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8F-MyoZone的标记工艺影响因素及在正常猪的心肌断层显像

    作者:牟甜甜;张现忠;赵祚全;彭程;于倩;陆洁

    目的 研究18 F-MyoZone标记工艺的影响因素,并以中华小型猪为对象,评价其用于心肌灌注显像的性能.方法 采用18F-F-取代OTs前体的方法制备18F-MyoZone,通过改变K2CO3或标记前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研究影响标记的因素,并在正常中华小型猪中行5、30、60和120 min心肌断层显像.结果 K2CO3用量、前体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均能影响18F-MyoZone 的标记率,以K2CO3影响为显著.优条件为1.0 mg K2C03、2.0 mg mpp2-OTs、90℃反应20 min.此条件下18F-MyoZone的总制备时间为60 min,未校正的放射化学产率为(24.0±5.1)%,放化纯>98%.PET显像结果显示,18F-MyoZone在心肌中有很高的初始摄取(注射后5 min SUV为8.17±1.83)和较好的滞留(注射后120 min SUV为5.78±0.99).18F-MyoZone在肝中清除很快,注射后5、30、60和120 min的心/肝比值分别为3.32、5.31、6.09和5.76.从注射后5~120 min,心肌轮廓始终清晰可见,周围器官组织几乎无干扰,图像质量佳.结论 18F-MyoZone具有良好的心肌灌注显像性能,其制备过程中应特别注意K2CO3的用量.

  •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左心室重构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微;王跃涛;邵晓梁;王建锋;田毅;范圣登;王小松;陈勇峻;李小霞;严慧;徐梅;张飞飞

    目的 应用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定量分析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左心室重构(LVRM)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取12头巴马小型猪建立AMI模型,分别于AMI前、AMI后(24 h、1和4周)行GMPI,测定前壁梗死区局部膨出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肌灌注缺损范围;并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超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 I);计算LVEDV与LVESV在AMI前后的变化差值(ΔLVEDV与 ΔLVESV).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小显著差异t检验和Pearson相关处理数据.结果 9头猪建模成功,AMI后24 h即发生LVRM.AMI后LVEDV和LVESV明显增大,1周内进行性加重,但4周时有下降趋势.AMI前,AMI后24 h、1和4周的LVEDV分别为(34.44±7.90)、(47.56±22.66)、(71.89±14.90)和(70.33±19.47)ml(F=28.836,P<0.001);对应的LVESV分别为(10.11±5.49)、(25.33±11.62)、(40.89±15.88)和(35.44±17.11)ml(F=22.450,P<0.001);前壁梗死区局部膨出指数4周内进行性增大(F=16.054,P<0.001);AMI后LVEF低于AMI前(F=18.267,P<0.001),但4周时较1周有改善[(52.56±14.96)%与(45.11±15.80)%;t=2.440,P<0.05].AMI后1周心肌灌注缺损范围与相应的 ΔLVEDV和 ΔLVESV相关(r值:0.731和0.700,均P<0.05);AMI后24 h hs-cTn I与相应的 ΔLVEDV及AMI后4周 ΔLVEDV相关(r值:0.669和0.693,均P<0.05).结论 AMI后24 h即发生LVRM和心功能受损,左心室扩大和心功能受损1周时严重,4周时有所恢复,前壁梗死区局部膨出进行性加重.灌注缺损范围及hs-cTn I与LVRM程度密切相关.

