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后胆道引流
目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LCD)术后采用经胆囊管胆道减压(TCBD)替代放置T管引流,可以保证胆总管切开术后一期缝合的安全和消除T管相关并发症.TCBD管采用Roeder结或者贯穿缝扎固定,但是术后仍需留置3 wk.我们介绍一种改进的TCBD(mTCBD)方法,使用输尿管导管和Lapro-Clip固定,并将其与T管引流作一比较.方法:2002-10/2003-06回顾性研究比较LCD应用mTCBD(mTCBD组,n=30)和T管引流(T管引流组,n=52)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残留结石无显著差异.mTCBD组平均胆汁引流量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306+141 mL/24 h vs409±243 mL/24 h,P<0.01);引流管的拔除也显著早于T管引流组(median,5dvs29d,P<0.01).mTCBD组无与引流管有关的并发症,而T管引流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其中拔管后胆漏5.8%.结论:我们的初步经验表明LCD术后应用mTCBD是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mTCBD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胆漏.患者术后1 wk内出院,无任何引流管.我们推荐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选择应用mTCBD.
-
胰胆管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鼻胆管引流(ENBD)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基础上施行的胆管置管引流减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等优点.目的是充分引流胆汁、冲洗胆管、进行胆管造影,明确胆汁引流量,直接观察引流效果.对于各种良恶性胆道疾病引起的胆道梗阻,是一种有效的减黄和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我科从2006年5月至今,治疗9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胆道压力与胆道探查术后T管引流量的关系
探讨胆道探查术胆道压力与术后T管胆汁引流量的关系,指导拔管时间.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57例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患者.其中术中胆道镜观察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有炎症水肿、结石嵌顿、狭窄等的22例患者为实验组;乳头开闭正常,无狭窄及炎症水肿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术中、术后3d、术后6d及拔除T管前的胆道压力;记录术后3、6d患者胆汁引流量.比较胆道压力与胆汁引流量的关系.术中胆道压力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d胆道压力实验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胆汁引流量亦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6d两组胆道压力及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末端结石反复刺激,十二指肠乳头水肿、狭窄等因素导致胆道探查术中及术后早期胆道压力升高,胆汁引流量增多,应推迟夹闭T型管时间.
-
腹腔镜下T管窦道修补术2例
例1,女,52例.因胆总管结石,胆囊及肝左外叶结石于21d前行肝左叶切除,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拔T管20min后出现剧烈腹痛,以T管窦道瘘,胆汁性腹膜炎再次入院,立即沿腹壁口置入14F尿管,置管顺利但胆汁引流量少,6h约15ml,病人腹痛无缓解,腹膜炎进一步加重,遂行腹腔镜探查术,采用全身麻醉,取脐上缘做10mm戳孔作为腹腔镜观察孔,脐与左肋缘中点连线1/2处做10mm戳空为主操作孔,取右腋前线平脐处做5mm戳孔为辅助操作孔.
-
胆总管切开引流术后水样胆汁二例诊治体会
术后水胆是指肝胆手术后每日胆汁引流量超过1 500 ml达3 000 ml左右,胆汁稀薄呈水样.通常继发于胆道梗阻解除时[1],如处理不当,易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胆汁漏,甚至休克死亡.本组2例为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出现水样胆汁,现就其病因及治疗进行讨论.
-
肝移植术后早期胆漏的诊治二例
例1,男,43岁,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因反复出血、不可控制的大量腹水、凝血功能障碍而行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胆道吻合采用未放置T管的端端吻合,术后第20天感上腹部隐痛不适,伴发热、腹胀.B超提示肝下积液,行B超引导下穿刺,引出褐绿色胆汁,同时放置引流管局部引流,每日引流胆汁200~300 ml,术后第30天行ERCP造影提示:吻合口漏并轻度狭窄,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吻合口扩张.行Oddi括约肌切开,放置胆管内支撑管,术后腹腔引流管胆汁引流量逐日减少并消失,B超未见肝下积液.ERCP术后45 d胆道内支撑管自行脱落,B超提示吻合口以上胆管轻度扩张,约1 cm,未见结石.患者无不适感,各项检查未见异常,随访7个月未见异常.
