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颌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与可视化模型

    作者:李宁毅;马彦博;谷方;王钰;单涛;于仕超;李新照

    目的 通过下颌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与计算机建立下颌骨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为下颌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及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 采用尸体标本,进行包埋、切削,获取数字人数据集,对其中与下颌骨有关的二维图像,逐层提取其轮廓线,导入Amira医学三维重建软件进行重建,经表面光滑处理并渲染形成下颌骨三维模型,以下颌骨CT为断层解剖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利用数字人数据获得下颌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图片,经三维重建获得下颌骨精细的模型,下颌牙的解剖学形态,并准确地显示出下颌神经管的位置.结论 下颌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与重建获得的下颌骨三维模型,为下颌骨的影像学诊断、颌面部整形外科手术及下颌牙齿种植术等,提供解剖学可靠的依据.

  • 下颌骨容貌美学的三维测量

    作者:毛小炎;归来;牛峰;俞冰;刘剑锋;陈莹;王梦

    目的 探究容貌美人群下颌骨美学特点和下颌角点美学定位,建立容貌美人群下颌骨三维测量数据库.方法 选取整形医师和普通人员普遍认同的下颌骨漂亮志愿者14例,行头颅CT检查,利用Mimics18.0软件行颅面骨三维重建,测量能够体现下颌骨三维美学各参考点间距离、角度和比例,将测量数据导入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左右侧下颌骨的对称性进行分析.建立容貌美下颌骨动态资料库,数据经统计处理得出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和95%置信区间.结果 容貌美人群下颌角角度为123.91°,下颌骨倾度平均值为27.03°,下颌骨体部长度和升支高度之比接近于2∶1,颏孑孔下颌角间距与升支高度之比接近1.4∶1.0.结论 下颌骨美学特征有助于下颌角肥大整形和下颌角修复重建患者新的下颌角点的精准定位,为手术的设计、模拟和实施提供帮助.

  • DKK1蛋白在兔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张文文;戴浩;张春丽;上官文松;王树;吴国平

    目的 探讨下颌骨牵引成骨(MDO)过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拮抗剂DKK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牵引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牵引组行双侧下颌骨截骨后放置牵引器.对照组行双侧下颌骨截骨后直接牵开5 mm,钛板钛钉固定.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骨痂DKK1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DKK1主要定位于骨痂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胞质中.牵引组随着牵引启动DKK1表达逐渐增加,在术后第10天时达高峰,随着牵引张力消失,术后17~24 d表达减弱,术后31~38 d,骨细胞内DKK1表达逐渐降低,胞核、胞质染色均为阳性.在各时间点,牵引组DKK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成骨过程中,随着牵引应力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增强,其负性调控因子DKK1表达也随之增强,有利于牵引区新骨生成和改建重塑.

  • 游离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的面部美容改进措施

    作者:翦新春;邹智;左军;许春姣;尹乒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骨移植体塑形在下颌骨重建美学中的地位.方法选30例下颌骨缺损重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移植体取自体髂骨、肋骨、锁骨或腓骨.下颌骨移植体的塑形从下颌角的形成开始,当下颌升支和髁状突骨段已用微型夹板固定之后,应将注意力集中于将成为下颌骨体的移植体上.如下颌骨截骨未达下颌骨正中线,在行移植体的塑形时可仅做1次截骨就即可了;如达下颌骨中线者,在行下颌移植体塑形时就必须在中线附近行第2次截骨以增加移植体的弯曲度.在对移植体塑形并用微型夹板固定之后,将骨移植体与剩余下颌骨断端也用微型夹板固定.术后曲面体层摄影追踪观察.结果 30例中,监控观察5年以上者13例,1年以上者17例;其中1例术后2年3个月后微型钛板折断,经手术改用小钢板固定后骨愈合,29例移植体全部愈合.面部外形满意,剩余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移植骨塑形的质量对面部美学有重要的影响.