  • 心肌灌注显像中肝脏放射性影响模型研究

    作者:胡云;叶恒光

    为了准确分析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显像中肝脏放射性的影响,笔者利用模型做了定量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选择硬性塑料自制心肌、肝脏模型,心肌模型由心底内外径分别为70 mm和40 mm的2个半椭球体嵌合而成,心尖到心底为70 mm,心肌厚度为15 mm。心、肝模型置于内径和高皆为200 mm的圆柱体内,模拟人体心、肝位置,在圆柱体内装满水。在肝脏和心肌模型中,注入放射性活度比分别为0.1∶1、1∶1、2∶1的均匀99Tcm溶液,总活度为18.5 MBq。在不同的放射性活度下沿肝到心的方向改变心、肝距离,分别缩短为原来的1/2。

  • 心脏放射性核素显像:从诊断、危险性分层到治疗决策

    作者:何作祥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增高;而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冠心病的发病率已呈持续上升趋势.在国际上,放射性核素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评价、心肌存活的评估、预后判断和疗效评价的价值已得到公认[1,2].2003年,美国的心肌灌注显像病例近900万例,在Medicare保险的人群,心肌灌注显像多于心电图运动试验、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3].近年来,心脏放射性核素显像的价值已得到我国临床医师的认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4年心肌灌注显像病例达6800例.但是,心脏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开展还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部分大医院,全国的心肌灌注显像病例估计不到10万例,远没有合理、有效地应用.本期杂志发表了7篇关于心血管系统核医学的论文,反映了国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一些进展,进一步证明了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的诊断、危险性分层到治疗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心血管核医学的推广和普及.

  • 充分发挥门控心肌断层显像的临床优势

    作者:刘秀杰

    心肌灌注显像已经应用了近1/4个世纪,其临床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据美国核心脏病学会资料,美国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检查人数逐年上升,现已达到每年600万人次,其中门控心肌断层显像(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SPECT,G-SPECT)占了50%以上[1-3].

  • 降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辐射剂量的方法

    作者:Sharmila Dorbala;Ron Blankstein;Hicham Skali;Mi-Ae Park;Jolene Fantony;Charles Mauceri;James Semer;Stephen C.Moore;Marcelo F.Di Carli;潘青青;罗亚平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评估和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1世纪初叶中期开始,随着MPI应用的急剧增加,其不合理运用以及显像相关辐射暴露的问题逐渐得到重视.各专业学会相继制定了MPI合理运用的标准,与此同时,新显像技术、传统显像仪器图像重建软件的革新以及心脏显像专用仪器的出现推动了低和(或)极低显像剂剂量MPI的诞生.该文阐述了用传统技术和新技术实现低剂量MPI的实践方法.

  • 开展心血管核医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王跃涛

    心血管核医学是影像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脏病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笔者所在医院为一市级综合性医院,近7年共完成心肌灌注显像1万余例,在冠心病的诊断、存活心肌检测、冠心病血管重建术疗效评价等方面得到了临床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总结了笔者7年来在心血管核医学实践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

  •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质量保证

    作者:白晶;尚玉琨;李舰南;蔡良;周桂梅

    心脏核医学中应用广泛的是心肌灌注显像,其主要用于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存活、预后及危险性分级,监测冠心病治疗效果及冠状动脉再狭窄等.

  • PE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覃春霞;兰晓莉;汪朝晖;洪光威;柳梅;胡帆;王妍;谭旭波

    目的 应用静息和负荷13N-NH3PET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心肌血流及储备功能进行绝对定量,以评估PET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诊断价值,并为准确分型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间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7~70岁)临床疑诊CMVD的患者,行一日法静息+ATP负荷13N-NH3PET MPI,使用Heartsee软件分析图像,获得心肌血流相对摄取值、绝对定量值(MBF)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值.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诊断或排除CMVD.结合心肌酶谱检查、心脏彩超、MRI、冠状动脉造影、CT血管成像(CTA)等结果,将确诊的CMVD患者分为不合并(1型)或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型(2型)及其他类型(3型).采用两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分析数据.结果 23例中17例确诊为CMVD(其中1型10例,2型3例,3型4例),6例排除了CMVD.CMVD组与非CMVD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对摄取数据中静息、负荷左室整体平均摄取值、负荷<60%大摄取值占左室面积的百分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3.249 ~ 2.469,均P<0.05);所有绝对血流定量指标(包括静息及负荷状态左室整体MBF、CFR,以及小象限MBF、CFR)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8.278~-3.258,均P<0.05).3种类型的CMVD患者的相对摄取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0.002~ 1.440,均P>0.05).绝对血流定量数据中静息、负荷左室整体MBF平均值、小象限平均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3.885~ 8.452,均P<0.05).结论 PE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可为CMVD的诊断和准确分型提供一种无创、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

