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腺苷负荷试验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中不良反应的观察

    作者:冯雪凤;贾支俊;许守林;郭万华

    目的:观察腺苷负荷试验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72例临床确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静脉注射腺苷90 mg/30 mL,剂量140 μg/(kg·min)持续泵入至6 min,注射过程中,行心电监测,观察患者的症状、血压和心率,于注射腺苷3 min末,静脉注射核素显像剂99mTc-MIBI 925MBq,1.5 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在72例患者中,11.1%(8/72)无任何不适,88.9%(64/72)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其中胸部不适72.2%(52/72),头昏25.0%(18/72),其次为气短、心悸、皮肤潮红、麻木感和出汗,偶有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喉紧等.2例分别因血压和心率下降提前终止,1例达到目标心率4 min终止.在腺苷注射3 min末时,心率加快(P<0.01),收缩压降低(P<0.05),舒张压无变化(P>0.05).在腺苷注射6 min末时,心率加快(P<0.01),收缩压降低(P<0.01),舒张压降低(P<0.01).在腺苷停止注射5 min后,患者不良反应消失,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已恢复基础水平.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中不良反应很多,但多为轻微反应,并且于终止试验后不良反应迅速消失.

  • 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研究

    作者:贺海荣;李培秀;王国军;张子刚;吴晓林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与运动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1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和运动心电图2种检查并比较结果.结果: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高于运动心电图,但特异性较低.结论:心肌灌注显像和运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有互补性.

  • 不同体位心肌灌注显像诊断效能的评价

    作者:杨国仁;张秀丽;史春雷;马彩霞

    目的: 了解不同体位心肌灌注显像对诊断的影响,进行本研究。方法: ①观察断层床对放射源的衰减情况;②分别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显像对心肌模型及69例受检者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诊断效能评价。③综合判断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断层床对放射源可产生一定程度的衰减;②仰卧位时心肌下后壁和膈肌重叠使射线衰减,造成下后壁及邻近部位放射性稀疏,或是原有稀疏加重,而改变体位可使下后壁等处的稀疏减轻或恢复,前壁则相反;③两种体位显像综合判断的方法可提高诊断效能;④40例受检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其中33例结果与综合判断法基本一致。结论: 采用两种体位显像综合判断的方法可减少单一体位显像的判断误差,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软件法与目测法定量PET/C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各类心肌数量的对比研究

    作者:孙茉茉;李剑明

    目的 比较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应用PET/C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软件自动定量法及目测法分析所获得的各类型心肌数量的异同,并检测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51例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40%).入组患者均行PET/C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评估存活心肌,并分别通过软件自动分析和观察者目测法分析正常心肌、冬眠心肌、瘢痕心肌数量.比较同一患者采用两种方法所得正常心肌、冬眠心肌、瘢痕心肌数量的异同,并评估两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进一步按目测法分析得出的冬眠心肌数量将上述患者分为三组,组1:目测法冬眠心肌数量<10%;组2:10%≤目测法冬眠心肌数量<20%;组3:目测法冬眠心肌数量≥20%.对比分析上述各组患者冬眠心肌数量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计算所得冬眠心肌数量(16.8 ± 11.8比12.1 ± 12.6,P=0.002)及正常心肌数量(68.7 ± 11.9比63.7 ± 15.4,P=0.016)存在差异,软件自动定量方法计算所得冬眠心肌数量及正常心肌数量均高于目测法(P均<0.05);而同一患者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瘢痕心肌数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软件自动定量法与目测评估方法计算所得瘢痕心肌数量成高度正相关(r=0.835),冬眠心肌数量成中等程度正相关(r=0.767);正常心肌数量呈低度正相关(r=0.478).两种分析方法计算出的冬眠心肌及正常心肌数量结果不一致,瘢痕心肌数量结果一致.冬眠心肌分组分析:组1两种分析方法所得冬眠心肌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测法计算冬眠心肌数量比定量法计算冬眠心肌数量少(2.6 ± 3.6比10.2 ± 6.2);组2及组3两种分析方法所得冬眠心肌数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应用软件自动定量计算与目测法评估各类心肌时,瘢痕心肌数量方面结果一致性好;在计算冬眠心肌和正常心肌数量方面前者所得结果较后者相对大.当冬眠心肌数量少时(<10%),目测法评估数量会低估冬眠心肌数量,而随着灌注/代谢不匹配(冬眠心肌)范围的增大,二者无明显差异,趋于一致.