  • 虚拟人数据的下颌骨快速三维重建方法

    作者:张宇;裴国献;原林

    目的利用虚拟人数据资料,借助医学三维重建软件,快速重建人体下颌骨三维模型,对数字化虚拟人体进行技术探讨.方法选择合适的尸体标本,经固定、动脉灌注、包埋、数据采集,获得虚拟人数据集,按照不同数据格式保存虚拟人切片图像数据,为今后不同规模的人体解剖结构重建做准备.取虚拟人切片数据图像中下颌骨切片部分图像共计280张,经二维图像处理软件去噪、描边后,导入专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下颌骨的三维重建,生成的下颌骨三维模型经表面光滑处理后进行渲染.结果利用虚拟人的数据得到了下颌骨精细的三维模型,在三维方向上真实的再现了下颌骨的解剖形态.结论采用应用软件重建方法获得的下颌骨三维模型,基本达到了比较满意的程度,为今后数字化整个人体模型做了积极探索.

  • 正颌外科和正畸联合治疗发育性下颌骨不对称畸形

    作者:程波;东耀峻;杨学文;李祖兵;叶翁三杰

    目的发育性下颌骨不对称畸形是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之一,临床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疗效.通过对发育性下颌骨不对称畸形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探讨正颌手术和正畸联合矫治对于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按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模式,对58例发育性下颌骨不对称畸形患者进行矫治,行单颌手术、双颌手术、颌骨整形、颏成形术、牵引成骨术共计82例次,设计三级疗效评定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正畸、正颌联合矫治的发育性下颌骨不对称畸形58例,满意53例(91.4%),基本满意4例(6.9%),不满意1例(1.7%),该例经二次手术得以矫正.结论发育性下颌骨不对称畸形的矫治必须坚持正颌与正畸的紧密配合,通过严格的术前术后正畸,可达到改善面形、恢复牙合关系、提高矫治效果,减少畸形复发的目的.

  • 正常人下颌角形态及其与相邻颅面结构关系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

    作者:赵继志;杨佩瑛;孙建军

    目的对正常人下颌角形态及其与相邻颅面结构间的关系进行测量分析,并探讨测量结果在下颌角肥大矫正术的术前分析和手术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健康成年人(男女各15例)正、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进行以下指标测量:正位片上的颧突间距、下颌角间距及下颌颏角;侧位片上的下颌角、下颌平面-前颅底平面角及升支平面-前颅底平面角.结果颧突间距男性(156±5) mm,女性 (146±5) mm;下颌角间距男性(130±6) mm,女性(116±6) mm;下颌颏角男性(124±5)度,女性(126±5)度;下颌角男性(117±5)度,女性(119±5)度;下颌平面-前颅底平面角男性(27±5)度,女性(29±5)度;升支平面-前颅底平面角男性(94±5)度,女性(93±5)度.以上各指标测量结果男女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应从上下、前后和内外3个方向对下颌角形态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术前分析和手术设计的参照标准.

  • 颌骨缺损骨移植修复后感染分析

    作者:胡敏;许亦权;张立海;肖红喜;李岩峰;张健

    目的调查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后的感染情况,探讨减少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0年来92例骨移植患者手术后感染.结果 92例骨移植患者中有10例发生手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87%.结论口腔区域骨移植手术后容易发生感染,手术前后做好口腔局部的各项准备和预防措施对于防止和减少手术后感染很有帮助.

  • 下颌骨即刻植骨术后延期愈合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舸;胡敏;柳春明;高飞;步荣发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即刻植骨修复术后,伤口延期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下颌骨即刻植骨分为Ⅰ期愈合组和延期愈合组,回顾性地查阅住院病历,按预先设计的表格填写有关项目.结果下颌骨即刻植骨的愈合与患者的年龄、受骨区是否有手术史、植骨的类型、植骨的大小无关;术中口内外相通是植骨延期愈合的主要因素.结论下颌骨良性病变即刻植骨修复时,应密切关注术区与口内外穿通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争取植骨Ⅰ期愈合.

  • 腹内斜肌-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半侧下颌骨缺损

    作者:夏德林;付光新;马征;吴双江;张磊;贾娟

    目的 探讨腹内斜肌-髂骨复合组织瓣在半侧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2009年7月至2013年9月,应用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蒂的腹内斜肌-髂骨复合组织瓣,对14例因肿瘤切除所致的半侧下颌骨缺损进行修复.手术分2组同时进行,一组切除肿瘤并准备受区血管,一组切取腹内斜肌-髂骨复合组织瓣.将制备好的组织瓣修整塑形固定后吻合血管.结果 14例腹内斜肌-髂骨复合组织瓣均存活,1例受区伤口局部感染,经换药后痊愈.切取髂骨小6 cm×3 cm,大9 cm×3 cm,腹内斜肌瓣小5 cm×4 cm,大7 cm×5 cm.术后随访6~ 26个月,平均13个月,颌面部外形满意、双侧对称,供区未见并发症.下颌曲面断层片显示移植髂骨断端新骨形成良好、下颌骨连续,骨纹理清晰.结论 腹内斜肌-髂骨复合组织瓣具有骨量充足、重建下颌骨高度足够、外形功能恢复好、软硬组织同期重建等优点,是修复半侧下颌骨复合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牵引成骨术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作者:丁榆德;杨斌;倪健;李秉航;曹谊林