  • 13N-NH3PE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观察Beagle犬心脏局部放疗后血流及功能动态变化

    作者:朱君艳;宋建波;闫蕊;武志芳;刘建中;李莉;徐显海;王若楠;李思进

    目的 用13N-NH3PE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评价局部心肌血流灌注及整体和局部心功能参数在监测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动态变化方面的价值.方法 取6只雄性Beagle犬于照射前1周及照射(单次20 Gy)后3、6、12个月分别行13N-NH3 PET GMPI.比较照射前后整体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局部心功能参数[室壁运动、室壁增厚、舒张末期心肌灌注(EDP)、收缩末期心肌灌注(ESP)]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处理数据.结果 与照射前相比,EDV和ESV、LVEF在照射后3个月未见明显变化;照射后6个月ESV增大,LVEF减小,EDV未见明显变化;照射后12个月ESV进一步扩大,LVEF进一步减小,EDV开始增大(F值:20.974~177.846,均P<0.05).与照射前相比,部分心肌节段室壁运动(10%,2/20)、室壁增厚(20%,4/20)、EDP(10%,2/20)及ESP(15%,3/20)在照射后3个月即出现变化且表现为功能增强(t值:14.446~ 672.315,均P<0.05);照射后6个月室壁运动(15%,3/20)、室壁增厚(20%,4/20)、EDP(15%,3/20)及ESP(25%,5/20)出现下降(t值:18.171 ~ 723.156,均P<0.05);照射后12个月室壁运动(35%,7/20)、室壁增厚(45%,9/20)、EDP(40%,8/20)及ESP(60%,12/20)下降更为明显(t值:14.783 ~ 711.259,均P<0.05).结论 ”N-NH3 PET GMPI可用于早期发现RIHD并监测RIHD的动态发展.与整体心功能参数相比,局部心功能参数(室壁运动、室壁增厚、EDP及ESP)更加灵敏,或可作为RIHD的早期监测指标.

  • 64排螺旋CT间接预测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

    作者:任峰;付强;徐健;李先进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诊断冠脉狭窄的程度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心肌灌注显像﹙myocadiac perfusion imaging,MPI﹚诊断相关狭窄动脉所支配的心肌血流灌注状况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112例可疑冠心病的胸痛患者在1周内均行CTA及99mTc-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PI.比较不同狭窄程度的冠脉与相关狭窄动脉所支配的心肌血流灌注之间的关系.结果:分别以冠脉狭窄≥50%及≥70%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阳性标准.以患者作为比较对象,CTA预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52%,74%,74%和76%,86%,90%,70%;以病变血管作为比较,CTA预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3%,66%,94%和47%,94%,82%,76%.结论:CTA诊断的冠脉狭窄程度≥70%时与相应的MPI显示心肌缺血之间的一致性较高,而狭窄在50%~70%的患者中两者的结果差异较大.

  • 门控SPECT显像法测定心肌缺血范围和收缩功能的关系

    作者:郭爱斌;贾鹏;申景涛;冯雪凤;贾支俊;许守林;郭万华

    目的:研究99mTc-MIRI门控心肌显像的心肌缺血和心腔容积变化关系,了解门控心肌显像的心功能参数变化是否反映心肌缺血范围.方法:利用99mTc-MIBI作为显像剂,采用门控SPECT技术,一次显像得到心肌缺血范围、心室平均容积、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心室容积等心功能参数,作统计分析,观察不同缺血范围组间心室功能参数差异,以及心肌缺血范围是否和心室容量的增大呈正相关.结果:不同缺血范围的观察对象间单位体表面积心室容量存在差异性,缺血范围和心室扩大成正相关.结论:在共行显像条件下,门控心肌灌注显像不但能显示心肌缺血范围,其心室容量的变化也能反映心脏缺血导致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