  • 硝酸甘油介入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治疗的疗效评价

    作者:董爱强;孟祥玉;孙建梅;李现军

    目的 应用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 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的方法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ACS行PCI治疗的患者40例,包括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闭塞)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23例.所有患者均于PCI术前1周内及术后1~2个月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行99Tcm-MIBI SPECT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及硝酸甘油介入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统计左室心肌可逆性及不可逆性缺损的节段数、治疗有效率及射血分数(EF). 结果 PCI对冠状动脉闭塞患者可逆性缺损治疗有效率为67.3%(37/55),不可逆性缺损PCI治疗有效率为26.7%(8/30),后者明显低于前者(χ2=12.85,P<0.05).PCI治疗冠状动脉闭塞的总有效率为52.9%(45/85),PCI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总有效率为76.7%(69/9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χ2=10.84,P<0.05).结论 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 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是评价ACS患者PCI术后疗效的有效手段,PCI治疗可使大部分因冠状动脉狭窄而缺血的心肌实现正常灌注、使冠状动脉梗死但存活的心肌实现再灌注,对于大多数不可逆性缺损的梗死心肌则治疗价值有限.

  • 半剂量 OSEM 重建在单光子发射型门控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李剑明;李婷;汪娇;陈越;卢如明;梁钰;马肖宁

    目的:应用常规显像剂的一半剂量情况下,评价有序子集大期望值法(OSEM)重建单光子门控心肌灌注(G-MPI)图像质量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 G-MPI 显像,在半剂量注射显像剂情况下分成常规25 s 采集时间组和50 s 倍增采集时间组。采集完毕后每组原始数据分别按滤波反投影(FBP)和 OSEM 重建分成两个亚组,每组图像按5分法评价图像质量、按左心室17节段5点放射性评分法评价显像剂分布,计算各组 FBP 和 OSEM 重建的图像质量评分、负荷或静息累积评分(SSS 或 SRS),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配对比较;计算并比较常规采集和倍增时间采集组 OSEM 重建图像的优质图像(4分)所占百分比。结果半剂量注射显像剂采用25 s 常规采集图像后,数据采用 FBP 重建图像评分差于 OSEM 重建(t =-3.72,P <0.05),放射性累积评分 FBP 组高于 OSEM 组(t =2.22,P <0.05),但在 LVEF 测定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 =0.97,P >0.05);半剂量注射显像剂采用50 s 倍增采集时间后,数据无论是 FBP 或 OSEM 重建,二者在图像评分、放射性分布累积评分和 LVEF 测定方面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均>0.05);半剂量注射25 s 采集 OSEM重建和半剂量注射50 s 采集 OSEM 重建的优质图像(图像评分为4分)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00,P >0.05)。结论在半剂量注射情况下,SPECT G-MPI 常规25 s 采集时 OSEM 重建图像质量优于 FBP 重建, FBP 重建会高估病变严重程度,而倍增时间采集后二者图像质量相当,在左室放射性分布累积评分和 LVEF 测量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因此,G-MPI 半剂量注射、常规时间采集、OSEM 重建,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无需增加采集时间,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和价值。

  • 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福太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人员完成所有患者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工作,记录其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90例冠心病患者经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检出率高达95.56%,与未检出率(4.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检出率(分别为95.56%、100.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可获得较高的冠心病诊断正确率,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冠心病相关特点,对疑似病例及时给予各项检查确诊病情,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 碲锌镉SPECT心脏专用机成像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对比与进展

    作者:薛冰冰;李剑明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和疗效评价等方面,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依据.但是传统Anger型SPECT MPI因其注射显像剂剂量大、成像时间长、所获图像空间分辨率较低及很难进行绝对定量分析(如心肌血流储备测定)等缺点,制约着冠心病的准确诊断和进一步的临床使用.近年来,随着碲锌镉(CZT)半导体探测器的心脏专用SPECT的投入,有望能够克服上述传统SPECT的不足.本文主要通过与传统MPI成像方法的回顾与对比,对CZT SPECT心脏专用机的心肌灌注成像方法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心肌酶谱显著增高2例

