也十分重要.在中枢耐受中,胸腺内的DCs可以通过阴性选择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DCs在外周耐受中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通过诱导效应性CD4+T或者CD8+T细胞的无能,促进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的分化来调控针对自身抗原的外周耐受.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肝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免疫系统的自身稳定性是通过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实现的.中枢耐受主要依赖胸腺的阴性选择,而外周耐受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如免疫无能、免疫忽视和克隆清除等.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在维持机体自身免疫耐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众所周知,一些慢性肝病如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癌(HCC)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均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
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必要条件.而淋巴细胞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它包括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多种表型和功能各异的细胞.其中,T、B细胞是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体,借助二者特异性的抗原识别受体TCR和BCR,机体几乎可以识别一切可能的生化结构,从而应对任何来犯的病原体.然而,如此丰富的TCR和BCR库中亦存在能与自身组织抗原相结合的TCR和BCR.要监控拥有这些自身反应性TCR和BCR的T细胞和B细胞,则依赖于机体免疫耐受机制的建立和维持.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