  • 单纯前降支心肌桥DSCTCA与MPI对照研究

    作者:王同兴;徐辉;张乐乐;张娣;谢光辉;周文珍;张娅梅;顾建平

    目的:研究单纯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CA)与心肌灌注显像(MP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CTCA诊断为单纯性前降支心肌桥并接受MPI检查的30例患者影像资料;使用Fisher's精确概率和t检验统计分析心肌桥不同部位、长度、厚度及狭窄率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结果:DSCTCA显示30例单纯性前降支心肌桥患者中,14例MPI为阳性.心肌桥部位对于心肌缺血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长度对于心肌缺血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厚度及狭窄率对于心肌缺血影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桥的部位、长度与心肌缺血无明显相关性,而心肌桥的厚度以及狭窄率对于心肌缺血有影响作用.

  • 99Tcm-MPO用于早期心肌灌注显像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王俊;邵国强;崔璨;姚晓晨;邵婉怡;朱建成;王峰;王自正

    目的:制备99mTc--2-巯基吡啶N-氧化物-N-乙氧基乙基-N,N-二[2-(二(3-甲氧基丙基)膦)乙基]胺([99mc N(MPO) (PNP5)]+,简称9Tcm-MpO),考察其体内生物分布及其作为新型心肌灌注示踪剂的应用价值.方法:二步法合成9Tcm-MPO,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其标记率及体外稳定性,鼠尾静脉注射99Tcm-MPO (3.7 MBq)后不同时间进行生物学分布研究,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注射99Tcm-MpO后行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平面序列显像,以99Tcm-替曲膦(37 MBq)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37 MBq)为对照组;实验小型猪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球囊血流阻断后,静脉注射99Tcm-MPO后15、60 min分别行心脏灌注显像(MPI)显像.结果:99Tcm-MPO标记率为(98.8±1.0)%,体外放置12 h放化纯为(96.5±0.8)%.体内生物分布显示:5 min时,9Tcm-MPO肾脏摄取与99Tcm-替曲膦类似,均低于99Tcm-MIBI,99Tcm-MPO肝脏摄取为(30.38±0.43)%ID/g,略高于99Tcm-MIBI和99Tcm-替曲膦,但99Tcm-MpO肝脏排泄快,15 min时99Tcm-MpO心脏摄取(9.38±0.70)%ID/g略低于99Tcm-MIB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99Tcm-MPO心/肝比值(2.21±0.44)明显高于99Tcm-MIBI(0.62±0.02)和99Tcm-替曲膦(0.89±0.06,F=22.29,P=0.016);静脉注射99Tcm-MpO后5 min兔平面显像可见心、肝清晰显影,15 min肝脏放射性摄取显著降低,心/肝比值为(0.85±0.32),高于99Tcm-MIBI(0.71±0.15)和99Tcm-替曲膦(0.59±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猪心肌缺血模型SPECT/CT显像示注射后15 min外侧壁心肌可见99Tcm-MpO明显放射性缺损区,心/肝比值与6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99Tcm-MPO作为新型心肌显像剂,心脏摄取多,肝脏清除快,15 min心/肝放射性摄取高于9Tcm-MIBI和99Tcm-替曲膦,预期可用于早期心肌灌注显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GSPECT MPI相位分析技术评价WPW综合征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

    作者:缪长青;陈椿;李殿富;冯建林;陈季

    目的:运用SPECT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ECG-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SPECT imaging,GSPECT MPI)相位分析技术探讨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WPW)综合征患者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方法:入选WPW患者35例和正常对照13例,均行GSPECT MPI检查,其中WPW患者GSPECT MPI检查在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urrent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前进行,计算出LVEF,MPI数据通过相位分析生成定量指标相位直方图带宽(phase histogram bandwidth,PHB)来评估WPW患者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根据RFCA术中阻断旁道部位对WPW患者进行分类(间隔旁道组、左侧游离壁旁道组、右侧游离壁旁道组).结果:间隔旁道WPW患者组、左侧游离壁旁道WPW患者组、右侧游离壁旁道WPW患者组、正常对照组LVE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旁道WPW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P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旁道WPW患者存在左室机械收缩不同步,左或右侧游离壁旁道WPW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P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或右侧游离壁旁道WPW患者左室机械收缩不同步不明显.结论:GSPECT MPI相位分析表明间隔部旁道WPW患者存在左室机械收缩不同步.