-
肝圆韧带内迷走胆管囊肿自发性破裂一例
患儿:女,4岁.因腹痛1 d急诊入院.体检:T:36.3 ℃,表情淡漠,嗜睡,皮肤巩膜黄染.心肺阴性.腹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以右下腹明显,肝脾肋下未扪及,未扪及包块,叩为鼓音,移动浊音阴性,肠鸣弱.血常规示:WBC: 34.9×109%,N:0.995.腹部B超示:胆道系统未见异常;腹腔肠管稍扩张,未见明显包块及积液.无家族遗传病史,初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伴腹膜炎.急诊在全麻插管下行腹腔镜手术.镜下发现:腹腔内有较多黄色胆汁样液体,阑尾轻度充血水肿,探查见肝圆韧带中段处有一囊肿破溃,囊腔大小约3.0 cm×2.0 cm×2.0 cm,有胆汁流出.中转开腹,于囊肿远端切开肝圆韧带.探查见肝圆韧带内有一细小管道长约4 cm,直径约0.2 cm,经肝圆韧带潜行进入肝脏,其内有胆汁流出,切除肝圆韧带潜行段胆管,于该处置一乳胶引流管,于盆腔置烟卷引流.术后予抗炎、止血等治疗,术后前3 d胆汁引流量分别为40 ml、78 ml、20 ml,以后未有胆汁引流出.术后第19 d行B超检查:引流管周围未见积液,拔出引流管.术后病检示:①送检(肝圆韧带)处软组织急性化脓性炎;②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
鼻胆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
内镜鼻胆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等优点.目的是充分引流胆汁、冲洗胆管、进行胆管造影、明确胆汁引流量、直接观察引流效能,对于各种良恶性胆道疾病引起的胆道梗阻,是一种有效的"减黄"和预防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2004年9月至2006年10月,我科共实施ENBD治疗胆胰疾病34例,现就其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
拔T管后胆漏的处理
拔T管所致胆漏是胆道手术后极少见的并发症,有关文献报道其目前的发生率不足1%。我院近年收治了9例,男3例,女6例,年龄40~77岁,平均58.5岁。手术前诊断:单纯胆总管结石5例,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1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1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胆管炎2例。其中有2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有肝硬变低蛋白血症,1例合并有贫血。9例拔管时间均在术后2~3周,拔管前常规经T管行胆道造影,均显示胆道通畅,无残石影,拔管前试夹管24~48小时无不良反应。其中7例拔T管后即刻出现腹膜炎症状,2例拔管后T管引流口胆汁引流量较多,分别于拔管后2、3天才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症状。对以上所有胆漏病例,试经原T管径路插入带侧孔的14F导尿管引流,仅3例引流通畅(300~400 ml/d),保守治愈,其余6例均再次开腹手术。
-
胆道术后T管异常引流29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1993-01/2003-12收治的胆道手术后T管异常引流病例29(男12,女17)例,年龄34~68岁.其中,胆汁引流量异常增多患者14例,全部治愈;引流量异常减少7例,治愈5例,死亡2例;血性胆汁8例,治愈7例,死亡1例.
-
胰胆管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鼻胆管引流(ENBD)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基础上施行的胆管置管引流减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等优点.目的是充分引流胆汁、冲洗胆管、进行胆管造影,明确胆汁引流量,直接观察引流效果.对于各种良恶性胆道疾病引起的胆道梗阻,是一种有效的减黄和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我科从2006年5月至今,治疗9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B超引导下行PTCD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在B超引导下进行PTCD操作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总结5年来,在B超引导下进行的PTCD穿刺31例患者.结果 31例患者均放置外引流成功,生存期4-18个月,中位生存期10个月,胆汁引流量为每日300-2200ml左右.结论 在临床护理中应①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逆行感染;②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记录胆汁24小时的引流量;③每日按无菌技术更换引流袋:④定期引流管的冲洗;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重点是出血、胆瘘的防治;⑥饮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