    目的 探讨在下颌牵引成骨术中应用矢状劈开截骨术式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对7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术前进行数字化三维模拟,设计手术方案,标明下颌神经管与牙胚的位置.术中应用矢状劈开截骨术式结合内置式牵引成骨,避开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和恒牙胚,术中安置稳妥牵引器后,即刻开始牵引延长2~4 mm,术后3~5d即开始牵引延长,每天延长1~2 mm,直到完成模拟设计的预期下颌升支延长效果.术后对7例患者进行随访,复查CT,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健、患侧下颌升支长度,并对术前和术后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7例患者术后均快速牵引,下颌骨延长7~ 20 mm,平均14.6 mm,术后患者面部垂直方向的对称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牙合)平面较术前趋于水平,未发生神经及牙胚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7~32个月,平均22个月,外观及咬合功能基本正常,术后患侧下颌升支长度比术前明显增加.结论 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行牵引成骨术,能加快牵引速率,缩短疗程,可保 证牵引完成后下颌升支宽度能保持甚至增宽,厚度有所增加,并发症少,能有效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颌骨不对称.

  • 下颌神经管三维CT定位在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吉昌;归来;张智勇;牛峰;蔡景龙

    目的 准确定位下颌神经管,以减少下颌角弧形截骨整形术中下齿槽神经血管束损伤的几率.方法 对30例青年女性下颌角肥大患者行下颌骨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定点后测量下颌神经管下缘在各点距下颌牙牙冠的距离.术中应用钢尺测量定位其在下颌骨体外表面的投影.指导截骨.术中、术后观察下颌神经管的完整性.结果 30例下颌角截骨术后下颌神经管骨壁均完整,未损伤下颌骨体内神经血管柬.结论 三维CT可以准确定位下颌神经管,指导下颌角截骨整形术的截骨设计与术中操作,减少下齿槽神经血管束损伤的几率.

  • 下颌骨分区截骨术重塑面下部轮廓

    作者:谢卫国;方震;李长根;麦笑珍;魏玉娥

    目的 将下颌骨以美学观为准分为升支下区、下颌角区、下颌体区、颏区,通过分区截骨术,矫正面下部前份、中份、后份宽大的不良形态.方法 结合下颌骨外板矢状劈开和下颌骨角部和下颌骨下缘的全层截骨术和隆颏术,对下颌骨角部、体部和颏部进行分别截骨重塑,同时矫正面下部正面和侧面的欠美外形.结果 于2003年5月至2005年8月,共开展此类手术23例,下颌角、升支下部、体部截骨18例,颏部截骨5例.隆颏术的方式有固体硅胶假体置入12例,膨化聚四氟乙烯假体置入3例,自体下颌骨外板移植5例.术后外形均得到明显改善,外观满意,未发生颏神经断裂并发症,3例口唇麻木于1~3个月后自然恢复.结论 对下颌骨进行分区截骨可以更全面的矫正面下部过宽,重塑面下部的轮廓以美化面型.

  • 负压吸引术矫治下颌骨囊性病变所致颌面膨胀畸形

    作者:刘冰;赵怡芳;张文峰;蒋自强;孙志军

    目的 评价负压吸引术对下颌骨囊性病变所致颌面膨胀畸形的作用和疗效.方法 对21例伴明显颌面膨胀畸形的下颌骨巨大囊性病变施行负压吸引术,并测量治疗前后囊腔容积和曲面断层片病变面积及病变膨胀指数,待面部畸形改善、病变范围明显缩小后经口内进路完成刮治术.结果 负压吸引治疗周期平均为5.1个月,患者面下份膨胀畸形消失或明显改善;术后囊腔容积平均缩小84%,同期X线片显示病变范围平均缩小63%,术后x线片病变面积与囊腔容积呈更高的线性相关;病变膨胀指数术前平均为0.52,术后为0.23;CT显示皮质骨膨隆及穿透区域外形回复接近正常并伴新骨形成.结论 负压吸引术作为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初期治疗,能够较快地消除病变引起骨膨隆破坏所致的颌面畸形.