    作者:王瑞兰;程晓曙;吴清华

    例1 男,67岁。因眼睑及上下肢水肿3个月伴右上肢麻木、下肢无力入院。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3年。入院体检:血压130/90 mmHg(1 mmHg=0.133 kPa),心界不扩大,心率76次/min,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A2=P2,腹水征阴性,双下肢踝关节轻微凹陷性水肿。心电图示肢导联低电压,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血化验示甲状腺功能低下,甘油三酯2.32 mm01/L,低密度脂蛋白3.4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0.82 mmol/L,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另发现心肌酶谱异常增高,连续复查均持续升高,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未见灌注缺损,以优甲乐25 μg/d逐渐增至100 μg/d替代治疗,30 d后,甲减症状明显好转,心肌酶谱也逐渐下降(见表1)。 例2 男,63岁。因鼻咽癌放疗后8年,舌下进行性肿块2年伴吞咽困难半年入口腔科。在住院期间,患者感胸闷、头昏,畏寒,血压高达220/130mmHg,贫血貌,颜面及双眼睑、四肢均呈非凹陷性水肿,心率68次/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STⅡ、Ⅲ、aVF呈下斜型压低1.05mV,TⅡ、Ⅲ、aVF倒置,心肌酶谱异常增高,血脂化验未见异常。对照患者以往住院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心肌梗死,测T3、T4、TSH示甲状腺功能低下,给予优甲乐25~75 μg/d替代治疗,15 d后患者畏寒、水肿明显改善,心肌酶谱也渐下降(见表1)。

  • 心肌血流灌注定量分析的研究现状

    作者:丁尚伟;李燕;吕清

    心肌血流灌注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重量心肌的血流容积,反映局部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cl flow,MBF),正常人心肌血流灌注为80 ml·100 g-1·min-1[1].当冠状动脉狭窄或者局部心肌微血管受损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局部心肌的绝对血流量也相应减少.心肌血流灌注为心肌组织提供氧和营养物质,是维持心肌存活和功能的必要条件.对于冠心病及心肌梗死患者,了解心肌供血的情况对临床判断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案非常重要.近年来,心肌血流灌注定量分析的技术迅速发展,并开始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研究

    作者:何疆春;杨晔;方庭正;川玲;朱智明;费宇行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在诊断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不同,分为CSF组、正常血流(NCF)组和CAG阳性组.使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3组均行CAG、静息心电图(ECG)、腺苷负荷ECG、静息及腺苷负荷SPECT检查,评价其心肌血流灌注情况.结果:CSF组腺苷负荷SPECT诊断心肌缺血阳性率(84%),明显高于平静ECG(20%)及腺苷负荷ECG(52%).CSF组在腺苷负荷SPECT中显示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高于NCF组,低于CAG阳性组.结论:CSF与心肌缺血关系密切,腺苷负荷SPECT可以作为检测CSF者心肌缺血的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晓梅;王云雅;陶凌;曹丰;李寰;栾荣华;王海昌;胡涛

    目的:分析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特点,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将其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68例患者中,36例CAG阳性,其中腺苷心肌灌注显像检出病变33例(91.7%),未检出病变3例(8.3%);32例CAG阴性,其中腺苷心肌灌注显像异常3例(9.4%),正常29例(90.6%);腺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92.3%,特异性90.6%.结论:腺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是协助诊断冠心病的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永平;赵新斌;赵鹤亮

    目的: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胸闷、胸痛就诊,经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诊断为MB-MCA,且经临床相关检查排除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高血压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于1周内行负荷-静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的82例(男45例,女37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比较不完全MB组与完全MB组MCA收缩期狭窄率及MPI的差异,比较MPI正常组与异常组MB长度及MCA收缩期狭窄率的差异.结果:不完全MB组与完全MB组MCA收缩期狭窄率分别为(11.6±10.3)%与(30.5±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4,P=0.000);MPI异常分别为5例与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76,P=0.000).MPI正常组与异常组MB长度分别为(14.4±3.8) mm与(15.1±4.7)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9,P=0.366);MCA收缩期狭窄率分别为(13.8±10.4)%与(3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8,P=0.ooo).结论:MB-MCA与心肌缺血存在相关性.相比不完全MB,完全MB患者MCA收缩期狭窄程度更严重,更易出现心肌缺血,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而MB长度对心肌供血无明显影响.