  •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

    作者:孙涛;严金川;陈小节;梁仪;赵建伟;张朝普;李璇

    目的 研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对糖尿病性心肌病(DCM)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使用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与2DE对56例DCM患者分别进行左心室容积及功能检查,其中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21例,Ⅲ级17例,Ⅳ级18例.SPECT心肌灌注显像采用QGS软件处理,2DE采用Simpson法测算.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的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和射血分数(E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项指标测值的相关性较好(r值分别为0.892、0.732、0.856,P<0.01),两种检查方法均显示心功能Ⅲ、Ⅳ级EDV、ESV和EF值与心功能Ⅰ~Ⅱ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ECT心肌灌注显像能较好的评估心功能指标,2DE低估了左心室容积;两种检查方法均能较好的反映NYHA心功能分级.

  • 64层螺旋CT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状动脉钙化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骏;潘昌杰;栾玉芬;徐龙宝;钱农

    目的 比较64层螺旋CT(MSCT)和心肌灌注显像(MPI)评估钙化和非钙化冠状动脉狭窄的的价值.方法 对61例冠心病(CAD)患者(疑诊50例,确诊11例)进行64层MSCT检查,并均在30 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MPI检查.结果 MSCT评估钙化段和非钙化段血管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分别为66.2%和77.1%.MSCT诊断轻度钙化组CAD患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8.0%、84.6%、91.6%、78.5%、86.8%,中重度钙化组为87.5%、57.2%、87.5%、57.2%、78.3% ;MPI诊断轻度钙化组CAD患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0.0%、76.9%、86.9%、66.6%、78.9%,中重度钙化组为87.5%、85.7%、93.3%、75.0%、86.9%.两种方法诊断C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钙化影响MSCT对冠脉血管狭窄程度和CAD诊断的评估.联合应用MPI和MSCT可提高诊断价值,尤其对于严重钙化冠状动脉.

  • MP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福平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的金标准,对患者进行MPI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无显著差别。结论 MPI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的无创方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双源CT冠脉成像与心肌灌注显像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文佳;江勇;李治;宋巍;吕梁

    80例临床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并②1周内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对照,分析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与其相应供血心肌节段有无灌注异常的相关性。结果显示:① CCTA诊断无狭窄51例(955段)、轻度狭窄5例(29段)、中度狭窄9例(27段)、重度狭窄13例(16段)、闭塞2例(3段)。②以MPI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CCTA狭窄50%和75%为截断值时,其诊断心肌灌注异常的敏感度分别为77.27%和63.64%,特异度为87.39%和98.28%;阳性预测值为70.83%和93.33%;阴性预测值为91.07%和87.75%;准确性为85.00%和88.75%。且DSCT与SPECT两者检查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

  •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彭晓云;许邦龙;吴继雄;李飞

    目的:研究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S)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的准确性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先予静脉泵注腺苷注射液[剂量为0.14mg/(kg·min)]6 min,注射3 min时静脉注入核素显像剂99m Tc-MIBI925 MBq,1 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显像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所有患者2周内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检查。将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14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其中单支病变7例,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3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12例为阳性,2例阴性;1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未见明显狭窄,其中4例为壁冠状动脉,2例为冠状动脉慢血流,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为14例阴性,4例为阳性。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77.78%,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87.5%,准确性为81.25%。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 CAG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联用能充分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选择。

297 条记录 10/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