  • 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牵引术后上颌骨发育的研究

    作者:杨仁凯;唐晓军;石蕾;尹琳;杨斌;尹宏宇;刘伟;张智勇

    目的 通过对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 microsomia,HFM)患儿手术前、后头颅正位X线片及三维重建图像进行测量,研究下颌骨牵引治疗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测量22例患者术前(T1)和术后半年(T2)头颅正位X线片上颌咬合平面及鼻基底平面与眶下平面的夹角,取相同的时间点在15例患者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第5齿颊侧牙槽嵴顶中点,及上颌窦底低点与参考平面的距离,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上颌咬合平面与眶下平面的夹角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基底平面与眶下平面的夹角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测量正常侧上颌窦低点无显著变化,患侧上颌窦低点和两侧牙槽嵴顶中点均发生显著下降.结论 下颌骨牵引治疗可以促进患儿上颌骨的发育,生长的部分包括牙槽骨段及上颌窦.

  • 数字化截骨导板在下颌角截骨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超;滕利;靳小雷;徐家杰;卢建建;解芳;吴欢欢;杨莉亚;徐冉

    目的 通过计算机软件三维设计、3D打印等数字化技术,术前在计算机三维模型上精确设计截骨线,制作数字化截骨导板,并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实体导板,术中置入术区指导截骨,从而提高下颌角截骨术的精确性和对称性.方法 选取8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5.5岁.首先将患者的CT资料转入ProPlan软件中,在计算机中重建下颌骨三维模型,在虚拟三维模型上设计截骨线,再将截骨数据以STL文件形式导入GeoMagic软件,设计数字化截骨导板,后以通过FDA认证的聚乳酸材料打印截骨导板,将导板置入术区与术区骨质紧密贴合,以小磨球沿导板上缘打磨骨质,截除下颌角.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效果均与术前设计一致,术中未出现骨折、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测量双侧下颌骨对称性良好.结论 在数字化打印导板的指引下,术者能够准确地完成截骨,大大的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对称性.

  • 口内入路下颌角碎骨矫治下颌角肥大

    作者:蔡茂季;于加平;尹飞;王亖;曾金鉴

    2002年3月至2004年1月,我们采用口内人路高速旋转碎骨的手术方法,去除肥大的下颌骨24例,通过临床观察及随访发现,该高速旋转碎骨法,不仅手术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而且术中视野暴露清楚、去除下颌骨的量及弧形容易掌握,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恢复快.

  • 下颌骨牵引术治疗成人半面短小畸形一例

    作者:虞渝生;乐淑君;白雪莉;吴慧玲

    牵引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一项将骨切开后应用牵引装置缓慢牵拉,使牵引间隙中形成新骨,从而达到骨骼延长目的的技术[1-3].我们对1例成人复杂半面短小畸形患者进行上、下颌骨的同时牵引治疗,效果良好.

  • 胸大肌肌皮瓣、额部皮瓣整复面颊部洞穿性缺损一例

    作者:鲁伟;张骏诚;金艳;杨湛;谢春;李杰

    1997年12月我科收治左面颊部爆炸伤1例,男性,23岁.早期虽经清创缝合,但因左面颊部组织缺损,后遗左面颊部约4.5cm×3.5cm洞穿性组织缺损,伴有瘢痕挛缩,一47牙外露,下颌骨升支前缘外露坏死,缺损口流涎,无腮 4-7腺组织损伤,未发现腮腺瘘.张口Ⅲ度受限,张口度约1cm,饮食困难.

  • 三胞胎同为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

    作者:潘博;蒋海越;国冬军;薛峰;庄洪兴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整形外科较为常见的先天畸形,源于胚胎期第1、2鳃弓、第1咽囊、第1鳃裂和颞骨原基的颅骨结构发育不良,其典型特征包括单侧或双侧外耳畸形和中耳发育不良,但内耳通常不受累及;此外还可包括颞骨、颧骨、上颌骨、下颌骨、面部表情肌、咀嚼肌、腮腺和颅神经发育不良.

1785 条记录 7/90 页 « 12...45678910...899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