  •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磁共振心肌首过灌注及与cTnT的相关性

    作者:袁尉峰;赵新湘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心肌首过灌注技术(CMR-MPI)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进行定量分析,并获得灌注曲线下面积比与肌钙蛋白(cTn)T的关系.方法:纳入31例AVM患者(AVM组)与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两组行3.0T心脏磁共振扫描,测定CMR-MPI灌注参数(曲线下面积比、达峰时间及相对峰值信号)和cTnT浓度.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对CMR-MPI曲线下面积和血清cTnT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曲线下面积比:灌注正常区、减低区及缺损区分别为(52.80±3.05)%、(37.64±4.87)%、(26.23±2.29)%,P<0.05;相对峰值信号强度分别为(44.91±3.16)%、(33.96±4.98)%、(29.94±3.75)%,P<0.05;达峰时间分别为(34.22±4.89)s、(37.85±7.51)s、(38.24±6.06)s,P<0.05.AVM组与对照组血清cTnT浓度分别为(0.578±1.127)ng/ml、(0.011±0.006)ng/ml,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AVM组CMR-MPI曲线下面积比与血清cTnT浓度的关系,rs=-0.557,P<0.05.结论:CMR-MPI可定量评估AVM心肌缺血程度,AVM患者血清cTnT浓度与CMR-MPI曲线下面积比呈负相关,提示AVM心肌微循环障碍和心肌缺血可能是造成或加重心肌细胞损伤及cTnT释放的原因之一.

  • 双能量CT心脏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魏淼;王思杭

    近年来,双能量CT心脏成像在国内外的研究逐渐增多,双能量CT虚拟单能谱成像可减少高密度对比剂所致的X线束硬化伪影,碘图则能反映心肌微循环状况,相对于SPECT和DSA,双能量CT能便捷地提供更丰富的临床信息.本文主要对双能量CT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基于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的犬无复流心肌活性实验研究

    作者:刁楠;喻杰;夏向文;周国锋;韩萍;史河水;刘永华

    _目的:通过双源 CT(DSCT)心肌灌注扫描观察心肌缺血无复流动物模型的 CT 表现,初步探讨双能量心肌灌注扫描在评估无复流心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球囊堵塞(60~90 min)加微粒明胶海绵栓塞犬前降支中远段,建立犬心肌缺血无复流模型(n=6),采用 DSCT 进行首过及3、5、10、15 min 多期延迟心肌灌注扫描,观察梗死区 CT 表现,完成检查后取犬心脏标本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TC)染色及 HE 染色,与 DSCT 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只犬在介入手术过程中死亡,4只犬完成模型建立。扫描过程中犬平均心率为135 bpm。DSCT 扫描均可见心肌梗死区 CT 值较正常心肌减低,首过及多期延迟扫描呈固定灌注减低表现,TTC 染色显示梗死区范围与 DSCT 所见相符,HE 染色梗死中心区和边缘区均可见心肌坏死。在不同能量的 DSCT 图像中,100 kV 灌注图像对心肌密度区分能力强,140 kV 灌注图像噪声低,而双能量融合灌注图像则在实现密度差异的前提下保证了较低的噪声。结论:DSCT 可以较好地在快心率状态下显示心肌,心肌灌注扫描显示固定灌注减低可能与心肌完全坏死有关。

  • 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双源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作者:禹晖;张金赫;尹吉林

    目的:通过对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心脏双源CT(DS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MPI及心脏DSCT检查;分别对MPI图像及DSCT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其中2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心病.结果:DSCT显示有29例冠脉狭窄程度>50%,其中大部分为75%~90%,其次为50%~74%,90%以上的较少.病变部位以左冠脉占绝大多数,其中以前降支较多;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基本一致,DSCT诊断阳性率为76.3%.MPI显示病变区心肌缺血改变38例,MPI心肌血流灌注减低与DSCT显示冠脉狭窄程度>50%符合21例.检查的灵敏度为97.3% (37/38),符合率为55.3% (21/38).结论:MPI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以作为冠心病检查的筛选手段,了解心肌缺血部位和范围.MPI结果阳性者可以进一步做DSCT或CAG检查;MPI结果阴性者,则不必做DSCT或CAG检查.

  • 256层CTCA结合负荷/静息核素MPI探讨心肌桥对心肌供血的影响

    作者:赵新斌;傅昱;董小波;赵鹤亮;张惠英

    目的 应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结合负荷/静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探讨心肌桥(MB)对心肌供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256层CTCA及负荷/静息核素MPI检查的88例孤立性LAD-MB的影像资料.依据MB类型分为不完全与完全MB组,比较两组壁冠状动脉(MCA)收缩期狭窄率及MPI的差异;比较完全MB中MPI正常与异常组MB厚度、长度及MCA收缩期狭窄率的差异;比较MCA收缩期狭窄Noble分级中MB类型及MPI的差异.结果 不同MB类型组MCA收缩期狭窄率分别为(13.2±10.1)%、(39.8±11.4)%,MPI正常与异常分别为45、5例,15、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74;x2=25.408,P均<0.01).完全MB中不同MPI组MB厚度分别为(1.6 ±0.4)mm、(2.6±0.7)mm,MCA收缩期狭窄率分别为(29.3±9.8)%、(46.7±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72;t =5.187,P均<0.01),MB长度分别为(11.2 ±5.6)mm、(12.8±6.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00,P=0.429).MCA收缩期狭窄Noble分级中2、3级完全MB(15/15、2/2)及MPI异常(10/15、2/2)比例明显高于1级(21/71、16/71).结论 MB的类型、厚度及MCA收缩期狭窄程度均与心肌缺血密切相关,而MB长度对心肌供血无明显影响.

  • 儿童心源性心前区不适cTnI与MPI改变的研究

    作者:郑孝清;姜剑斌;张永学

    目的对心源性心前区不适的病例提供较客观的临床诊断依据.方法对52例心源性心前区不适的患儿行血清学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测定,同时采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G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将MPI结果分为4个等级:Ⅰ级为心肌灌注显像正常;Ⅱ级为以1个节段心肌灌注减低为主;Ⅲ级为以2个节段心肌灌注减低为主;Ⅳ级为以3个或3个以上节段心肌灌注减低为主和(或)心功能减低.等级相关分析cTnI与心肌灌注减低程度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本组资料中MPIⅡ级以上cTnI异常者33例;另16例MPI Ⅰ级者中9例cTnI异常,且与病程有关.等级相关分析显示MPI减低程度与血清cTnI平均值呈正相关,rs=0.974.结论心源性心前区不适急性期以cTnI升高为主,而病程较长者则MPI可明显异常.cTnI测定和MPI在疾病的诊断上具有互补性,结合检查可提高心肌受损的检出率.

  • 99Tcm-HL91探测存活心肌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刚;吴华;吴立兵;李伏燕;裴之俊;陈宇

    目的:研究99Tcm-HL91在缺血心肌中的显像表现,探讨99Tcm-HL91探测缺氧但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18例已确诊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的患者均行99Tcm-MIBI与99Tcm-HL91心肌灌注SPECT显像.在心脏短轴图像上通过ROI技术,获取缺血靶区(target area,T)与正常非靶区(non-target area,NT)心肌组织的平均放射性计数,计算T/NT比值,获得99Tcm-MIBI与99Tcm-HL91在局部缺血区与正常心肌组织的放射性比值.结果:99Tcm-HL91 SPECT有10例患者在99Tcm-MIBI显像的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可见到明显的放射性充填,其余8例患者99Tcm-HL91显像心肌摄取不高.结论:99Tcm-HL91可选择性地被存活/乏氧心肌摄取,和99Tcm-MIBI SPECT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检测存活心肌的效能.

297 条记录 12/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